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尿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位80多歲老先生日前因急性尿滯留急診就醫,醫師協助放置導尿管排尿,並返家照護,預計1個星期後到泌尿科門診就診追蹤。但這幾天老先生覺得下腹部開始有脹痛感,會陰部也覺得疼痛,且發現都沒有什麼尿液流進去尿袋裡,因而再度就醫。   新竹台大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冠賓表示,看診時讓老先生躺到床上檢查,脫下褲子跟內褲後,發現尿道口有一些血在尿管上,露在外面的尿管長度比正常情況長,使用超音波檢查膀胱,發現膀胱脹滿尿液,膀胱裡面沒有看到尿管末端打起來的水球,推測應該是尿管有被拉扯到因此外滑,導致尿管的水球卡在尿道裡,除了失去排尿功能也造成尿道損傷疼痛和出血。 長輩有尿袋起身走動要小心 經過老先生回想表示,應是午覺起來時,起身得太匆忙,沒有先拿起尿袋就直接下床走動而拉扯到尿管,當下只覺得會陰部痛一下,但是沒有特別注意,後來就越來越不舒服。 陳冠賓說明,處置方式為協助老先生先將尿管水球裡的水抽出來,把原本的尿管移除,再嘗試將新的尿管沿著尿道放置進去,所幸新的尿管還是可以順利進入並放置於膀胱,如果無法放進去,就有可能需要做經下腹穿刺的膀胱造廔管手術。 新的尿管置入後,把尿液引流出來,老先生的下腹脹痛感就獲得改善,但是引流到最後的尿液則因為尿道損傷的關係,呈現出血尿的情形,而血尿的情況通常還會維持數日後,才會逐漸改善。 最好多喝水,避免導尿管因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提醒,日常使用尿管要注意: 1. 尿管避免拉扯,在要改變姿勢或活動時,都要先注意到尿管尿袋的位置後,再開始動作。 2. 若是連續3、4個小時,尿袋裡面的尿液量都沒有明顯增加,就要注意下腹是否有脹痛感或是尿道口是否有漏尿,因可能有尿管阻塞情形。 3. 在有放置尿管時,除了因心臟或腎臟功能異常者不適合攝取較多水分,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需比平常多喝一些水分,來增加每天的尿液量,可幫助避免尿管被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呼籲,尿管是目前醫療上很常使用的管路,也常見於家中或長照機構內持續使用,但是在照護上仍需要小心,以避免相關併發症產生。

健康照護零距離 智慧科技e指通

健康照護零距離 智慧科技e指通#尿管

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護士照護童伯伯一家人已經半年多,童伯伯的小女兒原本是人人羨慕的才女律師,從小聰明成績好,人不但長得清秀,更彈一手好琴,但十幾年前因罹患紅斑性狼瘡,中風之後臥床就再也沒有下床過,從此尿管留置、背部褥瘡從未痊癒過、雙腳攣縮及智能已退化至兒童年齡,每天在床上除了吃就是看電視。而童伯伯年輕時努力工作,沒想到退休後卻一身病,吃藥當吃糖,每天服藥外,常因吃東西與太太爭吵,但現在全豁出去了,想吃就吃,因為要「活在當下」。童伯伯在今年參加「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幾個月下來,藉由遠距傳輸童伯伯及小女兒的測量數值,並透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客服中心多次電話討論及調整日常生活作息,量測血壓血糖已成為他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童伯伯的口頭禪是,臺北市有如此「優質的照護」,是市民「最好的禮物」。感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讓童伯伯及小女兒挽回寶貴的健康,讓護病關係更緊密,護理照護更便捷、有效。臺北市政府為維護市民健康、照顧弱勢族群,運用資訊和通訊整合科技,結合市府衛生局與資訊處、社會局、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市立聯合醫院及臺北市民間社區服務團體等資源共同合作辦理「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試辦計畫,已在全市設置居家型、社區型及機構型總計450座遠距照護站,收案服務人數已達6,410人,遠距生理量測與照護系統使用率高達24萬8,867人次。今年更全面開啟「網路模式健康照護」,只要設籍臺北市、居住在臺北市或在臺北市工作之電腦網路使用者,以個人「自然人憑證」及臺北市網路市民帳號,至臺北市政府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網站(網址:http://telecare.taipei.gov.tw/)登錄申請,讓您不受時空限制、不增加您的負擔,就可享受個人健康管理與優質的照護服務。同時,臺北市政府近年來大力推行智慧生活科技應用服務,預計到明(100)年底將於全市設置達到600座遠距「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照護站,涵蓋臺北市12行政區及456個里,預期將有近萬人獲得優質的健康生活照護,此舉使臺北市成為全國第一座具備遠距健康生活照護服務能力的智慧健康城市!「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具備12項貼心服務項目及內容,臺北市邱代理副市長於活動現場親自示範參加「居家型」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模式,同時民眾也可以於活動現場直接體驗「網路模式」及「社區模式」之健康照護服務。 延伸閱讀「臺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十二項服務項目」: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38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