#心房顫動

講話不清、手腳無力恐是中風 急救黃金期僅三小時

講話不清、手腳無力恐是中風 急救黃金期僅三小時#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幾天氣溫變化大,若身旁朋友或家中親人,突然出現口齒不清,手腳無力,就得要強烈懷疑是突發中風,苗栗就有一名七十歲老翁,某日傍晚四點多,突然說話不清,左半身無力,趕緊送醫後,發現是梗塞性腦中風,經施打血栓溶解劑後,目前狀況恢復良好,並無明顯後遺症,醫師就提醒搶救中風黃金期為三十分鐘內,若發現旁人有明顯中風症狀,務必趕緊送醫,才能減緩中風失能或喪命的危機。苗醫神經內科醫師陳伯南指出,根據衛福部統計,腦中風僅次於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名,嚴重威脅民眾生命和健康,而最近天氣較冷,腦中風病人明顯增加,尤其是年紀較大的長者,更應小心注意。中風病發三小時 搶救黃金期他說明,腦中風的類型包括腦出血、腦梗塞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目前對於非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最明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病發3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之殘障健康。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疾病方面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膽固醇等。生活形態方面如,抽菸、過量飲酒、缺乏運動、肥胖、及嗜吃鹽、咖啡、茶、高膽固醇飲食、情緒不穩定等,均極易增加腦中風發作的可能,其他如紅血球過多症、口服避孕藥、服用某些藥物(安非他命、海洛因)等,亦可能誘發腦中風。陳伯南再次強調說明,雖然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是急性梗塞性腦中風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因此,提醒民眾,若出現中風前徵兆時,應立即送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慢性病患罹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年增8%

慢性病患罹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年增8%#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在台灣約有23萬名心房顫動的病患,根據臺北榮總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心房顫動病患若合併多種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每年的中風率可高達8%,且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且沒有危險因子的心房顫動病患,每年也有1.15%的中風率,是西方國家的將近2倍。血液流動不佳 容易形成血栓臺北榮總陳適安醫師表示,所謂心房顫動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跳動,一旦發生時,因心房無有效的收縮,心房內的血液處於流動不佳的狀態,所以,很容易凝結成血栓,一旦這血栓流到腦部,就會阻塞腦部血管,進而造成腦中風。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心房顫動會增加5倍腦中風的風險,且心房顫動導致的中風,預後很差、復發率高。服用抗凝血藥物 可降低64%中風風險心房顫動造成的腦中風雖然可怕,但其實是可以預防的,除了規律的作息和適度的運動外,要預防心房顫動導致的腦中風,最有效的方法是服用口服抗凝血藥物。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抗凝血藥物可大幅下降64%的中風風險,然而,傳統的抗凝血藥物,病患需要時常接受抽血以監測藥物濃度,不但使用上不方便,還可能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因此,接受度並不高。但近幾年已有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藥物問世,相較於傳統的藥物,不但使用上更方便,不需監測藥物濃度,腦出血的風險也大幅降低,所以,針對高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新型抗凝血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民眾可和醫師討論,尋求專業的建議。

台灣每6.6分鐘一人中風 秋冬猶如「中風季」

台灣每6.6分鐘一人中風 秋冬猶如「中風季」#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猶如中風季的秋冬,三高民眾可要特別小心!根據統計顯示,在台灣平均每6.6分鐘就有一人中風,而三高患者罹患中風的風險,比起常人高出許多,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應積極控制三高,才能長保健康。根據衛生福利部之死因統計顯示,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號殺手,102年共造成11,313人死亡,每天平均奪走31條人命。此外,中風也是造成國人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依據調查,罹患中風後有7成5會留下後遺症,其中最常見的是語言或表達困難及半身癱瘓,可能造成家庭沈重的負擔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三高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有三高問題的民眾,未來5年內罹患中風的機率,與非三高個案相比,有高血壓者是2.8倍,而高血糖、高血脂者則分別為2.9及2.4倍。另外再分析95~98年中風登錄資料庫的結果也顯示,高血壓、糖尿病的民眾罹患中風後,也比其他人更容易有失能的情形。舉例來說,糖尿病患者罹患中風6個月後失能的風險,就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高出5~6成。國民健康署提醒,中風是可以預防的,民眾只要把握以下訣竅,藉由健康的生活型態及規律服藥積極控制三高,就能夠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1) 健康飲食/養成三餐定時、少吃零嘴的好習慣,多喝白開水來取代含糖飲料,飲食上可多選用蔬菜、糙米、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減少高飽和脂肪食物,避免攝食過度加工或精緻食品,烹調則建議以蒸、煮、川燙代替油炸。2) 規律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伸展操、做家事、陪小孩玩、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等。所有運動不嫌晚,可以從每天運動 15 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多動多流汗,對身體健康肯定益處多多。3) 不吸菸/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吸菸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戒菸對心血管的好處立刻就能看到,戒菸一年後,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可降低5成;而戒菸5年後,罹患中風機率幾乎與無吸菸習慣的人相同。4) 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有三高問題且正在服藥的民眾,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以外,應該要遵照醫師指示定期服藥及回診;另建議三高病人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140/90mmHg、糖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或與您的醫師討論三高控制數值,以降低罹患中風的風險。

每月加班超過80小時 帥爸父親節前中風

每月加班超過80小時 帥爸父親節前中風#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綜合報導)有三高且持續抽菸,工時又過長的民眾可要多加當心了!台中一名四十五歲長相有型帥氣的陳姓男子,為了一肩扛起家庭經濟重擔,每個月平均加班八十小時以上,不料近日在下班的途中,突然中風送醫,雖經搶救已無生命危險,但卻導致右側肢體無力,無法再繼續工作,一家老小頓時失去經濟依靠。有三高又抽菸 十年內中風機率增 收治這名病患的光田綜合醫院近,一步釐清發病原因,發現陳先生4年前就曾到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當時已發現有抽菸、高血壓、高膽固醇及輕微血糖不穩的問題,雖然醫師提醒他同時有這些危險因子,若透過國際通用的「佛萊明罕風險分析」預測,10年內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將高達26%。然而,陳先生當時覺得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不僅未積極戒菸和治療,還常常超時工作,沒想到才過4年就中風倒下,對陳先生及其家人來說,今年的父親節恐怕會很難過。經濟不景氣 打拼事業也要顧健康 光田綜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暨職業醫學科醫師施旭姿表示,不景氣、物價飆,辛苦的爸爸們日以繼夜為一家大小打拼的同時,往往忘了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醫師指出,現代人外食比率高、工作忙碌、缺乏運動,若三餐或消夜又常吃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就很可能年紀輕輕就出現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的現象。建議辛苦的爸爸們除了要儘量保持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戒除菸酒外,最好能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積極配合醫師改善各項健康的危險因子,不要等到疾病發生才後悔莫及。畢竟健康的身體,才是全家人幸福的最重要資本。

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機率高近4倍

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機率高近4倍#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採訪報導)醫學界公認最不受歡迎的藥物,為「可邁丁」莫屬。可邁丁為一種抗凝血劑,而老鼠藥的成分就是此種藥物,但運用在人體內,最主要能用來預防心血管栓塞,進而避免中風或肺部栓塞的情況發生,然而,由於可邁丁副作用極強,藥劑若服用過量,將會大幅提升腦出血的風險,另可邁丁又易與超過十種以上的食物產生交互作用,時常讓醫師一個頭兩個大。心房顫動易產生血塊 引發中風隨著台灣人口年齡的老化,罹患心房顫動的人口日漸攀升,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有二十萬人以上,罹患心房顫動,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張世霖指出,心房顫動會使心跳過快或過慢,造成心悸,可能引發心臟衰竭,同時影響心臟正常功能運作;當心房無力收縮,無法將血液完全排出,易在心房內產生血塊,血塊被血液輸送到肺臟或大腦血管,將引起中風或全身性栓塞。因心房顫動患者,易產生血塊,中風機率,較一般人高出3.8倍之多,一旦中風,嚴重可能導致昏迷、猝死,臨床上也有不少死亡案例。所以當民眾確診為心房顫動患者,且經評估之後,被醫師認為可能有極高風險,則需服用抗凝血劑,防止血管出現血塊,引發中風。剷除血塊 需病患規律服用抗凝血劑然而,在過去可邁丁為抗凝血劑主要藥物之一,導致每位醫師開立藥物的同時,簡直如坐針氈,擔心病患出現嚴重的病發症,張世霖說,所以可邁丁為醫界公認最不受歡迎的藥物,幸好目前因醫療科技的發達,新型的抗凝血藥物問世,可大幅減少腦出險的風險,病患也不用服藥服得戰戰兢兢,有效提高服藥意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主任張坤正也說,心房顫動的臨床症狀包括心跳不規律、喘、心悸、頭昏、胸悶、胸痛等等,少部分的人可能缺乏警覺,誤以為只是比較累,容易忽略症狀,不積極治療的結果將十分危險。提醒患者能時時刻刻測量自己的脈搏,並且遵守醫囑好好服用抗凝血藥物,才能擺脫中風危機。

注意!心房顫動者腦中風機率高出5倍

注意!心房顫動者腦中風機率高出5倍#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沒來由的心臟砰砰跳、心悸,當心是心房顫動;而若是有在服藥控制病情的心房顫動患者,也別擅自停藥!日前一位68歲的婦人,本身有心房顫動,平日服用傳統抗凝血藥物來預防中風。然而,近來因膽囊炎開刀,術後一周她中斷了抗凝血藥物,竟不幸地發生栓塞性腦中風。心跳不規則亂跳是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周玉蘭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不整,症狀為心悸、心跳不規則亂跳、胸悶、胸痛、喘、頭暈、昏厥等,年輕人症狀會較老年人更為明顯。因此,周玉蘭醫師也說,心房顫動使血液在心房內滯留而產生血塊,9成血塊形成在左心耳處,血塊掉落隨血液循環堵住腦動脈則造成栓塞性腦中風。腦中風風險高5倍、死亡率2倍而有心房顫動的病患腦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5倍,腦中風死亡率是2倍;其次症狀與失能狀態較嚴重、住院天數較長、合併腦出血性的機會較高、且再發性腦中風的風險也較高,而若延誤治療可能造成肢體癱瘓殘障,不可不慎。提醒若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問題、心房顫動家族史的民眾,一定要定期檢查,而平日如果量血壓時,也可以摸一下自己的脈搏心跳看是否有不規律跳動的情況。最後,周玉蘭醫師也強調,不同抗凝血藥物的使用有許多細節,如:服用方式、副作用,藥物交互作用,若預做手術需先停藥多久、何時再用回藥物等要注意。因此,提醒病患,服用抗凝血藥物,停藥需與專業醫師討論。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

天冷易心肌梗塞!留意3警訊免猝死#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第一波寒流到,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到處冷颼颼!根據中央氣象局預測,明後兩天(29~30)可能出現10度低溫,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要注意低溫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上了年紀的長輩,因天氣驟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引發心房顫動、心肌梗塞或中風,民眾要隨時注意保暖,以免發生憾事。國民健康署表示,天氣冷更應該嚴防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若民眾有出現輕微胸悶的情形,千萬不能大意,這可能是心臟病的警訊。「平常偶爾心悸、症狀輕微且自己都有在運動,所以不礙事」或「胸悶、休息一下就好」,這種大眾心態最容易誤事,因為半數以上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一個月內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胸部悶痛情形,病患對這些症狀的輕忽,往往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寒流到來之際,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心血管患者注意保暖,帽子、口罩、手套和保暖衣物不可少,同時也要定期量血壓、並遵照醫囑服藥;且請民眾隨時留意身體是否出現心臟病的警訊,若有以下3大徵兆,應盡速就醫:1)胸悶:心絞痛的主要癥兆為胸悶,不舒服的範圍約半個手掌,出現位置會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等。2)易喘:心律不整的主要癥兆為心臟蹦蹦跳、容易喘、耐力變差,若是心房顫動,中風機率是高達常人5倍。3)心悸:心血管若過於狹窄,會在生氣、有壓力、季節轉換、運動過後,甚至吃飽飯後,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冒冷汗和噁心的情形。

室內外溫差大 心房顫動慎防中風侵襲!

室內外溫差大 心房顫動慎防中風侵襲!#心房顫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夏日高溫,民眾為了嚴防中暑,大多選擇待在室內冷氣房,但這冷氣房一進一出,在冷熱極大溫差下,可能會產生頭暈、四肢無力等倦怠感,尤其對於心房顫動患者來說,更可能會提高突發腦中風風險,導致失能或死亡! 40歲以上成人   1/4會罹患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目前台灣約有20萬人罹患心房顫動患,而約有1/4的40歲以上成人會於一生中罹病。台北榮民總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陳昌明說,心房顫動容易形成血栓,使得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為正常人的5倍3,死亡率是一般中風患者的2倍之多。尤其亞洲人中風風險又較高。傳統抗凝血藥有出血隱憂  缺血性中風為心房顫動患者最常發生的中風類型,約佔心房顫動患者之所有中風的九成以上,常導致病患嚴重衰弱與殘疾,適當抗凝血治療可避免血栓形成,預防與心房顫動相關中風,改善患者整體治療結果。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教授陳志鴻表示,雖然傳統抗凝血藥物warfarin為心房顫動相關中風的建議預防療法,但因為warfarin使用限制多,包含抽血監測、藥物及飲食禁忌,讓患者用藥十分不便,且顱內出血風險也恐增加,醫師與病患大多擔心出血風險,轉而使用預防效果相對較低的Aspirin治療,台灣也因此名列全球控制率最低國家之一。warfarin藥效控制不易、須定期抽血監測,還有許多含維他命K綠色蔬菜、藥物禁忌,大大降低患者用藥意願;使得採取適當預防中風藥物比例偏低,但隨著新型抗凝血藥物出現,可望解決此難題。陳志鴻說明,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包括dabigatran、rivaroxaban、apixaban皆已完成臨床試驗,證實預防中風療效與安全性,且dabigatran、rivaroxaban目前皆已有健保給付。RE-LY®全球研究指出,與warfarin相比,dabigatran 150mg是目前唯一再減少缺血性中風及顱內出血的新型抗凝血劑;在亞洲族群,安全性及效果尤其顯著,而且幾乎不與藥物、飲食產生交互作用,也不需抽血監測藥效。但陳昌明醫師也提醒,有腸胃道潰瘍者應小心使用,而曾經有腦出血的患者則較不建議使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