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別太緊張!詳細檢查確認病因

呼吸困難別太緊張!詳細檢查確認病因#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目前雖然已經到了初春,寒流卻持續來襲,醫院內也多了不少因為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求診的病患,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江俊賢表示,不論是病患本身或是家屬,都會擔心呼吸困難是不是心臟病,或是心肌梗塞,屬於主觀的感受,其實,只要病人覺得呼吸不舒服,就常認為是呼吸困難。  江俊賢提醒,如果本來平常作同樣程度的工作、運動或勞動,都不會呼吸困難,但如今,卻出現了,或只是輕微的活動,就感到呼吸困難,就必須小心。造成呼吸困難原因,除了年紀老化之外,心臟功能惡化,心臟衰竭,或者肺部疾病都有可能。呼吸困難若是心臟衰竭,引起肺水腫,最後導致呼吸困難,為心臟因結構或功能異常,造成心臟輸出量不足以供應身體細胞需求,所產生的症候群。當輸出量不足會引發疲勞虛弱、手腳冰冷、尿量減少、頭暈昏厥、呼吸困難等症狀。有些心臟衰竭的病人,在晚上睡覺時會突然覺得喘不過氣,只好坐起來呼吸,才會稍為緩解。江俊賢表示,呼吸困難可能因為高山症,航空症,外在的氧氣不足而引起。扁桃腺炎、咽喉炎、氣管病變、肺炎、氣胸等呼吸道狹窄或肺部的問題、頭痛、換氣過度症候群,或者是歇斯底里症也可能造成呼吸困難。必要時再加上胸部 X 光與心電圖檢查。只有少數必須仰賴肺功能測試,動脈血氣體分析、心臟超音波或運動心電圖才能確定診斷。(資料來源/阮綜合月刊)

身上不明出血點、呼吸困難 小心急性白血病

身上不明出血點、呼吸困難 小心急性白血病#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民眾若有身上出現不明出血點或貧血相關症狀或運動後呼吸困難等,要特別注意了!一名55歲李先生,過去一週來有食慾不振、頭暈、發燒、運動後呼吸困難及身上有不明出血點之情形,經醫師理學檢查發現李先生的結膜蒼白,觸診肝臟、脾臟皆有腫大情形,且四肢出現多處瘀青及出血點,抽血後更發現有嚴重貧血,血色素只有6.8 g/dl,血小板數下降至2萬/μL,且白血球數增加至四萬/μL,加上白血球分類異常,出現80%的芽細胞,經骨髓檢查確定李先生罹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目前接受治療中。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醫療部血液腫瘤科李泳姿醫師表示,急性白血病可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成人多為前者,而小孩多屬後者。急性白血病為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過度增殖及分化不良造成,臨床表現多見白血球增高合併芽細胞出現於周邊血液,由於芽細胞增生會影響骨髓內其他造血功能,致使出現貧血及相關症狀如暈眩、運動後呼吸困難等,另外血小板製造也會受阻導致數目下降,會造成出血等症狀。李泳姿說,急性白血病的真正成因尚未明,過往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分類依靠形態學分為八種類別,隨著分子診斷技術的進步,現在可根據染色體變化及特定基因突變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預後作分類,分為良好預後、中等預後及不良預後三類。預後良好的病患接受標準治療長期存活率可達六成,而預後不良的長期存活率則只有兩成以下。提醒民眾,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特徵為以急性的症狀出現,故民眾若有身上出現不明出血點或有貧血相關症狀如倦怠、臉色蒼白或運動後呼吸困難等應儘速至相關醫療院所求診。

感冒久不癒 當心急性心肌炎上身

感冒久不癒 當心急性心肌炎上身#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雖然是夏天,不過感冒確實是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的疾病,尤其夏天,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也可能遭受來自同事或家人的傳染,一般感冒,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即可緩解,不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謝志民表示,少數感冒數週都未痊癒者要當心了,可能會發生急性心肌炎,若感冒久不癒應儘早就醫。謝志民主任指出,心肌炎較常發生於小兒,然而大人也偶可發現。感染的早期,大多表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腹瀉等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症狀。繼而出現心悸、胸痛、氣促、紫紺、浮腫等症狀。突發心律不整時,可造成腦缺氧昏迷或猝死。由急性期恢復後,仍可能留下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的擴張性心肌病變後遺症。近日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即收治兩名感冒二~三週青年病人,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從心臟超音波皆發現左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強烈懷疑急性心肌炎併心衰竭。其中一位病人甚至於騎車時發生嚴重心律不整而昏迷,依賴同車家人和救護人員及時施救幸運存活。謝志民主任指出,急性心肌炎的一般治療、休息相當重要,因為活動和疲勞可能使病情加重。藥物方面,則以控制心衰竭症狀、搶救心源性休克以及糾正嚴重心律不整為主。心肌炎的病情瞬息萬變,即使專業醫師也未必能夠確切掌握。謝志民提醒,民眾於感冒或腸胃炎病程中,發現胸痛或氣促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壓力把心肌打昏?老婦「心碎」險送命

壓力把心肌打昏?老婦「心碎」險送命#呼吸困難

一位75歲的老太太和家人過節時,喝多了雞酒熱湯,旋即產生嘴唇發紫、呼吸困難,家人連忙緊急送醫;醫師診斷他罹患的是「心碎症候群」(broken heart syndrome)。在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急診室經過緊急插管後,老太太仍然血壓偏低,有休克現象,心電圖表現及驗血報告都強烈懷疑為急性心肌梗塞。在緊急心導管及心室造影的檢查後,確定為章魚壺心肌症-心碎症候群。所幸經過藥物治療後,心臟功能回復正常。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羅明原表示,壓力能把心肌打昏,造成狀似心臟病發作的症狀,這就是所謂的「壓力性心肌病變」。「心碎」不僅是個用來形容悲傷情緒的比喻,人在經歷災難性的打擊或與愛人痛苦訣別時,心臟的變化真的有可能致死。這種肇因於極度哀傷、恐懼甚至氣憤的心臟衰竭症狀,俗稱為「心碎症候群」。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心臟名醫沙克利的看法指出,心碎症候群好比心臟的「腦震盪」,它是由壓力情緒而非血管阻塞引發的心臟病,這種疾病最常發生於老年婦女,通常是在手術或是遭逢親人死亡等重大打擊後產生;但現在有研究證實,壓力性心肌病變也會影響男性和停經前的婦女。 

抽菸肥胖致肺動脈栓塞 婦昏倒險死

抽菸肥胖致肺動脈栓塞 婦昏倒險死#呼吸困難

C小姐是一位41歲女性,長期抽菸,且有病態肥胖(體重126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44)、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她在一周內產生進行性呼吸困難、雙腳腫痛,以及近乎昏厥等症狀,而被送至急診就醫。經胸部及下肢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她的雙下肢產生了深部靜脈血栓栓塞,以及脫落的血栓造成左右肺動脈近端近乎完全阻塞的情形。心臟超音波檢查也顯示,她的肺動脈栓塞造成了嚴重肺高壓及右心室擴大與收縮功能受損的併發症。藉由及時給予血栓溶解劑、抗凝血藥物,與置放下腔靜脈濾網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繼續回流產生致命性的大量肺栓塞,幸而成功地將C小姐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圖:雙下肢深層靜脈血栓栓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周玉蘭指出,肺動脈栓塞是一個不少見,但容易被誤診或遲診的致命疾病。知名女網前球后小威廉斯在長途飛行後,以及漁人的搏鬥裡柯妮瑪莉號的菲爾船長在久坐航行中都成為肺栓塞的受害者。未經及時診治,肺動脈栓塞死亡率可高達30%。周玉蘭說,肺栓塞是指肺動脈因阻塞物造成血流受阻的危症,阻塞物的來源可能為血栓、腫瘤、空氣、脂肪、羊水、或靜脈系統植入物脫落,其中以下肢深層靜脈脫落的血栓最為常見(70-80%)。周玉蘭提醒,生活方式調整以避免危險因子(如避免久坐/臥、運動、減重、戒菸等)是預防肺動脈栓塞與靜脈血栓的不二法門。肺栓塞的診斷工具,除了醫師臨床判斷,還需要合併多種診斷工具,如心電圖、胸部X光片、動脈血氧氣濃度、D-D雙合蛋白(D-dime)、螺旋電腦斷層攝影、肺通氣灌流核醫掃描、心臟超音波、或侵入性的肺動脈攝影等,即時診斷給予正確治療是病患能否存活的關鍵。

與丈夫大吵後「[心碎」! 婦人胸痛、呼吸困難

與丈夫大吵後「[心碎」! 婦人胸痛、呼吸困難#呼吸困難

心碎,不再只是形容詞,而是一種病!嘉義縣一名嫁到台灣11年的40歲葉姓婦人,某日晚間與先生發生激烈爭執,情緒激動之際,突然一陣胸痛、呼吸困難,家人以為是急性心肌梗塞,急忙將她送至嘉義基督教醫院急診,心臟內科醫師蔡翰林啟動心肌梗塞小組緊急為患者進行心導管檢查,發現婦人的冠狀動脈均無堵塞跡象,但左心室造影檢查發現,患者的左心室心尖處心臟功能較差,心電圖為典型的下壁心肌梗塞合併第二度房室傳導阻斷,蔡翰林醫師表示,這是俗稱的「心碎症候群」。緊急為婦人裝上心律調節器後在加護病房觀察,一週後婦人狀況趨緩,並平安出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政康解釋,「心碎症候群」又稱作壓力性心肌病變,最早是由日本人發現的,由於患者的左心室造影呈現章魚壺狀,因此命名「章魚壺心肌症」。根據嘉基醫院心臟內科發表的論文統計,台灣「心碎症候群」好發於60歲至80歲之間,且女性罹病機率高於男性,尤其高血壓或停經後的婦女應特別注意。其症狀與急性心肌梗塞相類似,但透過心導管檢查時,冠狀動脈卻沒有堵塞的狀況。高危險群民眾除養成每日測量血壓的習慣,平時盡量保持心情平穩。多數患者在疾病發生時,通常只要等待壓力解除、情緒緩和之後,心臟功能就會慢慢恢復。 

5月2日世界氣喘日、過敏小學堂活動 歡迎全家共襄盛舉!

5月2日世界氣喘日、過敏小學堂活動 歡迎全家共襄盛舉!#呼吸困難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於5月2日(星期日)上午9:00~下午3:00在臺北市信義區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香堤大道共同合辦「過敏氣喘不用怕,預防控制要趁早 2010年世界氣喘日嘉年華會」,活動中特別策劃「過敏小學堂氣喘全攻略」搶答大作戰活動,廣邀國小1至6年級學生針對氣喘的症狀、用藥及預防,進行知識大PK,並示範「氣喘兒減重健康操」及內容豐富的闖關遊戲,希望藉由民眾認知的提升,達到更好的疾病預防,歡迎民眾共襄盛舉。邱小弟被診斷為氣喘兒已有6年,1歲時初次發作,即發生咳嗽有痰、發燒、呼吸衰竭等症狀,住進加護病房達2週,出院後又再度發作,家屬仍未積極配合醫囑,致使病人再度住院,呼吸衰竭較前次加劇,更因氣喘的反覆發作,出現慢性肺病與胸廓變形,需長期使用氧氣,此時家屬才驚覺氣喘病的可怕,對病童的身體亦已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由以上案例,可得知嬰幼兒不但會罹患氣喘,且因其易發生呼吸窘迫及不易早期診斷的特性,常對病童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家長不可不慎。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8年提供北市國小22,815位國小一年級學童氣喘問卷調查發現有4,731位氣喘高危險群學童,其中完成過敏抽血有2,485位學童,結果發現:過敏體質篩檢呈陽性反應比率為76.36%,屋塵類過敏原群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吸入型過敏原第1名(佔95.6%),第2名是熱帶五爪蟎(佔84.2%),第3名是動物皮毛蛋白類過敏原群(佔60﹪),另臺灣氣喘衛教學會理事長徐世達對5~18歲間的氣喘病人,針對氣喘嚴重度、氣喘症狀分數、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總免疫球蛋白E、嗜伊紅性血球數及肺功能等過敏指標,與成為氣喘高危險群的相關性進行比對,結果發現,氣喘嚴重度及氣喘症狀分數較高,對屋塵蟎及粉塵蟎過敏,且肺功能檢測的最大呼氣中段流量數值較低者,便是罹患氣喘的高危險群,印證塵蟎確實是臺灣誘發氣喘過敏的主要過敏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99)年持續提供「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氣喘過敏篩檢服務」,讓臺北市國小一年級小小市民們,儘早發現本身潛在的過敏原,早期獲得氣喘疾病照護及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希望大家,藉此活動學習珍愛自己、關愛家人,帶動全家人一同來參與及認識氣喘病防治之各項方法。 「棄喘行動醫師照護網」專線電話:(02)2511-8589 「臺灣氣喘衛教學會」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天祥路16巷15號6樓之9電話:(02)2521-8926

左肺整個塞住!婦人雙唇發黑呼吸難

左肺整個塞住!婦人雙唇發黑呼吸難#呼吸困難

台中縣一名體重過胖的中年婦人,日前因呼吸困難被送到醫院急診室。原以為是心臟舒張功能不佳的老毛病,但經醫師警覺、進一步檢查後,證實婦人因肥胖導致下肢靜脈栓塞,血栓向上流又阻塞了通往左肺的動脈,造成罕見的肺栓塞,再延誤治療恐造成心臟衰竭甚至猝死。所幸經心臟內科醫療團隊透過高科技的微導管技術直達病灶注射血栓溶解劑後,婦人一周就健康返家。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黃炳賢醫師表示,這位婦人今年68歲,是8個孩子的媽,自從生產後就一路發福,身高雖然只有145公分,但體重就高達85公斤。因為過胖的關係,不僅有三高問題,平時一活動還會氣喘吁吁,心臟舒張功能不佳。前陣子婦人因呼吸困難掛急診,醫師警覺她雙唇偏暗、指甲發粓,懷疑是肺動脈栓塞造成的缺氧情形,但透過心臟超音波及心電圖檢查卻又找不出異狀,臨床症狀不明顯。因此立即安排高階的64切電腦斷層,赫然發現婦人肺動脈通往左肺的動脈完全塞住,而肺動脈灌注攝影檢查後更顯示左肺整個發黑,代表血液無法送達左肺,這些血液不僅無法進行氧合,還會回衝心臟,造成心室肥大壞死,嚴重的話還可能猝死。醫師表示,婦人肺部的栓塞來自於下肢(雙腿)靜脈栓塞。簡單的說就是離心臟最遠端的下肢靜脈內形成的血栓塊隨著血管流到肺部,進而阻塞肺動脈,以致紅血球無法前往肺部進行氧合。肺栓塞的病人會感覺心悸、呼吸困難、胸痛、咳嗽或咳血,嚴重者甚至會休克死亡,這種疾病大部分發生在肥胖、心血管疾病、臥床、大手術後、靜脈曲張、服用避孕藥等的民眾,而過去也有數例久坐如長時間搭飛機坐經濟艙、打麻將的民眾猝死於這種病症的例子,因此又稱為「經濟艙症候群」。患者過去是以注射血栓溶解劑或服用抗凝血劑治療,不過這種方式無法直達患處,針對嚴重的急症患者可說緩不濟急。因此光田心臟內科黃炳賢醫師特別透過最新的醫療技術,從患者鼠蹊處將微導管深入肺動脈患處,直接在該處注射血栓溶解劑,更快速而安全的消除了肺部栓塞,打通左肺任督二脈,且由於導管傷口微小,婦人留院休息一周後就順利出院,健康如常人。醫師表示搭乘長程交通工具或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要多起來走動,或在座位上儘量伸展背部和腿部肌肉,保持血液循環的暢通。而平時就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保持理想體重、多攝取水份,避免含酒精飲品或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更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