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

冬天冷吱吱 乾癢、脫皮接踵而來

冬天冷吱吱 乾癢、脫皮接踵而來#天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氣候雖然四季如春,但是一遇到冷氣團的侵襲也是令人凍得受不了,大多人走在寒冷的街頭上,全身上下都有衣物圍巾可以保暖,但是臉部肌膚卻毫無遮掩,常造成入冬後因皮膚乾癢、脫屑、起疹等症狀的人數大增,這時候該如何照護肌膚呢? 台大醫院朱家緯醫師表示氣候溫度降低肌膚變的容易脫皮、落屑、敏感、發癢等現象,感受這種變化就是肌膚的警訊,因保護屏障變差,除了流失水份,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也會降低,也容易產生不適症狀,大多民眾在寒風中用口罩與圍巾來保護臉部,若是接觸皮膚的材質不夠柔軟,摩擦刺激也可能讓臉部肌膚變得敏感並伴隨搔癢或是紅腫,所以挑選接觸肌膚的產品還是盡量以「棉質」為主。冬夏保養大不同 防曬、補水皆需做足 朱醫師同樣建議,保養肌膚的流程也要伴隨著季節轉換,冬天跟夏天的肌膚保養方法不同,冬天油脂的分泌不像夏天那樣旺盛,加上冬季天氣寒冷乾皮膚容易流失水分,因此在臉部清潔用品上需選擇溫和且保濕的成分,並加上滋潤保護的面霜或乳液,外出時應該適時補充臉部保濕,此外,冬天也盡量避免舔嘴唇,因為這動作會讓嘴唇更缺水而乾裂,使用滋潤的護唇膏來做保養可減緩唇紋的發生;而即使再冷的天氣,也切勿用熱水洗臉,這樣不只會容易讓臉部皮脂保護流失,更會使皮膚變得乾燥。另外,不管冬天或夏天的紫外線,都會對肌膚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應注意做防曬及適時的補充體內水分,一天至少2000cc的水,在冬天洗澡、泡澡或泡溫泉水溫皆勿過高,時間勿超過10分鐘,浴後盡速塗抹乳液保濕,且不宜過度清潔及去角質,避免過度刺激皮膚,若感覺到出現搔癢症狀時,切記勿用手搔抓患部來止癢,可先嘗試使用低敏感度的乳液來舒緩,若是狀況沒有改善還是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免得肌膚狀況更加惡化。

天冷別讓中風來找碴 保暖6要訣預防

天冷別讓中風來找碴 保暖6要訣預防#天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受到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各地氣溫逐漸下降,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提醒,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呼籲民眾清晨5~6時,以及晚上8~9時避免外出,尤其是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曾中風、心絞痛等民眾,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帽子、圍巾不可少,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也要記得穿戴。國民健康署呼籲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規律服藥來控制病情,同時提供「護心、保暖」6要訣,幫助民眾遠離低溫的威脅:1) 監測血壓及控制病情/面臨氣溫變化起伏,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2) 夜間與清晨起床及出門要注意保暖/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衣物在床邊,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除了注意手腳保暖外,頭部的保暖也很重要,帽子和圍巾也不可少。3) 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清晨外出運動時要特別注意禦寒保暖,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同行。4) 泡湯注意事項/心血管疾病患者泡湯溫度勿超過40℃,並且避免泡太長時間,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5) 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除了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更應多喝水、並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6) 出現心臟病及中風徵兆,應立即就醫/心臟病徵兆包括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另牢記「FAST」口訣,以辨別中風4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天冷就是要進補?當心嘴破、便秘跟著來

天冷就是要進補?當心嘴破、便秘跟著來#天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至即將到來,許多民眾等不及這天要聚餐進補,然而臨床上常見民眾補過頭的案例,醫師表示,時令是來自老祖宗幾千年前的概念,臺灣既非酷寒地帶,這幾年氣侯更是出奇異常,建議現代人應依氣溫與時空環境,因時、因地制宜。冬天大吃燒酒雞 口乾、便秘大爆發冬季氣溫低,人體需要更多能量調節溫度,因此民眾常將冬至與藥膳食補畫上等號,衝著養生、禦寒保暖的名義,湯圓、各種補湯火鍋一應俱全。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黃仲諄表示,中醫發展來自中國內陸,當地冬季天寒地凍,冬令進補有其道理,相較位處亞熱帶的臺灣,冬天真正冷的時間並不長;此外,古代生活環境條件差,吃到蛋白質、脂肪的機會不多。然而現代許多人覺得冬季就非補不可,不少年輕的上班族,揪團大啖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幾天吃下來,紛紛出現口乾、嘴破、睡不著、便秘、痔瘡發作等症狀,很多人甚至超標到得減重、去油的程度。上火體質不耐補 應減少脂肪、蛋白質黃仲諄醫師強調,冬季進補得依體質調整食材與藥材,虛寒體質如體力差、容易累,冬天手腳冰冷,穿衣著襪還是暖和不起來者,以及頻尿,且小便顏色偏透明、夜尿多者,有些痰液分泌較多,質地清稀,女性的白帶清清水水稀稀,或是過敏性鼻炎患者,風一吹就流鼻水或是氣喘,跟氣溫降低有關的,都可以在此時調節進補,改變體質。但痔瘡、便秘上火型等屬容易上火體質,或是有睡眠障礙、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較不耐補,選擇食材、藥材應更注意,減少脂肪、蛋白質的攝取量,薑、麻油、人蔘、桂枝或是當歸等,具有補血、溫通功效的食材也應減少。溫補藥材恐引發皮膚過敏此外,溫補的藥材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免疫風濕類疾病的患者更加嚴重,最要注意的是孕婦,因為懷孕期間的體質特別,藥膳裡面具有活血等藥物,可能會流產機率提高,最好問問醫師,千萬別盲目進補。冬至全家團圓,共進藥膳補湯很享受,但因為家族成員體質不盡相同,黃仲諄醫師建議,由醫師擬定不很補又能溫和吃的藥材,讓不同體質都可以一起享受,千萬不要在坊間買了整鍋藥包,或是自己抓藥來燉補。

天冷吃多不動 膽固醇飆高易中風

天冷吃多不動 膽固醇飆高易中風#天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天好發心血管疾病與中風,人體在冬天的壞膽固醇濃度比夏天高。尤其原本總膽固醇偏高的患者更要小心,在冬天因不知不覺過度飲食、攝取過多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以及缺乏運動,可能造成膽固醇飆高,恐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飲食、運動、陽光 影響膽固醇書田診所家醫科何一成醫師表示,飲食、運動、陽光曝曬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膽固醇突然升高。主要是天氣寒冷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血液中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上升;此外,天氣寒冷,不知不覺會攝取較多熱量的食物,導致增加壞膽固醇濃度,再加上冬天運動量減少,比較缺乏曬太陽的機會,減少維生素D的攝取,也可能影響濃度。 膽固醇濃度過高 血管快爆雖然膽固醇對身體有其作用,不過若濃度過高,容易導致心臟病及中風。這兩種疾病的主因是動脈粥樣硬化所致,而在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中,粥樣斑塊會在動脈內壁積聚,導致血管變細,甚至會完全阻塞血液流通,這種情形如果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內,便會引致心臟病發,若腦血管被阻塞,則會造成中風。3招hold住膽固醇膽固醇是造成粥樣斑塊的主要因素,人體肝臟每天會製造膽固醇,壞膽固醇會損傷血管內膜,繼而將膽固醇帶到其他器官的血管,令脂肪積聚、收窄血管、阻塞血流。因此牢記以下要點,控制膽固醇,才能避免遺憾發生:1) 減少高膽固醇食物/如帶殼海鮮,動物內臟,蛋黃等,也應該多攝取一些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的食物,例如水果、燕麥、蒜頭、杏仁、洋蔥、黑木耳等。2)避免體重超標/體重超過愈多,體內產生的膽固醇就愈多。體重是血中膽固醇最重要的決定因數。3)維持適量運動/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做體操、騎自行車等,都可以改善血中膽固醇。

氣溫驟降+血壓高 主動脈剝離發作瀕死

氣溫驟降+血壓高 主動脈剝離發作瀕死#天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罕見的主動脈剝離每個月平均只有遇到一到兩例,但上周首波寒流來襲,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在4小時內,一連搶救回2名主動脈剝離瀕死的患者,該院急診部吳肇鑫醫師提醒,近日又有寒流將至,民眾務必注意血壓狀況與定期服藥控制,若出現胸悶、劇烈胸痛等症狀,切勿大意,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病情。天冷主動脈剝離好發 4小時內連續兩例童綜合醫院急診部吳肇鑫醫師說明,當日搶救的兩名男性案例很類似,年齡皆是50多歲,都有長期高血壓病史,卻沒有服藥,所以當氣溫突然下降,血壓突然飆升時,就容易造成主動脈內膜破裂剝離和休克,十分危險;且一旦診斷升主動脈剝離,醫師就要與時間賽跑,因治療每延後一小時就增加1%的死亡率,必須立即施行手術。而主動脈剝離的症狀,通常是劇烈的突發性胸痛、背痛,如同肌肉被撕裂一般,而後則會出現因血管剝離導致其他器官缺血的症狀,如頭暈、休克、中風癱瘓、心肌梗塞、腸阻塞、肢體缺血等,一旦出現劇烈的胸痛、背痛症狀,切忌拖延,應立即就醫。6成有高血壓病史 謹記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吳肇鑫醫師也叮嚀,4分之3的主動脈剝離患者為男性,超過6成主動脈剝離的患者有高血壓病史,所以平時若沒控制好血壓,有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加上近來早晚溫差大,也是好發原因。提醒高血壓與心臟病患者,一定要積極控制、規則服藥,寒流來襲時應特別注意保暖、經常量測血壓,才能有效避免主動脈剝離這個致命殺手。

天冷注意!氣溫每降2.7度 增6%中風危機

天冷注意!氣溫每降2.7度 增6%中風危機#天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季來臨,冷氣團南下,早晚溫差明顯,身體容易出狀況,醫師表示,溫差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與血壓改變,進而誘發腦中風;且根據研究指出,攝氏溫度每改變2.7度溫,即可增加6%的腦中風機會。久坐、肥胖是高危險群氣溫的改變越大,中風的機會越高,南投醫院神經內科張嘉為醫師提醒,高危險族群與老年人須格外注意,避免暴露於溫差太大的環境,尤其有早起運動習慣的老年人,可將運動時間向後調整,晚點出門,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風險。腦中風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3位,也是造成身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心律不整、久坐不動生活型態、家族中風病史、年紀大等,經由適當的治療與控制可以減少中風的機會。注意保暖措施 等太陽露臉再出門張嘉為醫師表示,腦中風常見的症狀包括突發性的單側肢體無力、感覺異常、臉歪斜、說話不清楚、複視、步態不穩、失語症等。民眾應提高警覺性,身旁有人出現以上症狀,應迅速送醫,掌握黃金搶救時間。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也表示,冬天來臨,中風機會增加,民眾務必做好保暖措施,外出宜身著保暖大衣、帽子、圍巾、厚襪子。出門前建議活動四肢暖和身體。早起運動的老年人應調整外出時間,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再出門。

天冷冠心病好發 三高、吸菸者更要注意

天冷冠心病好發 三高、吸菸者更要注意#天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立冬甫過,氣溫逐步下滑,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而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冠心病,也就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科醫師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有五項危險因子,俗稱「三高」的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與遺傳體質有關的「家族史」,還有吸入大量有毒物質破壞血管壁造成血管傷害的「抽菸」。提醒民眾,如果本具有這些危險因子,一定要注意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症狀,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以免發生憾事。心臟血管疾病如果突然發生時,大多緊急且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心臟科嚴元鴻醫師指出,所謂的冠狀動脈,就是指供應心臟氧氣、維持心臟運作的血管。如果因為一些病因而產生動脈狹窄甚至阻塞,心臟在運轉的時候就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輕則胸悶心悸呼吸困難,重則心肌壞死不支倒地,前者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心絞痛,後者則是人人聞之色變的心肌梗塞。溫差大血管收縮  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加上到了冬天,氣溫降低,身體為了減少體溫的流失,會自動將血管收縮,這個保護身體的反應反而會使得血壓失去控制。血管收縮導致周邊的阻力上升,進一步使得心臟必須更用力運轉才能將血液運送至身體各處,而用力運轉的心臟需要更多的氧氣供應,如果這時候剛好遇到冠狀動脈狹窄,心臟得不到需要的氧氣,也容易產生心絞痛的症狀。因此,嚴元鴻醫師提醒,更危險的是家中長者從溫暖的室內走到寒冷的室外時,驟降的氣溫變化,使得血管急遽收縮,讓原本就有狹窄的冠狀動脈血管壁上的脂肪斑塊破裂,產生超急性的血栓反應與血管阻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與心肌壞死,危及到家中長者的生命安全,不容小覷。

天冷更頻尿 膀胱過動症好發

天冷更頻尿 膀胱過動症好發#天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時序入秋,氣溫逐漸變低,是否也讓你跑廁所的頻率增加?當心是「膀胱過動症」!一名50多歲的王小姐,本來就比較頻尿,大概兩個小時就要去一次廁所,雖偶爾有急尿感,但不致於漏尿。但前陣子天氣轉涼,她發現自己愈來愈頻尿,常常一個小時就要跑一次廁所,急尿情況也變嚴重,甚至來不及到廁所就會尿出來,讓她苦不堪言。醫師解釋,隨著天氣愈來愈涼,「膀胱過動症」病人也相對增加。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說,根據研究,冬季氣溫愈低,膀胱過動症的發生率也愈高,這是因為當身體感受到低溫時,會經由神經傳導使膀胱變得更敏感,甚至產生不自主的收縮,使原本就有急尿、頻尿、夜尿等症狀更加劇,嚴重者甚至有不由自主尿失禁情形發生。尿意無預警轟炸  患者怕喝水程威銘表示,「膀胱過動症」的成因大部分不明,可能與老化、脊髓損傷、中風、攝護腺肥大、糖尿病等有關,低氣溫則是會加重症狀的嚴重程度。它是最困擾的下泌尿症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頻尿與急尿感,也有些人因為害怕尿失禁而不敢喝水,會陰部的皮膚又長期處於潮濕狀態,反而導致反覆泌尿道感染的發生。避免刺激性飲食   舒緩膀胱過動「膀胱過動症」的症狀無法根治,但可以控制。日常生活上,患者可以養成天黑之後就停止飲水、睡前或出門前不論有無尿意都上廁所的習慣,也可以在醫師指導下,逐步增加憋尿時間。飲食上應注意避免咖啡、茶、可樂、酒精,以及刺激性食物的攝取。天冷時注意軀幹與四肢保暖,也能減緩膀胱過動症狀。治療方面有口服藥物可選擇。但若口服藥物都無效,經評估後患者可接受膀胱內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減少膀胱收縮情形,自今年九月起只要事先通過審查核准,可健保給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