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束帶

母子手術減重 共甩60kg找回自信

母子手術減重 共甩60kg找回自信#胃束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5歲從事進出口業的慧伶,中年過後體重不斷上升,身材大走樣,高血壓和糖尿病也隨之而來,家庭醫師建議她要盡快控制體重,疾病才能獲得改善和治療,但她因工作須經常往返國內外,加上應酬多無法控制飲食,嘗試過各種減肥方法,體重仍居高不下。經親友介紹至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診治,經中心王偉醫師評估後接受減重手術,1年9個月體重由85公斤減至66公斤,高血壓與糖尿病也不藥而癒。術後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不狼吞虎嚥反而能享受食物美味,瘦下來後變得更健康、年輕有活力。慧伶因減重成功,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也鼓勵有著大猩猩、巨人等綽號的兒子接受減重治療,術前身高191公分、體重150公斤的兒子冠廷,術後10個月減了40公斤,搖身一變成英挺陽光型男,不雅綽號便不再跟著他,而且每當他騎車運動時,路人總是投以羨慕的眼光。王偉醫師表示,目前減重手術可分成限制食量及減少吸收兩大類型。限制型手術中以胃束帶、袖狀胃切除為主;而吸收減少型的手術則以胃繞道為主,各式手術的短期效果雖有優劣,但平均而言,不論何種減重手術,五年的長期結果都約莫在減去超重體重的百分之六十。王偉醫師提醒,無論何種減重手術皆須經過營養師的飲食評估、胃鏡檢查、精神科醫師分析及外科醫師的詳盡評估後,再選出最適合的術式才安全。

胃內置水球 控食減重不動刀

胃內置水球 控食減重不動刀#胃束帶

目前合乎醫學倫理的減重治療中,非侵入性的治療有運動、飲食控制、低卡代餐、行為調整、以及合法葯物;而侵入性的治療就是減重手術。對於病態性肥胖的患者,手術治療仍是最有效且持久的方式。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 - 王偉醫師表示,對於僅是過重或輕微肥胖的族群,非侵入性的治療也就足夠;但是對於未達手術標準卻已嚴重肥胖的患者,在過去始終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治療的方式,但這些人卻早已曝露在代謝症侯群、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疾病的危險中。衛生署核可的「胃內水球」正是可以有效填補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之間空隙的工具。胃內水球治療不是手術,它是藉由胃鏡輔助,將水球-矽質的球狀物,放置入胃中後,充入400至700毫升的食鹽水即可。它主要作用的原理是佔據部份胃內的空間以減少進食量;此外,食物從胃進入十二指腸的排空因受到水球阻擋而變緩,使得食物在胃內停留較久,因此在裝置後會有持續的飽足感。王偉醫師指出,對於已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減去的重量便可顯著地改善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程度,減輕葯物劑量。裝置水球可當日返家無須住院,相較於手術而言是相當輕鬆。胃內水球放置最長可達6個月,取出時亦是藉由胃鏡方式。而對於減去體重的比率各國報導結果不一,最高的有達35%之多,不過平均約為15%左右。但,王偉醫師強調,並非所有的肥胖病患皆適合此一治療,有進行性胃潰瘍、裂孔疝氣、以及動過胃部手術者便不適用。因此必須經過合格醫師仔細評估之後方可行之。此外,在水球置入的期間最好養成良好及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在水球移除後繼續保持,才不至於復胖。雖然水球在國內是一個正夯的話題,事實上,在歐洲、澳洲、香港甚至新加坡都已有數年的歷史,其效果及安全性也都有許多的文獻支持,不過王偉醫師仍再三提醒,它是一個治療肥胖症的工具。治療前仍須有包含營養師、代謝科醫師、身心科醫師的團隊評估後才可安全行之。對於未達肥胖標準的正常人,胃內水球絕對不是一個美容塑身的方式。

最新和最安全的外科減重 - 可調整的胃束帶

最新和最安全的外科減重 - 可調整的胃束帶#胃束帶

2001 年被美國FDA 核準。可調整的胃束帶是一條小,可膨脹的傳送帶被安置在胃的上半部,它的功用是減少食物進入消化系統,以達到減重的目的。它必須經由內視鏡手術來完成操作時間是大約60 分鐘,大多數患者可在第二天離開醫院。 可調整的胃束帶另一個特色是可以調整束口的大小,使胃降低到15 - 30 cc 之間 ( 正常胃有超過1000 cc 容量) 。此外,它還可以隨個人狀況而調整。

肥胖剋星,胃束帶手術正式核准

肥胖剋星,胃束帶手術正式核准#胃束帶

 胃束帶是一個矽膠成分的扣環,經由外科醫師以手術的方式置於胃與食道交接的下方,來達到限制食量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幫胃扣上手銬,讓它不能裝入太多食物,因此,它是藉由限制食量來達到體重下降的效果,與胃繞道手術是藉由吸收不良的方式是不同的。 胃束帶有一可充水調節的內環控制,因此在手術後,機動地調節內徑通道的寬窄,進而控制體重下降的快慢,達到量身打造的效果。病患在接受手術後,胃部承受30c.c.的食物便有飽足感,若再勉強進食就會產生吃撐後的嘔吐,十分不悅,因此細嚼慢嚥及減少進食量的習慣便會逐漸養成,進而甩掉肥肉,擁抱健康。 現在全世界已在超過25萬人的體內有胃束帶放置,胃束帶手術在歐洲已有12年的歷史,在美國已於2001年正式上市,目前是成長最快速的手術方式,手術是經由腹腔鏡方式置放,因此傷口小,恢復快,合併症少。根據美國肥胖外科醫學會的統計,目前各式的減重手術中,胃束帶手術是安全性最高,手術時間最短,合併症及死亡率最低的手術。在澳洲及美國的部份醫院,甚至可以讓病患當日出院。 當病患因其他疾病須接受胃腸手術或是希望取出束帶時,他只須利用腹腔鏡將束帶剪除,即可恢復正常的胃腸狀態。雖然胃束帶既安全又有效,但它仍有缺點存在。首先,手術後的食量就只剩下30c.c.,大口吃肉的日子從此不再,若勉強進食則會有嘔吐的現象。此一改變是終身的,一旦移除束帶便會有體重回復的現象。其次,約有10%的病患在接受手術後仍食用液體的高熱量食品,如可樂、冰淇淋等。因為胃束帶雖然縮小了胃容量及口徑,但液體仍可毫不受阻地流入腸道,因此手術後必須向液體及甜食劃清界限,否則只是白挨一刀。 雖然胃束帶的上市可嘉惠許多肥胖的患者,但也不是所有想減重的人皆可適用,胃束帶的目的是為了讓肥胖的病患體重下降進而免除因肥胖所導致的致命合併症如糖尿病、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等,它絕對不是一個美容塑身的工作。 目前世界各國對於減重手術的標準不一,以最寬鬆的澳洲而言,也必須是BMI大於35【BMI=體重(kg)/身高(公尺)2】或BMI>30且已合併症者方可。此外,雖說此一手術安全性高,但根據美國肥胖外科醫學會的標準,外科醫師仍須有30至50例的經驗。

病態性肥胖症的治療方法

病態性肥胖症的治療方法#胃束帶

在工業化社會中,肥胖症是導致早衰死的主要原因,台灣人的過重和肥胖人口已達39%。根據台灣近幾年十大死因統計,居首的癌症有好幾種癌症(例如結腸癌、乳癌)、第二名的腦血管疾病、第三名的心臟病和第五名糖尿病都與肥胖脫不了干係。我國肥胖之定義是根據衛生署在2002年對成人肥胖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2(平方公尺))小於18.5為過輕,18.5-24正常,24-27過重,27.-30.輕度肥胖,30.-35.中度肥胖,大於35為病態肥胖。此外,女性腰圍80公分,男性腰圍90公分做為中央肥胖的切點。當體重超過理想體重45公斤,或BMI大於或等於35並已有因肥胖引起之合併症,或BMI超過40對健康已經形成危害時,即稱為『病態性肥胖』,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各種資料都顯示減肥手術是安全、有效的病態性肥胖外科療法。以下簡單介紹目前有關肥胖症的外科治療。1.胃繞道(gastic bypass):此種方法乃利用胃部分隔併行腸道繞行達到食量變小及吸收變差的效果。此種手術除了胃囊的容積限制進食外,繞道本身也有幫助減肥的效果。由於食物直接導入空腸,如進食高熱量的液體食物會導致傾倒症候群,因此也防止病人轉而尋找高熱量的液體食物,避免導致胃間隔及胃束帶失敗最主要的原因。胃繞道及胃隔間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於1991年所認可的兩種減肥手術.同時也曾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到目前為止有數篇的前瞻性隨機比較的報告,結果都相當一致在減肥的效果上胃繞道術優於胃隔間術。2.胃束帶(Gastic banding):胃束帶是另一種完全是限制胃容量的手術。手術乃以一種人工帶將胃的上部綁起,原理跟胃隔間相同。此法最主要的好處是沒有切割胃部,較無胃穿孔之可能性。近年來更發展出可調節的胃束帶,可由一個置於皮下之注射器來調節開口的大小。正式名稱為可調節矽膠胃束帶,之後更發展出可經由腹腔鏡手術置入之胃束帶,商品名為腹腔帶(Lap-band)。3.胃內水球:胃內水球是一種矽膠質的水球經由胃鏡置入的方式放入胃中佔據400-600c.c.的胃容量以減少食量而達到體重下降的效果、它的好處是不須要開刀就可完成、但卻最多只能放置胃內六個月時間到了或是體重下降成功後必須再以胃鏡方式取出。目前已在衛生當局核可中。在台灣近年來社會經濟進步、飲食行為改變,幾乎是人人「吃得多、動得少」肥胖人口就會節節上升。肥胖除了對外觀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到心理和社交活動的品質降低,也會對個人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根據統計 BMI大於40的病態性肥胖者其存活壽命是正常體重者的一半,所以健康的控制良好體重,不僅僅可以維持身材,也可有效的減低肥胖所帶來的合併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