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因子

每35分鐘一人罹大腸癌 3大好習慣遠離威脅

每35分鐘一人罹大腸癌 3大好習慣遠離威脅#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肥胖、運動少、飲食習慣差,使得大腸癌已連續蟬聯七年,國人的十大癌症發生數首位,每年發生人數超過1萬4千人,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且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平均壽命減少13年之多。早期無症狀難查覺   3招「腸」保健康由於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新診斷大腸直腸癌病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人已經轉移。所以根據《優活》過去報導統整指出,日常生活除了飲食、運動也別忘了定期篩檢,養成這些好習慣,才能遠離大腸癌:●良好飲食習慣/雖然大腸癌的成因除了受遺傳影響外,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有研究發現高纖維、高鈣的飲食,助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像是可多吃當季的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或是未精製的五穀雜糧、麥片等。因為這些食物裡,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水溶性纖維、乳酸菌、果寡糖,幫助腸道蠕動,排泄有毒物質,避免腸道產生癌化的病變,另外,像是優酪乳、優格、AB菌中的益生菌,也能有助於整腸、體內環保,幫助身體促進正常排便。●每天規律運動的習慣/養成每日規律的運動,能幫助腸道運動,排除消化吸收後的殘渣廢物,減少體內有毒物質殘存。平日養成每日運動30分鐘以上,而週末運動1小時以上,一星期總運動時數須達280分鐘以上的運動,像是慢跑或是健走30分鐘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促進加速身體的代謝,幫助體內大掃除。●定期篩檢的習慣/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到74歲民眾應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加上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根據統計,0~1期的大腸癌經過治療,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所以定期接受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酗酒、濫用藥物 誘發肝炎危險因子

酗酒、濫用藥物 誘發肝炎危險因子#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肝臟一直是身體最沉默的器官,因為沒有痛覺神經,往往等到不適就醫時,早已是末期,而日前因為藝人安鈞璨的驟逝,使得整個社會再度關注起肝癌議題!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2013年死亡原因,肝癌仍高居第二位,每年有1萬多人罹患肝癌,死亡率高達7成,且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所以,提醒民眾除了應篩檢B、C型肝炎病毒指標,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外,也要盡量避免酗酒、濫用藥物,以免肝炎上身都不自知。B、C型肝炎 易演變為肝癌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陳皇光醫師表示,任何會誘發肝炎的原因,都是未來產生肝硬化與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B、C型肝炎、酒精型肝炎、藥物性肝炎、脂肪肝炎、及自體免疫性肝炎等,只是,上述多種肝炎原因中,最容易演變為肝癌的就屬B、C型肝炎帶原者了。控制體重、正常作息 助降低風險除了B型肝炎帶原母親垂直傳染給新生兒外,一些生活習慣及特殊行為,也是造成B、C型肝炎傳播最大兇手,民眾要避免吸毒共用針頭、用消毒不完全的器械刺青或穿耳洞與危險性行為。若透過檢查發現自己未曾感染過B型肝炎,且沒有抗體保護,可以考慮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另酗酒、藥物及肥胖,也是引起肝炎的重要原因,所以,應避免過度飲酒,濫服藥物,需控制體重於正常範圍、規律運動及正常作息。保健食品別亂吃 當心引發藥物性肝炎在飲食方面,陳皇光醫師表示,要避免食用容易誘發肝炎的黃麴毒素,所汙染的食物(如儲存不良的花生製品、乾貨或醃漬食物),至於保健食品其實是無法預防或治療肝炎!很多民眾認為吃護肝的保健食品有效,是極為錯誤的觀念,大量藥品及補品,反而增加肝臟的負擔,容易引發嚴重的藥物性肝炎。肝炎帶原者 應每半接受一次篩檢最後,預防重於治療,提醒有B、C型肝炎帶原的民眾,每半年應接受肝炎指標、肝癌腫瘤指標及腹部超音波的篩檢,由於大部分的B、C型肝炎可獲得抑制,甚至有一部分的C型肝炎可以被治癒,所以,發現有任何異狀時,應盡速接受治療,以免造成憾事發生。

停經婦女5年內 恐流失25%骨本

停經婦女5年內 恐流失25%骨本#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骨質流失是屬於正常老化過程中的一部份,但如果骨質變得太脆弱,就容易因小碰撞造成骨折。國內每年因骨質疏鬆症造成的骨折高達13萬人次,其中有3-5千人股骨骨折,國外研究也指出,老人股骨骨折後,約有5-20%的患者於1年內死亡,50%以上會行動不便,需要終身照顧。每年骨鬆高達13萬人 停經婦女最多萬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何為斌表示,骨鬆症無聲無息,病患大多因為突發性骨折引起行動不便或劇烈疼痛而求醫,骨鬆症容易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引起腰酸背痛、駝背、變矮等情形,其中又以停經後婦女、80歲以上男性為高危險群。 何為斌醫師說明,骨質密度在20歲時達到最高峰,之後便開始減少,女性邁入中年後,骨質密度每年約減少0.3-0.5%,停經後每年更以3%左右的速度流失,若完全不進行骨質疏鬆症預防,在停經五年內,估計至少流失25%的骨本。骨鬆症 年紀、營養、不良習慣、服用藥物都會引起不過年紀也非骨鬆的唯一決定因素,吸收不良導致營養異常者,容易因為缺乏鈣質或維生素D、B、B12、K、乳酸等造成骨鬆症。何為斌醫師呼籲,久坐不動者、習慣高蛋白、高鹽飲食者,或有酗酒、抽菸習慣者都是骨鬆症的高風險群,建議可多運動、適度曬太陽、杜絕不良生活習慣,遠離危險因子。此外,若有長期服用藥物者一定要配合醫師處方使用,避免影響鈣吸收與代謝,造成骨鬆症。

防代謝症候群 當心5項危險因子

防代謝症候群 當心5項危險因子#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葉臻/綜合報導)您知道什麼是代謝症候群嗎?下列5項危險因子,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為代謝症候群:腰圍男性 ≧90 公分 ;女性 ≧80 公分;血壓收縮壓≧130 mmHg / 舒張壓 ≧85 mmH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 <40 mg/dl;女性 <50 mg/dl;空腹血糖值≧100 mg/dl;三酸甘油脂≧150 mg/dl等。研究指出,代謝症候群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險性,造成其死亡率上升。101年參加臺南市大內區衛生所行動醫院212人受檢者中,空腹血糖≧100 mg/dl者有51人,佔24%;受檢者中有79人(37%)已符合代謝症候群定義。每年的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澎湖縣大內區衛生所於11月3日上午9:30至11:30,結合社區7-11舉辦「大手牽小手、健康齊步走」活動,邀請銀髮族大朋友與幼兒園小朋友於大內7-11前廣場舞蹈表演,現場並有糖尿病認知有獎徵答、免費血糖測量、闖關遊戲等活動。希望透過活動能讓民眾對糖尿病有更正確的觀念,從小建立正確飲食、正確用藥觀念,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流感可以預防,愛滋病可以預防,肝炎可以預防,近視也可以預防,癌症也可以預防?許多人懷疑坊間健康食品的廣告預防癌症會不會陳義過高?基隆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顏士哲醫師說,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報告中特別強調30%~4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為生活習慣緊張所造成的腸胃道癌症,則有3層預防策略,民眾可在癌症臨前先做預防策略。其實,所謂疾病的預防在於縝密的研究其發生機制,找出致病的因子(病毒、細菌、特殊的基因、易致病的環境因素、生活型態等等),從而打斷致病鏈,甚至消除根本原因,這樣一來疾病便被「預防」了。癌症之所以產生是經過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就發生因子而言,先天遺傳因子(易生病的體質,或者基因傾向)加上後天環境因子,是造成癌症的兩大因素。就多步驟致癌機制來說,由正常細胞到癌細胞會有前驅病灶的發生。大腸癌必須經過腺瘤階段,胃癌會經過萎縮性胃癌和腸樣化生的階段。了解了胃腸道癌症是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及自然病史,三種層次的預防策略為:初級預防-著重於評估危險因子,雖遺傳因子無法改變,然而後天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煙、酒、運動等因素皆可改變。此外慢性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病毒性肝炎)也是可改變因子、次級預防-包括一般大眾的篩檢和特定危險族群的篩檢。著重早期診斷和早期先制性治療,例如內視鏡切除腸道瘜肉,食道異常黏膜的燒灼處理、三級預防-確診後給予治療以預防復發,減少殘障。顏士哲醫師提醒民眾,癌症的研究於過去多著重早期發現和治療,而生活型態和環境因子研究卻不受重視 。台灣生活習慣的改變已造成胃腸道癌症與過去大大不同,今日的生活習慣終將成為明日癌症發生的基礎。所以初級預防將是未來預防癌症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佳防線;若民眾有關於肝膽腸胃方面的問題,可於門診時間諮詢及診療。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

癌症可以預防?重篩檢避免危險因子#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流感可以預防,愛滋病可以預防,肝炎可以預防,近視也可以預防,癌症也可以預防?許多人懷疑坊間健康食品的廣告預防癌症會不會陳義過高?基隆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顏士哲醫師說,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的報告中特別強調30%~4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為生活習慣緊張所造成的腸胃道癌症,則有3層預防策略,民眾可在癌症臨前先做預防策略。其實,所謂疾病的預防在於縝密的研究其發生機制,找出致病的因子(病毒、細菌、特殊的基因、易致病的環境因素、生活型態等等….),從而打斷致病鏈,甚至消除根本原因,這樣一來疾病便被「預防」了。癌症之所以產生是經過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就發生因子而言,先天遺傳因子(易生病的體質,或者基因傾向)加上後天環境因子,是造成癌症的兩大因素。就多步驟致癌機制來說,由正常細胞到癌細胞會有前驅病灶的發生。大腸癌必須經過腺瘤階段,胃癌會經過萎縮性胃癌和腸樣化生的階段。了解了胃腸道癌症是多因子多步驟的致病機制及自然病史,三種層次的預防策略為:初級預防-著重於評估危險因子,雖遺傳因子無法改變,然而後天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煙、酒、運動等因素皆可改變。此外慢性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病毒性肝炎)也是可改變因子、次級預防-包括一般大眾的篩檢和特定危險族群的篩檢。著重早期診斷和早期先制性治療,例如內視鏡切除腸道瘜肉,食道異常黏膜的燒灼處理、三級預防-確診後給予治療以預防復發,減少殘障。顏士哲醫師提醒民眾,癌症的研究於過去多著重早期發現和治療,而生活型態和環境因子研究卻不受重視 。台灣生活習慣的改變已造成胃腸道癌症與過去大大不同,今日的生活習慣終將成為明日癌症發生的基礎。所以初級預防將是未來預防癌症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佳防線;若民眾有關於肝膽腸胃方面的問題,可於門診時間諮詢及診療。

遠離菸酒檳榔 向危害因子ABC說不

遠離菸酒檳榔 向危害因子ABC說不#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關檳榔對健康之危害,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基隆市衛生局指出,部分基隆市民喜歡嚼檳榔,但檳榔對口腔黏膜為害甚大,雖然嚼檳榔習慣不會立即出現口腔黏膜病變,但經常嚼檳榔對口腔黏膜是持續性刺激,將導演罹患口腔癌機率增加。為減少檳榔對口腔黏膜危害,基隆市衛生局今年(101)陸續在各區推廣菸酒檳榔防制整合計畫,首先先從基隆頭的中正區開始,為此計畫我們給一個口號為「口腔保健-請遠離健康危害因子A、B、C來代表,這個A、B、C是從英文字義而來;A就是酒精(Alcohol),B就是檳榔(Betel nut),C就是香菸(Cigarette)」。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300人死於口腔癌,更令人憂心的是,基隆市101年十大死亡原因癌症是第一位,口腔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第四位。以抽菸、喝酒又嚼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為了降低罹患口腔癌機率,基隆市衛生局極力推廣及宣導菸、酒、檳榔等相關議題,除規劃在基隆市中正區辦理相關健康講座,也鼓勵有抽菸嚼檳榔與喝酒民眾早日接受健康篩檢。

陳水扁罹冠心症 將進行心導管手術

陳水扁罹冠心症 將進行心導管手術#危險因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前總統陳水扁7日戒護就醫,衛生署桃園醫院表示,經過檢查後,發現陳水扁罹患冠心症,預計將在8日進行心導管手術,並須住院一周診療觀察。(圖取自總統府網站)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冠心症)是心臟疾病中發病率最高者。隨著現代化的腳步逼近,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再加上肥胖缺乏運動、抽煙及偏好高熱量飲食的結果,都使心臟病的好發率往上提升,而發作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的傾向,使得心臟病的預防,變得日益迫切且重要。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男性大於女性)、年齡(年老大於年輕)及家族史、抽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過重及缺乏運動等,對於這些危險因子,必須了解它並及早警覺其危險性,進而控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