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

耳垢分「乾、濕」2種生成原因大不同!醫警告:清錯方式恐越推越深

耳垢分「乾、濕」2種生成原因大不同!醫警告:清錯方式恐越推越深#耳膜

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棉花棒、掏耳棒來清潔耳朵;洗完澡後,也會因為耳朵進水,拿棉花棒挖耳朵,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巫承融建議,若民眾擔心自己的耳垢很多,可以前往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會用專門器械幫助民眾清理耳垢,避免自己使用棉花棒、鑷子、衛生紙挖耳朵。

男子SPA按摩 竟導致耳膜破裂、聽力受損

男子SPA按摩 竟導致耳膜破裂、聽力受損#耳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62歲郭先生,4月做SPA按摩時,因水柱過強,而導致右耳膜破裂,一直治療都沒有好,甚至更出現聽力及耳鳴問題,後來因為黴菌感染至門診醫治,透過耳內視鏡輔助中耳手術進行耳膜修補,經回診術追蹤,耳膜順利長好,復原情形相當良好。耳膜破損3因素 恐影響聽力 林口長庚醫院耳科陳錦國醫師表示,耳膜又稱為耳鏡,主要是是幫助我們收音、擴音、傳遞聲音及防止感染最重要的地方,而導致耳膜破損的原因可分為3類,其中又以外傷所造成耳膜破洞得的比例就越來越高:1)感染發炎/如中耳炎、感冒、咳嗽。 2)外傷/如掏耳朵、運動撞。3)氣壓傷/搭飛機、潛水。此外,醫師也提到耳膜受損,不僅容易聽力障礙、耳鳴和頭暈等症狀外,對於學習溝通、人際關係、生活安全來說,更是一種全方面的影響,所以,提醒民眾若是耳膜破損經過2~3個月都沒有癒合的話,可能就要透過修補及預防感染的方式進行治療,改善聽力。內視鏡手術 有助於修補耳朵破洞在治療方面,以傳統的中耳手術來說,主要是在顯微鏡下處理病灶,傷口可在耳前、耳後或耳道,但常因耳道彎曲、耳道截面積不夠大、破洞太大及破洞位子偏遠受到限制。而內視鏡手術,則是經由耳道自然孔,在內視鏡下處理中耳疾病,如修補耳膜穿孔、中耳腔膽脂瘤和外耳道腫瘤,可輕易避開耳外部軟組織及耳軟骨,深入耳道內部,突破耳道彎曲限制,對組織的破壞減少,保留更多固有組織,對此陳錦國醫師表示,2種治療方式的差別在於前者手術需全身麻醉,且得住院1個禮拜,傷口較大,而後者則是門診手術,僅需局部麻醉,也可縮小傷口。

耳朵癢?小心螞蟻窩在裡面!

耳朵癢?小心螞蟻窩在裡面!#耳膜

日前一名16歲的女性病患,因為最近幾個月開始有雙耳奇癢情形,在家人陪同下,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求診。病人自訴睡前有在床上吃甜食習慣,甜食容易掉滿床上,並且習慣邊吃邊抓耳朵。最近一段時間偶爾發現耳邊有螞蟻,而且雙側耳朵反覆性搔癢已經一段時間,因症狀久未改善,且偶有螞蟻爬出來,經朋友介紹,由父母帶至中興院區就診。醫師檢查發現病人雙耳有許多螞蟻,雙側耳道和耳膜嚴重紅腫,經局部治療、將螞蟻移除後,使用耳滴劑改善發炎症狀,持續門診追蹤發現症狀改善,並無新的螞蟻進入,耳道耳膜已消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洪元宗表示,偶爾可見一些病人因為偶發性昆蟲跑進耳朵內(如:蟑螂、螞蟻)到門診求治,常見症狀為劇痛或者癢痛並陳,但很少一整窩的螞蟻住在耳朵裡,且症狀已經持續一段時間,這樣的案例是比較少見。洪元宗說,此病人可能是因為生活習慣,吃完餅乾又抓耳朵,陰錯陽差下,讓碎屑掉入耳道內,才引得螞蟻聚集,而造成外耳道搔癢紅腫。一般除了局部治療,還要搭配藥物來改善症狀,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改變。洪元宗建議,現今社會經濟程度雖改善,但仍需要注意環境衛生,以避免類似案例,他並提醒民眾,若有耳朵奇癢、劇痛,應至耳鼻喉科門診求診,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

耳垢也可能是腫瘤?

耳垢也可能是腫瘤?#耳膜

一名九歲兒童,日前因左耳“耳垢”大量增加,出現腫脹不適與聽力下滑等症狀已經兩個月。在診所以及其他醫院,一直以耳垢栓塞治療多日,也無明顯改善。改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門診就診時,檢查發現病患左邊外耳道被一外觀極似耳垢的“腫瘤”所佔據,耳膜已不可見。由於腫瘤深度與大小無法由肉眼分辨,所以安排耳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scan)。掃描顯示,腫瘤幾乎佔據所有外耳道與部份耳膜,但是沒有侵犯中耳及內耳。臨床診斷為阻塞性角化症(keratosis obturans)。由於腫塊所佔外耳道體積過大,最後安排病人於手術室中以開刀方式取出角質化腫塊。手術中發現,此腫塊甚至直接壓迫到耳膜上,造成耳膜沾黏與部分破損。手術後回診追蹤結果,病理報告正是阻塞性角化症。幸運的是,手術後病患聽力尚未因此受損。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張家維對於阻塞性角化症做進一步解釋,其實以耳鼻喉科一般門診來說,阻塞性角化症並不罕見,以定義來說,阻塞性角化是一種角蛋白(keratin)過度聚集在外耳道,進而造成耳道阻塞的症狀,其症狀包括:突然發生難以忍受的耳朵疼痛及傳導型態的聽力損失。張家維指出,造成阻塞性角化之原因,目前在臨床上仍然未知,但一般被認為與外耳道慢性發炎與大量脫屑有關,其他像是外耳道濕疹、皮脂腺較旺盛的病人也有可能會造成阻塞性角化。其實,70%的病人好發年紀不到20歲,幾乎可以說是屬於年輕人的外耳道疾病,而且病人可能終其一生都需要定期至耳鼻喉科門診清除耳道中的角質化殘渣,所以千萬不可以輕忽耳朵症狀。張家維還說,阻塞性角化常被認為與棉花棒掏耳朵有相關,如果清耳屎的習慣不佳,容易造成耳道慢性刺激,甚至耳屎與分泌物會被由外往內推入,造成越積越多的狀態,不易取出的耳屎堆積在耳道中,在耳鼻喉科門診也是屢見不鮮。他強調,耳屎原則上是不需要積極去挖,正常耳屎會自動掉出耳道,如果天天清耳屎,有可能會增加感染或慢性刺激的風險,通常建議耳屎不要自己去清除,如果有耳垢栓塞問題,應每一到兩個月或三個月不等,請耳鼻喉科醫師幫忙處理,並適度用藥以降低感染機率。棉花棒、金屬材質的挖耳棒等,都會傷害脆弱的耳道。阻塞性角化症在臨床上常被病人忽略,有時也常常被當作一般耳屎來處理,除非是耳朵痛,或伴隨著有聽力損失,往往才會就醫被醫生發現。張家維建議民眾,減少使用棉花棒來掏耳朵,不僅可以減少對耳道的刺激,也比較不會造成耳屎過度堆積在耳道中,但如果發生耳朵疼痛或有聽力變差的感覺,請盡速就醫,經由檢查與諮詢,取得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與生活習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