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

你被塑膠了嗎?4成民眾體內「塑化劑」超標!醫:年紀越小影響更大

你被塑膠了嗎?4成民眾體內「塑化劑」超標!醫:年紀越小影響更大#環境汙染

生活中隨手可用到的塑膠袋、寶特瓶都是塑膠製品,但小心民眾的健康已暴露在塑膠危害之中!研究指出,將近4成民眾體內塑化劑有超標現象,可能危害心血管、新陳代謝、甲狀腺功能、神經系統等人體健康。該如何檢測自己體內塑化劑是否超標?如何減少塑化劑對自身的危害?以下醫師親自解答。

「公害報報」APP 共同提升環境品質

「公害報報」APP 共同提升環境品質#環境汙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101年度環保署與各級環保報案中心共計受理近23萬件公害陳情案件,環保署並對留有連絡方式之陳情民眾,完成近4萬件滿意度調查。不過環保署表示,仍將持續加強稽查人員養成教育,強化稽查技巧,以提升民眾滿意度。另外,環保署也建置完成「公害報報」APP,方便使用智慧型手機民眾報案,提供民眾更多元報案管道。環保署表示,自整合全國公害陳情報案系統以來,公害陳情案件量自民國87年逐年上升,至101年為止已連續兩年突破20萬件;依據環保署統計,全國陳情案受理件數前三名依序為台北市、新北市及台中市,共占全國案件量62.85%。依據陳情方式來源統計,民眾目前仍以電話作為公害污染陳情或抒發情緒之主要管道。為提供民眾更便捷多元化報案管道,環保署考量智慧型手機使用率逐漸提昇,新增「公害報報APP軟體」,提供使用智慧型手機民眾簡便、快速的公害陳情報案服務,並不需要留下個人資料,且可利用手機立即查詢受理報案辦理情形,協助環保單位遏止環境污染行為,共同提昇環境品質。

我們曾擁有什麼生物?究竟我們失去了什麼?

我們曾擁有什麼生物?究竟我們失去了什麼?#環境汙染

自1753年林奈創建二名法以來,傳統分類歷經2百多年的發展,已知目前的物種數量約有137萬,遠低於估計的5百-3千萬。許多研究者對傳統分類的緩慢進展感到不耐,因此2003年加拿大學者Paul Hebert博士提出DNA條碼(DNA Barcoding)的概念後,CBOL國際生命條碼聯盟(Consortium for the Barcode of Life)於次年成立,並開始直接或間接進行全球生物的收集及鑑定,希望建構一座全球生命的DNA條碼資料庫。 祼體方格星蟲(Sipunculus nudus),棲息於熱帶至亞熱帶富營養鹽的海洋泥砂質溼地,廣泛分布於台灣海峽兩岸溼地。在中國南部沿海屬高價水產品,而在台灣本島則做為釣餌。我研究團隊使用分子標記,發現中國福建沿海分布之星蟲,族群量大且遺傳多樣性高。我研究團隊也至台灣文獻曾記載有此蟲分布之溼地採樣,但除了無大型高汙染工業區的新竹香山溼地略有斬獲外,在彰化縣台中火力發電廠、彰濱工業區、及雲林縣麥寮台塑六輕工業區溼地皆未發現其蹤跡;且新竹香山樣本的族群遺傳多樣性超小,所以高汙染工業區棲地之族群量偏低,甚至極可能已消失。台灣並未有強大的獵捕壓力,因此台灣星蟲之消失匿跡,極有可能肇因於溼地過度開發,棲地惡化及汙染。溼地雖僅佔地球表面積約6%,但生物量卻高達全球25%以上,漁獲量更高達90%,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星蟲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但星蟲對環境極其敏感,可做為一個重要的生物和生態指標,評估當地環境的汙染程度。 DNA條碼的概念是應用一段非常短(幾百個鹼基對)的基因序列即可鑑定物種。研究者自生態系統取得樣本,藉著次世代的DNA定序方式快速獲得資料,再與 DNA條碼資料庫比對,即可迅速瞭解棲地物種的組成、多樣性並計量之。DNA條碼提供了一個全面及寬廣的視野,幫助我們瞭解生態社群的複雜結構。 台灣西部沿海多個高汙染工業區,持續嚴重傷害與荼毒環境,已造成大量生物的滅絕。有鑑於生物多樣性的快速降低,在尚未完整調查清楚這些棲息於高汙染工業區的生物相,台灣關心環保人士無不憂心我們曾經擁有什麼生物,究竟我們又失去了什麼。亡羊補牢,除了今後我們應收集保存欲開發地區開發前環境及生物樣本,以 DNA條碼建立欲開發地區生物相及生物量的初始狀況,再與開發地區開發後之DNA條碼數據比較,我們也應即刻著手調查開發地區生物相及生物量之經年演變,一究我們曾經擁有什麼生物,究竟我們又失去了什麼。給生物有機會說話,讓汙染無法遁形。(資料提供:看守台灣協會(http://www.taiwanwatch.org.tw/))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