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名

精神疾病遭汙名化 恐延誤治療危及生命

精神疾病遭汙名化 恐延誤治療危及生命#汙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怕被貼標籤,曾有多少精神疾病友,服藥時須時時戒備,以免被發現?就醫時,須東張西望以免被親友看見?在台灣,愛滋病、肺結核,甚至各種精神疾病,都因旁人的誤解與偏見,遭到汙名化,而精神疾病只要拒絕治療,甚至中斷治療,都可能讓病情每況愈下,甚至惡化到危及生命。六成精神病患 不願讓親友知道根據康復之友聯盟的統計,對188位精神康復者進行心聲調查指出,超過6成以上精神康復者不願病情被親友同事知道,其中51%因為在意旁人的異樣眼光,47%認為精神康復者會遭受歧視、33%怕被貼標籤、13%則擔心工作受影響或失去朋友等。導致高達6成3的精神康復者在接受藥物治療過程中曾中斷一次以上。康復之友聯盟黃敏偉理事長說,這些資料,顯示精神康復者除了要與疾病對抗外,還要面對被汙名化的不可承受之重,甚至因此不願意尋求協助!他強調,中斷治療有可能導致治療不完全、症狀惡化、降低精神康復者原有社會功能等,使得病情無法有效控制,就醫人數持續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疾病中,憂鬱症與躁鬱症,因民眾逐漸的認知,就醫情形已大幅改善,仍精神分裂症,因其汙名化的程度更為嚴重,就醫的比例依舊低迷不振,因此,台灣精神醫學會及康復之友聯盟正式宣布,將精神分裂症改為「思覺失調症」,期待思覺失調症,也能一如憂鬱症與躁鬱症,漸漸擺脫汙名與偏見,讓就診的比例升高,使病患能夠重新站起來,回歸正常生活。

愛滋汙名難擺脫 恐使致死率攀升

愛滋汙名難擺脫 恐使致死率攀升#汙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長久以來,愛滋感染者一直被汙名化,成為骯髒、墮落的代名詞,這些迷思不只烙印在大眾對感染者的看法,也深深影響某些感染者和家屬的心理,使他們面對歧視往往只能選擇沉默。為此,帕斯堤聯盟站在感染者與家屬的一方,希望能教導大眾正確的觀念與知識,讓愛滋零歧視的理想能早日實現。帕盟認為,許多感染者及家屬在面對外在汙名和不實消息傷害時,常選擇沉默、不願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很多時候雖然沉默不作聲能避免成為被攻擊的目標,但同時也容易被誤解為默認這些不實指控。帕盟希望病友能站出來,說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和故事,如此一來能讓社會用一個較公平和健康的態度來看待愛滋社群,因為透過訴說,能讓大家更認識我們、更正確認識愛滋。愛滋感染者自我發聲 消除歧視透過認識消弭歧視,當歧視不再時,感染者會更願意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要如何和疾病共處、小心看顧自己的健康;當歧視不再時,告知感染身分不再難以啟齒,安全性行為也將更被落實;當歧視不再,人們不會恐懼被篩檢出感染身分而延遲就醫、造成死亡,久而久之三零目標(零死亡、零歧視、零新增)不再只是空想。帕盟持續努力在各個角落發出真正屬於感染者的聲音,希望能以感染者的需求為訴求,對抗外在一切不實、錯誤的資訊和傷害指控,教育大眾正確的觀念和知識;對內,也希望讓感染者和家屬能有所依歸,並積極消除內在汙名,帕盟未來將是一個屬於感染者和家屬的家,替愛滋族群努力,希望有天歧視不再。

小五女童染愛滋 她得知後痛哭怕歧視

小五女童染愛滋 她得知後痛哭怕歧視#汙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愛滋病感染者,若是持續遭受到社會的歧視,無疑是除了要他們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之外,更要讓他們受盡社會上不公平的待遇,而近期因為多元成家法案鬧得沸沸揚揚,許多惡意中傷愛滋病感染者的說法紛紛出籠,不僅對愛滋病治療與預防政策上造成干擾,更是在愛滋病感染者身上造成二度傷害,其作為實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愛滋遭汙名化 小五女童也要受罪?然而,許多民眾都會誤認為,罹患愛滋病的病患一定是縱慾過度,或特定某一族群,才會招惹疾病上身,但社會上很多愛滋病感染者,卻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無辜遭受感染。就有一名才小五的女童,她剛出生時母親就入監服刑,從小體弱多病的她,在幼稚園因病入院檢查,意外被證實為母子垂直感染的愛滋寶寶,之後,女童不僅因自己需要長期吃藥抽血感到困惑,也對發展親密關係相當好奇,再加上青少年的叛逆情緒,讓知情的家人承受極大的壓力.在醫院個管師的清楚說明後,女童得知了感染的事實及治療的重要性.剛開始她嚇呆了,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生了這種病,抱著姑姑痛哭了一整天。得知消息的女童,接下來開始擔心,那些藥物、衛教手冊被人看到該如何解釋?萬一同學發現了會遭到歧視排擠?會不會以後不能談戀愛交朋友?也不能做想做的工作?幸好,社福單位的個管師發現了她的焦慮無助,引導她參加團體活動,與其他類似情況的感染者交流互動,衛生局個管師亦幫忙處理她的求學就醫問題,在個管師們的齊力陪伴下,她慢慢的找回開朗的笑容,也開始理解家中長輩們對她永恆無私的愛。愛之希望協會推電子書 盼愛滋患者擺脫汙名女孩的焦慮,無疑是因為社會大眾對愛滋病的不解與排斥所產生,一個僅僅11歲的小孩,必須承受如此的壓力,實在不公平!而為了解決社會對於愛滋病的歧視,或汙名化,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推出「迎向陽光 愛無懼指南」電子書,分別從「愛自己」、「愛家人」、「愛伴侶」及「愛朋友」的層面,將感染者生活上發生的故事,及個管師陪伴患者所累積的經驗集結成冊,讓更多需要的人參考,希望能讓愛滋病患者擺脫陰霾。

愛滋病患遭網路影片汙名化 網友激論

愛滋病患遭網路影片汙名化 網友激論#汙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愛滋病患者,若得知遭受到感染,心理所遭受到的打擊無法想像,但若社會對愛滋病的歧視或誤解不斷加深,則可能會讓患者產生更多的社會壓力,進而導致病患不願治療,或是產生輕生念頭,對於社會無疑是極大的負擔!影片內容 直指同志等於愛滋感染者但近日,網路上卻流傳一部疑似抹黑愛滋病患者的影片,「心碎的媽媽  愛滋家屬分享孩子的真實故事」引發社會關注,在多元成家法案吵得沸沸揚揚的敏感時刻,其內容遭到網友紛紛痛批,簡直是抹黑多元成家,並且還有愛滋病個案管理師跳出來指責,影片內容疑點重重,若影片為真實個案,則個案應備受社會關注,並且加以輔導。愛滋權促會發聲明 呼籲社會勿汙名化愛滋病患者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也發出聲明稿指出,影片中的母親本身就是愛滋污名的受害者,但面對孩子感染事實,將愛滋污名全體轉嫁在自己與孩子身上,其中包含的情緒與感受太多太複雜,影片中很遺憾的只呈現出(對孩子身為同志的)懊惱後悔與(對感染愛滋的)恐懼不安,而遺失了父母對子女愛護支持的溫暖。這段現身說法,已經沈痛地打擊了近來呼籲感染者告知的政策走向, 對此,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呼籲,社會應給予感染者家屬更多的支持管道,讓家屬正確認識愛滋、不害怕與感染者共處,並且有機會撫平污名帶來的傷痛,真正成為支持感染者的力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