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

染髮5撇步 白頭翁安心變身

染髮5撇步 白頭翁安心變身#紅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簡易型染髮劑相繼誕生,讓染髮變的快速又簡單,想要遠離「白頭翁」的銀髮族及追求亮麗外表的年輕消費者,常自行購買染髮劑在家使用,然而未經皮膚測試,直接將染髮劑塗抹整頭,過程中接觸到頭皮、頸部、耳後皮膚,這些接觸染劑的部位開始出現癢疹,卻不以為意不停的搔抓,不慎抓傷頭皮,進而造成感染、流膿。不當使用會紅斑、搔癢、皮膚潰爛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頭皮是毛囊最多、最密集的部位,染髮劑的成分可能透過毛囊進入人體,不當使用染髮劑則可能出現如紅斑、搔癢、水泡、皮膚潰爛等症狀,為使消費者注意染髮產品選購及使用安全,食藥署提供「染髮5撇步」,染的安全健康不傷髮:1)「染前選」/購買染髮劑時要選購有許可證字號及完整標示的染髮產品,特別要看清楚產品外包裝是否有衛生福利部核准之含藥化粧品許可證字號。2)「髮健康」/使用前要確認,留意頭髮周圍的皮膚及頭皮是否健康,有傷口時千萬不要染髮。3)「要看明」/並且看清楚染髮產品標示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4)「安全染」/以塗抹方式正確安全使用染髮劑,並避免接觸頭皮,不可以用洗髮搓揉方式進行染髮5)「全注意」/最後要全心注意染後皮膚狀況,每次染髮必須間隔3個月以上。勿將染髮劑染眉毛、睫毛、鬍子坊間的泡泡染也是染髮劑的一種,不得將泡泡染當洗髮精天天使用,可能懷孕或確知已懷孕婦女更不建議染髮,以避免不可預知的風險,染髮劑塗抹時不要太接近頭皮、避免染髮劑流入眼睛、切勿將染髮劑使用於染眉毛、睫毛、鬍子等部位,並於染髮前進行皮膚過敏性測試,48小時後無任何異常現象發生,才可以進行染髮。

萊姆病首例移入 疲倦、膝關節痛

萊姆病首例移入 疲倦、膝關節痛#紅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萊姆病首例!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萊姆病確定病例,為53歲瑞典籍男性,8月初起出現疲倦、膝關節疼痛情形,並於8月17日至診所就醫,隔天因症狀未改善,鼠蹊部出現紅斑前往醫院就醫,經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萊姆病為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目前個案已恢復正常作息,無不適症狀。遭壁蝨抓咬傷 曾至牧場旅遊疾管署表示,個案經常往返台灣及瑞典,其於潛伏期間(7月18日至8月14日)曾返回瑞典,並自述曾於瑞典家中遭壁蝨抓咬傷,7月底曾至當地某牧場旅遊,但未接觸牛隻,依據個案潛伏期間活動史,及萊姆病盛行地區研判感染地為瑞典。發生率較高國 立陶宛、愛沙尼亞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個案為瑞典籍,感染國家亦為瑞典,萊姆病主要發生於北美及歐洲地區,歐洲疫情自1990年起逐年上升,2010年約3萬5千例,為1990年的14倍,其中發生率較高的國家為斯洛維尼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及捷克等國家,在瑞典主要發生於中、南部與波羅的海(Baltic)、博滕海(Bothnian)沿岸地區。遊走性紅斑,初期會頭痛、發燒萊姆病主要藉由被感染的蜱(壁蝨)叮咬而傳播,蜱主要寄生在野外鼠類身上,人會因被感染的蜱叮咬而遭到感染,萊姆病潛伏期為3至32天(平均7至10天),70%~80%感染者有遊走性紅斑,初期會頭痛、發燒、淋巴腺腫大、肌肉疼痛、喉嚨痛、頸部僵硬等類感冒症狀,若未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遭硬蜱叮咬 速用鑷子將蜱摘除到野外踏青應作好防護措施,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將褲管紮入襪內,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蟲藥劑,返家前應檢查是否遭蜱附著,儘快沐浴更衣,如發現遭硬蜱叮咬,應儘速用鑷子將蜱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並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處,以降低感染風險。 

不是氣色好!男童臉頰紅潤 竟染「傳染性紅斑」

不是氣色好!男童臉頰紅潤 竟染「傳染性紅斑」#紅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男孩稚嫩的臉上,若能出現兩抹紅暈,臉蛋好似更顯可愛,但就有一名六歲男童,日前臉頰出現紅色斑疹,家長以為是天氣變化溫差大所致,不料斑疹蔓延至四肢,呈現網狀紅斑,經醫師檢查後,才發現這根本不是什麼臉頰紅暈氣色好,而是遭病毒所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紅斑」。B19病毒好發春夏季 可藉由口沫傳染榮新診所小兒科醫師潘俊伸指出,「傳染性紅斑」是由B19微小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感染 B19 病毒到傳染性紅斑出現約4~20天,病毒主要存在於血液中,並由飛沫或接觸感染,也可藉輸血感染。兒童感染後初期可能發燒一、兩天,之後才先在臉上看到紅疹,接著出現在身上和腳上,即蕾絲樣紅疹。潘俊伸進一步說明,「傳染性紅斑」好發於五到十五歲兒童及少年的疾病,發生並無明顯的季節性,但大多在春季到初夏間流行,痊癒後約一個月內若曬到太陽容易又起疹子。潘俊伸提醒,「傳染性紅斑」正常的潛伏期約4~20天,往往家長會覺得小朋友似乎最近都沒有生病或接觸到其他病患,或是發病後體溫又沒有明顯上升,等到小朋友皮疹出現時常常令父母不知所措,誤以為是皮膚過敏或熱疹,因此若有上述症狀,務必趕緊就醫治療。

男子過敏長紅斑 竟是血小板低下症

男子過敏長紅斑 竟是血小板低下症#紅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阿傑在升高一的那一年,突然發現自己腳上出現一點一點的紅斑,起先以為只是單純的過敏,但隨時間過去,腳上的紅斑不但沒有好,反而連脖子都冒出來,嚇的家長趕緊帶他求診。經就醫檢查後發現,其實阿傑罹患了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後來在注射免疫球蛋白後,現在的他已經痊癒,且重回無憂的高中生活。血小板低下症原因不明 好發於2~4歲兒童雙和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陳淑惠醫師表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從嬰幼兒到青春期皆可能發生,尤其好發於2~4歲的小朋友,主要是因為身體產生的抗體結合至血小板細胞膜上,導致帶有抗體的血小板在脾臟被吞噬細胞吞噬,引發出血的表現。只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發生原因不明,較常見的是在病毒感染後1~4週出現,而在臨床上,患者會出現身上瘀青、出血斑點,也可能出現流鼻血、腸胃道出血、血尿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有腦出血。症狀發生時應盡速就醫檢查 排除其他問題陳淑惠醫師更表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因單純是血小板的問題,診斷時必須先排除其他病因的可能性,若有貧血、發燒、腳酸、腳痛等非典型的表現,則有必要進一步接受骨髓檢查,以排除白血病或是再生不良性貧血的可能性。另外,要注意的是血小板低下也可能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性疾病的先驅症狀,所以,提醒民眾若是有出現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以確保身體沒有其他的問題產生。8成病患一年內可自行痊癒而在治療方面,有8成的病患就算不治療也會於1年內自行痊癒,且治療並不會影響病人的長期預後,但若是接受類固醇或免疫球蛋白治療的話,可迅速提升血小板的數目,減少因血小板太低所引發的出血風險。若1年後仍未改善,就稱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可以利用類固醇或促進血小板製造的藥物進行治療,幫助血小板控制在3萬以上,若是無法的話則需要切除脾臟來達到控制。

哺乳出現紅斑誤為漲奶 竟是罹患乳癌

哺乳出現紅斑誤為漲奶 竟是罹患乳癌#紅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位三十歲的婦女,產後哺乳發現乳頭周圍皮膚有紅斑,以為只是漲奶現象,經診斷竟已罹患乳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張金堅呼籲,懷孕婦女在做產檢的同時,最好一併接受乳癌篩檢,因為大約每三千個懷孕婦女約有一人產生乳癌,對孕婦和胎兒都是很大的打擊。這種哺乳期間發現的乳癌,往往被忽略是漲奶情形,一旦查覺,其腫瘤的體積都不小。乳癌專家張金堅認為,該位婦女在懷孕之初期可能已罹患乳癌,由於懷孕期間各種相關賀爾蒙會增加,使得乳房組織增生及血管供應較平常豐富,因乳房迅速漲大,淋巴引流轉強,在早期性腫瘤的診斷上,有一定的難度,有可能因而耽誤了黃金治療期。如果在懷孕期間檢查出已罹患乳癌,最理想的是治療乳癌的同時也讓懷孕過程繼續下去,一般而言,懷孕第一期則考慮將胎兒流產,但對懷孕第二期和第三期的乳癌不致於影響胎兒的安全,懷孕第三期後期,則可考慮產後兩週內儘快接受乳房切除。張金堅強調,台灣的乳癌患者已有年輕化趨勢,尤其懷孕婦女一旦罹患乳癌,對身心的危害更是煎熬,呼籲所有的懷孕婦女要有防癌的新觀念,在定期做產檢的同時,務必要接受乳癌篩檢,多上一道「保險」就多一重健康保障。如果在懷孕期間自覺有乳房腫塊,絕不可掉以輕心,必須進一步檢查,乳房超音波加上粗針切片檢查,可說是乳癌診斷的最佳利器,必要時亦可在嚴格保護及屏障下進行乳房X光攝影,但乳房之磁振造影,因懷孕時,乳房血流分佈強,診斷率不高,加上對胎兒可能造成影響,故不建議施行。

膨疹非蚊子叮?奇癢無比恐是蕁麻疹

膨疹非蚊子叮?奇癢無比恐是蕁麻疹#紅斑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夏天到了,許多人容易被蚊子叮咬,不過當出現一大片類似蚊子叮咬的腫塊,可能並非單純被蚊子咬,有可能是「蕁麻疹」。衛生署衛教文章表示,蕁麻疹的症狀,通常是以紅色或膚色的突發性「膨疹」來表現,有時候是紅鼓鼓一小顆,有時候是一大塊。會讓患者奇癢無比,有時候是紅鼓鼓一小顆,有時候是一大塊,嚴重的時候,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全身到處都長。又被稱為「風疹塊」的蕁麻疹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往往一天就不見了。蕁麻疹會造成身體不適,但是卻不會造成太大或永久性的傷害。但多數的患者通常是找不到過敏原。但是有統計顯示,約有一半的病人,蕁麻疹會在一年內消失。蕁麻疹患者接觸到過敏原時,身體會釋出組織胺及其他化學成分,進入血液,造成癢、腫及其他症狀。常見的過敏原包括殼類海鮮類、花粉或動物皮屑,以及抗生素、鎮痛解熱劑等某些非處方藥,另外,當身體感染或有自體免疫或血液疾病、身心壓力、過度出汗、暴露於過冷或過熱的環境也可能引發蕁麻疹。蕁麻疹若不嚴重通常是不需要治療的,因為它在幾天內會自己消失。若要減輕癢與紅腫的現象,可以自己冰敷、著寬鬆透氣的衣服,症狀可以得到緩解。如果身體上有大面積的皮膚受影響,可將全身浸泡在冷水中,需盡量避免熱水或過熱的環境。有些患者過敏反應較劇烈,若蕁麻疹症狀持續、過敏沒有得到緩解時,要注意是否會感到呼吸困難、或有哮喘聲、喉嚨緊縮或是舌頭或臉部也跟著腫脹,應立即就醫診斷治療,並記載自己過敏的藥物或過敏原供醫師詳細診斷。(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衛教週報第179期)

菸酒不離口 男口腔潰爛罹口腔癌

菸酒不離口 男口腔潰爛罹口腔癌#紅斑

今年39歲的吳先生育有一對子女,因工作的關係接觸檳榔、菸與酒多年。有一日,他發現口內有一小塊突起但是不會疼痛的肉塊,他本不以為意。但兩年來,腫塊逐漸變大且有出血的情形。他聽信偏方,不僅沒有達到治療效果,反而導致更嚴重的潰爛、張口受限和頸部疼痛,於是在朋友的介紹下趕緊至苗栗大千醫院就診。經過詳細的診斷,證實得到口腔癌。(圖:口腔不正常白斑)大千醫院牙科整合治療中心口腔外科陳怡睿醫師指出,癌症是一種多重因素的基因疾病,在台灣,口腔癌的發生與嚼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慣有密切關係。隨著抽菸及嚼檳榔人口的增加,口腔癌的發生率也節節上升。吸菸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18倍;吸煙及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89倍;吸煙、飲酒及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則為無此習慣者的123倍。陳怡睿醫師說,國外的研究顯示,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口腔癌之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局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看看有沒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不會疼痛,也沒有副作用。正常口腔黏膜是粉紅色或紅色柔軟組織,如果變厚或變成突起不透明白色的斑塊,便可能是口腔白斑;如果有變薄或略為潰爛的紅色斑塊,則可能是紅斑,兩者皆可能是癌前病變,可惡化成口腔癌。口腔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並可輔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腫瘤越大,需要手術的範圍也越大,因此早期診斷正確治療不僅可提高治癒率,也可減少因治療所帶來之傷害。另一方面,大部分的口腔癌可經由戒除嚼檳榔、抽菸、喝酒等外來致癌因子而防止其發生。

美白化粧品您選對了嗎?

美白化粧品您選對了嗎?#紅斑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俗話說:「一白遮三醜」,追求美白無暇的肌膚一直是多數台灣女性的夢想,坊間不少美白產品也因而大行其道,而為了吸引消費者目光,業者紛紛打著「明星愛用」、「人氣推薦」、「X天縮小斑點面積」等宣傳花招,以吸引消費者注意,可是美白化粧品選擇不能只看表面喔!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於今年陸續至轄區藥局、藥粧店、超市及賣場抽查美白化粧品,不合格產品,皆已依法處辦。此次品質檢驗係針對產品有無含汞及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成分檢驗,衛生局表示,汞對皮膚具有暫時性漂白作用,可是長期使用反而會造成黑色素沉澱,甚至引起過敏性皮膚炎及汞中毒等。民國72年行政院衛生署早已公告禁止添加於化粧品中;至於對苯二酚,其作用為干擾黑色素形成,臨床上對於雀斑、老人斑及口服避孕藥所誘發之肝斑,均有消褪漂白之作用,但若不當使用,易造成皮膚炎、紅斑、灼傷及不規則皮膚去色素化等副作用,因此民國79年衛生署也已公告將對苯二酚列為藥品管理,一般化粧品中不得添加,違反前述規定,可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或藥事法之相關規定處辦。   至於標示檢查結果不合格原因,其中有9件產品宣稱誇大療效,7件標示不全,5件同時標示不全及宣稱誇大療效,2件與行政院衛生署核可之品名或仿單標籤黏貼表內容不符,1件標示不全且品名與行政院衛生署核可之產品名稱不符,1件產品宣稱「SPF15PA+」防曬作用,未申請含藥化粧品許可證。衛生局表示,此次檢驗結果,品質雖然全數合格,然近年來違規添加汞鹽產品仍時有所聞,衛生局亦再次提醒消費者,美白效果並非一蹴可及,不要輕易相信「速效美白  x天保證見效」等誇大不實產品,且購買時,應檢視產品有無行政院衛生署公告之美白成分,並選擇信譽良好的廠商及標示完整的產品,才能讓自己白的健康又漂亮。消費者如有疑問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撥打1999熱線以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