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

症狀似感冒、皮膚病 淋巴癌難察覺

症狀似感冒、皮膚病 淋巴癌難察覺#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衛福部統計,淋巴癌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九名,但仍然有許多的社會大眾對於淋巴癌認識有限,加上其臨床表現以淋巴結腫大為主,但還會合併皮疹、發燒、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常讓多數患者誤以為是皮膚疾病,或是感冒、腸胃問題等;導致無法辨識症狀,早期就醫接受治療,常因此延誤病情。一名78歲的鍾伯伯,平時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不過從8月初開始,家人發現他的食慾變差,體重開始有明顯下降的情形,也變得虛弱及嗜睡。於是將他帶至急診求醫,經抽血發現腎功能明顯變差,且血液中的鈣離子數值非常高,經過一連串相關的檢查之後,發現其肚子裡有許多腫大的淋巴結,切片結果證實為惡性淋巴癌。斗六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高婉真醫師指出,淋巴癌是身上的淋巴系統細胞發生病變所產生的疾病,主要以淋巴結腫大為主,可能會合併不明原因發燒、容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若腫大的淋巴結壓迫或侵犯重要器官時,會引起相關的器官損害或衰竭。燒腫癢汗咳瘦   6大警訊助辨別在少數生長緩慢的淋巴癌,因為大多數病人都是沒有症狀的,可以建議積極的門診追蹤或局部放射線照射治療即可,直到病人出現了淋巴癌相關症狀再開始接受化學藥物治療。但在生長快速或是較高惡性度的淋巴癌,則必須早期著手治療,以改善病人的症狀及避免未來發生相關器官的損害。淋巴癌除了化療加上標靶治療外,長期的追蹤也是必要的,因為仍然有少數病人會面臨到淋巴癌復發的情形,而需要再重新評估及治療。高醫師也說,要辨別淋巴癌,可從身體六大警訊:燒、腫、癢、汗、咳、瘦,以提高警覺,並早點尋求醫師的協助及治療。

男子減肥節食過頭 不幸誘發淋巴癌

男子減肥節食過頭 不幸誘發淋巴癌#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減肥節食,除了會越減越肥,還可能罹患淋巴癌!中國一名男子,為追求好身材,每天健身、吃減肥藥、節食,不到一個月,體重就掉10公斤,原以為減肥成效;但過一陣子,他身上竟然出現紅疹,臉也發腫,只見身體消瘦,臉卻越來越大。身體消瘦臉卻發腫 活像「麵包超人」為有好身材、帥氣外表,這名26歲男子不惜節食減肥,東西吃得少之又少,原本體重75公斤的他,一個月就掉到65公斤,這個大數字令他欣喜若狂。不料,幾天後身體出現紅疹,臉竟然發腫,活像「麵包超人」,嚇得他趕緊到醫院檢查。經當地醫師檢查,結果顯示,男子是罹患T細胞淋巴癌,但幸運的是,症狀處於早期階段,經過治療,就可痊癒。醫師說明,個案因減肥過度,導致營養不良,抵抗力、免疫力低下,而誘發淋巴癌,幸好發現得早,若到後期存活機率極低。熬夜加班、愛染髮 患淋巴癌機率高事實上,除了節食減肥易造成免疫力下降,加班、熬夜,現代人長時間接觸輻射物質、喜愛染髮等,都可能誘發淋巴癌。因此,醫師提醒,別以為年輕時體力健壯,可長期熬夜、玩電腦、過度減肥,雖然現在身體無異狀,但這些都是屬於「人為造成」的免疫力下降,更提高淋巴癌機率,要特別注意。 

婦四肢嚴重搔癢以為蚊子叮 竟是淋巴癌作祟!

婦四肢嚴重搔癢以為蚊子叮 竟是淋巴癌作祟!#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四肢出現蚊蟲叮咬,成為所謂的紅豆冰棒,到皮膚科拿藥卻又不見任何好轉,可別以為這蚊子實在猖狂殺不盡,恐怕是淋巴癌所產生的免疫力紊亂在作祟!台中就有一名六十多歲的婦人,近期因為天氣漸熱,所以四肢出現一粒粒像遭蚊蟲叮咬的症狀,到了皮膚科拿藥塗抹,卻見無任何改善,直到去醫院抽血後才發現,她的白血球有升高的狀況,進一步抽檢竟赫然確診罹患淋巴癌第三期!抹藥還是不見效 多次切片還是找不出病因台中榮總皮膚科醫師沈瑞隆表示,隨著夏日漸漸來臨,氣溫逐漸升高,蚊蟲開始滋生,因此,被蚊蟲叮咬而到門診求助的病患也較多。然而最近有一位六十多歲的中年家庭主婦,平常身體健康沒有什麼病痛,十數週前臉上四肢被蚊蟲叮咬之處,產生許多奇癢無比的丘疹,嚴重的地方甚至產生大水泡。臨床醫師一開始給予治療蚊蟲叮咬的藥物,但是都沒有什麼效用。因為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於治療期間還接受過三次的皮膚切片化驗,結果都是嚴重的蚊蟲叮咬反應。抽血後白血球異常 終於找出叮咬主因後來追蹤患者的抽血報告,發現她的白血球有逐漸升高的情形,經血液腫瘤科醫師作骨髓穿刺檢查,才發現竟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作祟!經過皮膚科以及血液腫瘤科醫師同時治療,患者病情才獲得改善。沈瑞隆指出,這種淋巴癌造成的嚴重蚊蟲叮咬反應,是因為淋巴癌造成的免疫系統紊亂所引起。最常發生在蚊蟲肆虐的夏天,以60多歲的中老年人居多,患者會因為稍微被蚊蟲叮咬,就在四肢臉部等沒有衣服覆蓋的外露部位,產生劇癢的丘疹水泡,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病程常常持續好幾個月,需使用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並且治療本身的淋巴癌,才有辦法控制病情。沈瑞隆呼籲,皮膚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若皮膚有不明斑塊,或是皮膚疾病久治不癒,應尋找有經驗的皮膚專科醫師做進一步診察,以免延誤病情。

5成淋巴癌晚期才確診 6大警訊要知道

5成淋巴癌晚期才確診 6大警訊要知道#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驚傳罹患淋巴癌,引發社會關注。癌症希望基金會提醒民眾:應隨時傾聽身體六大警訊「燒、腫、癢、汗、咳、瘦」,包括身體出現無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或是莫名的發燒、咳嗽、盜汗、全身發癢,或是體重莫名於半年內減少超過10%、並感覺疲倦等,若出現疑似的症狀,應提高警覺就醫諮詢。淋巴癌非單一種疾病 治療皆不盡相同根據衛福部民國10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淋巴癌新診斷罹病人數每年平均有3千人,大約佔罹癌人數的百分之2.5%~3%,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更是男女十大癌症死因的第9名與第10名。淋巴癌發病症狀並不明顯,許多人常輕忽身體異常警訊,有超過5成淋巴癌患者晚期才確診。中國醫藥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醫師指出,完整的淋巴癌診斷需包含病理切片、進行特殊染色及進行染色體分析或基因鑑定等,而淋巴癌的病人依據組織細胞型態,可區分為不同的淋巴癌子分類,故淋巴癌不是單一一種疾病,每個人的治療方式皆不盡相同,也不要互相比較;另外,依照目前研究顯示化療加標靶藥物可以改善大B細胞淋巴癌的存活率,病人可與醫師充分溝通,是否有標靶藥物可用。中國醫藥藥大學羅詩晴營養師表示,癌症飲食原則包括:採取少量多餐、高蛋白質及多食用富含植化素的五色蔬果均衡飲食,減少醃漬品、加工物和避免生食之清淡健康飲食,以及營養素補充需注意,例如補充魚油的同時,需多添加維生素E的補充,才能中和自由基對身體的影響。

男子日日夜夜忙工作抵抗力低下 淋巴遭結核菌感染

男子日日夜夜忙工作抵抗力低下 淋巴遭結核菌感染#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日夜長期疲勞工作的民眾得要小心抵抗力下滑!台中就有一名三十五歲的男性,因為工作日以繼夜的操勞,睡眠品質長期不佳,日前於頸部摸到硬塊,到醫院求診後發現是結核菌感染頸部淋巴腺所致,經治療後已無大礙。淋巴遭結核菌感染 已成糜爛狀態澄清醫院耳鼻喉科朱繡棟醫師表示,在門診觸診發現這顆小硬塊,起初懷疑是癌細胞移轉到頸部淋巴腺,該患者並未罹患頭頸部的原發癌,經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那顆淋巴約3公分大且中央已有糜爛現象,進一步做病理切片檢驗和細菌培養,證實是結核菌感染了頸部淋巴腺。只要淋巴腫硬 當心不是好東西朱繡棟說,正常的淋巴腺,電腦斷層影像顯示不明顯,當影像出現3公分大小形狀時,就知道不是「好東西」,雖然有時會出現發炎性的淋巴腫大,但通常都在1公分以下,那是因身體淋巴球與細菌或病毒戰爭的正常反應,如感冒或牙痛,等到病癒後淋巴結腫大的現象也就跟著好轉,如果長期存在小腫塊或變大變硬現象,就要提高警覺。這位患者經開刀切除那顆感染了結核菌的頸部淋巴後,再接受九個月的結核菌藥物治療,目前已完全康復,據瞭解該患者已轉換工作。朱繡棟醫師強調,一般人或許會認為結核菌只會發生於肺部,其實,結核菌也會經由上呼吸道侵犯淋巴系統,而造成該部位的感染。在耳鼻喉科頭頸部的肺外結核症當中,遭感染的部位除了喉頭、扁桃腺、中耳腔之外,還包括頸部淋巴腺。當身體免疫功能低弱時,最容易讓結核菌從上呼吸道趁虛侵入,如果沒有其他部位感染而僅頸部淋巴感染,的確較為少見。朱繡棟呼籲,頸部淋巴硬塊除淋巴癌外,通常是因甲狀腺癌、鼻咽癌、口腔癌轉移造成,如果未罹有這些癌症,而出現頸部的小硬塊久久未消,應該趕緊到耳鼻喉科做詳細檢查,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他耳後長腫塊經檢查 淋巴癌細胞竟塞滿大腸

他耳後長腫塊經檢查 淋巴癌細胞竟塞滿大腸#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根據統計,近十年之間,我國淋巴癌新增個案,足足成長了兩成至三成左右,換言之,淋巴癌病魔,每年挾持三千人,突然拿著刀子架在人們的脖子上,使其生命之路盪到谷底,但事實上,淋巴癌只要積極接受正規治療,五年存活率相對比起其他癌症,高出許多,達七成以上,呼籲病友別放棄希望。事業如日中天 突然傳來噩耗就有一名高齡七十歲的林姓老翁,抗癌超過十七年,時間回到癌症發生之初,當時正值中壯年的他,其左耳下方,本來就有一顆從大學時期就有的不明腫塊,但正在他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有人告訴他耳後的腫塊有變大趨勢,遂到醫院進行一連串的檢查,此時腸子內已塞滿了淋巴癌細胞腫瘤,頓時受到打擊。但十七年來,他遵守醫囑,透過化療及標靶藥物的治療,已熬過十七個年頭,雖每次回想罹癌之時,都會不免憤慨「為什麼是我罹癌?」,但目前病情控制良好,也讓他的生活更為正常健康,他說,現在天天運動,有時候還會出去旅行,而且淋巴癌不像其他癌症一樣,那個不能吃,這些不能碰,他笑說,「我爌肉照吃,吃飯不配這個,怎麼吃得下去。」引來眾人大笑。癌症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說,淋巴癌治癒率,整體而言比起其他癌症高出許多,但因為淋巴癌症狀不明顯,導致超過五成的淋巴癌病患,確診時已經來到晚期,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癌發生原因不明,且近十年來每年新增個案,有攀升的趨勢,他提醒民眾,若有出現發燒、不明腫塊、癢、異常流汗、不明咳嗽、體重莫名下降,就要警覺可能是身體正在發出警訊,應趕緊就醫。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福音 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獲給付

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福音 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獲給付#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發生率高居血液癌症排名的首位,在治療上,除採用放療、化療等傳統療法外,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裴松南醫師表示,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亦可改善患者的存活期,其中,移植的成功關鍵就在於患者需先收集足量造血幹細胞。去年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據研究指出,能提高患者收集造血幹細胞成功率,為患者帶來另一個治療希望。非何杰金氏淋巴癌(NHL)發生率逐年升高裴松南醫師指出,據台大醫院統計,近30年來,國內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約成長3倍,日前衛福部公佈的最新癌症登記資料中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在民國100年新增案例已突破2000例;此外,由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分類眾多,治療方式會因腫瘤惡性度、型態多樣性和期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目前雖仍以傳統治療為主,但若患者在治療後產生癌症復發情形,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即成為患者重要的治療選擇。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收集足量造血幹細胞是關鍵裴松南醫師說明,在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中,患者必須先收集足量的造血幹細胞(200萬個造血幹細胞/每公斤),後續才能搭配高劑量化療藥物進行移植手術。但由於幹細胞黏貼在骨髓中,須將連結的分子打斷,幹細胞才能釋放至周邊血液,進而被收集起來,故患者是否能順利進行移植的成功關鍵,即在於前端有無收集到足夠的造血幹細胞,供移植使用。根據研究文獻顯示,在接受自體移植造血幹細胞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中,約有1/4採用傳統驅動劑後,無法順利收集足夠的造血幹細胞,而再次驅動的失敗率也高達7成。對此,裴松南醫師表示,去年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幫助高達6成以上患者,成功收集到足夠的造血幹細胞。此外,不同於傳統第一線驅動劑,第二線機轉驅動劑利用高度專一性藥物阻斷趨化因子受體(CXCR4),再搭配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更能有效使足量的造血幹細胞,釋放至周邊血液中進行收集,因此讓治療成效大幅提升,而自體移植手術目前在高雄長庚等幾家大型醫院都有相當的成績。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獲健保給付 助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裴松南醫師表示,新型機轉造血幹細胞驅動劑(plerixafor)不僅可讓收集幹細胞的成功機率提高到6~9成,對於患者來說,以往治療須自行負擔龐大的醫藥費用,對醫師和患者而言都是沉重壓力,如今第二線機轉驅動劑通過健保給付(但需第一線造血藥物效果不佳者,才能申請使用),更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可望造福更多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

女子身上佈滿150顆腫瘤 竟是罕病淋巴癌作祟

女子身上佈滿150顆腫瘤 竟是罕病淋巴癌作祟#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罹患少見的惡性皮膚型T細胞淋巴瘤的莫莉(化名),在2010年底發病時僅36歲,全身皮膚上卻被佈滿超過150顆的腫瘤和斑塊,於是接受醫院建議的標準治療,如干擾素、紫外光線照射與藥物塗抹、局部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但仍全身復發。直到後來轉院到亞東醫院,當時他突起的腫瘤約20餘顆,其中又以腹股溝處突起腫瘤最大徑為4.5公分,脖子處突起腫瘤最大徑為3.6公分較為大,且範圍已超過全身1/2面積。但在接受全皮膚導航螺旋放射治療後,成功清除身上之腫瘤與病灶,並達兩年未復發。細胞淋巴瘤好發於男性 比例約為2比1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熊佩韋醫師表示,皮膚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皮膚淋巴癌,大多發生在40歲至60歲的成年人,男性患者稍多,比例約為2比1。不過,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和環境中化學物質,如殺蟲劑的慢性接觸或感染某種未知的病毒感染有關,目前尚無定論,但唯一知道的是此疾病與陽光曝曬無特殊關聯。而皮膚T細胞淋巴患者在初期時,會脫屑、癢感紅色斑點或丘疹,之後病灶愈長愈多,逐步在全身各處陸續出現皮膚多處異常斑疹、斑瑰和凸出的腫塊,甚至全身出現蕈狀肉芽腫、紅皮症。切勿忽略身上不明腫塊 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最後,醫師提醒民眾切莫諱疾忌醫,忽略身上小小的不明腫塊,貽誤黃金治療時機,面對早期的惡性皮膚淋巴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能治癒,而對侵犯型的惡性皮膚淋巴瘤,則須加入多種治療方式與提供更多的支持系統,以期達到良好的控制。若長期身上有多處斑疹、斑塊長期被當作慢性皮膚炎、慢性濕疹治療且治療反應不佳而病灶逐漸變多時要提高警覺,臨床醫師也應做皮膚切片檢查,一旦診斷為皮膚淋巴瘤時,建議做全身皮膚放射治療,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