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

七成嚴重型乾癬患者 發病十年關節恐變形

七成嚴重型乾癬患者 發病十年關節恐變形#人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乾癬患者除了因皮膚外觀受到嚴重脫屑、紅腫症狀,而遭受不少人歧視或排擠之外,若因症狀久拖而未治療,更可能導致關節嚴重變形!根據文獻統計,約有7~42%的乾癬患者合併有關節炎症狀。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根據臨床經驗觀察,大約70~80%的嚴重乾癬患者會先有皮膚症狀,平均發病10年後,再診斷出乾癬性關節炎。男子發病十年 關節變形她說,臨床經驗中曾遇到一名62歲饒先生,在罹患乾癬症狀持續10年後,發現關節時常腫脹及疼痛,原以為是痛風引起不以為意,拖延至兩年後左手與右手的食指關節都開始變形,才驚覺事態嚴重。經醫師診斷後,確定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為了符合手指關節變形的弧度,長達15年以上都使用自製個人化湯匙,才得以進食。關節變形不可逆 影響終生值得注意的是,當乾癬性關節炎發生後,對關節的破壞不可逆,等到關節毀壞變形就會嚴重影響日常行動,生活中常見的五大關卡為,無法隨意使用電腦鍵盤;因手指變形導致戒指戴不下;無法運用手指關節洗衣服;無法開易開罐;無法吹頭髮。因此,及早治療能保存尚未破壞的關節功能並改善生活品質,且避免損壞的關節持續惡化。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表示,常遇到許多乾癬患者忽略自己關節的腫痛,等到症狀加劇才就醫。他建議民眾可依據以下幾點自我檢測是否可能患有乾癬性關節炎,是否有過關節腫脹之情形?是否曾被醫師告知過患有關節炎?手或腳的指甲是否有凹陷或坑洞?是否曾經有過腳跟痛的情形?是否曾經沒來由地發生過手指腳趾腫脹或疼痛的情形?當有超過上述三項時,就要注意自己可能有乾癬性關節炎,應尋求醫師協助診斷及治療。

膝蓋卡卡 每十個老年人兩個膝關節退化

膝蓋卡卡 每十個老年人兩個膝關節退化#人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我國人口年齡持續老化,平均每十個老年人,就有兩人膝關節面臨退化問題,須進行人工膝關節更換,才能有利行走,但許多老年人卻誤以為只要換了關節,就能馬上持續做激烈運動,恢復往常生活,導致膝關節很可能須再一次更換。換完人工關節馬上務農 導致須重換台北曾經有位60多歲勤於務農的伯伯,因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膝蓋疼痛難耐,因而就醫進行人工膝關節更換。術後,由於伯伯不熟悉人工膝關節養護的注意事項,便迫不及待的處理農務,結果膝蓋在地面上摩擦造成細菌感染,導致需要重新置換人工膝關節,得不償失。現代人很重視運動,路跑、登山活動也蔚為風氣,但是普遍民眾卻不知道,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扭傷、撞傷,都會讓關節產生小裂痕,這些小裂痕如果沒有給予時間讓身體修復,就會造成關節的磨擦、受損;隨著損傷的累積,等年紀大了,這些傷害就會讓人痛苦難耐。臺大醫院楊榮森醫師表示,國人應落實膝關節養護的正確觀念,適度的運動及適時的休息都有助於膝蓋健康,走路時要注意控制力道、減輕身上負重、盡量透過靈巧的動作去走不平穩的地形,並控制自己的體重,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如果狀況容許,也可以搭配短期輪椅、護膝的使用,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來減少膝蓋的負擔。另外,如果因為膝關節退化,經醫師評估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時,務必要注重更換後的保養,並且要適度的休息,以免因為受傷或感染造成人工膝關節的破損,導致需要再次置換人工膝關節,造成膝蓋的二度傷害。建議大家在置換人工膝關節前,務必要詳細地請教醫師相關的注意事項,並配合後續的復健與追蹤,產品相關資料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我國膝關節退化盛行率 高達15%

我國膝關節退化盛行率 高達15%#人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九九重陽敬老節即將來臨,值此台灣邁入老年化社會結構之際,突顯老年人經常罹患之慢性疾病照護的重要性,其中,膝關節退化,則成了許多老年人,所需面臨的難題。膝關節退化年齡層 有下降趨勢調查顯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達15%,常見的膝關節問題主要有關節退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近年來,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由60、70歲逐漸下降,甚至出現40多歲的患者,使得膝關節保健相關醫療器材的需求也逐漸上升。臺大醫院楊榮森醫師表示,關節之間的軟骨構造主要是依靠關節液來降低摩擦,然而隨著年齡老化,關節腔滑液中的玻尿酸濃度也會隨之減少,導致關節的保護作用降低,伴隨著日常生活中的撞傷、扭傷等損傷的累積,就容易引發關節炎的問題,而產生疼痛的感覺。此時,補充玻尿酸,甚至嚴重時,需人工膝關節置換,都是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方法之一。建議民眾在進行膝關節玻尿酸注射或置換人工膝關節等治療之前,如果有相關的問題都應該適時地請教醫師,並善用「認證照看說明」六字訣,確認所使用的膝關節玻尿酸注射劑或人工膝關節等醫療器材,均已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對於產品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