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業

課業壓力大自言自語 20歲女思覺失調症上身

課業壓力大自言自語 20歲女思覺失調症上身#課業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20歲的小玲,平時在學時成績優異,近一個月來,父母發現她學業成績退步,家中生活有時自言自語、傻笑,甚至對空謾罵,常一個人躲在房間裡,且出現怪異行為,如在窗子畫符咒,經學校輔導老師轉至精神科就診。易發生於青少年或成人早期大部分人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並不了解,也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相處,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精神科鄭奇中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考能力和感覺上產生障礙(失調),包括思考鬆散,聽,嗅,觸或視幻覺等症狀。患者發病時間多在青少年或成人早期,會造成功能逐漸下降,若不經專業醫療人員介入,患者的功能退化可能會相當明顯,造成個人及家庭重大損失。如以流行病學來說,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盛行率約1%,以台灣兩千萬人口計算,思覺失調症患者約有20萬人左右。用心聆聽 體會患者所受鄭奇中醫師表示,有些患者看起來會「怪怪的」,讓人覺得害怕。事實上,當一般人害怕患者,患者更害怕一般人,大部分的患者在生病後,因精神病症狀的影響,會躲起來,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個世界是相當可怕的。因此,走在路上被思覺失調症患者攻擊的機會是相對低的,且根據統計,思覺失調症患者攻擊的對象多以熟悉的家人為主,對陌生人採取主動攻擊的機會並不如想像的高。至於如何跟他們相處,其實就像跟生了病的朋友一樣,用心聆聽和體會是不二法門。舉例而言,要體會患者的幻聽之苦,可以用一付全罩式的耳機,將你最討厭的音樂開至最大聲,然後全天配戴不得拿下,大概就可以體會患者所受的折磨有多大。不諱疾忌醫 早治療減緩退化速度鄭奇中醫師建議,大部份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目前雖無法完全根治,但可藉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減緩患者功能退化的速度,並減輕家人的照顧負擔,若身旁發現有人生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應及早尋求專科醫師幫忙才是。

課業壓力大!研究:體能活動減少焦慮感

課業壓力大!研究:體能活動減少焦慮感#課業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學測已經放榜一段時間,全國12萬9千多名考生接獲成績,幾家歡樂幾家愁。從準備到考完,學生們經歷的情緒如同坐雲霄飛車般大起大落,嚴重者甚至有焦慮不安、肚子痛、頭痛或睡不好等身心狀況。接踵而來還有4月的統測、7月的指考,台灣學生不得不面對這種「考世」的現實,根據董氏基金會歷來調查指出,課業問題為台灣學生最大壓力源之一。運動調節壓力荷爾蒙 還能提升學習力根據馬里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建議,體能活動能夠減少焦慮感,有助建立面對壓力的能力。而另一項來自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也指出,久坐的孩子面對壓力情境時,比活動量大的孩子分泌更多可體松(cortisol)。研究者將252名8歲的兒童依照活動量分為活躍、中度、久坐三總類別,給予他們做數學和說故事等任務。結果發現,活躍組的可體松水平在執行任務時改變不大;久坐組則明顯增加。這顯示精神和體能活動量有關,透過運動調節壓力荷爾蒙對壓力源的反應,能讓心理更健康,進而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規律作息及運動 從容面對考試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董旭英教授表示,臺灣多數學生面對考試,總會為自己設立特定目標,而造成自己很大的壓力,他建議學生,可試著將大考當作人生中的一個考驗,而非「唯一」的考驗,在考試準備時除訂定讀書計畫,更要維持平常的休閒生活,同時與周遭的親人、師長、朋友分享心情,避免讓考試壓力成為心理上的問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準備大考的情緒就如同跑馬拉松,除了平日規律作息,充足的睡眠與均衡飲食外,可透過與自己的比較,增加快樂經驗,例如完成讀書進度就給自己鼓勵、與自己前一次的成績做比較、讀一小時或完成一個段落複習,就聽首喜歡的音樂或看部影片等,但需避免像是大吃大喝、夜遊、電玩等刺激活動,造成情緒過度起伏。逾8成學生 運動後心情更好從董氏基金會歷年調查中發現,因情緒不佳而去運動的學生中,有82.2%認為運動過後心情會變好。葉雅馨建議同學們,可多從事慢跑、快走、定點伸展操、跳繩等,自我易掌握時間的運動,甚至養成習慣,透過規律作息與運動,讓好情緒如同跑馬拉松般持續,以面對大考壓力及降低焦慮感。

學校生活壓力大? 小朋友排斥上學

學校生活壓力大? 小朋友排斥上學#課業

「媽媽、我不想上學」,開學已經過半個月了,但仍有部分小朋友還不是很適應學校生活。小學新生對學校不適應的問題家長大多會注意到也比較關心,但是,國、高中的孩子也有同樣的不適應問題,爸爸媽媽,您們發現了嗎?杰(化名)是明星高中一年級新生,活潑開朗的他,開學後約一週開始變的沉默寡言,平時喜歡運動的他也開始抱怨常覺得身體不舒服、不想運動;媽媽真的以為杰身體不舒服,於是帶她到台中醫院家醫科廖妙淯主任門診求診。問診時廖主任發現杰無法明確說出「哪裡不舒服」,而且相關的血液報告也都正常;於是廖妙淯主任先請杰的媽媽在診間外稍後。杰見媽媽離開後,雙眉緊鎖、面有難色的說,「我的心很不舒服,在學校沒有朋友、功課又趕不上、每個同學都那麼厲害,我快要喘不過氣了。」廖主任這時發現杰的眼裡泛著淚光。廖主任與杰又談了好一會兒,徵求杰的同意後,廖主任請杰的媽媽進來診間、並請杰先至診間外等候。廖主任與媽媽詳談後再請杰進到診間與他們母子再談。離開診間時,杰緊鎖的雙眉已經稍稍放鬆,媽媽焦急的心情也似乎緩和許多,因為媽媽終於知道孩子需要的協助及方向了。廖妙淯主任說,拒學、懼學,雖然常見於小朋友,但是青少年也會發生同樣的情形,只是造成的原因不若小朋友單純。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除了課業壓力與日俱增外,由於正值身體迅速成長產生變化,如生理發展、青春痘、肥胖等,不但外貌改變,同時也間接影響人際關係。這階段的孩子除了家人更需要同儕的認同,偶爾也會以脫序的行為表現希望吸引週遭的眼光,如抽菸、打架、有些孩子會失眠、愁眉苦臉或易怒;而多數家長會將這些行為表現歸於「正值叛逆期」而忽略。根據統計,青少年(15至24歲)的三大死因之一是自殺,且比例不斷攀升。因此家長或老師若對孩子的行為有疑慮時,應家庭、學校互相聯繫,可帶孩子到醫院求診。就目前,台中醫院特別開設「青少年身心健康整合門診」,結合家醫科、心智發展科、婦產科,一同與家長及老師來關心我們的孩子。「防範於未然」,千萬不要因「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而錯失就醫時機,造成遺憾。「少年維特的煩惱」由我們一起來為他解開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