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

清明掃墓慎防恙蟲!長袖衣褲助保護

清明掃墓慎防恙蟲!長袖衣褲助保護#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春天百花齊開,正是出外遊玩的大好時機,又加上清明節連續假期將至,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皆可能會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所以,呼籲民眾應做好自我保護措施,以避免被恙蟲叮咬感染恙蟲病。恙蟲病致死率不低 發燒、焦痂要注意宜蘭縣衛生局表示,恙蟲病主要是為由帶有立克次體之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以囓齒類(鼠類)為主,恙蟎幼蟲喜歡爬行於土面,或喜歡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走於草叢中遭恙蟎叮咬,而罹患恙蟲病的機會較高。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常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成。山區活動結束後 儘快沐浴換衣助預防因恙蟎卵不耐乾燥、孳生地須為高溼環境,且恙蟎本身活動範圍小,故改善環境是消滅恙蟎最有效的方法,另外,老鼠也是恙蟲幼蟲的主要寄主,要預防恙蟲病,也應該杜絕鼠患。最後,衛生局再次提醒民眾,至山區或野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在恙蟲病高風險地區活動時,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塗抹蚊蟲忌避劑/防蚊藥劑,並於活動結束後儘快沐浴換洗全部衣物,以做好保護措施。

當心!恙蟲活躍季 全國已有31病例

當心!恙蟲活躍季 全國已有31病例#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清明節將至,高雄市衛生局表示,台灣恙蟲病疫情於每年4至5月開始快速增加,7月時到達最高峰,104年截至3月18日止,全國計有31位恙蟲病確定病例,所以掃墓祭祖或因戶外活動需進出或接觸草叢環境,應落實自我保護措施。恙蟲病致死率高 掃墓穿長袖衣褲護身衛生局指出,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之恙蟎叮咬而感染,恙蟎幼蟲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被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通常為9至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民眾掃墓祭祖或前往山區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靴子,皮膚裸露部位建議塗抹防蚊液,以減少「恙蟲病」感染上身的機會。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

清明掃墓防恙蟎 穿著淺色衣褲助保護

清明掃墓防恙蟎 穿著淺色衣褲助保護#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今年清明適逢四天連續假期,因此,提醒民眾外出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可能因為接觸到恙蟎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所以,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以降低遭恙蟲叮咬的機會。過去四年來 澎湖、臺東病例多依據疾管署歷年監測資料顯示,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於每年4~5月開始快速增加,7月時達到高峰,另依據2011~2014年資料統計,全國各縣市均有病例分布,其中又以澎湖縣、金門縣及臺東縣的病例數較多。恙蟎愛停留於草叢 伺機攀附到他人身上恙蟲病是經由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幼蟲叮咬而感染,恙蟎幼蟲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因此,行經草叢環境時,若未做好保護措施,即可能遭恙蟎叮咬而感染。恙蟲病的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恙蟎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穿著淺色衣物 有助遠離恙蟎叮咬疾管署提醒,民眾至山區掃墓或進行戶外活動時,若接觸到草叢環境,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劑,以避免恙蟎叮咬;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身的衣物,以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如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及暴露史。

恙蟲病致死率達6成 清明掃墓、出遊要慎防

恙蟲病致死率達6成 清明掃墓、出遊要慎防#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衛生局統計指出,去年起迄今,新北市感染恙蟲病患者中,就有6成民眾就醫超過2次,其中更有一名患者,在發病後19天才確診,且大多曾至郊外活動或接觸草叢,因此,衛生局提醒民眾,隨著清明節將至,掃墓清理雜草或至郊外踏青時,建議皮膚裸露部位應塗抹防蚊液,以防止恙蟎叮咬。恙蟎愛停留於雜草 從事戶外活動時需多留意自去年起至今,全國已計有439例確診個案,其中新北市有10例,經疫情調查發現多數於發病前,皆曾至郊外活動或接觸草叢,而恙蟲病主要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叮咬所引起,不會藉由人傳人造成感染,但平時因喜歡停留於雜草之尖端,以伺機附著或叮咬宿主,難以用肉眼觀察是否已被附著,所以,進行掃墓或從事戶外活動時,要特別注意。注意!恙蟲病易誤認感冒由於恙蟲病初期症狀及叮咬處不明顯,容易被當成感冒治療而未能對症下藥,多數患者需就醫多次後才找到病因,若無法及時妥適治療,死亡率高達6成,去年就有1名患者環島旅行者,返家後出現高燒、頭痛症狀,前後就醫達3次以上,過了19天才確定感染恙蟲病,所幸經治療後已無大礙。衛生局表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的病例發生,每年4~5月病例開始快速增加,於7月時達到高峰,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感染後之潛伏期大約為9~12天,症狀包含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發燒、焦痂皆為疑似症狀 民眾應提高警覺最後,衛生局再次呼籲,清明節連假即將到來,不少民眾計畫返鄉掃墓或到郊外出遊,請民眾務必作好個人防護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外出活動返家後儘快沐浴換洗全部衣物。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出疹、淋巴結腫大或焦痂等疑似恙蟲病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活動史,或有無出入郊區、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

客家掃墓高峰期 慎防恙蟲叮咬

客家掃墓高峰期 慎防恙蟲叮咬#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農曆元宵過後到清明節前,是客家族群掃墓祭祖的高峰期,民眾前往掃墓時常要經過草叢或清理雜草,就有可能接觸到恙蟲孳生的環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致死率達6成! 掃墓當心恙蟲藏草叢苗栗縣衛生局指出,恙蟲病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叮咬而感染,恙螨的動物宿主以鼠類為主,恙螨幼蟲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叮咬經過之動物或人類身上,通常被叮咬的部分會形成焦痂,潛伏期通常為9-12天,伴隨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發燒約一週後,軀幹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0%。依據疾管署歷年疫情資料,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的病例發生,今年截至3月2日,計有32例恙蟲確診病例。衛生局提醒民眾外出掃墓,可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及噴上經衛生署核可之防蚊藥劑,以防止恙蟲叮咬;在離開草叢後盡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做好保護措施即可減少感染機會。

清明掃墓防恙蟲叮咬 4招自我保護

清明掃墓防恙蟲叮咬 4招自我保護#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日是清明節,民眾掃墓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部位塗抹防蚊液,以防止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作好保護措施即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恙蟲病致死率高達6成南投縣衛生局指出, 恙蟲病並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是被具傳染性的恙蟎幼蟲叮咬時,立克次體經由恙蟎唾液並透過叮咬部位的傷口進入人體而感染。 症狀包括:猝發且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在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中,死亡率可高達6成。 因此,衛生局也提供以下4大預防方法: 1)利用個人防禦方法,避免被具感染性的恙蟲附著叮咬:包括穿長袖衣褲、靴子、手套等;並每日沐浴換洗全部衣物;如發現手、足等部位有被咬的傷口,可塗抹含有抗生素物質的軟膏,減低發病。 2)在特殊地區如營地周圍的地面、植物、礦坑建築物和地方性疾病的流行區使用有效的環境衛生用藥。 3)剷除雜草,尤其在住宅附近,道路兩旁以及田埂等人群接觸頻繁的草地。如情況容許,可用焚燒法減低恙蟲密度。 4)於恙蟲密度降至相當少的數量後,即進行滅鼠工作,以降低人類暴露於恙虫的感染機會。 衛生局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需進出或接觸草叢環境,應落實自我保護措施,避免感染恙蟲病,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的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提供醫師臨床診斷之參考。

清明掃墓、野外踏青 慎防蛇咬

清明掃墓、野外踏青 慎防蛇咬#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驚蟄過後蛇類開始活動,目前台灣有23種毒蛇,常見有屬於出血性的赤尾鮐、龜殼花、百步蛇;屬於神經性的雨傘節、飯匙倩;以及兼有出血與神經混和性的鎖鏈蛇等。疾管署提醒,清明時節即將到來,至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時,宜以棍棒打草驚蛇,並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小心防範毒蛇咬傷。勿冰敷 勿以口吸出毒液若不慎被毒蛇咬傷,請儘可能辨別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在離傷口5至10公分近心臟處,使用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患肢(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並使其低於心臟;預先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物品,因傷口腫脹後不易取下;不應切開傷口,也不要嘗試用嘴巴吸出毒液,不要冰敷,以免造成血管收縮或壞死;更不要喝酒止痛,避免可能使心跳加速;可適當以雙氧水處理傷口後,儘速送醫。據疾管署統計顯示,每年被毒蛇咬傷人數約有1千多人,以赤尾鮐、龜殼花及飯匙倩咬傷較多,及時注射正確的抗蛇毒血清,是保住性命之關鍵治療。提醒民眾,因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醫療院所才可購買,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掃墓做好自我防護 恙蟲叮咬致死率達6成

掃墓做好自我防護 恙蟲叮咬致死率達6成#掃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清明時節大家忙著掃墓祭祖,因墓園多有雜草叢生,容易感染「恙蟲病」,衛生局表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北市每年平均約有15至20例確診個案,感染原因多為至郊區或山區爬山或掃墓,故提醒民眾在清明節上山掃墓時,應做好自我防護,以避免被恙蟲叮咬。臺北市衛生局統計,北市從97年至101年,恙蟲病確診個案分別為26、21、24、19、14例;今年1月至3月30日,也已經確診有3例,這三例分別是在自家農地耕作、及到陽明山、塔山登山、還有在太魯閣旅遊遭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任王登鶴說,恙蟲病為經由帶有立克次體之恙蟎(恙蟲)叮咬而感染,動物宿主以囓齒類(鼠類)為主,人與人之間並不會相互傳染,通常被恙蟎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潛伏期常為9-12天,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約發燒1週後,在軀幹出現暗紅色的丘疹,並擴散至四肢,於數天後消失,若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可高達6成。衛生局表示臺北市一年四季皆有恙蟲病的病例,且多在外縣市感染。提醒民眾清明祭祖或至山區活動時盡量避免進入草叢,或做好個人防禦方法,避免被具感染性的恙蟲叮咬:包括穿著淡色長袖衣褲、靴子、手套等,皮膚暴露處可塗抹經衛生署核可之驅蟲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