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賈氏病

疑狂牛症病發死亡?疾管局聲明澄清

疑狂牛症病發死亡?疾管局聲明澄清#庫賈氏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有關日前媒體報導「疑狂牛症 男子發病3個月亡」之新聞,為避免民眾產生誤解,疾病管制局特別聲明表示,該名個案病因明確,經台灣神經學學會庫賈氏病工作小組研判為散發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並非是食用狂牛病牛肉所引起之新型庫賈氏病。截至目前為止,國內目前並無任何新型庫賈氏病本土病例。該名個案,因其臨床病程、核磁共振及腦脊髓液檢查結果均與散發型庫賈氏病相符,研判為散發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而所謂庫賈氏病,是一種發生在人類身上的傳染性海綿狀腦病。該名個案病因明確,無須再進行病理解剖,衛生單位並已通知家屬,個案遺體依規定應予以高溫火化處理。自民國86年起,臺灣神經學學會建立通報及監測系統,成立「行政院衛生署庫賈氏病諮詢委員會」。台灣神經學學會成立庫賈氏病工作小組辦理通報病例審查、醫事及防疫人員教育訓練等事宜,審查委員均為國內各大醫院之神經學教授與專家,其審查研判結果具有高度的公信力。而對於「狂牛症」此名稱,疾管局也鄭重澄清,狂牛症係指發生於牛之牛海綿樣腦症,不宜用於人類之病例,該局特籲請各界不要再使用狂牛症之名稱於人類病例,予病患與其家屬應有之尊重。

疾管局:新增一例散發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

疾管局:新增一例散發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庫賈氏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美國發生第4例牛海綿狀腦病案例(狂牛症,BSE),而牛肉風波尚未平息,疾管局在今日更新庫賈氏病病例資料,表示新增1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但也表示此型庫賈氏病例,與狂牛症無關。臺灣近10年來,庫賈氏病平均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至1,與國際各國之年發生率相似,根據疾管局過去16年來的資料顯示,僅發生過1例新型庫賈氏病,也就是與牛海綿狀腦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即俗稱狂牛症)有高度相關的病例,但此病例為英國境外移入個案。根據疾管局資料指出,庫賈氏病可分四型:散發型(sporadic, s-CJD),佔所有病例數的80%~90%,一般推測是人體自行產生異常普利昂蛋白而致病變;醫源型庫賈氏病,與注射已感染的腦下垂體激素,及移植已感染的硬腦膜等醫療行為有關;另有遺傳型庫賈氏病;及與「牛海綿狀腦病」有關的新型庫賈氏病(variant CJD, v-CJD)。疾管局表示,庫賈氏病已列入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病例通報、監測、審查機制、感控與通報指引等均已建置完備。經病例審查列入可能、極可能或確定病例者,疾管局均已函文要求台灣血液基金會、醫事處及診治醫院等落實捐血、器官移植管制與院內感染控制措施,減少疾病散播的風險。

什麼是庫賈氏病?!怎麼致病?

什麼是庫賈氏病?!怎麼致病?#庫賈氏病

依據台灣神經學學會庫賈氏病通報工作小組今年第一次病例審查結果,疾病管制局更新庫賈氏病病例資料,本次審查計新增1例散發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我國自民國85年至101年2月11日止,共計通報450例疑似庫賈氏病病例,經審查為庫賈氏病可能、極可能及確定病例共計277例,其中散發型庫賈氏病272例(包含可能病例33例、極可能病例237例及確定病例2例),遺傳型庫賈氏病確定病例4例,新型庫賈氏病極可能病例1例(英國境外移入個案)。臺灣近10年來,庫賈氏病平均年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0.5至1,與國際各國的年發生率相似。庫賈氏病可分四型:散發型(sporadic, s-CJD),占所有病例數的80%~90%,一般推測是人體自行產生異常普利昂蛋白而致病變;醫源型庫賈氏病,與注射已感染的腦下垂體激素、及移植已感染的硬腦膜等醫療行為有關;另有遺傳型庫賈氏病及與「牛海綿狀腦病」有關的新型庫賈氏病(variant CJD, v-CJD)。疾管局指出,庫賈氏病為一潛伏性疾病,病患年齡由14歲至80歲以上都有可能,絕大多數病人發病年齡大於35歲(占99.0%以上)。發病後伴隨意識不清現象,之後發展成進行性失智症狀,並產生多種運動失調等情形。病患晚期出現肌肉抽動,及併發多種神經症狀。目前尚無藥物可治療、也無疫苗可預防,多以支持療法為主。疾管局表示,庫賈氏病已列入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病例通報、監測、審查機制、感控與通報指引等均已建置完備。經病例審查列入可能、極可能或確定病例者,疾管局均已函文要求臺灣血液基金會、醫事處及診治醫院等落實捐血、器官移植管制與院內感染控制措施,減少疾病散播的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