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

週吃2次魚以上 有助減少腦中風等腦血管疾病風險?

週吃2次魚以上 有助減少腦中風等腦血管疾病風險?#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寒冷的冬天,特別是突如其來的寒流、溫度驟降的時候,那些平常就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控制不佳的人,可能比較容易出現腦中風事件。在所有腦血管疾病當中,約有7成是腦出血,是國人10大死因中的第2~4位,平均每年奪走一萬多人的生命,此外,即使存活下來,往往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影響患者的活動,研究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並給家庭帶來沈重的負擔。因此,在還沒發生之前,我們就應該做好預防保健的規劃,吃得均衡與養成運動的習慣是目前普遍建議的作法,但具體該怎麼呢?或是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會有幫助?這是一般人會想要知道的資訊;最近在《Neurology》有一篇研究,調查高齡者們吃魚的頻率與腦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根據每週吃魚的次數分成4組此研究是在法國進行,以1,623位65歲以上,過去不曾有過失智症、中風或因腦血管疾病住院病史的人為對象。以問卷調查參與者們日常吃魚的習慣,並用各種方法檢查腦部血管的狀況,追蹤結束之後,再以統計分析調查吃魚與腦血管健康之間的關係。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將參與者們吃魚(海鮮)的習慣分成4組,分別是: 都沒吃,或者每週吃不到1次 每週1次 每週2~3次 每週4次以上在往下繼續看之前,你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和家人們的飲食習慣,大家吃魚的頻率如何呢?就我所知,其實還滿多人,每週吃不到1次的魚,可能是嫌麻煩,也可能是討厭魚的味道,因此不會把魚納入菜單的選擇裡;不過希望看完後面的內容,可以吃葷食的朋友,可以考慮跟建立吃魚的習慣。每週吃2到3次以上,對預防腦中風有正面幫助經過分析後,這群參與者當中,吃魚的頻率越高,每週2到3次以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越低,此外吃魚和腦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在65~69歲之前最強,其次是70~74歲,但在75歲以後就沒有發現顯著的關係了。從這個研究結果看來,為了預防年老時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多吃點魚可能是很重要的事。不過在這裡要補充一點,此研究的證據效力是Class II,因此大家可以參考,但別當作一定有用喔。至於在吃魚的選擇上,會建議至少有一兩次是海魚,原因在於海魚的Omega-3脂肪酸和維生素D的含量,通常會比淡水魚來得多,因此建議這麼分配。 Photo by wu yi on Unsplash國民健康署的健康飲食與生活型態建議其實吃魚是包含在健康生活型態當中,因此我們也要朝吃得健康與養成適當活動量的生活方式,積極的控制或預防三高,降低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以下是國健署提供的6項原則:一、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個案發生中風的風險分別是非三高個案的2.84倍、2.86倍及2.37倍。若發現有三高問題,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如需用藥,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140/90mmHg、醣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二、選擇健康飲食掌握3少2多原則,即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建議每日鈉的攝取量少於2.4公克(相當於6公克的食鹽;1茶匙)。三、養成規律運動維持每週5次(或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依身體狀況挑選健走、伸展操、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活動。四、維持健康體重肥胖(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竭或中風的風險,建議BMI維持在18.5~24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五、拒絕菸酒危害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過度飲酒,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節酒。六、定期健康檢查可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血壓、血糖、血脂、BMI、腰圍、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及早發現身體異常,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遠離疾病威脅。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週吃 2 次魚以上 有助減少腦中風等腦血管疾病風險?)

你平常吃的「柳葉魚」 其實是另一種魚?

你平常吃的「柳葉魚」 其實是另一種魚?#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柳葉魚是一種多春魚(多膥魚),也就是一種小隻、帶有多魚卵的魚,由於骨頭跟魚身很軟的關係,可以整尾連同骨頭一起吃掉,烤跟油炸都很好吃,有些鹽酥雞攤也有在賣。只是呢,大家平常在吃的,真的就是這種魚嗎?答案很可能不是,我們一般吃到的,十之八九會是 —— 毛鱗魚。生物學分類要釐清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歸生物學的範疇,直接找出牠們的生物分類、屬種名,下表是兩種魚從科開始的分類與名稱;從表中可以知道,牠們都是胡瓜魚科,但是分屬不同的魚類,然而,兩種魚的外觀與體型相似,都是多春魚,吃起來也的味道與營養組成也很接近。在台灣地區食品資料庫搜尋,是可以找到資料,但仔細看學名的話,會發現那是毛鱗魚的營養成分,沒有本尊的營養成分,不過沒關係,我們還是能在日本官方的食物資料庫裡,找到相關資料。柳葉魚-毛鱗魚-生物分類資料來源:Wikipedia柳葉魚生態 – 供不應求 毛鱗魚登場柳葉魚,是一種洄游魚,成魚的長度 10~13 公分,當季的時間很短,只有每年的 10、11 月;能抓的地方也不多,只能在北海道太平洋沿岸的部分區域才補得到,漁獲量很少,根據估計,年獲量大概落在 1,000~1,500 公噸之間。雪上加霜的是,這個物種曾經瀕臨滅絕,後來經適當保育,才讓漁獲量恢復;即便如此,數量依然不多,因此,就算是在日本,也不容易吃到,想當然耳,價格也會比較高貴一些。柳葉魚-毛鱗魚毛鱗魚。圖片來源:Wikipedia日本在 1970 年代,消費者的需求增加,供不應求之下,開始進口毛鱗魚,同樣是胡花魚科的魚,吃起來也很像,或許是想要沾光吧,日文漢字叫做樺太柳葉魚,英文是 capelin(),分布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年獲量高達 200 萬公噸。這兩種魚個別看很難分辨,但擺在一起就能明確知道差異;柳葉魚身體帶點紅色,體型比較圓潤,而毛鱗魚身體為銀色,體型較為纖細,而且頭比較小,此外,不管是什麼季節,都很美味,並有獨特風味。神賜與的禮物 —— 柳葉變成魚柳葉魚是 1913 年,由在北海道大學任教的魚類學家,疋田豊治所發表的魚種,在愛奴語裡,這種魚讀做 (susamu) 和 (susyamo),意思是柳葉的魚,因此以 (shisyamo)作為標準的和名。為什麼這種魚的名字會直接冠上柳葉呢? 會有這樣的名稱,其實是流傳自北海道原住民 — 愛奴人(或稱阿伊努人)的傳說……柳葉魚-愛奴傳說-起源愛奴傳說提到的鵡川與沙流川。圖片來源:Google Map很久、很久以前,有天,雷神的妹妹覺得無聊就跑下凡,來到沙流川和鵡川的水源地,當她往下游走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村落,但很奇怪的是,全村怎麼都沒有炊煙飄著,是都不用吃飯嗎?女神想知道為什麼,就邊走邊仔細聽村民說了些什麼。「肚子好餓喔…… 可是都沒有東西可以吃,該怎麼辦呢?」村民們不斷這麼說著。女神覺得他們很可憐,於是大聲向天界呼喊,請求協助;這時聚集在天界的眾神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呼喊給嚇到,回過神後,長尾林鴞(貓頭鷹)的女神抓了一枝生長在天界河畔,並帶有魂魄的柳枝從天而降。貓頭鷹女神與眾神討論後,將柳枝放到鵡川裡,而注入魂魄的柳葉在隨水而流的時候,變成了魚,於是村民就有魚可以吃了,並把這種魚叫做柳葉魚。這個傳說有很多種版本,但不論怎麼變化,故事的骨幹都是神把柳葉變成魚,賜給愛奴人。現今,北海道的鵡川町是此魚的主要產地。柳葉魚營養組成比較外型與吃起來味道相近的兩種魚,營養組成上是相似,還是不同呢? 讓我們進一步研究調查吧!這兩種魚通常以新鮮、曬成乾或是冷凍柳葉魚的形式在市場上流通,因此從日本食品標準成分表2020年版(八訂)的資料庫裡,找出生與魚乾,兩種形式的營養組成。在三大營養素方面,蛋白質與脂質都是柳葉魚略勝一籌,或許兩種魚都可以整尾吃掉,鈣質含量相當的可觀,每一百公克的鈣含量超過 330 毫克,而鎂、鐵與鋅的含量也不錯。此外,這兩種魚都是 EPA 與 DHA 的好來源,不過毛鱗魚的含量則是稍微多了一些。看到這,相信你已經知道柳葉魚與毛鱗魚之間的差別,以及為什麼現在市場上會是後者居多的原因;但不論如何,這兩種魚都是美味與營養豐富的食材,都能滋養我們的身體,對健康有正面的好處喔。那麼,柳葉魚哪裡買呢?如果是北海道的柳葉魚,基本上可能要人在日本,然後事先預購才買得到,至於毛鱗魚,在台灣也有人叫做喜相逢,就很容易買得到了。日本鄉土料理燒烤與油炸應該是大家比較長吃的形式,底下食譜轉載自日本農林水產省,「我們的鄉土料理(郷土料理)」主題料理,裡面就有使用柳葉魚的北海道鄉土料理,當然使用毛鱗魚來製作也可以喔。柳葉魚甘露煮這是一道北海道道地的鄉土料理,甘甜美味。準備時間:5 分烹調時間:10 分Total Time:15 分食材:400公克柳葉魚或毛鱗魚1杯水調味料:0.5杯酒5大匙砂糖3大匙味霖1/3杯醬油作法:魚洗乾淨,用廚房紙巾擦乾,並直接烤熟(或煎熟),取湯鍋,倒入酒、水和剛烤好的魚,開火加熱約 10 分鐘,加入調味料,煮到魚上色即可。(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你平常吃的「柳葉魚」 其實是另一種魚?)

日本3大名魚 喜知次整年都好吃,冬季更美味!

日本3大名魚 喜知次整年都好吃,冬季更美味!#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喜知次是大翅鮶鮋的日文漢字,不過去吃日本料理的時候,倒時滿常看到這三個字;牠們主要活動於北太平洋地區,是日本北海道重要的漁獲之一;冬季時,油脂含量最為豐富,因此這個時期最為美味,在日本算是高級魚,除了美味之為,全身如寶石般的紅色,讓這種魚看起來格外的有喜氣,因此也會年節、需要慶祝的場合,或是供奉神明的時候,會用上牠們。日文漢字的由來說法有許多種,其中有一種說法是日本魚類學家,田中 茂穂博士有次在水戶研究調查時發現有一種魚看起來很漂亮,吃起來更是美味,小尾的拿去當魚板的材料,而這種魚在當地的和名是「吉次」,在舊的假名裡寫作「(kichiji)」,後來演變成現在這樣了。喜知次-吉次圖片來源:Wikipedia曾是仙台名產「笹蒲鉾」的材料在昭和中期以前,這種魚不像現在有這麼高的地位,要不是拿去當飼料,就是仙台名產「笹蒲鉾(魚板)」的魚漿原料;只是當這種魚的美味廣為人知之後,搖身一變成為「紅寶石」存在的高級魚,因為價格高,通常不會出現在超市,而是要去百貨公司或是魚市才買得到。說是高級,但究竟是有多高呢?實際到日本樂天搜尋,找到來自北海道網走,以海釣的方式捕獲,重量在 500 ~ 600 公克,一尾要價 1 萬 2 千日幣左右,雖然現在日幣匯率很低,但也是要新台幣 3 千多元,扣掉於不能吃的魚鱗、魚骨…等部分,實際可以吃到的肉大約是六成,果然高級呀!美味與營養就像一開始提到的,這種魚的丟時在冬季,但實際上,牠不管哪個季節都很好吃;通常比較大尾的會供貨給高級料亭,而比較小隻的,不僅一般消費者容易入手,也會先做成一夜干,別有一番新滋味。生魚片、刷刷鍋、烤、鍋物料理、一夜干……等,怎麼料理都很好吃。這麼美味的魚,營養價值好不好呢?在日本的食品標準成分表2020年的資料庫裡,找到了牠的營養資料;每一百公克可食用部分,蛋白質含量 13.6 公克,脂肪 21.7 公克,這數值確實符合許「油脂豐富」的描述,與大西洋鮭魚相當。看到這樣的脂肪量,先別認為吃了會肥滋滋,我們得先去看看,具體是由哪些脂肪酸構成;21.7 公克的油脂裡,飽和脂肪酸佔 3.95 公克、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10.68 公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3.97 公克,其中又以 Omega-3 脂肪酸為主,EPA 有 1300 毫克、DHA 280 毫克,也就是說,這是好油的構成,適量吃,不僅不會胖,可能還對健康有正面的好處喔!如何挑選雖說對於大多生活在台灣的我們,沒什麼機會親自挑選這種活魚,但如果有機會去逛魚市,那麼可以試試看下面的挑選原則:外觀:顏色越鮮紅越新鮮,隨著時間的經過,會變成橘色、黃色,最後變白。觸摸:魚的身體摸起來硬的比較新鮮。摸腹部的話,感到緊實的比較新鮮,然後跟其他魚一樣,新鮮的魚,魚鰓呈現鮮紅色。看到這,是否稍微認識這種魚了呢?下次去吃日本料理的時候,看到桌上出現了,千萬不要客氣呀。(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日本 3 大名魚 喜知次整年都好吃,冬季更美味!)

太少吃魚 當心患憂鬱症、失智症

太少吃魚 當心患憂鬱症、失智症#魚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隨著飲食習慣歐美化,人們食用肉類與加工食品的機會增多,食用魚肉的習慣逐漸減少。然而,不吃魚肉容易導致ω- 3 脂肪酸出現慢性缺乏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體會將大量ω- 6脂肪酸運輸到腦部,使腦內的脂肪酸失衡,進而造成憂鬱症等情緒障礙,且較容易使人罹患失智症。DHA量不足細胞膜就會硬化 腦部易受損傷進而導致憂鬱症發作ω- 3 脂肪酸能夠促進腦部活化,尤其是DHA這是一種與腦部神經細胞膜有密切關連性的脂肪酸,如果能夠充分輸送到腦部,就能夠使神經細胞膜變柔軟,藉此維持腦部機能的正常運作。相反的,當攝取的DHA量不足,細胞膜就會硬化,使腦部機能降低,腦部也較容易遭受損傷,進而導致憂鬱症發作。此外,腦部的神經細胞會隨著年齡增長減少,進而導致健忘等腦部機能衰退的問題。目前已經知道DHA能夠有效抑制腦部機能降低。除了前述功能以外,EPA與DHA還具有提升記憶力與學習能力的效果。腦部約有65%的成分是脂肪。透過飲食攝取油脂,會在體內轉換成各式各樣的脂肪酸,並傳輸到細胞膜與腦部等處。腦部有個叫做海馬迴的部位,主掌記憶力與學習能力,並含有大量的DHA。記憶力衰退、專注力不持久 可能是突觸細胞膜變硬海馬迴具有許多神經細胞,在神經細胞前端,有一種叫做突觸(Synapse)的部位,就像天線一樣,負責收發資訊。如果DHA確實覆蓋著突觸的細胞膜,能夠促進腦部活化,藉此掌握更多資訊,並使資訊傳達更順暢。若你苦惱於記憶力衰退、會突然想不出來要怎麼表達、有專注力不持久的問題,可能就是因為突觸的細胞膜變硬的關係。而這也是ω- 3 脂肪酸攝取量不足的證據,所以每天用餐時請多食用魚肉吧。另外也可以搭配荏胡麻油、亞麻仁油、DHA等健康食品等。(本文摘自/吃錯油當然容易生病/世茂出版)

多吃魚、曬太陽 打造不發胖體質

多吃魚、曬太陽 打造不發胖體質#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在營養補充品的話題中,一定少不了的就是維生素D3。它能夠預防代謝症候群這點,正是是備受矚目的因素。以往大家對維生素D3的認識,只有「幫助鈣質吸收,對骨頭很健康」這點。但是現在證實了,維生素D能使人們的內臟脂肪不易囤積,因此在打造不發胖的回春體質的目標下,這可是絕對不能放過的話題。維生素D是能夠靠日光照射補充的。如果是夏天的話,穿上短袖、短褲,一週做兩次日光浴,每次30分鐘,就能夠補充到很充足的量了。另外也可以透過飲食來補充,每當跟營養師聊到補充維生素D,最後一定會得到「多吃乾香菇」這樣的答案。不過,人體所需的是其實是動物性的維生素D3。透過飲食能有效率的補給維生素D3 的方法,便是吃魚,其中又以鮭魚,為攝取維生素D3效果最好的魚類。要攝取維生素D3 的話,平時要注意多晒太陽,並且以魚肉當作主要的肉類來源,這樣就足夠了。但是對於平常晒不到太陽、又不喜歡吃魚的人來說,靠營養補充品來照顧身體,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本文摘自/喚醒你的回春賀爾蒙,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自然療癒力!觀賞魚可減壓、提振情緒

自然療癒力!觀賞魚可減壓、提振情緒#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壓力是造成現代人生理、心理各種疾病的來源之一!只要受到他人的言語刺激、忙碌、競爭、追求完美、人際衝突等,壓力就會從中誘發出來,雖然適度的壓力可促使人積極、提升警覺性、不過度懶散,不過,一個人若沒找到與壓力共存、宣洩的管道時,漸漸的就會對情緒、免疫系統、心臟等身心理產生影響。但其實找到共存、宣洩的管道並不難,因為生活周遭常見的花草、樹木等大自然,甚至動物,都有股神奇的力量,可舒緩壓力、療育身心,除了這些外,日前在英國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觀賞魚也有相同功效,只要經常看魚兒游泳,不僅可提振情緒,還可降血壓、增強心臟等。看魚游泳 可舒緩壓力、降血壓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在大型水族館中,以增加不同種類的魚,來觀察受測者的心率、血壓及情緒,結果發現,觀賞水族館裡的魚,不分種類,皆能有助於降血壓、增加心臟病發後的存活率等,特別是沒有時間、金錢、無法與大自然相處者,放鬆舒壓效果更好。針對此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表示,在這高壓工作、壅擠的城市裡,民眾若能多到水族館裡走動,有助於達到平靜、放鬆的效果,且在診所、醫院裡,若能放置魚缸的話,也能有助於平靜醫師、患者的心情,對身體有正面的影響力,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環境和行為期刊》。

魚的逆襲!婦吃魚喉嚨卡卡 竟拉出線和魚鉤

魚的逆襲!婦吃魚喉嚨卡卡 竟拉出線和魚鉤#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一位黃姓婦人的孫子至溪邊釣魚,在魚吞下魚鉤後,將魚釣上岸,便將線剪斷,把魚放至桶子內,便帶回去給祖母烹煮晚餐加菜,黃姓婦人一時不察,未加處理便將整尾魚下鍋烹煮。沒想到在晚餐吞下一塊大的魚肉後,頓時覺得有異物卡在了咽喉部,她趕緊吞了幾口飯、喝了幾口水想把異物嚥下去,但喉嚨仍一陣劇痛,用手拉竟拉出了一條尼龍線。病人趕至急診就醫,經醫師檢查,竟然發現有一支銀色金屬魚鉤連帶著好幾公分長的尼龍線卡在喉嚨,由於這支金屬魚鉤較大且銳利,幸好及時夾出,否則吞入食道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奇美醫院耳鼻喉部劉璟鋒醫師指出,如果發生魚刺或異物哽到的情況,絕對不要嘗試大口吞飯或吞醋或是將魚刺推得更深,因為如此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最好的處置是先禁食,然後到醫院求診,大部分的情況都可以由醫師將魚刺夾出。魚刺卡喉 4招急救保命劉璟鋒醫師也提醒,勿以手指催吐或是吞飯或喝醋,非但不能解決魚刺卡喉的問題,反而容易造成二次傷害,並延誤送醫。醫師表示,當民眾發生魚刺或異物哽到的情況,有下列4點需注意的建議事項:1)勿以手指伸入喉嚨催吐,會讓魚刺刺破的傷口擴大,反而更痛。2)勿吞飯,因為吞嚥或是食物的推動,會使魚刺由高處往較深的地方移動,而卡到下咽腔或是食道。3)喝醋無法溶化魚刺,反而容易造成咽喉黏膜灼傷 ,造成二次傷害並延誤就醫。4)當喉頭出現吞嚥疼痛或不適,應盡速至耳鼻喉科就醫或到大醫院掛急診。

中國男猛殺9條魚 吞生魚膽想治眼疾險死!

中國男猛殺9條魚 吞生魚膽想治眼疾險死!#魚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治病的偏方,真是有夠千奇百怪,但若一昧的把「信任」放到偏方上,恐怕不只是有種被騙的傷心而已,還會要人命!中國大陸就有一位李姓男子,因為受眼疾之苦數十年,所以聽信坊間偏方,吞生魚膽能清火又明目,遂買了九條草魚,殺魚取膽,並且很有勇氣的把這魚膽當作「沙西咪」吞下肚,未料,眼睛還沒「開明」,不久之後男子開始上吐下瀉、胸悶、心悸,送到醫院急救後,才撿回一條命。他魚膽中毒 險喪命根據中國媒體《人民網》報導,這名住在中國宜昌市的李姓男子,聽聞吃生魚膽能夠治眼疾,於是一口氣買了九條草魚,取下魚膽生吞下肚,未料到了晚上之後,就出現嚴重嘔吐,送至醫院後,被確診為魚膽中毒,導致急性肝腎損傷。當地醫生指出,魚膽中的膽汁毒素,會損害人體的肝腎,並且使細胞壞死,另外,也會造成神經系統與心血管的損害,而大陸坊間則有與多生吞魚膽治眼疾、高血壓、支氣管炎的做法,常因用量或是用法不當發生中毒事件,若不及時處理,死亡率很高。因此,提醒民眾,若有任何疾病,請到醫院看診,遵從醫師囑咐,勿相信偏方,當心治病不成,先賠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