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療法

打球膝蓋「啪」1聲,竟抽出3管血!醫:都是「這件事」惹的禍

打球膝蓋「啪」1聲,竟抽出3管血!醫:都是「這件事」惹的禍#增生療法

48歲的「阿哲」週末都會到籃球場「鬥牛」,日前為了救球,硬是單膝轉身,救回險些出界的球。返家後,發現右膝蓋腫脹,冰敷兩三天卻始終未見好轉,於是就醫治療。醫師先抽出三管積血,再透過超音波、MRI檢查,確認是「前十字韌帶創傷性撕裂」。採用增生療法治療後,阿哲順利痊癒,再度變回一尾活龍。

什麼是增生療法?PRP又是什麼?藥物、優缺一次解析

什麼是增生療法?PRP又是什麼?藥物、優缺一次解析#增生療法

文/陳渝仁運動的好處族繁不及備載:增強心肺功能、強化肌力及協調度、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等等。然而運動傷害是許多運動愛好者心頭的痛。隨著醫學的進展,新的治療方法如雨後春筍出現,運動員身上大大小小、新舊雜陳,有些甚至經年累月的運動傷害似乎有了治癒的機會。其中,增生療法或稱再生療法,是運動醫學常使用的治療方法。什麼是增生療法?增生療法的目的是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提升身體的穩定度,進而緩解疼痛。許多知名運動員,包括老虎伍茲(Tiger Woods)、科比・布萊恩(Kobe Bryant)都曾接受過增生療法治療關節肌腱韌帶的損傷。其實增生療法不是新東西。早在10多年前,增生療法就已經普遍用於運動員,隨著醫學的進展,增生療法使用的注射藥劑種類越來越多,而各種注射藥劑有不同的作用機轉及效用。常用的進階增生療法注射藥劑包括:● 高濃度葡萄糖透過物理性的刺激,破壞部分細胞,使局部的血流增加、造成發炎反應,吸引幫助組織修復的細胞到缺乏血流供應的肌腱韌帶組織工作。●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製作方法是抽出自己的血液,離心純化後,取出高濃度血小板及生長因子,注射到病灶處。生長因子會誘發發炎修復反應,而血小板內的顆粒細胞會釋放出組織修復必須的蛋白質。● 生醫級PRP傳統的PRP不一定能夠達到足夠的血小板及生長因子濃度,因此新一代的PRP製備法是以自動化離心搭配光學感測,針對不同血品狀況分離出高濃度的血小板及生長因子,可以製備更為穩定高濃度的血小板血漿,因此是許多菁英運動員的選擇。● 羊膜/絨毛膜萃取物PRP雖然攜帶組織修復需要的原料,但是畢竟是從自體血液純化出來的原料,如果年紀稍長,純化出的修復物質比起年輕人還是有差距。羊膜/絨毛膜萃取物來自捐贈者的羊膜,自帶豐富的生長因子及修復物質;既然是來自初生的胎兒,裡面的生長因子跟修復物質(scaffold)理論上都比PRP來得多又好。羊膜/絨毛膜萃取物是較新的增生療法注射藥劑,雖然文獻研究比較少,引進台灣的時間也比較短,是許多醫師寄與厚望的新一代增生療法利器。目前常用的進階增生療法注射藥劑,比較如下圖:增生療法真能治百病嗎?增生療法的效果很大程度跟身體自我修復機制有關,也跟疾病的嚴重度以及使用的注射藥劑有關,最重要的是,造成傷害的原因如果沒有移除,疾病勢必難以根治。例如上肩高壓式投球,對旋轉肌袖及肩關節唇會持續造成傷害,若不強化肌力或調整訓練強度,就算天天打PRP可能效果都不會太好。雖然沒辦法保證療效,但至少應該要確定有將藥物準確的注射到病灶,而超音波導引注射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可以確保治療的精準度。此外,增生療法不是治療的全部,加上週期訓練(Periodization)、肌力及協調度訓練、動作控制及營養補充等全面性的調整才是遠離運動傷害的最佳組合。以常見的運動傷害,阿基里斯腱損傷(Achilles tendinopathy)來說,2021年的研究指出,單純施打PRP並不會帶來顯著的改善,醫界主流的看法是,即使接受增生療法,搭配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方能帶來持久的運動傷害改善。不能只單靠增生療法,訓練更扮演重要角色運動很好,能遠離運動傷害更好。增生療法能讓我們更快從運動傷害中復原,然而要提醒的是,增生療法不是運動傷害治療的全部,週期訓練(Periodization)、肌力及協調度訓練、伸展運動等等,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接受增生治療前,務必跟你的醫師討論治療計畫,一步步將痼疾連根拔起,才是恢「復健」康最快的道路。參考資料1. Engebretsen, L. et al. (2010). IOC consensus paper on the use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 sports medicine.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4(15), 1072–1081.2. Patricios, J., Harmon, K. G., & Drezner, J. (2021). PRP use in sport and exercise medicine: be wary of science becoming the sham.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56(2), 66–67.3. Kearney RS, Ji C, Warwick J, Parsons N, et al. Effect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 vs sham injection on tendon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idportion Achilles tendinopath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1;326:137–44. (作者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媒體長陳渝仁)   

站著刷牙膝蓋咯咯作響 微創膝關節鏡緩解疼痛

站著刷牙膝蓋咯咯作響 微創膝關節鏡緩解疼痛#增生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85歲林婆婆被膝蓋疼痛困擾多年,起身、蹲下都困難,站著刷牙膝蓋甚至會咯咯作響,經診斷為退化性關節炎後期合併股骨髕骨外翻,醫師建議手術治療,家屬擔心置換人工關節風險高,希望能以最低風險的方式緩解症狀,經過討論後選擇膝關節鏡微創手術,清除關節內骨刺、發炎絨毛及外側支持帶放鬆術,林婆婆當天即可下床,且隔天出院,生活品質獲得極大改善,已經不用天天跑醫院復健。健身姿勢錯誤加速膝蓋磨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醫師羅逸帆指出,膝蓋不僅支撐我們的體重,許多額外的負重及運動,無形中加重其負擔。來門診的病患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疼痛來自膝蓋,尤其運動及健身蔚為風潮,但錯誤的姿勢往往加速磨損,進而引起發炎及疼痛。根據最新退化性膝關節指引,合理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配合復健及生活調整,約80%的患者可以獲得緩解,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若藥物控制及復健效果不彰,或症狀困擾生活,則有必要考慮手術。膝關節鏡最大的優勢為傷口小(四個0.3公分的小洞)、手術時間短及不破壞太多組織,卻能有傳統開放式手術的處理效果。其適應症包括:半月軟骨及關節軟骨傷害,韌帶受傷或斷裂、游離體、關節炎和滑膜炎、滑膜皺褶增厚、膝蓋骨股骨關節障礙、關節感染等。甚至可以在術中評估韌帶鬆弛與否,以及是否需要換關節,除了把可能造成疼痛的游離體及發炎物質清除外,可以對於軟骨磨損做刺激誘發,術後合併增生療法修補受傷組織,延長膝蓋使用年限。術後配合增生療法 止痛藥用量顯著減少國外部分研究發現,單就膝關節鏡清創手術而言,其一年後治療效果有些爭議。但羅逸帆在術後配合增生療法使用,患者消炎止痛藥的用量有顯著減少,這對於胃腸黏膜較為脆弱且不願常跑醫院復健的年老族群及而言,幾年一次的進廠維修,不失為一個可考慮的手術選擇。近期某些研究指出,膝關節有一個名為滑膜皺襞的構造,當年紀越大或發炎時,這構造會變粗、變得有阻力,會加速軟骨的磨損,若能以關節鏡清理移除其構造,可延緩退化及發炎機會,進而減少消炎止痛藥用量及復健的時間。關節鏡手術一般可採取半身麻醉,除了術後隔天有些微腫脹外,患者可立即下床活動,且除了增生療法及部分手術耗材(低溫電燒)外,其餘皆為健保給付。

長期下背痛快抓狂 增生療法「注」解决痛苦

長期下背痛快抓狂 增生療法「注」解决痛苦#增生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楊先生受下背痛困擾6、7年,常久坐後腰挺不直、容易痠痛,甚至只要稍微轉身彎腰拿東西就疼痛不已,嚴重時連小腿和腳跟都會刺痛,雖然經過多位醫師治療,卻仍沒有改善。就醫檢查發現是多年前的舊傷,導致下背骨盆韌帶拉傷,造成結構鬆動不穩才併發這些症狀。在復健科醫師建議下,接受增生注射治療,疼痛已改善。8成人有下背痛  長期姿勢不良當心復健科邱熙亭醫師表示,根據統計高達8成的人有下背痛的經驗,雖然症狀類似,但其實存在複雜的可能病因,例如:椎間盤突出、壓迫性骨折、自體免疫疾病、外力受傷、甚至腎臟等內臟發炎感染等。而此次個案是最常見的脊椎退化滑脫、運動或職業傷害、長期姿勢不良等造成的機械結構性受損下背痛。人體下背部最重要的是腰椎、尾椎、骨盆以及雙腿骨骼之間必須有穩定的結構聯結,並透過許多條韌帶、筋膜讓這些部位固定在正確的相對位置,如此才能負擔來自上方頭部、肩膀手臂、身體軀幹的重量,以及下方走路、跑步時雙腳衝擊地面的作用力。因此,如果核心肌群無力不協調、意外傷害、或身體長期處在錯誤的姿勢,很容易造成韌帶拉傷鬆弛、失去穩定性,進而讓骨頭關節錯位、壓迫周邊筋膜神經形成疼痛刺麻,背部和臀部肌肉也會因過度緊繃而痠痛抽筋,讓患者無論是站立或坐姿都痛苦難耐。增生療法仍須搭配復健運動邱熙亭醫師建議,針對此類症狀可施以增生療法治療,使用不含類固醇之溶液,配合特殊影像導引注射方法,啟動脊椎骨盆的韌帶修復、增加強度、重建脊椎骨骼的穩定性。但他也說,增生療法需配合專業的復健治療、改正姿勢不良習慣和復健運動指導訓練,即可加快恢復速度與預防再度受傷,因此若民眾有長期疼痛之苦,可接受專業復健科醫師之評估與治療,以緩解不適。

增生療法改善疼痛 7旬嬤可逛街趴趴走

增生療法改善疼痛 7旬嬤可逛街趴趴走#增生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73歲的黃老太太,長期受雙膝疼痛困擾,到市場買菜走沒十分鐘就必須停下來休息,上下樓梯時痠痛無力,甚至無法蹲著上廁所。雖然接受過玻尿酸注射,但效果不佳,後轉至復健科門診檢查,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增生療法注射,症狀逐漸減輕,再搭配復健,日常活動靈活許多,現在還能逛街一小時。不只退化!長期使用、運動傷害累積也是成因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邱熙亭醫師表示,膝關節炎不是只有骨頭退化才會造成疼痛,通常隨著年紀增長或受過運動傷害的累積,導致韌帶鬆弛,膝關節鬆動不穩定,長年的行走加上負擔身體的重量,讓腿部肌肉必須持續增加出力來維持關節穩定,因此容易引發肌肉緊繃疼痛、慢性肌腱退化病變,甚至神經因不正常受力拉扯而受傷,使疼痛範圍擴大到整條腿。而一般來說,傳統治療方式為在膝關節注射類固醇或玻尿酸,但其作用僅限於關節內部,對於外部的韌帶與肌腱組織傷害沒有幫助,因此病患可選擇增生治療。邱熙亭醫師解釋,增生療法是將促進組織修復的溶液,例如:醫療級的葡萄糖類等成分,注射在慢性受傷的關節組織上,藉以誘發適當的發炎增生反應,啟動修補機制,以提高韌帶強度、增強關節穩定度,進而緩解疼痛。增生療法搭配復健助恢復而注射PRP(血小板濃厚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也是增生療法的方式之一。因PRP富含生長因子,可直接促進受傷軟組織修復,改善疼痛。除了退化性關節炎之外,增生療法對於網球肘、下背痛、骨盆臀部疼痛、足底筋膜炎、腳踝阿基里斯肌腱病變、手指關節炎等筋膜損傷,以及肢體骨關節疾病也適用。但邱熙亭醫師也提醒,除了增生療法治療之外,接受完整的復健治療也相當重要,包含適度肌力訓練、儀器治療止痛並放鬆肌肉、改掉不良姿勢習慣等,才能真正達到緩解的效果。

女子腳踝扭傷數月 增生療法改善疼痛

女子腳踝扭傷數月 增生療法改善疼痛#增生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黃小姐因為腳踝扭傷,好幾個月仍然無法痊癒,走路走久會不時痠痛,導致無法像以前一樣逛街、旅遊、運動。於是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接受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發現有韌帶慢性扭傷與肌腱退化病變。接受數次「增生療法」治療後,再加上復健運動治療後,痠痛感明顯改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邱熙亭表示,一般筋骨疼痛、肌腱發炎如果使用口服藥物無法控制,常會注射類固醇。雖然類固醇能在幾天內止痛,不過,如果反覆注射太多次或間隔太近,會讓肌腱組織變脆弱,反而增加肌腱斷裂的風險,情況更惡化,並且也可能有干擾身體免疫系統,骨質流失等副作用。慢性筋骨疾病 可考慮增生療法因此,針對較慢性的筋骨疾病,如網球肘、腳跟肌腱慢性退化病變等等問題,如果一般的藥物與復健治療沒有明顯療效,可以考慮接受增生療法。增生療法它可以促使組織產生輕微的發炎,誘發增生反應,再次啟動修補機制,強化軟組織的強度。邱熙亭醫師建議,如果有肌腱受傷、韌帶扭傷後等等的長期筋骨疼痛,甚至引發關節疼痛,請找專業醫師做檢查診斷,接受適當的口服藥物、注射或復健治療,以改善疼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