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振造影

次世代攝護腺癌造影診斷:奧攝敏正子造影為何能提早抓出癌細胞復發?

次世代攝護腺癌造影診斷:奧攝敏正子造影為何能提早抓出癌細胞復發?#磁振造影

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的好發率與死亡率位居第五位,由於其變化快,加上癌細胞常有不同的惡性表現,患者在經過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也可能會有癌細胞再次增生情形,因此透過詳細的造影檢查來評估後續的手術與治療是關係到預後的重要關鍵。 高雄榮總外科部部主任余家政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患者是透過追蹤血液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來評估癌細胞是否復發或轉移,一般而言,術後PSA的正常值應小於0.2ng/ml,當PSA值持續上升就需再安排影像檢查來確認癌細胞的狀況。 特異性、敏感度更高的檢查,才能提早因應治療 余家政醫師表示,目前針對攝護腺癌的檢查方式有骨骼造影、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氟18去氧葡萄糖正子掃描等,但傳統影像檢查多少有碰到檢查上的盲點,比如必須在PSA數值較高或是癌細胞已經比較大才看得出,若是像葡萄糖正子掃描是利用癌細胞以葡萄糖進行代謝的特色來檢視,但攝護腺癌症由於代謝慢也可能較難偵測,因此,這幾年便發展出了次世代攝護腺癌的造影診斷奧攝敏正子造影(Axumin PET)。 余家政醫師指出,奧攝敏正子造影是透過注射一種胺基酸示蹤劑,以正子斷層掃描造影將散布於體內的癌細胞形成亮點來找出復發位置,由於其特異性與敏感度較高,因此也能提供更精確的診斷輔助。余家政醫師說明,患者如果處於以下幾個情形,就可以次世代奧攝敏正子造影來進一步檢查判讀: 剛診斷出癌症的新患者,屬於高風險族群,但傳統照影檢查看不出是否有轉移。 經過開刀、放療的患者,PSA上升但無法判斷是局部復發或者是遠端轉移,必須了解具體的轉移位置。 癌細胞尚未轉移,可能因為一段時間荷爾蒙藥物治療的抗藥性導致PSA上升。 癌細胞已轉移,需要精準判斷轉移的位置與程度。 針對術後PSA上升有復發疑慮者,判讀更精準 次世代攝護腺癌的造影診斷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帶來治療策略上的幫助,讓病患在後續治療方向更精準。余家政醫師舉門診一名76歲案例說明,這名病患大約是五年前開刀,術後回診發現PSA些微上升,透過奧攝敏正子造影發現恥骨處有些微小點,由於一開始不明顯,後來透過二次檢查並交叉比對,確認是癌細胞轉移,由於提早發現,便能以放射治療即時處理。 余家政醫師表示,奧攝敏正子造影在研究數據上,靈敏度(真陽性率)達89~100%,特異度(真陰性率)達67~70%,病患的PSA若是超過1ng/ml以上判讀又會更準確,透過後續個人化的治療,也會讓病患的預後與存活率較佳。 余家政醫師也補充,目前奧攝敏正子造影檢查對已經開刀、放射治療過的攝護腺患者PSA上升無法但判斷是局部復發或者是遠端轉移,是敏感度更高的檢查利器,透過次世代更精準的影像檢查,也能讓不同類型的攝護腺癌患者做出最好的治療方針。

乳房磁振造影 讓早期乳癌無所遁形

乳房磁振造影 讓早期乳癌無所遁形#磁振造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論是乳房、或超音波檢查,或X光攝影的壓痛,常讓女性朋友望而卻步;而超音波的假陽性結果,常嚇得女性朋友徹夜難眠。磁振造影高度的乳癌檢測能力,不僅看得到,也抓得到組織證明異常。對於矽膠注射隆乳、或是不喜接受傳統乳房檢查(X光與超音波)的女性朋友們,提供一個乳癌檢測新方式,而這也是乳癌檢測新突破!乳房磁振造影導引下的細針定位及粗針穿刺切片術,讓早期乳癌無所遁形,為乳癌檢測跨入一個新境界。三軍總醫院婦女保健中心,去年年底就有一案例:一位年過60歲之婦女,年輕時,瞞著家人去作矽膠注射隆乳。近來,在右乳外上側有摸到硬塊,因不痛也無異狀,也就沒作進一步檢查。因社區推行國健局之乳癌篩檢,才去作乳房X光攝影;她的乳房X光攝影,就是呈現典型的矽膠注射後的樣子;此外,右乳影像上仍呈現局部區域不對稱,因此,建議加作超音波以確認是否有腫瘤。當然,超音波也因矽膠注射後之結疤塊阻擋音波穿透,無法深入判讀; 最明顯的徵狀僅發現有右外上方的摸到硬塊,因此建議再施行磁振造影檢查,而磁振造影結果卻顯示在右乳下方6點鐘位置,的確有一顆約1.6公分之腫塊,但離摸到的硬塊還差一點;對於此一腫塊,說服病人接受磁振造影導引下的粗針穿刺術(只有磁振造影才看的到),而切片後的病理結果顯示的,就是乳癌。三軍總醫院指出,雖然現行乳房X光攝影與乳房超音波作篩檢與追蹤,超過九成以上的乳癌是可被診斷,可是仍存在不盡理想的問題。尤其隆乳後的女性朋友,常會擔心乳房檢測的準確度問題。使用乳房攝影或超音波,因乳房植入物的阻擋或訊號影響,特別是曾接受過乳房矽膠注射的女性朋友,常會使醫師不容易判讀影像;而乳房磁振造影檢測,有較高之敏感度與陰性診斷率,且能針對植入物之影訊號過濾處理,能使隆乳女性做出清晰的透視影像,是做為追蹤乳房健康狀態的最佳工具。

上班族脂肪肝比例高 小心演變為肝癌

上班族脂肪肝比例高 小心演變為肝癌#磁振造影

肝癌早期一般都沒有症狀,等到有症狀出現時,腫瘤通常很大,延誤治療時機;因此早期發現極為重要,且早期治療才可以延長肝癌患者的存活率。奇美醫院健康檢查中心使用肝臟特異性顯影劑的磁振造影檢查幫助受檢者發現早期肝癌,術後半年的影像追蹤並沒有復發。(圖:劉綺霞強調透過肝臟特異性顯影劑的磁振造影檢查,除了擁有電腦斷層的優點外,同時不具有輻射性)一名67歲婦人本身沒有B型或C型肝炎的帶原,也沒有喝酒的習慣,體重正常且BMI在正常範圍內。她來奇美醫學中心作全身健康檢查,超音波意外發現一顆一公分的腫瘤以及中度脂肪肝。同時她接受電腦斷層,但電腦斷層仍然無法根據該腫瘤的顯影來判斷是惡性或良性。在放射診斷科主治醫師劉綺霞的建議下,接受施打肝臟特異性顯影劑的磁振造影檢查,結果發現該腫瘤並不具有正常的肝細胞,且細胞密度很高而顯示出腫瘤內的水分擴散受阻,因此確定為單一肝癌,經手術切除證實為中度分化之肝癌,術後半年的影像追蹤並沒有復發。台灣約每2~3個人就有1個人有脂肪肝。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曾針對3,851名上班族做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高達41.9%的上班族有輕重程度不一的脂肪肝,男性罹患比例高達49.1%。脂肪肝又分為兩種,一是酒精性脂肪肝,另一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因為喝酒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則以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因素引起,且亦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過去醫界多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無大礙,只有長期大量飲酒造成的脂肪肝,容易演變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進而可能導致肝癌等嚴重問題,但近年發現,有些病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會演變成脂肪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癌的高危險群包含一等或二等親中有肝癌患者、慢性B型或C型肝炎者、B型肝炎帶原者、本身有肝硬化的情形等,以上均是肝癌高危險群,應定期做檢查。奇美醫學中心健康檢查中心提醒,若您有疑似肝功能異常如容易疲勞、不易入睡、胃口不好、體重減輕、臉色或眼白發黃、曾有猛爆型肝炎、有中度或重度脂肪肝,都建議定期作檢查,保肝才能保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