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腸泌素能救命又省上億健保!糖尿病友發起連署,懇求放寬給付

腸泌素能救命又省上億健保!糖尿病友發起連署,懇求放寬給付#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醫嘆:現規範與實際治療需求有落差、盼政府單位一併考量照護成本與負擔 台灣糖尿病人口約240萬,不僅有年輕化趨勢、且人數逐年增加。血糖控制不好,將併發腎病變、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僅讓糖友因共病苦不堪言、更可能奪去性命!而每年綜合糖尿病與併發症疾病衍生的照護支出,竟要燒掉健保近千億。近年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及早使用腸泌素介入治療,可減少共病機率,提升糖友安全、減少照護負擔,無奈我國現階段健保限制過於嚴苛,需要糖化血色素超過8.5以上達6個月才能給付,等於糖友需忍受半年全身器官泡糖水,才有機會健保用藥,不僅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也讓多數患者感嘆腸泌素治療看得到、用不到!近期糖友們更自主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立案,呼籲民眾一同參與連署、促進放寬健保給付,讓患者可即早使用腸泌素藥物,有效減少共病風險、減少健保負擔! 有鑑於當今全球社會習慣變遷,糖尿病幾乎成為已開發國家最注重的慢性病問題之一,糖尿病不只肇因於個人習慣,更與患者的家族遺傳、性別、工作狀態等因素有關。60歲的李先生確診糖尿病20年,過去他曾任職銀行經理,在工作型態影響下,經常三餐飲食不正常、熬夜應酬,早已埋下糖尿病隱憂;直到出現長期腿麻、胸悶症狀,李先生才驚覺事態嚴重,求助醫師發現確診糖尿病,甚至當時已併發心血管疾病前兆,病況危急,多次與醫師討論選擇自費使用腸泌素藥物,雖然需要背負不小的治療負擔,但也才逐漸穩定病況、遠離死亡風險。可惜不是每位病友都能負荷,只能深陷洗腎、心血管共病陰影與奪命恐懼中。 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李弘元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糖尿病人口仍逐年成長,如何幫助患者穩定控糖、遠離共病是首要任務,近年國際治療指引中皆提出建議醫療團隊及早為患者評估使用腸泌素藥物治療的可行性,由於該藥物與天然人體激素相似,不僅可穩定血糖、控制體重,更可連帶減低腎病變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使腸泌素藥物成為近年來國際間治療糖尿病的重要利器,但醫師也說明:「目前台灣健保規範較嚴,患者必須符合糖化血色素超過8.5%且時間長達半年、或已發生過重大心血管疾病才可給付使用腸泌素,導致患者近用藥物的可能性低,多半無法負擔治療。」。 台灣過去限縮腸泌素藥物健保給付,主因還是因為藥物單價相對高。但近期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估算,如及早提供患者使用腸泌素治療,將會在第3年因減少心腎併發症支出而打平增加藥費,並在第4年與第5年各可節省6800萬與1億2400萬元的健保支出,也就是說早期使用腸泌素的花費,長期將大幅減輕後續健保負擔,並節省醫療資源,這項數據也成為近期糖友爭取放寬健保給付的核心理念。 倡議立案的主要糖友祝先生指出,在台灣有許多患者與李先生一樣,因工作影響生活習慣、落下病根,但為了治療與生活所需,無法撇棄工作,只能盡量與病共存,許多糖友也因無法負擔自費治療,即便知道腸泌素可以預防共病,但只能活在共病恐懼中。其實不僅醫界與病友希望幫助患者以更好治療方式穩定病況,政府單位必定希望幫助病友有多元治療選擇,達到治療效益並減少健保負擔。祝先生強調連署是希望提升政府重視、並進一步開啟對話的機會,也希望大眾一同連署發聲,讓糖友擁有更完整的治療權益,攜手為台灣健保創造更好的未來。 連署連結

糖尿病不可怕 正面看待也能成朋友

糖尿病不可怕 正面看待也能成朋友#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糖尿病一直是困擾國人一項棘手的疾病,而在台灣,老年罹糖尿病的患者甚多,但某些人,在年紀輕輕之時就罹患了第一型糖尿病,因此每天都必須接受扎針的痛苦;但是,一位50歲的楊醫師,13歲就罹患糖尿病,不畏懼病魔纏身,並且活的比別人都還快樂,鼓舞糖尿病患者的心與勇氣。 楊醫師表示,13歲那一年,因為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情況,甚至出現全身被蟲咬的不適感症狀,後來被診斷罹患糖尿病。他說,早年治療沒有現在那麼幸運輕鬆,必須每天靠家人幫忙,煮沸注射器後才能打胰島素,步驟相當繁複。現在,科技進步了,不僅可以直接用筆針施打,更能在家用血糖機即時檢測血糖狀況。楊醫師認為糖尿病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自己的恐懼感打敗,因此如得知罹患糖尿病,應該要正面看待,別因此就沮喪難過。他解釋,起初自己把糖尿病當成慢性病,後來發現糖尿病不過是一個提早老化的過程,而糖尿病友更只是過著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一群人。一開始,許多人都將糖尿病都當成敵人看待,其實你可以與它做朋友,它只是不同意見的朋友,偶而聽聽它的意見,修正自己的想法,往往能讓自己過得能更加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