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憂鬱

你家長輩是失智,還是憂鬱症?教你用「1張表」速測

你家長輩是失智,還是憂鬱症?教你用「1張表」速測#老人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老人也會得憂鬱症?該怎麼預防與發現?事實上,我們身邊最親近的長輩家人,就可能罹患憂鬱症。若家中長輩突然性格迥變,原本開朗愛聊天卻突然關在房間封閉自我,或一直抱怨身體痠痛、疼痛卻找不出確切原因,要留意恐是身心原因造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老年人口中最常見的神經疾病包含失智症與憂鬱症;台灣330多萬的老年人口中,憂鬱症的發生率就有7%,若加上復發率,更高達有20%。表示有23到60萬的長者,可能受到憂鬱症的影響。什麼是老年憂鬱症?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說明,除了失眠、胃口差,喪失對生活的興趣或退縮之外,其它表現也包括不明顯的憂鬱情緒,例如:易怒、愛抱怨、記憶力變差、身體慢性疼痛等。而老年憂鬱症也依初次發病年齡分為65歲前的早發型,與65歲後的晚發型。以為是老化失智?其實老年憂鬱傾向可治療老人憂鬱症晚發型的典型症狀表現為: 冷漠呆滯 失去活力 沒有動機 認知功能退化然而部分老人憂鬱症的症狀由於在程度上並未達到重度憂鬱症,或僅是以輕鬱症或是較輕微的症狀表現,常被視為自然老化的現象,容易為一般民眾所忽略與誤解。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指出,老年憂鬱症並非正常老化的過程,而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特別是新型的抗憂鬱劑在療效與副作用方面有卓著的進展,對老年憂鬱症能有效的治療,並預防復發。我們應重視並積極的面對老年憂鬱症,恢復老人家應有的生活尊嚴。既然台灣的憂鬱長者這麼多,為什麼在醫院的老人憂鬱就診比例很低,也很少聽到大家討論長者的憂鬱症呢?其實是因為一般人很難察覺,或是常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與失智症症狀相似,更可能因為憂鬱症的名稱讓人難以接受。老年憂鬱症量表,可評估近一週身心狀況可用以下老年憂鬱症量表圖卡(GDS-15)來自我測量過去一星期中的身心情況,總分越高,代表老人的憂鬱傾向越嚴重,建議盡速帶長輩就醫諮詢。可讓長者自行填答,或詢問後協助選答: 總分低於5分:健康狀態 總分介於6~9分:有輕微憂鬱傾向,建議找家人或朋友聊聊 總分高於10分:屬於需積極關懷、轉介專業醫療或接受心理諮商治療  (長輩可利用老年憂鬱症量表,評估過去1週內是否有出現憂鬱傾向。圖片提供: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服用帕金森氏症藥物 日常飲食怎麼吃?

服用帕金森氏症藥物 日常飲食怎麼吃?#老人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帕金森氏症是盛行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神經退化疾病,每千人就有1~3人罹患,平均發病年齡接近60歲,50歲以前發病屬於早發型。根據資料顯示,60歲以上者盛行率1%,80歲以上者爲2%,顯見「老化」是導致帕金森氏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林志豪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是腦神經退化疾病,因製造多巴胺細胞退亡,導致靜止性手抖、全身僵硬、動作遲緩等動作症狀,臨床上診斷的要件是動作緩慢,但因爲一般認爲老人本來動作緩慢,所以患有帕金森氏症時常被忽略。除了緩慢,老人憂鬱是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通常被診斷帕金森氏症的前 20年或出現動作障礙前,就先有嗅覺障礙、自律神經失調、便秘、憂鬱、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等非動作症狀。帕金森氏症藥物與飲食 搭配4原則當確診爲帕金森氏症,一定要按醫囑用藥,林志豪說,帕金森氏症用藥不是越少越好,適量才能延緩病程,因爲根據研究,帕金森氏症延緩用藥並不會延宕用藥的併發症,相反的,任意暫停服用會影響其生活品質,即使病程已達第五期需臥床,也不要中斷用藥,因爲僵硬的症狀會讓病患不舒服。帕金森式症藥物與飲食搭配妥適才能確保藥物的效用,應注意四原則:1.含左多巴的藥物可以在餐前或餐後15~30分鐘服用,勿飽食後馬上服用,以確保藥物能發最大的效用。2.要攝取足夠但不過量的蛋白質,因飲食中過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都會降低藥物的效果,故應避免高脂肪和過高蛋白質的食物。3.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佳,其中豆類的蛋白質含量約是碳水化合物的1/5,較適合帕金森症患者食用,且植物油較動物脂肪容易消化,不會影響到藥物的作用。4.食物中的維生素B6會加速代謝藥物的作用,切忌過量補充,或吃太多富B6的食物。運動能改善動作表現 勿迷信營養品可延緩病程面對帕金森氏症,按醫囑用藥和規律運動是最好的方式,運動被證實爲一種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動作表現及走路平衡的非藥物治療,也能促進多巴胺分泌。林志豪提醒,不要迷信坊間宣稱可延緩病程的營養食品,例如:維他命E、銀杏和其他抗氧化劑如谷胱甘肽等都無助延緩病程。(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久病厭世又憂鬱 自殺人口1/4是老人

久病厭世又憂鬱 自殺人口1/4是老人#老人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發布的調查,有情緒困擾的人高達4成曾經想自殺,可是會尋求協助的不到2成。而根據臺北市大安區近2年社區老人憂鬱調查分析顯示,獨居長者的憂鬱傾向則較一般社區老人為高。從衛福部統計可以看出,2016年自殺人口中逾1/4是65歲以上長者,而憂鬱傾向正是造成自殺的主要原因。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臺灣老人憂鬱比率估計約12~13%,因憂鬱出現不吃飯、不想出門、睡不好、不喜歡社交等情形時,卻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進而增加自殺風險。106年針對社區獨居長者進行檢測,上半年完成516位,有憂鬱傾向超過5分者占15%,有憂鬱傾向的比率略高於臺灣一般老人。憂鬱症是老人自殺死亡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而獨居長者又有很高比例企圖輕生,他們往往更容易被誤認為身體功能退化而未加注意。106年7月起,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嘗試與社區心理諮商師合作,對於老人憂鬱量表GDS-15量表篩檢≥ 5分,懷疑有憂鬱症傾向且無法自行外出長者,透過公衛護理師專業初評及轉介,除了定期居家關懷訪視外,並安排心理諮商師到府服務,或依需要協助預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區附設門診部社區心理諮商服務。「守門人」是預防自殺的一大重要方法社區心理諮商門診的蔡雪月心理師表示,長者透過參加心理成長團體,亦能提供他們自我調適的過程。68歲的王女士即是透過參加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舉辦的團體課程後,釐清自己的問題、增進面對問題的能力。「守門人」是預防自殺的一大重要方法,當察覺照顧的老人有異常行為時,家屬應及早帶往醫院檢查或接受心理諮商服務,同時也要鼓勵長者多參與社區活動,多運動、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適時幫助老人從憂鬱狀態走出來,就有機會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 

醫訊/揮別憂鬱快樂享受銀髮生活

醫訊/揮別憂鬱快樂享受銀髮生活#老人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銀髮族的各種精神疾病中,以憂鬱症普及率最高。2000年時,台灣老年人口達百分之八十五,正式大步邁入高齡化社會。根據高醫大與成大醫學院曾對台灣地區1500名,65歲以上的長者做訪查統計中發現,老人憂鬱症患者竟高達百分之二十以上,可見這是台灣刻不容緩的社會現象及問題。有鑑於此,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特地主辦心理健康月系列講座「揮別憂鬱-快樂享受銀髮生活」,現場也有開放發問,毋須事先報名,歡迎家中有長者的民眾及社會大眾踴躍參加。名稱:心理健康月系列講座-揮別憂鬱-快樂享受銀髮生活時間:101年9月26日(三)上午10:00~11:00地點:高雄市左新圖書館(左營區博愛三路453號)洽詢:07-555-2565

天冷老人家心裡也有股寒流 子孫多陪伴避免老人憂鬱

天冷老人家心裡也有股寒流 子孫多陪伴避免老人憂鬱#老人憂鬱

這兩天氣溫突然驟降,老人家的心也跟著冷了起來,加上現在少子化,而這兩年老年人口比例一下子暴增,長者獨自在家的機會越來越多,想找一個親人聊聊都沒機會,導致這些獨自在家的阿公、阿嬤心情也容易低落、鬱卒,甚至想不開。台中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關懷員吳宛諭指出,過去曾有一位七十多歲的陳姓阿嬤,因為擔心孫女逃家,在外頭會被人欺負、或誤入歧途,兒子又罹癌,讓阿嬤整天以淚洗面、天氣溼冷的氣溫,更是讓阿嬤眉頭深鎖、怎樣都開心不起來。直到關懷員到陳姓阿嬤的家裡,和阿嬤聊天、講講笑話、協助找到孫女,阿嬤這時才漸漸展露笑容。依據99年台中市6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通報個案數資料顯示:隨著老年人口比例增加,99年度通報個案數比98年通報個案數多了8.7%,老年人自殺問題已是現代社會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資料也顯示,自殺身亡的案例中,有精神疾病者的盛行率為80至100%,其中以患有憂鬱症的長者是最常見的。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今年年初就開始針對轄區憂鬱高風險的老人,進行社區關懷員家訪、及電訪工作,希望能降低老人自殺率,找回阿公、阿嬤開心的笑容。※新聞內容由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器捐中心董事長換血 移植專家李伯璋出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73&HN_Yr=0&HN_Mon=0小心「肝」!肝病年奪萬人性命 肝基會舉辦萬人篩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72&HN_Yr=0&HN_Mon=0基層診所週休案遭駁回 健保局要求完整配套後再議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71&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