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

講座/五十肩

講座/五十肩#復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到50歲也會得到五十肩!若手臂抬不起來、內衣扣不到,肩膀總是疼痛卡卡,要留意是否五十肩作祟!五十肩找上門該如何緩解,又有哪些預防小撇步呢?有鑑於此,臺安醫院將於4月24日(三)舉辦免費衛教講座,邀請復健科鍾佩珍醫師、鍾詩偉物理治療師主講「五十肩」。報名請電洽02-8228-0833,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五十肩時間:108年4月24日(三)下午14:00-15:30地點:臺安醫院 健康管理中心4樓演講廳(台北市八德路2段424號)洽詢:02-8228-0833

講座/淺談頭頸癌病人說話及吞嚥復健

講座/淺談頭頸癌病人說話及吞嚥復健#復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頸癌病人在治療期間、治療後常面臨疼痛、吞嚥困難、肌肉纖維化等後遺症,影響生活,造成營養和社交方面的問題。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22(一)舉辦癌症講座,由任容婕語言治療師主講「淺談頭頸癌病人的說話及吞嚥復健」,簡單分享病友有哪些復健方式,以及語言治療師在吞嚥和說話功能提供的協助,歡迎各位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淺談頭頸癌病人的說話及吞嚥復健時間:108年4月22日 星期(一)下午14:00-15:00地點:亞東醫院腫瘤暨血液科(J250-J253)候診區(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76

中風把握復健黃金期!在家也能做3招

中風把握復健黃金期!在家也能做3招#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資深音樂人袁惟仁及前行政院長陳先後傳出腦中風。隨著天氣忽冷忽熱氣溫變化大,除了要當心別中風之外,一旦不幸中風,專家提醒,生命徵象穩定後儘早開始復健治療,把握這原則,不僅可以避免臥床,且有高達7到8成的人可以恢復行走能力,回到原來生活,不讓中風拖垮一家人。中風後6個月內為復健黃金期 恢復能力最快56歲的陳先生半年前因突然半邊肢體無力送醫,診斷為出血性腦中風,並有右半側偏癱的後遺症,生命徵象穩定後馬上前往接受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表示,陳先生原本無法自己轉位下床,也沒法從輪椅上站起來,經接受翻身、轉位及坐到站等練習,6個月後漸漸能在不需家人輔助下,自行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動。活力得中山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徐佩萱表示,中風復健很重要,只要能越早開始復健,就越能達到較好的恢復。通常中風後的6個月內為復健黃金期,恢復運動能力最快,偏重於讓患者恢復日常生活功能為主,包括翻身、床上坐起、床上移位到輪椅、行走及上下樓梯等。復健同時也能防止關節僵硬、孿縮及褥瘡。除了醫院復健 還可做3招居家復健徐佩萱物理治療師提醒,復健期當中,除了患者意志力和心情調適,還需要家人的幫助。因為中風患者通常有半側偏癱,常會忘記使用患側,家屬一定要常在患側,和病人溝通互動。除了醫療機構的復健治療外,徐佩萱物理治療師並提供3招自己在家可常做的復健運動,可早、中、晚做3遍,每一遍10下,恢復原來的生活:1) 拱橋運動/採屈膝仰臥,抬高骨盆離開床墊,維持5至10秒,放下休息數秒。可誘發步態站立時所需的骨盆運動,並達到下背與髖部伸展的肌力訓練,也有助於床上活動、使用便盆、減壓、下肢穿衣及從坐姿到站姿的練習。2) 好手帶壞手運動/採坐姿,雙手交叉,好手帶壞手高舉至頭部再慢慢放下。可增加肩關節活動,避免孿縮。3) 推毛巾運動/坐在桌前,雙手互握置於毛巾上,盡量向前推出。可促進上肢肩胛活動、手肘伸直及髖關節屈曲。

骨折千萬別動?醫:術後隔天起復健佳

骨折千萬別動?醫:術後隔天起復健佳#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當打籃球碰撞、衝擊性運動傷害(例如滑雪)、騎機車或騎腳踏車時摔車等意外事故,皆可能導致骨折。現仍有民眾認為骨折手術後應好好休養,能不動就別動。但醫師表示,其實術後復健相當重要,能夠減少疼痛時間,也能避免沾黏的機率,加速康復。脛骨骨折可能連帶周邊軟組織受傷以運動員或車禍意外事故可能導致的脛骨骨折為例,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主任表示,脛骨平台位於脛骨最上緣,屬於膝關節下半部,與其相連結的是股骨內外髁。由於脛骨是下肢承重的重要角色,發生骨折時,除了骨頭本身,週邊的軟組織(韌帶、軟骨等)皆可能受傷,嚴重甚至需要手術治療,且術後恢復期長,至少需要3至6個月的復原期,此時耐心與有毅力的復健相當重要。周建文主任表示,無位移骨折者,通常只要打石膏或穿戴功能型護具,再搭配物理治療即可;但位移型骨折則需要手術治療,術後通常會腫脹和疼痛、膝蓋僵硬、關節能動的範圍很小、肌力明顯下降、動作控制也變弱。最理想的狀態是術後隔天開始物理治療通常手術後8週內手術該側膝蓋是完全不能承受重量的。關於手術後的物理治療介入時間點,衛福部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蘇煜華表示,最理想的狀態是手術隔天即可開始進行物理治療,出院後持續每週2到3次的治療,並且在家確實執行復健訓練。蘇煜華物理師針對術後2至6週,也就是恢復期的第一階段,建議接受每週3次物理治療,目標放在降低水腫與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加肌肉控制能力。這時期運動治療可進行:主動與被動彎曲運動(膝關節伸直和彎曲90度)至少讓膝蓋彎曲90度、直膝抬腿運動、腳踝幫浦運動、髕骨股骨關節運動、下肢伸展運動、以及健側的髖部肌力訓練等等。這個時期要注意不能承受重量,建議使用腋下拐幫助行動。需觀察有無膝外翻或內翻。提醒患者術後需要長時間的物理治療,並且擁有正確的復健觀念,定期返診追蹤,才能夠恢復膝關節的正常功能。

痠痛別亂推拿!醫:喬頸椎不當恐癱

痠痛別亂推拿!醫:喬頸椎不當恐癱#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部分民眾遇到痠痛常習慣找整復師喬一喬,當心錯誤力道會導致癱瘓。一名51歲男子因右肩疼痛,到民間傳統整復師推拿「鬆」一下,沒想到師父覺得頸椎有問題,一個手勢用力鬆脖子,竟造成頸椎神經出血受傷,左上臂麻木無力,嚇得他趕緊向骨科醫師求助,幸好復健治療後,神經壓迫症狀慢慢好轉。經過後頸部推拿 導致脊椎神經出血受傷師傅推拿該名中年男子過程,認為他有頸椎問題,經過後頸部按摩之後,再把頸部用力拉扯及旋轉。不料患者在整復過後,左上肢無力麻木現象症狀愈來愈明顯,到醫院接受檢查,才發現頸椎的第五、六節(C5-6)脊椎神經有出血受傷的情形。中年男原本的右肩疼痛問題,活力得中山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霖問診及超音波檢查,發現是肩峰下滑液囊發炎及旋轉肌袖肌腱炎導致,接受過體外震波治療後,右肩關節的疼痛問題也已經改善許多。頸椎的脊椎神經非常敏感 治療前須多加考量李佳霖醫師說明,因為神經分布緣故,頸椎若有神經壓迫問題,常常導致肩關節部位疼痛,所以有專業執照的骨科醫師鑑別診斷時,若病患有肩關節疼痛問題,需要一併考慮頸椎是否出問題。但是做頸椎的物理治療時,反而要非常小心,因為頸椎的脊椎神經是非常敏感的,只要稍微碰觸到,就會導致癱瘓的風險。國人平常遇到痠痛時,常喜歡去找整復師喬一喬。李佳霖醫師表示,常遇到病患走進診間就醫時,患處已因拔罐變得體無完膚,有時甚至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或壞死性筋膜炎。建議大家平常時有痠痛的症狀,應先到具有專業執照的醫院就診,醫療品質較有保障。

越推拿越傷!必學運動傷害處置SOP

越推拿越傷!必學運動傷害處置SOP#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調整生活型態,也是防範疾病的保健方式之一。運動風潮幾乎席捲全民,但您知道運動的正確方式嗎?小心身體狀況不佳、運動姿勢不正確,強身不成,反而迎來運動傷害。運動傷害5大危險因子 運動環境、護具是關鍵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怡君表示,運動傷害的危險因子眾多,包括(1)高危險、高碰撞的運動類型,如籃球、足球;(2)天氣炎熱下運動,易加速疲勞、脫水;(3)天氣過於寒冷,肌肉延展性差、易受傷;(4)運動時穿戴的配件、護具不合適;(5)長者或是很久沒運動的族群,不適應運動強度而受傷。要避免運動傷害發生,首先應挑選適當的護具、鞋子,並且充分的暖身再開始運動。運動時也應衡量自己的能力,切勿在沒有專業指導下,大幅超出平時訓練強度,讓自己置身容易受傷的危險處境。運動傷害急性處理 遵循「PRICE」守則林怡君醫師說明,運動傷害的分類,最常見的是「扭傷」(韌帶)及「拉傷」(肌肉、肌腱拉扯損傷),其他還包括「挫傷」(皮下組織撞傷)、「骨折」(外力撞擊反覆受傷)以及「關節損傷」(脫臼、移位)。運動傷害發生當下,正確處置方式,應謹遵「PRICE」守則:「P」(Protection),保護;「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sion),加壓;「E」(Elevation),抬高。其中運動傷害發生後3天內皆可對患處施行冰敷,消除腫脹;2、3天後改為熱敷,促進患處代謝循環。若受傷部位疼痛加劇、無力,則需進一步就醫檢查。然而並非所有運動傷害當下就會發生劇烈疼痛,如果長期姿勢不正確,累積下仍會形成慢性傷害。常見的慢性運動傷害包括肌腱炎、關節炎、腱鞘炎、滑囊炎、慢性骨折等。如果發生疼痛持續、活動受限情形,需留意是否為慢性運動傷害的徵兆。運動傷害別推拿 否則疼痛恐怕加劇醫學方面治療時,先確認是否有發生骨折、錯位。如果只是軟組織受傷,依據受傷程度、部位等不同,醫師會給予如熱療、電療、水療、光療等不同外用治療處方,進行數月到半年不等的治療。透過復健治療減緩疼痛發炎、恢復關節活動及肌力,進而促進整體感覺回復。運動前應做足防護工作,選對護具、運動鞋,也要暖身運動足夠。不慎發生傷害時,根據「PRICE」口訣正確處置。林怡君醫師特別提醒,發生運動傷害的急性期,不建議對患部進行推拿,恐怕會加重傷害程度。應該經過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評估,進行正確治療,加快復原進度。

上班族易肌耐力不足 2招防運動傷害

上班族易肌耐力不足 2招防運動傷害#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女性上班族工作忙碌,平時缺乏運動習慣,想利用假日路跑活動補修「運動學分」,卻因肌肉柔軟度、耐力不足,路跑後雙腳著地膝蓋外側卻突然出現刺痛、灼熱感,拖了幾跛著腳就醫,診斷為髂脛束症候群(俗稱「跑者膝」)。病患經過充分休息、冰敷,並接受電療與低能量雷射等物理治療後,緩解並治療髂脛束症候群,緩解雙膝刺痛熱。上班族久坐 容易成為關節磨損、運動傷害高危險群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吳培瑜表示,平常沒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加上工作需長時間久坐,常肌耐力不足、關節不穩定。短時間內做大量、高強度運動時,很容易淪為關節磨損、運動傷害的高危險群。要避免當「假日運動員」引發的運動傷害,先熱身讓肌肉伸展。運動後收操也很重要,能夠緩解肌肉疲勞、減少腫脹,也可避免出現延遲性肌肉痠痛,或突然運動導致肌肉拉傷。平時也可從事規律運動,增強核心肌力與柔軟度,並選擇適當場地,了解自身體能狀況、量力而為,都可避免運動傷害。橋式、髂脛束伸展 預防運動傷害運動後若有不適,切勿誤以為是單純的肌肉痠痛,若未接受適當治療或訓練,長期下來甚至可能導致退化性關節炎,造成不可逆傷害。吳培瑜物理治療師並示範2招預防運動傷害的運動,平時在家可常常持續做:1)橋式/平躺在床,彎屈膝蓋,雙腳踩穩在床,並將雙手放置兩側,臀部出力向上抬起,讓身體與大腿呈一直線,維持至少30秒,再回到平躺姿勢,一天做3到5次。訓練臀部、大腿及骨盆附近肌群,增加核心肌群穩定。2)髂脛束伸展/平躺在床,欲伸展腳跨越對側腳,對側手抓住大腿後側往該方向帶,直至大腿外側有牽拉感,過程中雙側肩膀需注意平貼於床面,舒緩大腿外側髂脛束的緊繃感,每回維持30秒,一天3到5次。

低頭族肌肉緊繃 復健治療夠全面嗎?

低頭族肌肉緊繃 復健治療夠全面嗎?#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科技進步帶來全新的智慧型生活,電腦、平板、手機不離身,工作、休息都使用,生活型態完全改變讓文明病悄悄上身。林小姐常因肩頸、頭痛就醫,尋求復健科協助。治療後症狀雖短暫緩解,卻仍一再出現。因電子產品使用過度所引發的「烏龜頸」,網路上烏龜頸的介紹林林總總,但你真的有接受到全面治療嗎?評估應盡量全面 而非僅治療疼痛當因為肩頸痠痛甚至引發長期偏頭痛,到復健科看診,醫囑不外乎熱敷、電療、牽引,療程結束得到短暫舒緩,但日復一日治療,何時能不再天天上醫院報到?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物理治療師葉增邑表示,首先要回歸到針對疾患診療時,醫師、治療師實際執行在病患身上的時間有多長,不是對明顯症狀下手,而是要做全面性評估。是不是哪邊肌肉、韌帶,因為長期姿勢不良而弱化,導致穩定性不足?是不是因為長短腳,導致脊椎側彎,間接引發腰痛?但醫囑只告訴你要持續做腰椎牽引。又是不是因為肌肉力量不平衡,而造成其他部位疼?卻因為評估不夠完善,只能針對疼痛做改善,而非主要病因。未改善根本病因 一再反覆就醫葉增邑物理治療師表示,健保體制下的復健醫療,不斷滿足部份病患的過度要求,讓治療師疲於奔命做儀器治療無法發揮所長,天天報到的患者、健保資源無止境浪費。人民讚楊健保的廉價,卻也受健保黑暗面的荼毒。在這樣體制下,眾多物理治療師選擇自行開業脫離健保,提供完整醫療評估及處置,不再局限於醫療院所儀器的安慰型治療,即使評估出不可逆的結構性變化,也能利用輔助性治療延緩惡化。希望透過一些自身經驗分享,帶給廣大民眾不同思考觀點,進而找到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讓生活更美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