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

透過約會日期與時間 看出對方重視你的程度

透過約會日期與時間 看出對方重視你的程度#重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撇開純粹注意「只剩下這幾天還沒填滿」的情況,與合作客戶約見面時,從對方指定的星期與時段,就可以看出對方的認真程度。訂週一或週五見面代表對方是認真的首先是關於星期幾的決定。在週末休假的情況下,如果對方預訂週一或週五,表示對方認為這次見面相當重要。週一是精神、體力都非常充足的狀態,週五則是隔天休假,可以不用在意後面的時段安排,慢慢進行會談即可。其次是時段。基本上,約見面都是以上午十點、下午一點、三點、五點等時段安排。若是約十點,表示對方在此之前沒有其他約會,所以能夠準時開始。如果是下午一點開始,由於是中午休息時間結束後的時段,也可以放心開始。下午三點到五點的約會有兩小時的充裕時間可以運用。下午五點以後見面的好處是,不用在意後面的時間。如果雙方談得很熱絡,也不用擔心時間的問題而非得結束會議不可。約13:30的時段證明對方不重視這次約會反過來說,如果是不符合以上條件的預約時間,可以判斷對方不是認真的。也就是說,如果對方預約週二、三、四這幾天,表示對方認為這次見面不是太重要。以私人時間來比喻或許比較容易明白。例如,與重要的人約會一定是希望兩人能夠悠閒度過,所以比起一星期的中間幾天,重要約會通常都會訂在週五這一天吧。另一方面,如果不是想積極參與的聚會,訂在一星期的中間日子,就可以藉口「明天一早有工作」而提早離席。關於時段也是同樣的邏輯。十一點的約會到中午十二點,只有一小時的時間可用,下午四點到下班時間的五點也一樣,只有一個小時。由此可以看出對方對於這個約會不是非常認真看待。另外,X點三十分的時間安排,可能表示對方認為這次見面可有可無。總之,約在這樣的時間就等於表明只想見你30分鐘。特別是下午一點30分的時間,極可能是對方想優閒地享用午餐而訂出的時間,也可能是為了避免遲到,所以特意安排一個不前不後的時間。不過,大體上對方還是認為這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會面。根據對方安排約會的方式選擇合作公司的名人我的一位客戶是某家公司的經營者,他確實是根據對方安排約會的時間來評斷對方的認真程度。舉例來說,他打算從三家公司中挑選一家來合作事業。因此,他請這三家公司安排一、二個月後,還沒有安排其他約會的時間見面。這時,他給了週一、週二與週三等三天,請對方選擇。透過這樣的方式,他認為選擇週一見面的公司是認真思考合作,於是決定選擇這家公司。他也特別重視週五這一天。「星期五這一天不只是因為隔天放假心情較為輕鬆,也是大部分的人希望盡量早點回家的日子。但是不顧自己心情的放鬆而特意約在這天,可見對方非常重視這次的會面。」另外,他對於時段的挑選也有自己的見解。「如果希望仔細思考、充分討論,就要盡量訂在下午,可以的話最好是三點以後。」這是因為上午的時段比較需要忙於處理前一天工作的後續與連絡。實際上,優秀的業務員都希望把約會訂在傍晚。另外,保險員都希望客戶能夠慢慢地聽自己解說,所以通常也會避免把約會訂在上午的時段。觀察力鍛鍊方式 實踐的重點提供不同的日子與時段讓對方選擇/安排約會時,你會不會隨便訂一天呢?若是這樣的話,就請修正為以下的方式吧。提出週一或週五與同星期的其他日子,然後觀察對方會如何選擇吧。時段也分為上午、下午一點、四點等各選項,詳細觀察對方的決定。分析力鍛鍊方式 實踐的重點試著預測對方是否重視這次約會/若對方選擇週一或週五,可以推測對方重視這個約會,若選擇週二、三、四,則推測對方不重視這次約會。時段方面,如果對方選擇十點、下午一點、三點、五點表示重視,除此以外的時間或挑選不前不後的時間,則可以推測對方並不特別重視這次的會面。藉著見面的機會觀察對方的態度,來確認自己的猜測是否準確吧。(本文摘自/日本頂尖執事教你察言觀色的28堂課/商周出版)

重視家暴兒心靈創傷 以免家暴問題延續下一代

重視家暴兒心靈創傷 以免家暴問題延續下一代#重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直轄市、縣(市)每年受理婚姻暴力通報件數,就有將近6萬件,且每案的被害人幾乎都育有1名子女,因此推估每年約有6萬名目睹家暴兒童少年,而他們所受到的心靈創傷,可能不亞於被害人。舉例來說,像是國外知名奧斯卡影后沙莉賽隆,也是名目睹家暴的兒童,在她15歲那年,醉酒而粗暴的父親意圖加害她與母親,母親為了自保而槍殺了先生,莎莉賽隆因而產生急躁脾氣、沮喪、懼怕,直到接受心理創傷治療才改善問題,所以,別在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其實目睹暴力後的他們,所受到的傷害恐不容小覷。小時候目睹家暴事件 長大後恐增10倍家暴風險台南市衛生局表示,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或少年,長大後成為家庭暴力被害人或加害人的比例,約是一般人的5~10倍,因為長期目睹家人以暴力的方式處理衝突,無形中將這種互動方式內化成自己行為的一部分,因此,很容易讓家庭暴力的問題延續至下一代。據研究指出,目睹家暴事件的兒童,暴力行為極可能淺移默化,進而在成年後也會有暴力傾向,目睹家庭暴力雖然不一定對兒童少年的身體造成直接傷害,但心理的傷害仍不可忽略。心理創傷不易察覺 多多關心才能避免悲劇重複由於一般人不易察覺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所承受的心理創傷,因此,這些隱形受傷的孩子更需要我們主動的關心與了解,不論是學校、警政、社福、司法、醫療等單位都應更重視目睹家暴兒少的需求,及早提供必要的關懷協助,避免悲劇重複發生,打破家暴是「家務事」的觀念,建立友善的環境支持系統,讓身處家庭風暴的孩子對未來擁有更多希望。

開車容易暴怒?可嚼口香糖淡定情緒

開車容易暴怒?可嚼口香糖淡定情緒#重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新春年假快樂出遊,到達各個景點之前,卻有一大障礙須突破,那就是長長的車籠,擠到爆的大塞車,也因此保持情緒平穩,成了眾多開車族群待修煉的一項功夫,但其實美國已經把所謂的「路怒族」,列為須精神科治療的症狀之一,台灣精神科醫師就呼籲,開車情緒容易焦躁的民眾,可嘗試嚼口香糖緩解情緒。別輕忽路怒症狀 嚴重恐釀災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解釋,路怒是指在交通壅塞時,因駕駛壓力以及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嚴重者需就醫並透過藥物治療。路怒族平時或許溫文儒雅,但容易在駕駛交通工具時因某些特定的壓力或情境刺激,產生情緒驟變,因而出現焦躁、易怒、口出穢言甚至威嚇或攻擊他人的症狀。同時也將伴隨不自覺的超速、蛇行、超車、狂按喇叭及其他危險駕駛行為,使無辜的同車乘客及用路人枉受其害。而路怒情緒若長期被忽視,則會對駕駛的身心健康和駕駛品質造成負面影響,為自己和旁人帶來危險。陣發性暴怒症 獲國外高度重視路怒族在國外亦是醫界高度關注的對象。根據一項由美國芝加哥大學進行的研究指出,全美約有超過5%人口患有「陣發性暴怒症」,其中又以開車時因交通狀況而發怒,引起情緒失控者為大宗。可見路怒駕駛已成為交通安全的隱憂,不可不慎。楊聰財醫師建議,路怒族可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做做伸展操、深呼吸、開點窗戶透氣或是聽廣播、音樂來舒緩情緒,解除路怒壓力;同行的親友則應隨時留意駕駛的精神狀況,必要時可代替駕駛上路,或要求停靠路邊稍事休息,待精神狀態與情緒恢復平順再重新上路,才能讓春節出遊平安又快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