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彎曲

「小小人兒」身高難達130公分 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生活艱辛

「小小人兒」身高難達130公分 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生活艱辛#關節彎曲

罹患率為二萬五千分之一的軟骨發育不全症,在台灣預估約有一千位左右的病友,為了落實權益爭取,打造「小小人兒」快樂天堂,「中華民國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關懷協會」12日成立,要為小小人兒在就醫、就學、就業、擴大社會參與與經驗交流分享等方面齊心努力,鼓勵病友們不被自己的身材囿限,勇敢面對人生。「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因為骨骼異常而導致身材矮小,相較於軀幹的長度,頭部顯得比一般人大而手腳較短,因為長骨的生長受到抑制,患者的身高多半難以超過130公分,因此被稱為「小小人兒」。外表與一般人不同的他們,有感於爭取社會認同和醫療照顧的困難,先是由家有病患的家長們組成「小小人兒聯誼會」,定期舉辦活動交流取暖,經過長時間充足的籌備,終於成立「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關懷協會」,未來將致力於「小小人兒」病友的福利爭取。「軟骨發育不全症」在疾病生理方面,因為韌帶的鬆弛,造成患者的關節會彎曲成不正常的角度,有時會併發呼吸停止、水腦、骨刺、四肢麻痺甚至猝死等多樣健康問題,也常因天生的身體結構不同,容易得中耳炎、鼻竇炎等,需要特別照護的地方很多,骨骼的發育不良亦常導致脊椎側彎與駝背,又因為全身的重量就壓在短小的兩腿上,時常造成腿部的疾患,病友們終身都必須與疼痛不適為伍。當一般人邁開大步往前進時,小小人兒們卻受限於體型在體能與速度上只能妥協。「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關懷協會」盼強化溝通聯誼、擴大社會認同、爭取醫療權益與增進國際交流,為不同的「小小人兒」家庭搭起友誼的橋樑、推動大眾對軟骨發育不全症的認識,分享最新的醫療資訊、以及教導居家生活的照顧等,期望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確保應有的保障與權益。

雙手關節僵硬 是否關節已經開始退化了?

雙手關節僵硬 是否關節已經開始退化了?#關節彎曲

文/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科陳相成醫師 - 美國杜克大學哲學博士門診時總是聽病人抱怨著:這幾年似乎上了年紀,漸漸走路或站久膝蓋容易酸痛,上下樓梯備感吃力,早晨起床雙手關節容易僵硬,活動不開,常常須要5~20分鐘才會好轉。是否關節已經開始慢慢退化了?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又稱退化性關節炎(Degenerative arthritis),乃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它的高盛行率使得社會資源支出成本增加。雖然退化性關節炎與許多致病因子有顯著相關,如年紀、肥胖、荷爾蒙、工作的型態等等。然而手部退化性關節炎,基因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Benign Joint Hypermobility Syndrome)為一種遺傳性極高的良性症候群,患者先天關節能做異於常人的角度與彎曲,卻不致於輕易受傷。陳醫師發現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患者,對手部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扮演著保護的角色。陳醫師於美國杜克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發表三篇一系列第一作者文章於國際權威性雜誌(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和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等等)。發現某些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患者,不但有極高的遺傳性,且較不易罹患近端手部骨關節炎亦較不易有膝部退化性關節炎的情形發生,此類患者血液中軟骨寡聚基質蛋白(COMP: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較正常人為低,並且此結果可印證於不同種族(白種人與非裔及美國印第安裔後代)。陳醫師指出,此一意外的發現暗示著我們有可能由軟骨寡聚基質蛋白的基因序列中,找到對手部退化性關節炎有保護作用的基因序列變異, 做為未來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可參考的標的之一。陳醫師更進一步指出,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的盛行率高達5~25%,東方人較西方人為多,保守估計東方漢族約有8~15%有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症候群,並且於舞蹈、 瑜珈、和運動的領域裡有傑出的表現。但關節過度活動的臨床表現也有可能是其它非常少見的先天遺傳疾病(如先天假性軟骨發育不全、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及馬凡氏症候群等等),必須正確予與鑑別診斷。醫師提醒,若有先天關節能彎曲較常人的角度大(能先依大拇指或小指彎曲度來做初步篩選),不論有關節疼痛與否情形,不妨於風濕免疫科門診求診,以利未來的治療及處置。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92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