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篩檢

乳癌化放療減緩副作用,婦科名中醫解決方法大公開

乳癌化放療減緩副作用,婦科名中醫解決方法大公開#定期篩檢

乳癌雖是台灣婦女發生最多的癌症,但其實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超過9成,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乳房健康並不難。 乳癌自我檢測 若發現腫塊 及早就醫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在洗澡時,可一手放於腦後,以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如果發現腫塊,不用懷疑,要立即去醫院做乳房攝影檢查。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的癌症,乳癌放化療的患者尋求中醫的協助,通常會以緩解其放化療副作用為第一要務,唐朝孫思邈《千金藥方》強調「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所以正在接受放化療的癌友們,飲食上的調理格外重要,在臨床上常常發現會罹患乳癌的,撇除家庭遺傳與病史,病友在罹癌前,有很高的比例飲食習慣以高熱量,高糖,高油脂以及常吃加工化學合成食品為大宗,當上述類食物過量攝取時,容易上身體轉變成濕熱體質,身體出現發炎反應,也容易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 乳癌病友因為接受西醫的化療而產生的假性停經症狀,容易潮熱、盜汗與心悸,在中醫的觀點是屬於陰虛血燥的體質,這時身體也是屬於容易發炎狀態,為了因應後續可能的手術、放化療,癌友的首要任務便是儲備體力,因為在治療過程中多半會伴隨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疲倦等副作用,在吃不下以前就該顧好營養,我建議以優質蛋白搭配低脂高纖的飲食為原則。 飲食搭配更重要:高蛋白、低脂、高纖飲食、五榖根莖類為主 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油脂與乳癌惡化息息相關,是刺激體內女性荷爾蒙的關鍵,過多的飽和脂肪與高糖是乳癌的危險因子。由於動物性脂肪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多,應減少紅肉攝取,選用白肉、瘦肉補充蛋白質,通常建議低脂的雞肉及海鮮、適量大豆及其製品攝取,可減少脂肪攝取及紅肉攝取頻率,降低致癌風險;烹調上則以清蒸、水煮,取代煎炒、油炸,減少吃進去的油脂,建議選用無調味堅果、橄欖油、苦茶油等皆是良好油脂來源,可增加體內Omega-3比例,有助於減低體內發炎反應,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罹病風險。而加工肉製品中含有過多的化學添加物,也要盡可能避免,盡量不要吃類賀爾蒙用藥以及含雌激素的美容食品,阿膠、紫河車、鹿茸,海馬等中藥材,在使用前要諮詢合格中醫師的建議。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女性朋友若是採取高纖飲食罹患乳癌的風險會更低,飲食以蛋白質及五榖根莖類為主,平常我們的蔬果就吃不太夠,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飲食型態失衡,必須平衡回來。蔬果中豐富的營養素有助於減少癌變機會,蔬菜以煮熟為原則,每天至少吃上 3 蔬 2 果,或將部分主食換成未精製澱粉,讓膳食纖維帶走油膩負擔,也幫助身體調整女性荷爾蒙,但是有些人會採取生機飲食,完全不吃肉只吃菜,這其實對於癌症的愈後也不太理想,優質高蛋白有助於組織的修復,素食者必須透過奶、蛋、豆製品補充所需,熱量不足身體也容易疲勞,讓免疫力更低下,對於癌症愈後更沒有幫助。 化療會讓人味覺變苦,病人會較喜愛吃重口味食物,烹調時可加酸味,有助增加食慾,如檸檬、醋、蕃茄、梅子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中醫認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在經絡走向,乳房為胃經、脾經、腎經、肝經、心包經及心經經氣流經處,氣機壅塞、濕熱瘀痰滯於胸中而生癌腫。平常洗澡時可以用溫水沖乳房,經常拍打(手掌拱起來呈空心狀拍打)按摩乳房,加上按摩足底,暢通淋巴預防乳腺炎,從中醫角度,在腳的第二趾趾踝上方,有胸部淋巴腺的反射區,脾胃自律神經結也在腳趾處,經常活動腳部,能預防乳腺發炎、暢通淋巴。 乳癌早期可能出現的症狀有: 1. 乳房大小的改變、變硬。 2. 新出現的無痛腫塊,或現存腫塊的改變。 3. 乳頭上有鱗片,無法治癒。 4. 乳房皮膚隆起、皺紋,或看起來無光澤、有局部凹陷。 5. 乳頭有濕疹樣皮膚病變、異常出血或其他不正常分泌物。 6. 乳房上有靜脈曲張。 7. 乳房皮膚紅腫、潰爛或橘皮樣變化。 8. 乳房四周有無法癒合的傷口,或同一個傷口不斷發生潰爛。 9. 紅疹、發炎不斷。 10. 月經過後,乳房仍持續疼痛。 11. 腋下淋巴腺腫大,淋巴腺堵塞會在液下產生腫塊。 12. 手臂上方腫大。

台灣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肺癌!術後復發率高達7成

台灣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肺癌!術後復發率高達7成#定期篩檢

肺癌每年致死人數已破萬人,等於每小時就有1人因此過世,是我國民眾最大的健康危機!約3成患者確診時為早期、可接受手術治療,但據統計,即使接受完整切除,早期肺癌的術後復發率仍有約40%-70%,顯示現有治療方式仍有諸多進步空間。 近年臨床上開始在術前進行輔助性治療以增加手術治癒率,台灣肺癌學會理事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表示:「免疫治療可以延緩晚期患者的疾病惡化並延長存活期,近年也開始擴大應用,往早期患者的術前輔助治療推進。」 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兼胸腔外科主任趙盈凱醫師亦說明,過去肺癌術前輔助治療以化療為主,但療效仍有加強空間,現加入免疫療法,治療後患者病理完全緩解率增加近11倍、且可延緩復發及降低死亡風險,使早期肺癌術前治療選項更趨完備。 肺癌蟬連癌王19年!肺部神經少難發覺醫籲定期篩檢、及早治療 肺癌長年蟬聯我國十大死因榜首,確診時常常已經是晚期、無法手術,成為癌友困境。台灣肺癌學會理事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提醒:「肺部神經分布少,肺癌初期很少出現疼痛或不適,等到患者真的有感疼痛時,很高比例都已經發生癌細胞轉移,因此多加留意、定期篩檢十分重要!」肺癌若發現時,期別越早、存活率越高,因此早期篩檢、治療為現階段肺癌防治的重要目標。 早期治療陷瓶頸?術後復發率最高仍達7成 醫嘆:輔助治療選擇單一成困境 肺癌患者術後復發機會仍高達40%-70% !為降低術後復發的可能,近年逐漸出現「輔助性治療」,包括術後用來消滅肉眼看不到的殘留癌細胞的術後輔助治療,以及在手術前先縮小腫瘤的體積、降低患者身體負擔、增加治癒率的術前輔助治療。 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兼胸腔外科主任趙盈凱醫師指出:「目前早期肺癌的術後輔助選擇相當多樣化,包含了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近年也發現使用免疫治療進行輔助治療也可降低患者術後復發的機會;另一方面,術前輔助治療的選項相對單調,目前雖有化療可用,但選擇過於單一,而且對患者五年存活率的幫助仍有加強的空間。」醫師表示,大環境雖提倡早期篩檢與治療,但是在腫瘤完全切除後仍有高復發機率是目前早期肺癌治療上的一大困境。 免疫加入術前輔助!完備早期癌友治療選擇 近年癌症治療日益精準,免疫療法成為國際治療新興趨勢,醫界也逐漸將免疫療法使用時機向前推進,從過去使用於晚期治療,到近年已可用於早期患者的術後輔助,現又再度推進,首度被應用於術前輔助治療。王金洲醫師表示,臨床上觀察到免疫療法、免疫合併療法在晚期肺癌治療成效顯著,現隨篩檢推廣,早期診斷患者增加,免疫療法提前至術前輔助將能有效降低術後的疾病復發率,實為一大福音。 趙盈凱醫師也補充,研究指出對比過去術前單純輔助化療,合併免疫療法應用於肺癌術前輔助能降低疾病出現惡化或復發的機率,在TFDA核准免疫治療可用於術後輔助之後,如今又再踏入術前輔助的領域,將造福更多患者,使早期肺癌癌友擁有更多元、可負擔的治療選擇,有望成為翻轉癌友人生的新希望。

新北子宮頸癌防治成果為台灣之光!  陳潤秋受邀國際論壇分享

新北子宮頸癌防治成果為台灣之光! 陳潤秋受邀國際論壇分享#定期篩檢

子宮頸癌為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造成全球至少34萬人死亡,也是我國常見的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為防治子宮頸癌,我國自2019年推動入學國中女生公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至2022年已達92%的接種率,遠超過全球平均,更超過鄰近已開發國家包含日本、韓國及澳洲等,新北市更在去年創下92.91%的高接種率表現。Wildtype Media Group攜手羅氏診斷於3月1日舉辦亞太區年度診斷論壇,今年以”Freedom to Be #EveryWoman”關懷女性健康為主題,邀請亞太地區各國專家探討女性健康議題。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特別受邀,分享我國HPV及子宮頸癌防治的成功經驗,讓亞洲各國專家看見台灣。 新北市超前全國布局HPV疫苗接種與抹片篩檢推廣政策,亮眼表現超越世界衛生組織2030消除子宮頸癌之目標,成為台灣之光 子宮頸癌防治包含預防、篩檢及積極治療等面向。有鑑於九成以上的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有關,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30年消除子宮頸癌之90/70/90目標,包括 90%女孩於15歲時接種HPV疫苗 70%的女性在35歲前接受高效能的子宮頸癌篩檢 90%被確診為子宮頸癌的女性能得到治療及照護 我國在各面向皆積極落實,其中透過校園公費HPV疫苗施打政策,全國國中入學女生接種率在2022年就已達92.0%,超過WHO提出的目標值。而新北市更是我國最早推動大規模HPV疫苗接種的縣市,提前國家政策多年,自2010年推動迄今,HPV疫苗年度接種數量為全國之冠,至今已有超過21萬人受惠。 積極落實抹片篩檢推廣,新北市子宮頸癌死亡率低於全國平均 除了施打疫苗積極預防,定期篩檢也是防治的重要一環。實證顯示大規模子宮頸抹片篩檢可降低 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我國自1995年起即提供三十歲以上女性子宮頸抹片免費篩檢服務,25年來累積篩檢率達 82.7%;而新北市無論每年抹片檢查、或每三年一次抹片檢查篩檢率皆高於全國平均,新北市除HPV疫苗接種外,亦率先成為全國補助未滿30歲或未具健保資格之女性,免費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縣市。在積極預防與篩檢下,我國子宮頸癌發生率已逐年下降,全國發生率自2010年每十萬人口10.81,下降至2020年每十萬人口7.78;全國死亡率也自2010年的每十萬人口4.41,下降至2021年每十萬人口2.8。就新北市而言,死亡率普遍低於全國,防治表現卓越。 積極預防、定期篩檢為遠離子宮頸癌的不二法門  籲女性積極行動 新北市人口數全國居冠,加上城市幅員廣大,政策推廣與落實的困難度相較其他縣市更高,然在子宮頸癌防治上卻創下領先表現,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分享,除了領先布局的HPV公費接種政策外;在抹片檢查上,新北市積極利用便捷的巡迴車提供到點社區篩檢服務,並積極輔導轄區醫院設置子宮頸抹片快速通關服務,連結院內相關資源、建置門診主動提示系統等,積極提升預防成效;而在這兩年,也力促HPV篩檢在產官學上的學術研究,以期能造福新北婦女及未來政策之參考。陳局長說明,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積極預防、定期篩檢都是不二法門,呼籲全民都該支持並鼓勵女性積極篩檢、主動預防,共同守衛健康。 

全台每年萬人罹患大腸癌 50歲以上是高危險群

全台每年萬人罹患大腸癌 50歲以上是高危險群#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你時常有脹氣、腹痛或異常便秘等情形嗎?或是一天跑上好次廁所?這些被你忽略的問題都有可能是大腸癌前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其發生率為第四位,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一旦發現症狀,往往已是二、三期以上,因此高危險族群,倘若能定期篩檢,盡早發現、早期治療,五年存活率可望高達九成以上。大腸癌患者逐年增高 高危險群要當心根據統計,2014年全台120萬人接受篩檢,其中發現3萬人有瘜肉,顯示出全台每年數萬人已有罹患大腸癌的前兆。為因應罹患人數上升的警訊,我國政府提供50至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主因為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導致,目前糞便潛血檢查為簡單、方便的篩檢方式,無需透過飲食控制,就可有效降低死亡率2至3成,不過如發現排便習慣改變、體重異常減輕或任何異狀不舒服,應盡快尋求醫生治療;當糞便潛血檢測呈陽性時,請盡早接受大腸鏡、乙狀結腸鏡、鋇劑攝影等檢查,如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瘜肉,可直接切除。近年來,罹患大腸癌的年齡層逐漸下降,患者從20歲三餐外食的女大生到70歲老翁皆可見,以下為導致罹患大腸癌的三大主因,供民眾遠離大腸癌:1)飲食習慣/時常大魚大肉、飲食多偏向高油脂食物者請小心!烤肉、醃製食品吃多易增加大腸癌罹患率。在飲食方面應遵從「低脂、高纖、禁菸酒」三原則,多吃蔬果,攝取高纖維飲食。2)運動習性/常坐著不動、缺乏運動者也要當心!過去有研究指出,有運動習慣者可減少大腸癌發生率約四成。養成運動好習慣,也有助於降低患者復發率與死亡率。3)肥胖/不健康飲食與缺乏運動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肥胖相較健康體重者罹癌風險高達兩倍,國民健康署表示,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m2)及24(kg/m2)之間;更有研究顯示,肥胖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隱性殺手。

可怕!4成男性、9成女性不吸菸仍患肺癌

可怕!4成男性、9成女性不吸菸仍患肺癌#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肺癌的發生除了吸菸引起外,還有許多不可控制的成因,包括基因問題、環境污染因素等,因此「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民眾,遠離肺癌一定要謹記三大叮嚀「禁絕菸害、早期診斷、早期治療」。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資料顯示,癌症是全球第一大致死因素,而五大致死癌症雄居第一的就是肺癌。此外,肺癌與吸菸行為脫離不了關係,WHO說明,吸菸將導致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與胰腺癌等,且因菸害引起不同癌症死亡者,其中肺癌占71%,因此WHO呼籲,防治肺癌一定要戒絕菸害。但台灣有個特殊現象就是,最近10多年來所發生的肺癌,分析病患的生活習慣顯示,除了吸菸是引起肺癌的危險因素外,有相當高的比例反倒是不吸菸的族群。由於台灣肺癌的類型多數為肺腺癌,而此種肺癌與吸菸行為較不密切,容易讓非吸菸族群輕忽,因此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保全健康。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主任表示,肺癌患者中有將近5成為肺腺癌,其中女性占肺腺癌的7成,但病患卻有9成為不吸菸者;且罹患肺腺癌的男性,這幾年不吸菸的比例上升,將近4成。不吸菸卻罹患肺腺癌的比例逐年攀升,令人憂心,可能的隱形殺手因子包含基因問題、家族病史,及致癌環境問題等。肺癌並非全然由吸菸引起 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檢顯得重要因此提醒民眾除了遠離二手菸外,生活中的預防,如多吃蔬果、多運動,高危險群定期篩檢絕對是必要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蔡俊明醫師也表示,雖然肺癌的發生與致死率如此高,但是它並非難以治療,根據臨床數據,肺癌1公分內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85-95%,若是2公分以手術切除、治癒率也高達70-80%,也就是說,只要早期發現,肺癌的治療機會非常大。肺癌高危險族群如下:1.吸菸族群2.有肺癌家族病史者3.曾經罹患肺結核或是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者4.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綿接觸者,與長期曝露在放射線環境下者)

食品不安全 天然料理降洗腎發生率

食品不安全 天然料理降洗腎發生率#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高達13%,可謂是台灣新國病,且目前正值於食品安全不斷出問題的時刻,更要食用簡單健康料理,減少使用加工製品,降低洗腎發生率並注重腎臟保養,可由定期檢查開始做起,建立保健觀念、輕鬆愛腎。內科部暨腎臟內科主任陳殷正表示,食安屢出包,因此選擇天然食材,加蔥蒜等自然調味的簡單料理,可大為降低腎臟負擔,且減少食用加工製品,就能減少化學成分的傷害;台灣洗腎的高發生率,和不當食品添加物直接、間接造成腎臟的損傷,恐脫離不了關係。除了政府需加強食安的查察,以確保國人食的安全外,民眾對吃的選擇也要反璞歸真,不要一味追求名貴好吃,「天然ㄟ尚好」吃得簡單、也能吃得健康。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院長林水龍表也表示,慢性腎臟病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等到發現時,腎臟已有相當程度受損,沉默的殺手常令人措手不及,因此定期篩檢的觀念就顯得十分重要,民眾可透過醫院舉辦的衛教宣導活動,更清楚深入的瞭解慢性腎臟病,進而降低發生率。三高和腎臟病友 日常應力行病情和飲食控制腎臟內科吳明燦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病友平時應注重腎臟保養,包括水分、鹽分的攝取、天然食品的使用、慢性病的控制與適量蛋白質的補充,如此一來,就能減少腎臟負擔,做到基本的腎臟保養。且三高族群之高危險群,也應定期進行驗血、驗尿、量血壓、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並規律的追蹤檢查,預防腎臟病的發生,若能有效控制病情、及早發現腎臟功能異常,及早開始腎臟防護,就能改善腎臟病預後,減少洗腎的發生。

肝臟病變三部曲 定期篩檢免癌威脅

肝臟病變三部曲 定期篩檢免癌威脅#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肝炎」、「肝硬化」、「肝癌」堪稱肝病三部曲,其中B型和C型肝炎帶原者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所以肝病三部曲的治療重點在於阻絕肝病、肝硬化,避免惡化成肝癌,若患者都能定期篩檢、提早發現肝病並積極治療,國人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率就有機會降低。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肝癌的高危險群為B肝、C肝帶原者:B型肝炎帶原者中,有40%的患者會持續有肝炎的發作,5年內有15-20%發生肝硬化,因此轉變成肝癌的風險也提高;C型肝炎患者則是5成以上會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成病患會因此導致肝硬化;而每年也約有3-5%肝硬化者變成肝癌。定期肝炎篩檢 避免肝病演變為肝癌 肝癌的成因主要又可以分為感染性(如B、C型肝炎)跟非感染性(如酒精性肝炎),其中慢性肝炎感染是最重要的致癌原因,台灣就以B、C型肝炎佔大宗,高達90%,其餘才是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因此影響肝癌人數的關鍵,就在於肝炎,如果患者都能定期篩檢並積極治療,國人肝硬化死亡率10年減半目標不是夢,肝癌死亡率也能降低。肝病並無明顯症狀與徵兆、不易查覺,加上肝腫瘤生長快速,使得肝癌確診時通常已是中晚期,治療效果相對早期較差,因此預防或治療肝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早期診斷、好好治療肝癌的前身「肝炎」與「肝硬化」,呼籲民眾一定要配合肝炎篩檢,若發現帶原更要積極治療、定期回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免於癌症威脅。

防癌有秘招 定期篩檢保健康

防癌有秘招 定期篩檢保健康#定期篩檢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每年有超過8,700人死於癌症,但其實篩檢可以早期發現,並經治療,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及降低癌症死亡率。為維護市民健康及方便上班族接受檢查,臺南市新化區衛生所特別辦理「防癌撇步大家做伙來篩檢」夜間篩檢活動,歡迎市民眾踴躍參加。於102年9月3日上午8時至下午8時,地點為新化區衛生所內,辦理項目有,45-69歲婦女兩年一次乳房檢查、30歲以上婦女1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50-未滿75歲兩年一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男女皆可檢查、30歲以上嚼檳榔或已戒檳榔或吸菸者及18-未滿30歲有嚼檳榔或已戒檳榔的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癌口腔黏膜檢查。所有檢查都是免費,凡符合受檢資格的民眾千萬別喪失自身的權益,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提醒您攜家帶眷前來檢查,當日受檢者請記得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臺南市新化區衛生所提醒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