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

農作、野溪要當心 以免鉤端螺旋體找上門

農作、野溪要當心 以免鉤端螺旋體找上門#鉤端螺旋體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國內今年鉤端螺旋體病確定病例數較往年增加,對此,疾管署提醒,從事農務耕作、野溪戶外活動及禽畜漁養殖及販售業者等高危險群民眾,在進行相關活動時,應穿著長靴和手套等保護措施,以免傷口因接觸到病菌受到感染。注意!今年確定病例已高過於往年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共累計92例鉤端螺旋體病確定病例,已高於過去2年全年累計病例數,個案主要集中在6~10月間發病,且92名個案中,有27名皆曾有菜園活動史佔最多數,其次為18名有野溪或野外活動史,另有12名為禽畜相關產業或農、林、漁、牧業者。發燒、腦膜炎要當心 恐是感染症狀鉤端螺旋體病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的人畜共通感染病,在國內被歸類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鉤端螺旋體常存在於環境土壤或污水中,可能因皮膚及黏膜傷口接觸到受動物尿液污染的土壤或水造成感染,少部份則是因為直接接觸動物及其組織而感染。感染症狀因個案而異,可能沒有症狀,亦或者出現發燒、頭痛、腸胃道不適、畏寒、紅眼、肌肉痠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有些會以腦膜炎症狀表現,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腎衰竭、黃疸與出血等,因此,若未即時獲得妥善治療,將有致死的可能性。家中飼養動物者 應施打預防疫苗防感染 最後,疾管署提醒民眾,若從事農、林、漁、牧業,及進行野外活動或可能暴露於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時(如災後環境清理),應採取適當防護措施,例如:穿著長靴和、手套等;住家環境應經常滅鼠;家中如有畜養動物(如犬隻)應施打預防性疫苗,以防感染。

注意環境衛生 感染鉤端螺旋體恐致死

注意環境衛生 感染鉤端螺旋體恐致死#鉤端螺旋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南投縣有民眾被醫院通報為鉤端螺旋體感染確定個案,衛生局呼籲民眾注意鉤端螺旋體感染,注意預防方法及防護設施,以防鉤端螺旋體感染。鉤端螺旋體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的細菌性疾病,可經由口、皮膚、黏膜、傷口等直接或間接接觸病原菌而受感染。 其臨床表徵不一,可從類似感冒之輕微型到嚴重致命的黃疸型不等。典型症狀包括高燒、嚴重頭痛、畏寒、肌肉痠痛及嘔吐,另外還可能出現黃疸、結膜充血、腹痛、腹瀉或皮疹。部分患者若未接受及時診斷及治療,會進展到腎衰竭、腦膜炎、肝衰竭及呼吸道病變。 民眾於工作、游泳經食入或接觸受病原動物之尿液污染的水、土壤、食物而感染。當人們、戲水或野營時,經由皮膚傷口、口咽黏膜、眼結膜、鼻腔或生殖道的傷口感染。 當環境不佳時會造成鼠類、囓齒類污染,民眾於清除環境時會受到感染,因此民眾或工作人員如有受傷,應儘速至醫院接受傷口處理,若發現急性發燒、頭痛、肌肉痛(尤其常見小腿肚痛)之情形,則應將生活史向醫師詳述,以便早期防治鉤端螺旋體病。 衛生局也叮嚀民眾,整理家園時,應戴防護塑膠手套、著膠鞋,減少擦傷及穿刺傷而感染破傷風及鉤端螺旋體病。 進行環境、器具之清潔請先施行消毒,涉水時應著防護膠鞋,避免接觸污染水質;工作完畢,即刻以肥皂充分洗淨。避免在不明水源及不流通的野外池中赤足涉水。暴露於污水或潮濕土壤中,應著長靴及戴手套等保護措施及接觸動物後立即洗手。

輕忽小傷口 壯年男染鉤端螺旋體險死

輕忽小傷口 壯年男染鉤端螺旋體險死#鉤端螺旋體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受傷時,可不要因為傷口小或不會痛就不在意,當心感染致命的病毒喪命!花蓮慈濟醫院日前收治一位正值壯年的黃姓男子,患者到院時已休克,經醫師診治後發現,病患疑似在處理回收物時,不慎被利鐵割傷後感染「鉤端螺旋體」,入住加護病房並緊急投藥治療十六天,終於痊癒出院。醫師提醒,鉤端螺旋體的臨床變化多端,即使是小傷口的感染,也會造成嚴重的症狀,民眾不可輕忽。花蓮慈濟醫院染科主任王立信指出,現年三十九歲的黃姓男子在六月底開始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背痛等疑似感冒症狀就醫,病情卻急轉直下,最後甚至須洗腎治療。家屬要求於七月三日轉院到花蓮慈濟醫院急救,到院時已休克,還出現黃疸、呼吸衰竭、腎臟衰竭、無法排尿等症狀,經插管搶救後,送進加護病房觀察。經醫師診察發現,前陣子病人在處理回收物時,右手被利鐵割傷,抹藥後未多加留意,沒想到數日後便出現發燒等症狀。經血液檢驗證實,患者感染巨細胞病毒,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確認也同時感染鉤端螺旋體。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衛教文章指出,感染「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 interrogans)後會產生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的人畜共通感染病,在台灣其被歸類於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鉤端螺旋體為細桿狀螺旋型,可經由傷口感染幾乎所有的哺乳類動物,包括野生及家畜動物,主要宿主有老鼠、犬隻、豬、牛、馬、羊等動物。動物感染鉤端螺旋體後,會進而感染人類,當人們工作,或野外活動時可經由皮膚及黏膜傷口因接觸到受動物尿液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得病,少部份因直接接觸動物及其組織而感染。且目前為止發現鉤端螺旋體至少有25個血清群約277個血清型,感染過某血清型鉤端螺旋體後,還是有可能受其他不同血清型的感染,臨床變化相當複雜。圖:顯微鏡下的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 interrogans)。(照片/翻攝自維基百科,原作者為Bluuurgh,上傳日期為2007年1月6日。)

下雨天民眾愛穿夾腳拖 當心鉤端螺旋體感染

下雨天民眾愛穿夾腳拖 當心鉤端螺旋體感染#鉤端螺旋體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颱風雖然已離台,不過豐沛雨量,讓許多地區積水不退,民眾涉水出門可要特別當心!尤其在雨天,許多人愛穿拖鞋出門,醫師提醒,地上的污水夾雜許多細菌,不小心割傷腳部,可能引發鉤端螺旋體感染,輕則發燒、頭痛,嚴重甚至會造成死亡,也容易吃到不潔食物,引發急性腸胃炎,民眾要小心。 大林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賴重彰表示,颱風過後,地面散布許多尖銳雜物,容易割傷腳,造成細菌感染,還可能感染鉤端螺旋體,引發發燒、頭痛、黃疸、倦怠,嚴重甚至會造成死亡,外出時應穿著包覆性較佳的鞋子或雨鞋,避免赤足接觸積水或潮濕土壤。 急診科醫師侯鐘閎表示,這幾天得急性腸胃炎的患者最多,可能是颱風天食用水遭到污染,或是吃到不潔的食物,一位六十歲的阿伯,昨晚上就拉了二十次,清晨趕緊就醫,他呼籲民眾一定要把食物煮熟才食用。 此外,颱風天急診室外傷的患者也不少,都是天雨路滑造成,侯鐘閎指出,如果民眾只是輕微擦傷,可自行用生理食鹽水及碘酒消毒即可,但是較深的傷口,自己清不乾淨,最好找醫護人員處理,因為皮膚深部軟組織受創,傷口不容易癒合,放著不管,可能因感染而導致組織壞死,到時就要清創做植皮手術。 賴重彰也指出,慢性病患者,雨天出門需防止受傷,保持身體的乾燥,像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較差,週邊血管神經病變,如引發糖尿病足細菌感染,嚴重時可能需要截肢;肝硬化慢性肝病患者,若接觸到海水中海洋弧菌,可引發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有生命危險。 賴重彰強調,清除家中積水時,千萬不能赤手和拖鞋就開始打掃,由於外來污水夾帶水溝及化糞池污水,藏有細菌,整理時務必戴上防水手套及穿著防護膠鞋,浸水的牆壁、地板及傢俱表面,可用肥皂水清洗;如果餐具也有泡水,應洗淨煮沸進行消毒,常接觸的家具則用漂白水稀釋後進行清潔。打掃完畢後,立即用肥皂將手腳充分洗淨,並保持乾燥。 賴重彰提醒民眾,雨後的積水加上高溫,極易孳生蚊蟲傳播疾病。整理家園時,除積水外,也應順手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睡覺時也可考慮掛蚊帳睡覺,以避免蚊蟲叮咬。如遭蚊蟲叮咬後有發燒、皮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時,應趕快就醫檢查。

男感染鉤端螺旋體 黃疸又發燒

男感染鉤端螺旋體 黃疸又發燒#鉤端螺旋體

林先生今年六十二歲,已退休在家,但仍保持良好運動習慣,經常在游泳池游泳。一週前,他與朋友相偕去小溪游泳,一週後開始出現斷斷續續發燒到攝氏38~39度,此外還有畏寒、輕微喘及肌肉痠痛。起初他以為是游泳感冒,但感冒一直不好,且發燒持續,身體愈來愈不舒服,因此前往醫院就診。住院後發現,林先生血壓下降至60/48 mmHG、腎功能異常、黃疸指數也偏高。發燒、全身痠痛、腎功能異常、黃疸指數偏高、加上到溪邊游泳的病史,令醫師懷疑為鉤端螺旋體感染的可能性。院方抽血檢查後,證實確定是鉤端螺旋體感染。在懷疑的同時,醫師並給予盤尼西林治療,發燒很快就退了,肌肉痠痛症狀漸漸改善而痊癒,腎功能、黃疸指數也完全恢復到正常。延伸閱讀「鉤端螺旋體」: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91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