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

嗜安眠藥成癮 百萬銀髮族增跌倒、骨折風險

嗜安眠藥成癮 百萬銀髮族增跌倒、骨折風險#百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失眠好痛苦!許多人都曾經有過失眠的經驗,一旦睡眠不足,容易影響情緒及生活,還會使做事情效率降低,許多人為了改善失眠問題,選擇自行購買鎮靜安眠藥,然而,若長期使用沒有經過醫師處方的藥物,當心藥物成癮,無法自拔,且容易造成跌倒、骨折的風險。自行買藥、調劑量 起床跌倒風險高73歲的陳奶奶,近一個多月覺得難入睡,半夜常常起來上廁所,早上也特別早醒,若利用白天補眠,晚上就更不用睡了,聽鄰居介紹藥局有賣安眠藥,就去買了幾顆,睡前吃一粒沒有馬上睡著,就又吞了第二粒,導致清晨起床時手腳無力,一下床就摔個四腳朝天,造成髖骨骨折。依據衛生福利部食藥署104年委託研究結果推估,我國269萬65歲以上高齡族群人口中,約有109萬人曾因失眠問題服用鎮靜安眠藥,而非經醫師處方、自行購買與自已加量等不適當用藥,以及服用鎮靜安眠藥(BZDs、Z-drugs)後副作用影響,有較高的跌倒及骨折風險。高齡族群使用安眠藥問題最嚴重另根據我國健保統計資料顯示,102年高齡族群使用鎮靜安眠藥的盛行率為25至44歲年齡族群的3倍,45至64歲年齡族群的1.5倍,再再顯示我國高齡族群使用鎮靜安眠藥物問題嚴重。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張家銘醫師表示,臨床上苯二氮平類鎮靜安眠藥(簡稱BZD)及Z-drug,常用於安眠、鎮靜及抗焦慮等症狀,副作用包含頭暈、頭痛、嗜睡及反應力下降等,長期使用會產生藥物依賴及成癮之情形。以高齡族群而言,可能引起跌倒或產生骨折等意外,醫師於開立處方箋時要謹慎,民眾服用藥物時更要小心。食藥署呼籲,失眠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原因複雜,若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問題需服用鎮靜安眠藥,應循專業醫師診治,並依醫囑服用,切勿自行購買藥品,以及增加或減少用藥劑量,且服用藥品後應做適當的休息,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五十歲熟齡族百萬人蛋白質吃太少 恐提早失智!

五十歲熟齡族百萬人蛋白質吃太少 恐提早失智!#百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年齡一大,多數民眾的養生觀念便四起,認為肉應少吃,多吃蔬果,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但事實上,隨著身體的老化,吸收率將會不如從前,又加上蛋白質攝取不足,恐怕會讓身體出現營養不良的警訊,包括,骨鬆、失智症與肌少症等等,而根據統計,五十歲以上熟齡族,就高達百萬人以上,每日蛋白質攝取不足,恐怕讓逐漸邁入老年的生活,身體機能出現早衰的問題。養生風潮、牙齒咬不動 蛋白質攝取不足主因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指出,近年國人健康意識雖抬頭、營養觀念也逐年進步,但蛋白質攝取的重要性,仍是多數民眾容易忽略的環節。他說,年長者忽略蛋白質攝取的常見原因包括,牙口差咬不動或是追隨養生蔬食風潮,因而肉類食用量偏低,未顧及均衡營養攝取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錯誤飲食觀念 先進國家一堆人蛋白質吃太少也因此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情況不只會發生在落後國家。即使在先進國家,蛋白質攝取不足問題在年長族群中亦相當普遍。美國研究指出,50歲以上女性有30%~41%、男性有22%~38%蛋白質的攝取低於建議量。國內研究亦發現,雖然整體而言國人蛋白質攝取並無不足,但50歲以上熟齡民眾,仍有1/5(換算近138萬人)蛋白質攝取不足,甚至31~50歲的年輕中壯族群也有1/10有同樣的問題。究竟蛋白質攝取不足對健康的實際危害如何?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人體肌肉、骨骼、大腦組織的建構與免疫、代謝系統的運作,皆有賴充足的蛋白質攝取達成。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情況下,老年常見的失智、骨鬆、肌少症恐提前上身。多數民眾知道肉類、奶、蛋含有豐富蛋白質,但攝取時又會擔心吃進過多脂肪及膽固醇。面對現代人的兩難,營養師邱詩涵表示,蛋白質的來源多元,除了大家熟知的魚、肉、蛋、奶等動物性蛋白質外,也可以利用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做為優質植物性蛋白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也不能偏廢,但應慎選低脂肪與膽固醇的食物來源,同時增加飲食中植物性蛋白質的比例,平衡營養素的攝取來源。而在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中,黃豆的蛋白質含量高,胺基酸組成成份完整,是優質的攝取來源。但也提醒民眾,平日飲用豆漿當作蛋白質的攝取來源時,應多注意糖分的添加,以免攝取過的的熱量與糖分,反而危害健康。

台灣染B、C肝達三百萬人 注意6點保心肝

台灣染B、C肝達三百萬人 注意6點保心肝#百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今日為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世界肝炎日,世衛呼籲應重新思考病毒性肝炎這個沉默殺手,強化肝炎相關疾病的預防、篩檢及控制,整合國家預防接種計畫,提高B型肝炎疫苗覆蓋率,與全球協力對抗肝炎。提高B肝疫苗覆蓋率 有效減少帶原者臺灣於1984年首開全球先例,推動大規模嬰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計畫,有效阻斷母嬰垂直傳染途徑,使幼兒B型肝炎帶原率由計畫實施前的10.5%,大幅下降至0.8%。兒童的肝細胞癌發生率由十萬分之0.52降為十萬分之0.13。孕婦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由17.2%降低至8.1%、E抗原陽性率由6.8%降低至1.5%,目前國內B型肝炎的帶原率已大幅降低。疾管署表示,針對國內B、C型肝炎預防、篩檢及控制,民眾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所有新生兒須於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如為B型肝炎e抗原陽性母親所生之新生兒,還需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 為達到防止母嬰垂直感染而變成帶原者,自2010年9月起提供母親為B型肝炎e抗原陽性之幼兒(2008年7月以後出生者),於出生滿12個月大時,進行B型肝炎帶原情形篩檢,以利早期追蹤,如幼兒未帶原也無抗體,可免費接種B型肝炎疫苗。3) 育齡婦女如符合健保「慢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計畫」之治療條件者,也儘早接受治療,以降低下一胎垂直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機會。4) 如非B型肝炎帶原且無B型肝炎抗體者,可自費接種疫苗,以獲得保護力。5) B、C型肝炎帶原者應避免不安全性行為、不潔針頭之刺青、穿耳洞、共用針頭、與他人共用牙刷及刮鬍刀等器具。6) 如為慢性B型及C型肝炎感染者,應儘早接受定期檢查及治療,以降低未來發生肝硬化及肝炎之風險及肝炎傳播的機會。疾管署呼籲,全世界每年約有140萬人死於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慢性肝炎。據估計國內成人B型肝炎帶原率約15%,約250萬人;C型肝炎感染率約4~5%,約40至70萬人,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肝炎相關疾病,顯示肝炎疾病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