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疼痛

國人四成胃食道逆流  埋線動態監測精準發現問題

國人四成胃食道逆流 埋線動態監測精準發現問題#吞嚥疼痛

四十歲的謝先生是金融業上班族,長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後才進食,長期下來自己感覺有俗稱的「溢刺酸」-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謝先生原不以為意,自行買成藥服用稍獲得緩解,直到最近,謝先生忽然發生火燒心的症狀越發頻繁,尤其睡覺到半夜經常被火燒心驚醒,到後來只要是平躺就是出現火燒心,還併發乾咳無法再入睡,隔天上班精神不濟、無法完成工作,造成謝先生精神緊繃、易怒,甚至動起自殺的念頭,多重折磨下經介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蕭醫師建議謝先生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 (ambulatory pH monitor)」:將一條0.2公分細小導管,經謝先生的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經檢查發現,謝先生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蕭望德醫師請謝先生更改服用制酸劑時間,以及改變晚餐的飲食內容,戒除吃宵夜習慣後,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謝先生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 六旬長者上腹部悶痛 以為赤酸跑遍醫院檢查 另一個案例是64歲的詹女士,常感覺自己的上腹部悶脹還有灼熱感,多次跑到各醫療院所接受胃鏡檢查,也服用過強效制酸劑,症狀仍然不見改善,詹女士到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後,卻不像謝先生能找到明顯酸逆流,但鑒於上腹部灼熱感依然十分明顯,蕭醫師建議詹女士接受長達96小時的無線酸鹼值監測進一步深度分析,檢查後發現:詹女士四天中酸逆流的時間只有百分之一點三,遠低於病態的食道逆流百分之六,蕭醫師評估,詹女士的症狀此現象為假逆流,不需再長期依賴制酸劑控制胃酸,其後轉介其他門診治療,詹女士是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以及腸脹氣問題,建議不宜再長期使用制酸劑。 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兩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由三十年前不到一成的比例,到現在約三至四成的人口,激增的原因,與現在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緊張壓力有關,典型症狀有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其他症狀如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還有一些食道外症狀如;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相關,以上症狀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更甚者造成失眠、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蕭望德醫師說,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在50歲至59歲以及剛入社會的新鮮人的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兩倍,蕭望德醫師說,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蕭望德醫師進一步分析說,檢查胃部不適,通常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作為評估工具,它就像是拿放大鏡看黏膜,評估黏膜細微的變化,食道黏膜有無受損、有無不良變化、發炎、感染或是長腫瘤,都可以經由胃鏡得到良好的診斷。 幫助提供病人進一步監測精準評估食道的變化 蕭望德醫師說,臨床上約有六成的病人在胃鏡底下無明顯黏膜的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仍無明顯改善,這時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的精密工具檢查-「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幫助提供病人更精準的評估,監測食道內的變化;由於管子很細(0.2公分),不會影響進食及日常生活,在24小時連續的監測的基礎上,更能了解病人一整天食道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 若病人較為敏感或是鼻咽、顱底有手術過的病人,無法忍受鼻咽部有異物時,以及在上述24小時監測期間未出現症狀,蕭望德醫師建議選用食道膠囊-「無線動態酸鹼值監測」,監測時間最長可以達到96小時,可以更舒適、無感的接受檢查。蕭望德醫師表示,臨床上接受有線動態酸鹼值測試在中醫大附醫已超過百例,接受無線動態酸鹼值測試也超過30例,病人可以依自身的情形接受適當的檢查,只是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 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 「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對於傳統的食道壓力檢測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數值,其多點及全圓周的壓力分析,更能精準的反應病人食道蠕動有無異常,其彩色壓力圖像更能讓病人一目了然的了解自己的問題,尤其是要接受食道弛緩不能及抗胃酸逆流手術的病人,「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能讓手術者更好的評估手術的方式,至去年引進後已執行15例的評估,對於病人是否適合接受手術,可以提供很好的資訊。不過,蕭望德醫師指出,少數鼻腔或食道結構異常,或是鼻腔、顱底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放置檢查的管子,如果有類似的情形,可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 由於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但是多變的疾病,臨床上如果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來幫忙,達到疾病細分的目的,可以避免遺漏診斷或是過度診斷的情形,更進一步使病人得到正確的治療,讓病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蕭望德醫師提醒,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是跟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蕭醫師呼籲民眾不要熬夜,進食後兩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

脖子莫名腫大一倍 年輕女子罹患「亞急性甲狀腺炎」

脖子莫名腫大一倍 年輕女子罹患「亞急性甲狀腺炎」#吞嚥疼痛

25歲的陳小姐爬山之際,被家人意外發現脖子腫脹,要她去看醫生,經醫師診查才發現她是罹患了「亞急性甲狀腺炎」,經過2個多月的藥物治療才改善症狀。童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蔡政驎說,「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症狀與一般感冒的症狀類似,使得患者容易忽略,所以提醒民眾,若是脖子莫名的腫大、喉嚨痛等症狀,應儘快尋找專業醫師的協助。該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蔡政麟表示,患者在假日與家人去爬山,突然覺得胸悶、呼吸喘,休息片刻,想繼續前進,卻因為心跳好快、頭暈、人站不穩,而無法繼續攻頂,此時患者的媽媽發現她的脖子腫脹,覺得怪怪的,要她看醫生。回家照鏡子她才發現脖子比平常大了一倍,加上前兩週感到喉嚨痛,吞口水痛、全身酸痛、倦怠、及輕微發燒的症狀,以為是感冒,便自行服用普拿疼,但症狀並未獲得改善。因脖子腫大才就醫,經超音波與抽血檢查,診斷為「亞急性甲狀腺炎」,由於她的甲狀腺已遭到暫時破壞,藉由短期的類固醇加以治療,病情才獲得改善。蔡政麟主任說,「亞急性甲狀腺炎」好發於年輕或中年女性,臨床病患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所以目前認為可能由濾過性病毒感染所導致。在發炎初期,因甲狀腺組織受破壞,可能過度釋放出甲狀腺荷爾蒙,產生短期的甲狀腺亢進。有些病患會有心悸、怕熱及緊張等症狀,之後卻又可能演變成暫時性的甲狀腺功能低下。但絕大部份病人的甲狀腺機能最後會回復到正常,甲狀腺自然的消腫。其症狀多半因頸部前方感覺疼痛,且可能合併持續發燒情形。頸部疼痛可延申至耳朵、下巴、或喉嚨。其他症狀包括倦怠、聲音沙啞、吞嚥疼痛、肌肉或關節酸痛、心悸、怕熱、緊張等甲狀腺亢進的症狀。治療方面可採取藥物治療,多數病人需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來緩解症狀。若症狀較輕,用普拿疼來止痛即可。較嚴重者,則須服用皮質類固醇。一般而言,服用類固醇之後可快速改善症狀。在一週後便可逐漸減少類固醇劑量。但少數較嚴重的病人可能須使用類固醇長達三個月或更久。若病患有暫時性的甲狀腺機能亢進,並不須抗甲狀腺藥物,而以症狀治療為主。反之,若有暫時性的甲狀腺機能低下時,則必須暫時服用甲狀腺素補充。「亞急性甲狀腺炎」由於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容易被病人忽略而看錯科別,加上在季節交換之際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眾多,若是民眾脖子出現異常脹痛,應尋找新陳代謝科醫師協助,診斷方式可以身體理學檢查、抽血檢查方面或超音波檢查,查出病因並對症下藥。延伸閱讀「甲狀腺超音波」: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8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