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腎衰竭只能吃藥、等日後洗腎嗎?中醫揭「這3階段」逆轉還有救

腎衰竭只能吃藥、等日後洗腎嗎?中醫揭「這3階段」逆轉還有救#洗腎

蘇先生到中醫診所就診時,高興地拿出抽血檢驗報告並表示,自己的腎功能已獲持續改善,從最開始的腎絲球過濾率GFR是21,一直進步到這次的78,連腎臟科醫師都覺得很驚訝。腎臟科醫師曾向蘇先生表示,以往病患只要是慢性腎衰竭,都只會一直惡化下去,沒想到他卻竟然反而不斷進步。蘇先生也疑惑並想請教中醫,到底中醫是如何看待腎衰竭這種疾病的呢?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

洗腎全身癢⋯竟是「尿毒性搔癢症」中醫教4帖藥方緩解症狀兼補虛#洗腎

70多歲的林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因末期腎病,2年前開始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經過一段時間的透析過後,四肢皮膚起疹,乾燥搔癢無比,逐漸蔓延到身體各處,經診斷為腎病所致的尿毒性搔癢症。在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楊茲甯治療近半年後,林阿嬤食慾漸增、脹氣減輕、小便時已無灼熱感、下肢腫脹消退、身體各處的皮疹也逐漸痊癒,大大改善了生活品質。

避免截肢!洗腎出現「下肢變黑、局部刺痛」就要當心

避免截肢!洗腎出現「下肢變黑、局部刺痛」就要當心#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李奶奶是多年的洗腎患者,原本就有的糖尿病、高血壓,也隨著腎臟功能差越來越難控制,每天的生活除了耗在洗腎室,也因為洗腎後體力透支整天在家休息,不外乎常常吃藥、打針、抽血檢查、洗腎,另外就是截肢。腎臟科醫師說,洗腎患者的血液循環差,血管也容易出問題,因此有很高的機率會有末梢血管病變,也就是末梢肢體壞死需要截肢的情形。李奶奶右腳已經截掉2隻趾頭,傷口好不容易照顧好,但是左腳足踝以下也開始出現膚色變黑、小趾側尤其明顯,經過心臟血管外科的血管手術,術後輔助使用血液循環藥物及低能量遠紅外線,也做過高壓氧治療,局部仍慢慢惡化。尿毒素超標!易致下肢血管病變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根據統計,每4個洗腎患者中,就有1個罹患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慢性腎衰竭、末期腎臟病患,雖然可藉由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維持一定程度的生理機能,但是洗腎終究無法取代正常的腎臟功能,病人血液中的尿毒素仍較常人高,而且無法正常地代謝鈣、磷、鉀等離子,都會增加血管病變的危機,這些異常的成分,干擾血管內皮前驅細胞的功能,進而影響周邊血管的再生能力,進一步會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病變。另外,慢性腎衰竭患者,大多合併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這些也都是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也難怪洗腎患者的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會那麼多。蔡易昌說明,下肢動脈阻塞疾病,在中醫屬於「脈痹」的範疇,最早出現於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痹論》,也就是「血凝而不流」,並指出證見皮膚變色,皮毛枯萎,肌肉頑痺等。清代醫家何夢瑤所著的《醫碥.痺》提到「血脈不流而色變」,對脈痺提出了病機的闡述,並且指出「外感之風寒濕能痺,豈內生之寒濕獨不痺乎?」認為內生之瘀血、痰飲亦可致痺,而「死血阻塞經隧,則亦不通而痺矣。」使脈痹的各項理論更加全面。而慢性腎衰竭,也就是尿毒症的階段,中醫又稱為「關格」,「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腎病使體內血瘀、傷口難癒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已經明確指出:「瘀血不去,其水乃成」、「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說明氣血不通的血瘀形成時,容易出現水腫相關的疾病。清朝醫家喻昌認為:「瘀濁占據,水不趨而泛溢,無不至矣。」說明腎病與瘀血有關,脾腎虧虛為本,寒濕外傷為標,會使人體出現氣陰兩傷,陽氣不足,寒濕入絡,血瘀不暢,氣血凝滯、經脈阻塞導致傷口難以癒合。蔡易昌進一步解釋,治療上,並不是一味以活血化瘀就可以解決問題,血瘀論述集大成的著名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氣血合脈》說:「氣有虛實,血有虧瘀。」認為氣虛、虛寒、陰虧、邪毒等皆可導致氣血凝滯而成瘀,故對血瘀的治療,不可單純逐瘀,應審證求因,辨證施治。推陳出新到今天,慢性腎臟病被認為以虛為主,因虛致實者居多,治療時應在補氣、溫陽、養陰基礎上加用活血化瘀藥,另外會加上養血通絡的特別藥物,來針對下肢動脈阻塞疾病來做針對性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調理,李奶奶的足部膚色由暗黑轉為紅潤,局部的刺痛、脹痛感也逐漸改善,腳較有力、體力也變好了。回診時,兒子高興表示,媽媽最近不僅腳的情形進步很多,連帶的腎臟狀況也有起色,抽血檢查尿毒素降低不少,還有血鉀、血磷、血鈣也趨向正常,血色素也有進步,血管外科醫師也說,目前看起來已經不用截肢。(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腎臟差止痛藥別亂吃!醫警告:誤食「這成份」恐洗腎

腎臟差止痛藥別亂吃!醫警告:誤食「這成份」恐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電視廣告中常見止痛藥的療效宣稱,有的強調「不含消炎成分」、有的強調「有消炎才有效」,民眾疑惑到底要不要「消炎」呢?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科醫師黃耀宣解答,應視自己的身體情況,再來決定是否需要消炎,因為不同類的止痛藥副作用不同。黃耀宣舉例,一名65歲曾姓男子幾個月前因持續性頭痛,吃了女兒從日本買回來的日本製止痛藥,原本想說日本藥比較好,應該不會有副作用,沒想到本身就有慢性腎臟病的曾男,斷斷續續吃了1個月後,身體開始疲倦不舒服,就醫發現腎絲球過濾率竟從原本的28%降到10%,瀕臨洗腎,才嚇到遵從醫囑換吃別種止痛藥。延伸閱讀:止痛藥吃多傷身?藥師教你搞懂「這5點」就不怕吃錯藥有腎臟病,別亂吃「含消炎成分」止痛藥若吃的止痛藥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就會影響到腎臟。黃耀宣指出,因曾男原本就有慢性腎臟病,僅吃1個月腎功能就大幅滑落,換吃別類止痛藥之後,曾男的腎絲球過濾率才慢慢回到原有數值。黃耀宣進一步表示,許多民眾習慣自行到藥房買止痛藥,或是吃外國製的止痛藥,未先徵詢醫師或藥師,以致常吃出問題,甚至演變到洗腎的地步。他解釋,常見的止痛藥可分為3大類,除了第3類是醫師處方用藥,受到嚴格控管之外,另2類可在藥局買到。: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 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消炎、非消炎成分止痛藥,代謝方式不同乙醯胺酚是非消炎止痛藥,經由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阻斷疼痛傳導,緩解發燒頭痛,如普拿疼、斯斯,通常強調「不含消炎成分」,由於它會從肝臟代謝排出,因此有嚴重肝臟疾病者,應避免使用。黃耀宣補充說明,在美國含乙醯胺酚止痛藥服用過量,已經成為急性肝衰竭的首要原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則含有消炎成分,大多具有消炎、鎮痛、退燒等藥效,如阿斯匹靈(asprin)、布洛芬(ibuprofen)等,從肝、腎代謝,容易出現腸胃、肝及腎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會影響到腎臟。如該個案的曾男腎臟就大受影響,瀕臨洗腎,因此醫師馬上請他停吃日本製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另開乙醯胺酚止痛藥,3個月後腎絲球過濾率回到27%,才擺脫洗腎危機。 黃耀宣特別提醒,上述的3大類止痛藥,除了鴉片類止痛藥能止痛之外,另2類止痛藥也都有止痛效果,一般人只要不過量,服用後通常不會有大的副作用,很快就從身體代謝掉,若有肝腎及腸胃疾病者最好由醫師開藥,避免自行購買及服用止痛藥。

誤信密醫止痛藥、偏方消水腫⋯醫驚:救腎不成反洗腎

誤信密醫止痛藥、偏方消水腫⋯醫驚:救腎不成反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台灣洗腎病患發生率與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成為繼肝病之後的新國病。但醫師指出,會造成這種結果,原因除了多數人愛亂服止痛藥、血壓和血糖控制不良,造成腎臟功能變差進而洗腎等,其中還有一項,就是亂吃偏方草藥造成腎功能變差。秘製中藥粉、煮桑葚水⋯保養不成反傷腎33歲陳小姐患有12年糖尿病病史,過去她身體不舒服及頭痛時,都就近找密醫看診吃藥,由於秘製的「中藥粉」很有效,吃了就不痛,讓陳小姐的用藥劑量越吃越重,直到今年1月因很喘及下肢水腫就醫住院,檢查才發現腎絲球過濾率(eGFR)只剩4%,是末期腎臟病變,已被醫師要求洗腎。另一位患有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的劉老太太,先前自覺腳水腫,聽信偏方後採桑葚葉煮水喝,希望可以利尿消腫,以為喝草藥頂多沒效,對身體不會造成負擔,沒想到後來門診追蹤發現,已從中度慢性腎功能障礙變成重度慢性腎衰竭,經醫師勸告停喝之後,才慢慢恢復。衛福部立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殷正表示,台灣人愛吃藥,許多民眾更因求方便而找密醫治療,亂服偏方草藥及止痛藥,造成腎臟病甚至洗腎,發現病情惡化後恐得不償失。他指出,許多誇大療效的食品或是來源不明的藥物,透過各種網路資訊及銷售管道大行其道,成為戕害腎臟的殺手。藥物來源不明被誆信,恐傷害腎功能不可逆況且腎臟病在初期往往沒有症狀,民眾對腎臟病的病識感不高,不少人等到腎功能幾近喪失才發現,不得不洗腎,不但人財兩失,更會對代謝器官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性。陳殷正建議民眾,在面對無法求證的資訊來源時,應小心提防。彰化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煒東也補充,桑葚葉雖是很好的性寒平和中藥材,常用來治風熱感冒,但須經由醫師看診開立配方,不能食用過量。尤其許多腎臟病者,誤信偏方認為桑葚葉煮水喝有利於消水腫、解清熱,但其實多吃恐會傷腎、造成腎功能加速惡化。提醒民眾若有腎臟相關疾病,應先至醫院看診,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身病況的治療方式,才能避免洗腎淪為唯一的選擇。

高齡共病糖友險洗腎 破除用藥傷腎迷思 找回健康腎力

高齡共病糖友險洗腎 破除用藥傷腎迷思 找回健康腎力#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糖尿病齡20年的74歲陳大姐,因擔心用藥容易上癮或傷腎,長年未良好控制,過往飯後血糖幾乎都是高於200mg/dL,糖化血色素部分往常更是達9~10%(數值高於6.5%即為糖尿病)。至陳宏麟診所就診時發現腎臟已出現病變,腎絲球過濾率(eGFR)已剩30 mL/min/1.73 m2,若未即時介入,恐於2~3年內步入洗腎。雖已過早期黃金診療期,但經過醫護團隊加強其病識感的提升及破除患者迷思後,開始積極接受醫護人員團隊的建議按時服藥,腎臟功能及血糖控制都逐漸進步,拾回腎力人生。 糖友降血糖 更要及早預防腎臟病變 陳宏麟診所院長陳宏麟表示,這位大姐是相當棘手的案例,患者一來到門診就發現糖尿病問題嚴重,腎臟也已經面臨病變。陳宏麟說明,之前來診所前不僅已出現蛋白尿,血糖也已需每天打兩劑胰島素才得以控制,已過了早期診療的黃金期。 儘管女兒也是從事醫療相關領域,但由於老人家自己住在鄉下,很難隨時叮囑。詢問過往醫療經驗,由於患者缺乏病識感的情況下,認為打針會上癮或者是吃太多藥對腎臟不好,有時連胰島素都沒有按照醫囑來進行施打,甚至有段時間還相信民俗療法自行抓中藥吃,因此病情一直沒有改善。 陳宏麟強調,腎絲球過濾代表著清除廢物的能力,腎絲球過濾率衰退到30 mL/min/1.73 m2表示腎功能已相當不好。如果仍然控制不良,腎功能可能每年以5~10 mL/min/1.73 m2的下降速度惡化,不出2、3年時間恐需洗腎。 由於個案已經面臨大小血管的病變,因此陳宏麟在治療策略上除以降血糖,血壓,血脂等等風險因子為目標外,更要同時考量保護腎臟及其他器官,以及連帶可能產生的大血管病變所導致更多併發症的危機。 遵從醫囑 搭配新藥 健康腎力新生活 所幸這位病患在來到保腎護心卓越機構認證的陳宏麟診所後,透過團隊專業的心腎風險資訊提供及積極衛教之下,鼓舞患者開始重視自我風險管理,於治療三年後,搭配糖尿病口服新藥控制並按時服藥之下,腎絲球過濾率已經進步,維持50~60 mL/min/1.73 m2,胰島素也調節至一天只要打一次,精神狀態因為血糖穩定而變好,人也變得更開朗。陳宏麟表示,為方便讓更多民眾取得衛教資訊,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也特別架設「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快找你的控糖好厝邊」線上衛教網站 (https://actonmrf.com/ ),除了能快速了解更多糖尿病相關風險預防知識,若有相關醫療需求,民眾也可於網站查詢最鄰近的認證機構診所諮詢。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迷思,認為吃藥或者打針對腎臟不好,但中斷醫療只會加速惡化,建議與醫生進一步討論個人的治療期待與腎臟保健目標,決定適切的治療計畫。陳宏麟提醒,除了要遵照醫囑,同時也要根據個人狀況聽從營養師建議做飲食調整與改善,才能讓身體變得更健康。 糖尿病患1/3都有心血管疾病,甚至有一半患者是因為心血管併發症而離世,而腎臟不好也會連帶影響心臟功能,故共病照護是很重要的環節。陳宏麟表示,目前糖尿病新藥已經可以能夠保護腎臟、心臟,不僅減少腎臟壓力、發炎、延緩腎功能惡化,也能降低26%心臟衰竭機率,新藥甚至可以排糖,提早使用對於糖胖症(糖尿病與肥胖共病)的治療有穩定體重的效益。 經過這次認真進行治療,陳宏麟發現這位大姐不僅都準時回診,也懂得透過生活習慣的調整乖乖服藥。陳宏麟鼓勵患者,不要因為不了解病情而抗拒治療,只要找對方法配合醫囑,糖尿病也能夠維持生活品質、找回健康 更多基層診所與衛教資訊: 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快找你的控糖好厝邊 https://actonmrf.com/ 關鍵字: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腎病變、腎功能、蛋白尿、洗腎、診所、糖尿病保腎護心卓越機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