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

快訊/國慶日花蓮慈院實施假日門診

快訊/國慶日花蓮慈院實施假日門診#花蓮慈院

花蓮慈濟醫院將在十月十日國慶日,實施假日門診,由內科吳雅汝醫師、兒科賴佩君醫師,自上午九點至中午十二點提供看診服務。當天需要門診服務的鄉親,除了可到院或透過電話專線掛號之外,網路掛號請至一般醫學內科吳雅汝醫師、兒科賴佩君醫師預約。急診部照常,全年無休。

醫訊/路跑健行回歸心靈 鄉親作伙來

醫訊/路跑健行回歸心靈 鄉親作伙來#花蓮慈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八月十七日是花蓮慈院的生日,也是感恩的日子,而花蓮慈濟醫院二十六周年院慶系列活動中最具傳統與代表性的回歸心靈故鄉路跑暨健行活動,院慶路跑活動將在八月十二日清晨登場,當天清晨四點三十分報到集合,五點準時由慈院門口出發,沿著中山路、國福大橋、佳山基地旁的田間小路,跑回「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全程約十公里。花蓮慈院院慶路跑活動有路跑與健行,即日起至至八月九日(週四)止、於上班時間受理報名。路跑項目分齡分組、計時計名,優先抵達終點的各分組前三名可獲得獎勵。精舍的師父也將準備熱騰騰的美味早餐,迎接早起運動的志業體同仁及鄉親,歡迎鄉親踴躍報名。活動時間:8月12日(日) 清晨4點30分起活動地點:花蓮慈院門口集合活動洽詢:(03)8561825分機3251或3252,社會服務室陳小姐

「Yes,we can!」促健康 醫院動起來

「Yes,we can!」促健康 醫院動起來#花蓮慈院

「Yes,we can!」花蓮慈濟醫院為了延續建國百年之際推動職場健康促進,由裡到外讓全院同仁一起健康促進再提升。日前由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副院長許文林,以及醫務部主任陳新源、護理部主任章淑娟擔任健康促進大使,帶領院內醫護、醫技與行政同仁共同宣誓,發願一起力行健康促進運動,期許在新的一年邁向健康滿分的新生活。 花蓮慈院推動健康促進醫院不遺餘力,除了病人、社區、環境等外,對於促進院內同仁的健康,也頗費了一番心思。高瑞和院長表示,同仁平時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往往乎略了自己的身體,因此特地推動了為期一年的健康促進競賽,從同仁需求問卷調查做起,包含每年同仁體適能檢測、單位健康促進活動及壓力量表等,同時開辦舒壓課程,員工餐廳熱量標示、補助各單位舉辦健康促進運動社團,同仁們也以多才多藝與精彩的方式,展現熱情與活力,相互勉勵,積極促進健康的正能量。 宣示活動一開始,由獲得一百年度健康促進第一名的人力資源室同仁特地設計「open將」健康操揭開序幕,現場所有同仁與求診民眾活力滿滿地大跳健康操、活動筋骨,並邀請林俊龍執行長、高瑞和院長、許文林副院長 以及醫務部主任陳新源、護理部主任章淑娟擔任健康促進大使,分別帶著今年推動主題「運動」、「養生」、「減壓」、「戒菸」、「事故防治」熱鬧登場。 「雖然練舞一開始會同手同腳,也好幾次練習踢腳時,把鞋子踢出去,有時更會想放棄,但因為放棄了『放棄』的念頭,才有這樣的努力成果。」由人力資源室同仁所組成的「夢幻曲線美」,以逗趣的影片分享執行活動的心情點滴,接著全組以充滿活力的「open將」造型出場,帶動跳起自編團練的健康操,熱力十足。   經過一年的努力,二十二支隊伍所組成的二百多位同仁響應,從運動、減壓、素食減碳到戒菸等四大主軸進行健康促進。其中五組「運動」隊伍中,一年來減了三百一十三公斤,平均每人減了五公斤;此外,「呼拉呼拉組」與「夢幻曲線美組」在腰圍的部分共減了八十公分,成果令人驚艷。兼任花蓮慈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的許文林副院長也表示,帶動同仁們的運動風氣,不僅維護院內同仁身心靈的健康,進而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在社區裡做衛教宣導也更有說服力。 由社區醫學部所組成的「樂活鐵馬自行隊」,利用週末與同事參與羽球、籃球、保齡球、壘球、健走、自行車等運動,一年的執行成果,組員們的平均BMI值都有明顯下降,感情也更加融洽。社區醫學部的曾建瑋表示,以前很抗拒運動的他,自從加入為期一年的健康促進後,不僅將運動的好習慣融入生活中,其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在這過程中瘦了八公斤。 從自我落實健康促進,讓醫院成為健康職場,再把健康與幸福送到每個人的家裡,進而走進社區,讓人人都獲得保健知識,擁有健康的人生。林俊龍執行長也表示,「慈善」從自己家裡做起,而「健康」是要從院裡同仁做起;首先要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工作品質與醫院環境,更會有健康的病人,將健康觀念從生活落實,花蓮慈院同仁們不僅為健康加分,增添工作活力還能用歡喜的心服務鄉親。

19歲就罹巴金森氏症!恐與遺傳有關

19歲就罹巴金森氏症!恐與遺傳有關#花蓮慈院

治療巴金森氏症,花蓮慈濟醫院10年有成,2002年至今,花蓮慈濟巴金森病患住院治療個案已超過860例,深部腦刺激手術 ( 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 ) 病例也已超過130例,約佔全台灣個案的30%以上。花蓮慈院神經外科陳新源醫師表示,目前巴金森氏症還是一種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現行的治療方式都在針對症狀的改善,不論是吃藥還是手術,都需要病友及家屬的全力配合。巴金森氏病肇因於人類腦部協調運動的多巴胺神經元細胞退化,進而有肢體顫抖、僵硬、動作減緩與身體不平衡等症狀。這類多巴胺神經元細多數存在於腦幹的中腦黑質與大腦基底核,易受外界毒性物質,如農藥除草劑或感染,而受傷死亡。陳新源醫師提醒,雖然巴金森氏症好發於中老年人,65歲以上有15%會得到此病症,但是花蓮慈院也曾遇過十九歲發病的個案,發病原因大多和遺傳及環境相關,目前已知有九種遺傳基因與巴金森氏症有關,而在花蓮慈院目前的個案中來看,素食者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比例僅有葷食者的九分之一,陳新源醫師表示,雖然還未證實飲食習慣對罹患巴金森氏症的影響,但是多吃綠色蔬菜、三低一高的飲食原則絕對是對人體健康有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