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創獎

長庚醫療體系創新研發成果卓越 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30個獎項

長庚醫療體系創新研發成果卓越 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30個獎項#國家新創獎

第20屆國家新創獎12月27日頒獎,長庚醫療體系的林口長庚、高雄長庚、基隆長庚、嘉義長庚、台北長庚及委託經營的土城醫院都有傑出表現,在「學研新創獎」、「臨床新創獎」、「新創精進獎」共囊獲30個獎項,成績亮眼,也顯示長庚醫療體系鼓勵創新研發、不斷追求卓越的成果與決心。 國家新創獎是國內生醫與大健康領域創新競逐的最高指標獎項,為財團法人生技醫療政策研究中心主辦,今年的頒獎典禮在台北南港漢來大飯店盛大舉行,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任委員親自率領體系研究團隊參加授獎典禮。 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長庚醫療體系在王瑞慧董事長的領導和支持下,每年投入數十億元經費在醫療研究與創新發展,並且鼓勵提升研究發展風氣 今年再度榮獲國家新創獎30個獎項,是體系醫師、醫事及研究團隊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在同仁共享榮耀的同時,也期勉大家突破巢臼,繼續創新研發,追求卓越。 長庚醫療體系本屆共獲得「學研新創獎」5件、「臨床新創獎」10件、「新創精進獎」15件,總計30個獎項,含括: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創新醫材與診斷技術、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生醫產品研發、新創醫療技術、創新醫護服務等領域。獲獎院區則有林口長庚21件、高雄長庚3件、基隆長庚2件、委託經營的土城醫院2件、嘉義長庚1件、台北長庚1件。 本屆參賽新獲獎作品例如:「穿戴型非侵入式血糖偵測」,可解決侵入式血糖檢測造成的不便;「免疫精準代謝體影像系統」,能提供更精確的影像,對監測癌症病人的治療反應有潛在優勢;「冠狀動脈阻塞智慧偵測系統」,利用AI人工智慧分析提升心電圖之診斷能力,可有效偵測冠狀動脈阻塞;「二十二碳六烯酸奈米纖維複合物於神經修復之生醫運用」,開發細胞仿生支架作為脊髓損傷患者使用;「複合式氣道減重手術治療病態性肥胖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後續研究發現亦能顯著降低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膽固醇;「以深度學習法偵測脛骨平台骨折」,成功提升脛骨平台骨折的X光診斷準確率至94%,並能有效輔助骨科及急診醫師臨床診斷…等。 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長庚醫療體系研究團隊創新研發診斷技術,利用人工智慧的強化,來協助判定醫療診斷能力,兼具臨床實用與商化價值,並且透過新創醫療技術提供更精確的影像,監測癌症病人的治療反應,有助於提高臨床工作效率等。長庚醫療體系將繼續深耕醫療研究與創新,提供病患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諾華引領醫藥領域變革 連續兩年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諾華引領醫藥領域變革 連續兩年獲「國家新創獎」肯定#國家新創獎

深耕台灣30餘年的台灣諾華於12月27日榮獲「國家新創獎」,由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手中接獲「國家新創獎」中之「國際新創獎」;這也是台灣諾華連續第二年以創新治療藥物蟬聯該獎項,凸顯諾華在藥物研發及創新上之領導地位。國家新創獎推動20年,從最初引導「生醫企業」投入前瞻創新研發、到鼓勵「國際企業」在台臨床試驗合作;再到引進創投與天使資金幫助「學研與臨床」創新創業!評審團總召集人楊泮池表示:「新創獎近年來推動『國際醫療創新Demo Day』,鏈結國際大廠與全球創投,包括諾華(Novartis)等都共同參與,幫助新創成功打進國際產業鏈」。 根據主辦單位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生策會) 統計,今年共有310個組別參賽國家新創獎,歷經90位評審、歷時三個月的審查後選出其中最優秀的團隊授獎。「國家新創獎」之「國際新創獎」評選標準為經評審團評定在四大面向「創新特色」、「創新價值」、「經營管理」、「合作鏈結」四大面向具有指標和領先之水準。且需經書面及口頭報告兩階段生技界專家嚴格評選產生。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類評審團查岱龍召集人表示:「國內藥廠的突破性新藥技術平台展現出研發產製的成熟度與領先優勢,包括異體幹細胞製劑、醣蛋白疫苗技術、以及地區性傳染病疫苗開發,將啟動後續各階段的國際臨床試驗;而國際藥廠CAR-T細胞治療藥物、mRNA疫苗與免疫製劑也鏈結台灣臨床機構,持續拓展新適應症研究、post marketing study以及技術平台的專案合作。」 此次獲國家新創獎評審團肯定之CAR-T療法為2017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是世界上首個商品化的CAR-T藥物。在原料階段使用冷凍細胞保存進廠,使臨床醫師在實務操作上更有彈性,可以更早為患者制定良好的治療策略。CAR-T為活細胞藥品,為高度個人化製作與療程,每個步驟都是治療品質的關鍵,因此只能在經過認證的醫院與受過特別訓練的醫事人員進行,諾華在引進此創新醫療的過程中也與多家醫學中心之跨部門團隊建立密切合作之夥伴關係,透過不同層面的努力,讓藥品及細胞基因治療製劑落地台灣,包括臨床試驗的導入、醫院品質管理計畫引入、醫療照護團隊教育訓練,並透過完備的全球化、客製化冷鏈物流線上系統、使此創新治療能在台灣落地執行,並使台灣在細胞基因治療上得以不斷精進,繼續與國際細胞治療產業接軌。 諾華創新醫療連獲肯定 未來將持續造福更多病患 連續兩年獲「國家新創獎」的諾華全球總部在瑞士,為全球最大的跨國藥廠集團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兩百五十年前,在創新產品的研發擁有豐富經驗,從生產合成織物染料跨足化學品,最終研發藥品。諾華成立的宗旨是「重新創想醫藥未來」,以改善和延長人類的生命,其願景是成為引領醫藥領域變革值得信賴的領導者。同時諾華致力提供創新價值的藥物,並透過技術領先的研發和全新的方法來減輕社會最大的疾病負擔。 諾華目前已轉型為一專注於研發創新藥品之製藥公司,2022年全球投入研發經費為一百億美金,致力於提升病患的治療成果,四大核心疾病領域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和神經醫學疾病,並且跨足最創新的細胞和基因療法。為了提供病患更好的治療效果,諾華積極研發可為病患和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正面助益的藥物,同時也改善高品質照護的成本效益並延長壽命。諾華透過與專業醫療人員和科技公司合作,研發更優質的技術與服務以提升產品的核心優勢,以造福更多患者。

臺大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登國際期刊

臺大團隊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 獲國家新創獎肯定登國際期刊#國家新創獎

臺大醫院以及臺灣大學團隊成功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在動物實驗中證明,移植後可成功促進角膜神經再生。團隊研發的其他電紡紗生醫材質,也證明有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分化及視神經修復的潛能。團隊研究結果獲得本屆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已發表多篇論文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美國化學學會應用生物材料」等國際期刊上。 視覺相關神經修復為目前醫療仍難突破的困境 臺大醫院眼科部王一中主任表示,角膜、網膜或視神經等主控視覺的相關組織,都佈滿了重要的神經組織。一旦神經受到損傷,目前的醫療技術極難成功修復,這也是眾多病患視力受損的主因。目前視覺神經修復的治療以昂貴但成效有限的藥物為主,國內在法規限制下許多藥物也無法使用。臺大醫院眼科陳偉勵教授、廖述朗教授、陳達慶醫師、臺大工學院林唯芳教授、中研院唐堂研究員及郭紘志研究員多年來研發的電紡紗生醫材質,可作成層狀人工角膜移植片或層狀幹細胞其神經細胞分化載體,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目前也與哈佛大學團隊合作,往管狀材質、水凝膠材質促進視神經發展的方向前進。 臺大團隊研發的電紡紗材質安全細緻,可以誘導神經細胞的方向性生長,並穩定釋出神經生長傳遞物質 臺大醫院眼科教授,也是「臺大醫院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偉勵指出,角膜神經密度佔全身之冠,任何傷害所造成的病變,不僅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能修復,也可能永久無法復原。目前的療法倚賴長期且頻繁使用的昂貴眼藥;臨床上使用不便。團隊目前研發出可促進角膜神經修復的人工角膜層片,若能成功進入臨床,對於病患來說是很大的福音。臺大工學院教授,也是臺大團隊電紡紗材質主要研發者林唯芳指出,團隊所研發的視覺相關電紡紗材質,乃由微米等級的胜肽鏈支架紡織而成,不僅可誘導神經延絲狀材質方向性生長,更可以穩定釋出促進神經生長的傳遞物質。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目前人工角膜層片不僅動物實驗顯示安全無虞,治療成效也相當優越。 臺大醫院眼科陳達慶醫師表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視神經的損傷也佔失明病患的大宗,但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多。臺大團隊研發的電紡紗材質目前在「誘導性全能幹細胞神經研發中心」分化為「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研究上,在細胞培養層次有極優越的表現。未來將往動物實驗及管狀材質、水凝膠材質研發上繼續邁進。  臺大醫院秉持發展前瞻性的研究,提供高品質與人性化醫療之使命,本次與臺灣大學合作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不但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登上國際期刊,未來亦將往人體試驗階段方向努力,期待能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病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