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

不是濃度高就有效 食藥署破除美白迷思

不是濃度高就有效 食藥署破除美白迷思#破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所謂一白遮三醜,現代人追求肌膚白皙,方法是五花八門,尤其是化粧品中只要冠上「美白」兩字,就能夠讓消費者怦然心動,掏出錢來購買。食藥署表示,多數消費者對於美白產品觀念並不完全正確,恐導致美白不成,反害皮膚受傷。黑妞不能變白雪公主 民眾勿期待過高食藥署指出,目前衛生福利部共核准13種美白成分,核准使用的美白成分除結構不同,其作用機轉亦不相同,美白化粧品其中的美白成分的主要作用,分為「抑制黑色素形成」或「兼具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已產生的黑色素淡化」兩類,現行核准使用的13種美白成分中,除「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使用濃度3%為「含藥化粧品」管理外,其餘12種成分均為一般化粧品使用成分,消費者在選購這類化粧品時,可依需求從產品標示之全成分選購適合自己的產品。食藥署指出,民眾選購及使用美白化粧品時,常有「濃度越高越好」、「美白成分加得越多越有效」的迷思,實際上成分濃度愈高或添加越多不同成分,對皮膚的美白效果不一定就愈好;此外,也有部分消費者以為「使用美白產品,黑妞也可以變白雪公主」,食藥署表示,美白成分的主要機轉,是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已產生的黑色素淡化,因此,使用美白產品的美白效果,主要是針對色素斑的部分來做改善,而不是改變自己原本的膚色、變得更白皙,所以民眾千萬不要對美白產品有過高的期待。偏方恐致皮膚受傷 遵醫囑+防曬更重要在過去,發現坊間有民眾誤信偏方,以荖花葉敷臉美白,導致皮膚受到破壞,產生網狀黑色白色交織的斑點;也有民眾盲目聽從美容達人建議,以雙氧水自製面膜美白進而灼傷臉部肌膚之事件。食藥署提醒,想要擁有白皙肌膚,仍應循正確管道,並詢問專業皮膚科醫師建議。使用美白化粧品時,應避免使用於發炎部位,若曾有過敏經驗時,應先確認過敏成分,或先做皮膚過敏性測試,確認對產品沒有過敏反應再使用。最重要的是想要擁有白皙肌膚,除了使用美白化粧品外,消費者仍需注重防曬工作,才能讓美白功夫不白費。

黃斑部病變治療3大迷思 當心延誤治療恐致盲

黃斑部病變治療3大迷思 當心延誤治療恐致盲#破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老年性黃斑部病患是一種好發50歲以上的視力退化性疾病,一旦症狀開始發生,若沒有立即接受治療,恐會引發失明危機,但在臨床門診上卻普遍民眾對於黃斑部病變認知低,且存在著錯誤迷思,以至於未能及時就醫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期,因此,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眼科鄭成國醫師將針對民眾常見的3大迷思一一進行破解,遠離失明危機。1)在眼球打針很危險,還可能會瞎掉?/這是每個黃斑部病變患者中的疑慮,也有很多人因害怕在眼睛打針而拖延治療,但醫師表示,眼內注射是臨床上常見的技術,在治療前都會先經過消毒、麻醉,且使用的針很細,不會傷到眼睛,所以,民眾無須過度驚慌。2)治療費用高?/目前針對濕性老年性所引起的黃斑部病變,健保已有給付2款新生血管抑制劑,且自今年八月起,給付針數已從過去的2年6針,增加至2年7針,較原先給付的針數多,讓符合條件的民眾可獲得較足夠的治療針數。除此之外,現在健保也有給付由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病變水腫,因此,符合條件的民眾皆可透過申請,進行針劑治療。3)聽說2個月打一次,就不需要每個月打?/黃斑部病變治療首重個人化,因為每個人的病程及對藥物反應不同,因此,每位患者一年所需施打的總針劑也不同,但醫師表示,在門診上常有民眾認為治療針數要打越多越好,但其實針數過多過少都無法達到治療效果。最後,鄭成國醫師提醒,黃斑部病變基本上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治療與照顧,所以,民眾一定要有耐心的回診與接受追蹤治療,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解決視力問題。

器官捐贈有迷思 胃、鼻子不能捐

器官捐贈有迷思 胃、鼻子不能捐#破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器官捐贈在台灣已推廣多年,但實際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的民眾僅有2%,因此,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為了解民眾對於器官捐贈的認知,特地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只有4成民眾願意在辭世後,將器官捐贈出來,但其中只有半數網友有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6成不願將器官捐贈出的民眾中,死無全屍及摘除器官會痛為考量因素。胃、手腳為民眾容易誤認可捐贈的器官在調查中也發現,有近7成民眾自認了解器捐,但卻有不少人將胃、手腳、鼻子、子宮、乳房、腦等認為是可以捐贈的器官,對此,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龍藉泉理事長表示,雖然上述器官不在捐贈範圍內,但像胃其實對於需要換整個消化系統的民眾來說,也是可以做更換的,只是它無法單獨捐贈,至於其他器官,對於人體而言只有美觀功能,就算少了它們也能生存,因此,就沒有捐贈的必要。簽署捐贈卡前應先與家人溝通取得同意最後,協會表示每天接觸社會大眾與器捐家屬中發現,即使健保IC卡加註器捐已具有法律效力,但現有的民情及多半家屬因情感的連結,不忍心死者過世後還遭受痛楚、或無法留全屍而反對、甚至阻止器官捐贈,往往在尊重家屬的立場下,無法尊重過世的親人,所以,呼籲民眾在簽卡之前,要先與家人溝通、得到同意後,才不會發生無法遺愛人間的憾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