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

8公分子宮肌瘤壓迫神經難久站工作 海芙刀手術除困擾

8公分子宮肌瘤壓迫神經難久站工作 海芙刀手術除困擾#子宮肌瘤

44歲黃姓患者,從事服務業需要長時間久站,5年前因檢查發現子宮肌瘤,因沒有感覺且不影響生活,所以就沒有做進一步的回診治療。但近半年來發現明顯腰痠、腳痛、頭暈、容易疲勞等情況,導致無法久站而影響工作,因此到童綜合醫院就醫。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劉錦成主任診察後,確認患者的肌瘤已經長大到8公分,並且血紅素指數只剩下5.8gm/dL,已經是嚴重貧血情況,需要積極治療。但患者因為需要儘快回到職場工作,並且表達不想要開刀的想法,劉錦成主任建議可以進行海芙刀無創手術。先安排患者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經核磁共振及抽血排除子宮惡性肉瘤,隔日即進行近3小時左右的海芙刀手術,治療後即返家休養。術後恢復良好,1周後回診,患者即表示腰痠、腳痛的狀況有明顯改善;1個月後回診,上班久站也沒有發生到腰痠與腳痛等不適症狀。 2個月左右再回診,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明顯發現肌瘤細胞已經壞死,並且壞死細胞已逐漸被身體吸收代謝,子宮肌瘤明顯變小,血紅素指數回升到11.4gm/dL。黃姓患者表示,沒想到海芙刀術中微痛但整體輕鬆自在,更驚訝的是術後恢復速度極快,馬上就可以下床走動,甚至可以吃東西,且短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有顯著的效果,真的覺得很神奇;現在跟以前一樣久站都不會感覺腰痠腳痛,而且也少發生暈眩,精神也明顯變好,整個生活品質改善了。 童綜合醫院婦產部劉錦成主任指出,個案的子宮肌瘤因壓迫到骨盆腔神經,所以造成腰與腿的痠痛 並且因肌瘤過大而影響了子宮正常血流與收縮,導致經血量大、時間久的情況,長時間下來就會造成貧血,正常女性的血紅素應該為12 gm/dL以上,低於12gm/dL即為輕度貧血,8 gm/dL ~11gm/dL則為中度貧血,8 gm/dL以下就屬於嚴重貧血。 這次因病患個人與工作上的需求,使用非侵入性的海芙刀進行無創手術,利用超音波熱效應,從體外將能量集中焦點在體內子宮肌瘤,進而子宮腫瘤凝固性消融,達到治療之目的,子宮組織及其他正常器官不受到損傷。因為不必全身麻醉、完全沒有腹部或子宮傷口、不出血、不沾黏、無輻射線等,所以術後就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對於想要懷孕的婦女更擁有備孕期短、日後生產不需剖腹的優點。 劉錦成主任呼籲,雖然子宮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但若患者不進行治療,將可能承受更多的痛苦,如月經增多、經期延長、下腹脹痛、腰酸背痛、嚴重者導致貧血、流產、不孕等。因此可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由專科醫師進行專業診療,即早發現疾病即早治療。

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可以吃冰嗎?婦科名中醫精闢解析

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可以吃冰嗎?婦科名中醫精闢解析#子宮肌瘤

早秋天氣濕又熱,路過超商都會藉機晃進去,買飲料、冰品、點心之類的,但是罹患子宮肌瘤、生理期來的女性多少都會想偷吃冰品,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其實熱天吃冰也是可以的,但子宮肌瘤患者要注意食用的量不要太多,而且要注意吃的時間點,周宗翰中醫師曾收治一名33歲上班族女性,患者本身罹患子宮平滑肌瘤約為4公分,夏天天氣炎熱,每天都很想吃冰,冰品吃太多一到行經期下腹就會常有明顯的悶痛感。周宗翰表示,因為吃冰容易造成身體的微小血管收縮,造成子宮腔體的微循環障礙,經血排出不順或是讓經血凝成塊狀,血塊排不出就會導致疼痛,而患者經痛往往也是血塊排出後才會逐漸緩解,因此建議患者吃冰要適量,盡可能都選在正中午11點至16點的時候吃,再藉由針灸、中藥調理以及日常生活的作息調整改變子宮環境,以消除子宮肌瘤所帶來的不適症狀,患者行經時已無任何痛經症狀。 現代人很少吃冰只有吃清冰,大部分都會加糖漿、煉乳、水果等,甚至來個聖代冰品大餐也不為過,甚至有人會認為我身體很燥熱,多吃一點冰或是喝啤酒消暑無妨,但周宗翰中醫師指出其實吃冰只會讓你的身體更燥熱,以冰淇淋為例,是由牛奶、奶油、糖等原料製成,自然含有不少脂肪,而食物中含有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都是會讓身體在進行消化作用時造成體溫上升的物質,因此吃冰淇淋的降溫作用只是暫時的,並不能真正讓身體散熱。 周宗翰中醫師說明喝冰啤酒大家會覺得喝下去輕涼暢快,是因為啤酒很利尿,所以喝得越多,身體越容易越脫水,而且啤酒會刺激血管擴張進,使皮膚變高溫,所以很多人喝完酒會感覺變熱、臉部脹紅,依照中醫觀點就是「濕熱下注」,這也是另一種子宮肌瘤容易好發的體質。周宗翰表示,一般來說中醫眼中的溼熱下注,指的是生殖系統有發炎症狀(男女皆有可能有的狀況),而且這類型的朋友,通常會有特定的飲食習慣,如油膩厚味、甜食、愛喝酒、攝入過多鹽分、飲水不足,導致血液過分黏稠,而且臺灣的天氣常常都是濕熱的狀況,人的飲食失調加上外面環境干擾,內外皆顯得「濁」,濕熱體質的根源,使我們的身體喪失應有的免疫能力,對於子宮肌瘤、生殖系統會有負面的影響。 其實有子宮肌瘤的患者,秋季天氣熱真的不適合大量吃冰或是豪飲冰啤酒,那如何才能達到真正消暑的目的呢? 尤其是濕熱天氣,最容易讓人水分的調節與代謝出狀況,會出現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大便溏稀、容易疲勞、無精打采的情形,甚至會造成水分滯留,形成水腫。周宗翰指出,這時我們需要注意消暑重點,側重在清熱去濕、養護脾腎,而且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大家容易煩躁、失去判斷力,因此他建議可喝烏梅三豆飲調養體質。 原因在於烏梅三豆飲的材料有這些作用: 紅豆清心養血、健脾利胃去濕、消水腫 綠豆可清腸胃熱毒 黑豆可補腎氣,補充肝血,且還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烏梅主要可調整腸胃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可達到改善子宮肌瘤的體質 烏梅三豆飲材料在紅豆、綠豆、黑豆的部分,可以準備各兩把,並搭配烏梅約12顆,以及適量的冰糖,最後直接加2000cc水煮一小時,濾汁直接當飲料服用,濃淡可依個人調整。周宗翰中醫師特別提醒,吃烏梅三豆的渣渣容易產生脹氣,因此不建議食用,希望他提供健康的消暑飲品,幫助讓罹患肌瘤的朋友度過秋老虎。

沒有性生活,就不會得子宮肌瘤嗎?婦科醫這樣說

沒有性生活,就不會得子宮肌瘤嗎?婦科醫這樣說#子宮肌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40歲未婚女性且無性生活,但從去年開始發現每月經血量變多,加上出現頻尿、裏急後重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因小腹變大整整大了2吋,讓她喪失自信,才在朋友建議下前往婦產科求診。經醫師檢查發現,子宮長了一顆宛如壘球大小、約15公分的子宮肌瘤。未婚無性生活,可能更易患肌瘤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表示,女性民眾一般認為未婚且無性生活,因此不認為自己會有婦科問題,其實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子宮肌瘤與荷爾蒙有密切關係,當每月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會不斷受到雌激素刺激,就有生成肌瘤的可能性,因此無性生活者可能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更高。鍾國騰補充,子宮肌瘤也與生活型態、體質以及家族史有很大的關係,部分患者本身就容易因先天因素罹患肌瘤,因此更應該保持良好生活作息、清淡飲食並規律運動,靠後天努力遠離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在飲食上建議應避免油炸類等刺激性食物,及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此外也不要補充過量補品及大豆類食物。子宮肌瘤治療免開刀,定期檢查更重要針對子宮肌瘤的治療,鍾國騰表示,目前已有不用開刀的無創技術,術前透過核磁共振定位,清楚確認肌瘤位置及型態,後續再以超音波熱能聚焦,達到消融肌瘤的目的,同時遠離肌瘤帶來的不適症狀。此外,亦可避免手術過程中有沾黏或感染風險,也不需經歷難熬的術後修復期,讓患者不再害怕肌瘤手術。鍾國騰提醒,子宮肌瘤初期雖無明顯症狀,且不危及性命,但肌瘤增長速度快,千萬不要因此延誤診斷及治療時機。建議女性朋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超音波檢查,而曾罹患肌瘤者則應每3~6個月檢查一次,預防子宮肌瘤或婦科疾病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的健康危機。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經期悶痛、血量多⋯她健檢才知「卵巢長10公分瘤」

經期悶痛、血量多⋯她健檢才知「卵巢長10公分瘤」#子宮肌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原以為只是經痛,但到後來連平常時腹部都有悶悶痛痛的感覺。」51歲陳小姐表示健康檢查中,發現子宮肌瘤再度復發,且卵巢右側還有10公分大的卵巢瘤。由於5年前才做過一次子宮肌瘤手術,解決當時經血量大的問題,然而最近在經期時,腹部開始出現悶痛且血量多等症狀,就連運動跑步、甚至平躺都會沉重悶痛,連睡覺也睡不好,一直忍痛直到健檢才發現是子宮肌瘤復發,同時還多了卵巢瘤的問題。   「子宮肌瘤、卵巢瘤同時發生,其實不常見。」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李佩蓁表示,陳小姐卵巢瘤約10公分、子宮肌瘤約7公分左右,其中卵巢瘤已經大到在肚臍的位置就能摸得出來,而子宮肌瘤也不止1顆,還有其他小顆的肌瘤,這也造成她嚴重貧血、腹痛、經期異常。 在與陳小姐討論與評估治療方式時,因得知陳小姐之後並無生育計畫,醫師選擇以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從肚臍處開一個約2公分的小孔,搭配組織袋以避免卵巢及子宮等組織在移除過程掉到腹腔;手術不到1小時就完成右側卵巢瘤摘除及子宮次全切除,並保留她的子宮頸及左邊的卵巢。 卵巢瘤沒症狀!直到「長太大」引發下腹劇痛 「陳小姐的卵巢瘤屬於良性畸胎瘤。」李佩蓁說明,一般卵巢畸胎瘤都是沒有症狀,不會痛也沒有感覺,一旦腫瘤長到超過5公分,因重量不均勻就有較高的機率因為運動或姿勢改變而扭轉,導致月經異常或卵巢缺血引起下腹痛或劇烈腹痛,這時就需以手術來切除腫瘤。 而在子宮肌瘤合併卵巢手術治療上,相較於傳統剖腹手術,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不僅傷口更小、出血也少,住院天數也少、復原更快,除了在術後當天就可下床走路之外,亦能減少傷口裂開及疝氣的發生。 女性過30歲經期異常、腹痛要當心,近5成恐子宮肌瘤 李珮蓁指出,30~50歲的女性,約4至5成都有子宮肌瘤,大部分的人沒有症狀,但若是出現經血多、經痛、慢性不孕或是壓迫症狀造成頻尿或排便異常,就需要就醫治療;另外,已檢查出患有子宮肌瘤的病患,因為在未停經之前,肌瘤每年都有可能會慢慢的長大,建議病患每年定期回診做超音波追蹤檢查。 在急診或門診中,常常遇到女性病患忍痛或害羞而延遲就醫,險導致卵巢受損等狀況。李佩蓁提醒,女性朋友若是經期異常、下腹痛,千萬不要忍耐或不好意思就醫,其實超音波檢查就能快速幫助病患做出初步的子宮或是卵巢異常的診斷,及早找出病灶,不僅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時期,往往在治療後也可有良好的結果。

用力就漏尿、經血突增加,熟女尿失禁才知患子宮肌瘤

用力就漏尿、經血突增加,熟女尿失禁才知患子宮肌瘤#子宮肌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0歲的小玟(化名)今年初發現經血量突然增加,並且在腹部摸到腫塊,但因為沒什麼身體症狀,因此不以為意。最近幾個月開始出現尿失禁,常常因為咳嗽、打噴嚏或抬重物就不自覺漏尿,讓她無法專注工作,也不敢參加親友聚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後來到醫院婦產科求診,果真檢查出多發性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問題,最後在醫師評估下,透過「自然孔子宮全切除手術」搭配「尿道中段懸吊手術」,終於改善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困擾,讓小玟擺脫長久以來的身心不適。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收治小玟的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表示,子宮肌瘤及尿失禁均是婦女常見疾病。女性因尿道較短,加上生產、老化或停經等種種因素,使尿道附近的肌肉群鬆弛,容易導致尿失禁,時間一久可能引起局部發炎或濕疹;而子宮肌瘤會因其生長位置或大小引起壓迫症狀,當肌瘤壓迫到泌尿道系統,則有可能出現夜尿、急尿或是尿失禁問題。鍾國騰解釋,案例小玟本身患有輕微尿失禁,不料子宮肌瘤又壓迫下泌尿道,讓尿失禁問題更顯嚴重。自然孔腹腔鏡手術 子宮肌瘤及尿失禁一次搞定鍾國騰說明,小玟前來就診時,除了檢查子宮肌瘤外,也安排尿路動力學檢查,確診小玟本身就患有尿失禁。對於罹患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患者,治療前醫師會審慎評估並確認患者無生育需求,再採取自然孔腹腔鏡進行子宮全切除,將陰道作為自然手術通道,不會在身體表面留下傷口,減輕患者疼痛感,此外自然孔腹腔鏡較不易在術中傷及膀胱或輸尿管等組織,是手術風險較低的方式。臨床上不少患者會擔心子宮切除會造成日後尿失禁問題,鍾國騰表示,在進行自然孔子宮全切除時,同時採取尿道中段懸吊手術,於女性中段尿道處植入人造纖維網帶,以強化恥骨尿道韌帶,可改善尿失禁問題。鍾國騰表示,多數患者對於子宮切除有疑慮,認為後續可能有器官脫垂或尿失禁等後遺症,但像小玟這樣容易復發的多發性子宮肌瘤,加上有合併症狀,長期考量下來,子宮全切除的確能避免肌瘤復發,切除子宮後同時合併尿失禁手術,讓病人無後顧之憂。手術方式考量因素多 靠專業醫師完整評估鍾國騰提醒,子宮肌瘤及婦女尿失禁的發生率都很高,患者如自覺相關症狀產生,應及早就醫檢查,避免拖延導致症狀加重,影響生活品質;治療時也會採個人化治療,選擇最能降低疾病復發及後遺症的方式,讓患者不再為疾病所苦。(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年經痛竟是子宮肌瘤惹禍!靠「關鍵手術」再也不痛

長年經痛竟是子宮肌瘤惹禍!靠「關鍵手術」再也不痛#子宮肌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40歲女性上班族多年一直深受經痛所苦,經檢查發現是子宮肌瘤引起需接受手術治療。由於她很在意手術傷痕,原來要用腹部無傷口的海扶刀手術,後來發現個案是含水量高的子宮肌腺瘤無法使用海扶刀,經醫師評估採用自然孔腹腔鏡手術,一樣沒有留下傷口,也順利解決子宮肌瘤問題。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海扶刀中心負責人鍾國騰醫師表示,透過自然孔腹腔鏡去除子宮肌腺瘤,不僅術後腹部無傷口,也能降低疼痛感並縮短恢復期。子宮肌腺瘤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主因是子宮內膜異位至子宮肌肉層,常見症狀如經痛及經期不規則,並且常合併骨盆腔發炎及沾黏,甚至引起不孕,若僅從症狀判斷容易與子宮肌瘤搞混,故需要進一步檢查。 子宮肌腺瘤含水量高  不適合海伏刀治療鍾國騰醫師說明,海扶刀的治療原理是透過熱能聚焦來消融肌瘤,能在不動刀的情況下消融腫瘤,達到治療效果,但不適用於含水量高的子宮肌腺瘤。因此在醫師的建議及評估之下,選擇了自然孔腹腔鏡的方式完成治療。鍾國騰醫師表示,並非所有子宮肌腺瘤都需要進行手術,可持續觀察追蹤,但當子宮肌腺瘤導致患者長期腹痛或合併嚴重經痛、不孕則需進行手術治療,以免拖延造成症狀加重。目前針對子宮肌腺症的治療,多用傳統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腹腔鏡演進趨勢從過去四孔、三孔、單孔,到現在的自然孔腹腔鏡,透過從女性陰道進行手術,不會在腹部留下傷口,其唯一傷口藏在陰道深處,因傷口處神經少,也降低了術中及術後的疼痛感,讓曉琪在手術隔天就能下床正常生活。 腹腔鏡是一項精細的手術,仰賴醫師的豐富經驗及良好技巧來操作,但更重要的是,無論透過哪種方式治療,定期回診追蹤不可或缺。鍾國騰醫師提醒,子宮肌腺瘤的處理方式因人而異,端看腫瘤大小、位置情況、患者是否有生育需求等,若有需要透過腹腔鏡手術治療,一定要與醫師仔細溝通來做決定。(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