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

白內障點藥水就好?醫:拖延手術當心青光眼上身

白內障點藥水就好?醫:拖延手術當心青光眼上身#拖延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白內障技術大突破!新型白內障老花人工晶體及智能導航無刀飛秒雷射,將傳統白內障手術,提昇到整合屈光矯正的高端技術,可同時改善白內障、老花、散光、近視或遠視等問題,又因其光保留率高達93%,可提高在光線昏暗不足處的明亮度,此一全方位解決視力問題的人工晶體,讓老花白內障治療進入另一新的里程碑。手術無痛、快速 視線明亮更方便眼科醫師林丕容表示,此新款老花白內障人工晶體已經過歐盟及台灣FDA核准使用,以無菌捲疊方式,置入眼睛後會自動展開、也無須縫線,屬於門診手術,無需住院,當天可回家。而白內障手術技術也有大進化,目前站在全球浪頭上的是「智能導航無刀飛秒雷射」的新科技,取代傳統的手術刀,進入更精準、更安全、更快速復原的雷射智能時代。林丕容醫師的父親也受惠於老花白內障手術、無刀飛秒雷射技術,他表示,手術比想像中快速、沒有痛的感覺,術後隔天竟發現藥袋上的小字看得一清二楚,視線更清晰明亮,用眼時間更長,連手機上的股票指數都很清楚,生活更便利。由於父親今年已82歲高齡,在手術過程中,精準、快速、無痛這三個環節相對重要,而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他也特別為有遠視及老花的父親選擇了適合他生活型態的人工晶體,因此在手術後不久,已經可以不用再掛眼鏡,閱讀速度也加快,感覺回到年輕時的視力,林伯伯說,身為眼科醫師的父親,第一次感受到眼科技術的進步及神奇。黃斑部及視網膜病變者不適合同樣為自己岳父岳母執刀的王甯加醫師則說,長輩最擔心的就是開白內障會不會很痛?效果好不好?甚至認為點眼藥水就好,能不開就不開。他表示,現在的白內障手術都使用雷射及超音波乳化術,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佳,跟傳統手術已經完全不同。他強調,白內障若不即時開刀處理,拖延過久,增厚的水晶體可能導致繼發性青光眼,屆時手術難度提高,也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視力損害。醫師提醒,若家中長者突然感覺視力持續模糊,或原本愛好戶外運動者,卻窩居在家,或半年內度數快速增加,都可能是白內障警訊,最好盡快就醫檢查、治療,同時建議每半年至一年為家人進行定期眼睛檢查。另外,並不是所有人均適合此手術,必須經醫師精密檢查後才能決定,此手術只能解決部份視力問題,對於已有黃斑部或視網膜病變者,不會因此手術而改善。

樂閱讀/趕走拖延病:別對未來的自己抱持期待

樂閱讀/趕走拖延病:別對未來的自己抱持期待#拖延

無法馬上行動的人,很常把「我待會兒再做」這句話掛嘴邊。「我待會兒再做」這種想法背後,帶有「我覺得待會兒我就做得到」、「待會兒做應該會做得比較快」的一種心情。但事實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就算待會兒再做,也只是你的才能和狀況都完全沒變的「現在」又重來一遍而已。明明待會兒做不會有任何不同,我們人為何會要拖延呢?未來的自己,往往比現在的自己更有才能,也更優秀心理學家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有一本名為《幸福總在不久的未來》(Stumbling on Happiness)的著作,內容如書名所示,對我們而言,幸福往往不在「現在」,而是在「不久的未來」。人們的「想像」常是以「現狀」彩繪而成,所以未來總是比現在好,未來的自己,往往比現在的自己更有才能、更優秀,人們心裡通常會這麼想。但很遺憾,這不過是一種「錯覺」。當「未來」變成「現在」時,存在於眼前的不過是「沒有多大改變的現實」,始終想不出答案的事,以及無法專心處理的工作,幾乎都會原封不動的出現。明明現狀沒什麼改變,但為什麼會對未來的自己抱持期待呢?這是因為「想保護自己的正常心理作用」在作祟。「未來的狀況會比現在好。」正因為這麼想,人才能活下去。基本上來說,人是樂觀的動物,人因希望而生,也是因為「想過得更好」,所以才工作。再比如,我們有時將白天的工作挪至晚上做,是因為「我是夜貓子」、「比較不會有電話干擾」,但大部分是出於「未來的我應該會有辦法」的心理作用。要讓未來的自己更方便行動會產生這種拖延的心態,或許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重要的是先設法讓「未來的狀況」變得更好。也就是說,只要事先做好準備,讓未來的自己可以馬上著手進行,這樣就行了。讓未來的自己可以方便進行,這樣就真的能讓「幸福總在不久的未來」這種狀態實現。(本文作者/佐佐木正悟)(摘自/再見,拖延病/春光出版)

開刀麻醉過敏 手術一再拖延怎麼辦?

開刀麻醉過敏 手術一再拖延怎麼辦?#拖延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年來病患意識抬頭,對於自身權利已不再沉默,但也造成醫病關係日趨緊張,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現在醫師的醫療行為,使得醫療行為日趨保守,若有病人在開刀過程中產生過敏現象,醫師便不敢冒險開刀、麻醉,即使病患要求開刀也沒有醫師願意,手術時間也一再被拖延,因此長庚醫院為了服務藥物過敏病患,於今年特別成立了「藥物過敏中心」,發展了上述各種檢驗技術,希望能幫助過敏病患檢查出過敏藥物,避免以後繼續受害或對藥物的恐慌。目前國外專門的藥物過敏檢驗研究中心只有日本與加拿大做得最好,許多美國的病患還須到加拿大做檢查。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表示,其實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anaphylasix)並非罕見,每年每家大醫院多少都會發生數個案例,於急診、住院或開刀麻醉給藥時發生,病程來勢洶洶,通常在使用藥物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呼吸窘迫、休克、胸悶等現象,嚴重會致死。像是藥害救濟每年也都會有許多這種嚴重案例申請救濟。「全身型過敏性休克反應」 是一種由再次接觸過敏原引起的立即型免疫反應,經由免疫球蛋白IgE 媒介。 常見的相關藥物是盤尼西林類與頭孢子菌類抗生素類抗生素,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肌肉神經阻斷劑等,而另一種「類全身型過敏性反應」是一種由藥物直接引發的反應,可以在第一次接觸時便引起反應,與免疫球蛋白IgE的釋放無關,但產生的臨床表徵類似,常見的原因是放射顯影劑及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藥物敏過的病患於發生嚴重過敏後,最重要的課題就是須預防再一次的接觸同一種或同一類的藥物,尤其是盤尼西林類與頭孢子菌類抗生素及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有上百種商品名,只要成份(學名)一樣或結構類似的藥物都足以再一次誘發過敏病人嚴重的過敏反應,須將過敏資料攜帶在身,隨時提醒新的醫師自己的藥物過敏史。過去許多病患無法得知自己是因哪種藥物而過敏,幸好現在醫學進步了,利用體外的檢驗技術可以輔助判斷過敏藥物,例如過敏性休克是屬於第一型(快速型)的過敏反應,可以利用肥胖細胞或嗜鹼性白血球與藥物反應的方法測驗其特異性的活化分子或抗體,可用來幫助鑑定主要是那一種藥物所誘發的過敏反應,幫助臨床醫師或麻醉科醫師避開對病患危險的藥物,否則沒有醫師願意嘗試風險再幫病患麻醉與開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