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體質

易疲憊、蚊蟲愛叮咬 酸性體質惹禍!

易疲憊、蚊蟲愛叮咬 酸性體質惹禍!#酸性體質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炎熱夏天來臨,正是蚊蟲最愛出沒的季節,這時候最容易看出誰是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明顯的特徵除了容易被蚊蟲叮咬外,也會有很多潛在的病症,如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等。而哪些生活習慣容易造成酸性體質?要如何告別酸性體質和感冒的侵襲?就讓營養師來告訴你!酸鹼論點大不同 3點改變體質對於人的體質是否有酸鹼之分,各方論點大不同。營養師余朱青解釋,人體具有平衡酸鹼功能的調節系統,不同器官的酸鹼值也各不相同,從血液酸鹼值來看,身體健康的人的血液多呈弱鹼性。余營養師指出,若是經常吃肉,少吃蔬果,並常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不忌菸酒及缺乏運動者,體質上容易呈酸性。這類型的人血液循環較差,易造成新陳代謝下降,產生血管周邊問題。因此,想要告別酸性體質,就從以下3點日常生活開始改變!1)飲食-多吃青菜水果均衡飲食,不過度烹調、少吃精緻食物。2)運動-保持運動習慣,以增加腸胃蠕動。3)生活作息-生活作息規律、少熬夜。五大草本營養 讓你由酸變鹼由於生活作息與飲食上的調整不易,有些人會選擇吃含草本成分的食物來補充攝取不足的營養素,如:小麥草、螺旋藻及杜莎藻。余營養師解釋,小麥草是鹼性食物,含有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至於螺旋藻及杜莎藻則是天然綜合維生素,富含植化素,有助身體抗氧化。除了藻類跟小麥草,也不少人利用菇類及茶葉類做保健,余營養師表示,最眾所皆知的,像是靈芝,就含有對身體健康有益的成分:多醣體與三萜類,可幫助提升免疫力。而茶類營養素中的白茶,含有兒茶素EGCG,EGCG具有抗氧化力、可以幫助人體新陳代謝。不過,營養師提醒,若是正在服用藥物的病人,尤其是腎臟疾病的病患,建議諮詢醫師後再選用。找回「鹼」單生活 善用草本成份現代人生活忙碌,很難直接攝取到均衡且足夠的營養,保健食品則是補充營養的來源之一!營養師提醒大家,選擇保健食品前應該先判斷自己身體的真正需求,再找尋適合的保健品,並且要特別留意產品的成分說明,因為「正確補充」好過於「多量補充」,透過草本營養成分的保健產品,幫助調整體質、找回「鹼」單生活。

告別酸性體質!營養師教你如何「鹼」單生活

告別酸性體質!營養師教你如何「鹼」單生活#酸性體質

(撰文/黃雅芬) (諮詢/余朱青營養師) (圖/優活健康網)   (常常覺得疲憊?小心酸性體質找上你!) 炎熱的夏天來臨,正是蚊蟲最愛出沒的季節,這個時候最容易看出誰是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最明顯的特徵除了容易被蚊蟲叮咬外,也會有很多潛在的病症,如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等。而哪些生活習慣容易造成酸性體質?要告別酸性體質和感冒的侵襲,需要補充哪些食物或保健食品?就讓營養師來告訴你! 酸鹼觀念論點大不同 調整體質從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開始   (多攝取鹼性食物、作息正常及規律運動才是根本之道) 對於人的體質是否有酸鹼之分,各方論點大不同。營養師余朱青解釋,奧妙的人體具有平衡酸鹼功能的調節系統,不同器官的酸鹼值也各不相同,若從血液的酸鹼值來看,身體健康的人的血液多呈弱鹼性, pH值大概是7.35-7.45;而就營養學角度來看,食物也有分酸性與鹼性食物,像肉類、豆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屬性為酸性食物,蔬菜及大部分水果則屬於鹼性食物。 余營養師指出,若是經常吃肉,少吃蔬菜、水果的人,短時間會讓身體呈弱酸;而常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不忌菸酒及缺乏運動者,體質也容易呈酸性。酸性體質的人的血液循環通常比較差,造成新陳代謝下降,進而產生血管周邊問題,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酸性體質也可能會影響內分泌導致慢性病、免疫力下降等等,營養師叮嚀,如果想要告別酸性體質,就要從日常生活開始改變! 1) 飲食-多吃青菜水果均衡飲食、儘量吃原形食物 (天然食物)、不過度烹調、少吃精緻食物。 2) 運動-保持運動習慣,以增加腸胃蠕動,如果腸子蠕動功能差,容易造成便秘和及毒素囤積。 3) 生活作息-生活作息規律、少熬夜都是維持體質保持健康鹼性的關鍵。 均衡的飲食、正常作息及適度的運動,是改變酸性體質、遠離疾病的最好方法。 絕佳鹼性食品 五大草本營養不能錯過! (草本營養成分有助增加免疫力、調和酸性體質) 由於生活作息與飲食上的調整不易,很多人選擇多吃含特定草本成分的食物來補充日常飲食中攝取不足的營養素,如:小麥草、螺旋藻及杜莎藻。余朱青營養師解釋:小麥草是鹼性食物,具有豐富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市售的青汁就是指小麥草。至於螺旋藻及杜莎藻則是天然綜合維生素,有豐富植化素,植化素具抗氧化作用及增強免疫力效果。 除了藻類跟小麥草,利用菇類及茶葉類保健的人也越來越多,余營養師表示,像一直都非常熱門,號稱能補益全身的靈芝,就含有二個對身體健康有益的重要成分:1)多醣體:可提升免疫力,2)三萜類:是蕈菇類苦味來源,據研究報告顯示可做為抗癌食物,這也就是為什麼靈芝能長期受到大眾青睞的原因。而茶類營養素中的白茶,含有豐富兒茶素EGCG,EGCG有很強抗氧化成分、可以增加人體新陳代謝、達到美白的效果。不過,營養師也提醒,若是正在服用藥物的病人,尤其是腎臟疾病的病患,建議諮詢醫師後再選用。 草本成份保健食品 讓你找回「鹼」單生活! (透過營養品調整酸性體質,應先了解自我需求,才能正確補充)   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上很難直接攝取到均衡且足夠的營養,保健食品已是現在人們補充營養最主要的來源!營養師提醒大家,選擇保健食品前應該先判斷自己身體的真正需求,再找尋適合的保健品,並且要特別留意產品的成分說明,因為「正確補充」好過於「多量補充」。建議想調整酸性體質的人,可以選擇含有螺旋藻、小麥草、靈芝、白茶和杜沙藻等珍貴草本營養成分的保健產品,一次補充多種重要營養素,幫助調整體質、找回「鹼」單生活。 此外,選購保健食品時,建議可挑選原產於紐澳地區、具有悠久歷史且值得消費者信賴的保健品牌,產品須經由GMP認證工廠生產製造,並通過澳洲療效管理局(TGA)認證,讓您在與時間賽跑的同時,放心調理忙碌的身心,還能從每一顆草本營養中感受到來自澳洲零負擔的純淨與天然!

樂閱讀/頸部淋巴結腫 酸性體質的第一步

樂閱讀/頸部淋巴結腫 酸性體質的第一步#酸性體質

很多朋友,尤其是小孩,感冒發燒後,頸部的淋巴結就腫起來了,主要是淋巴結(Lymph node)過濾了病毒與細菌,並由內含豐富的B細胞、T細胞、漿細胞,和組織球等正規軍將病毒摧毀。當身體在對抗入侵的病菌時,淋巴結內部的淋巴球會快速增殖而腫脹,於是感冒感染後,在頸部留下大小不一的淋巴結。在這看似平凡無奇的一個作戰經過,中醫非常重視,會有淋巴結腫大的感染,中醫歸屬於「風熱沒有在第一線治好」的結果。風熱的痰是比較稠、黏的,當這種熱痰拖延不好時,內悶的熱開始轉化為毒,人參敗毒散的用意,就在幫忙自癒力差病人與病邪戰爭能快一點結束,因為拖下去就會發展成內毒了。如果順利治好,就成功攔阻了將往身體深層發展的燎原之「毒」。銀翹散、鐵笛丸等這些治風熱的方子,都會用薄荷、連翹等清熱又兼有解毒藥的用意也在於此。雖然中醫有完整的考量及治療策略,而病人不願意好好接受中醫療效治時,內悶的熱毒開始形成,表現出在頸部的淋巴結腫大,並到這階段,中醫認為原本風熱的黃、稠、黏,有形的痰,已經深入變成熱毒無形的痰了,這又稱為痰瘀、痰核、瘰癧。金朝、元朝時的名醫東垣老人提出了「散腫潰堅湯」,我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世紀名方,方中黃芩、黃連、黃柏、知母、龍膽草、均為清熱瀉火解毒之藥味,黃芩、黃連、黃柏是大家非常熟知的「黃連解毒湯」的組成。中醫認為可以用昆布這類海生植物來化除這無形的痰淋巴結腫大;連翹,三稜、莪朮、當歸尾、白芍,協同一起散掉頸部不通的血、氣;栝蔞根、桔梗,能消腫;柴胡、升麻、葛根,既解毒又可提振腸胃機能;是一帖面面俱到的處方!當這種內悶的熱毒,進一步轉化為無形痰的過程,就是「人體酸化的過程」。好比大熱天我們中午買了個熱便當沒馬上吃,裡面的肉、蛋等食物悶在裡面,還等不到晚餐吃時,就酸掉發溲了是一樣的。大凡是「熱」,中醫認為都會與「水」有關,一如大自然的現象,因為熱的能量,讓水產生了液體、氣體、固體的三態,也因為水,使得熱的能量能因此得以調節。內悶的熱毒,如河流減速慢下來的濕地沼澤,大自然在陽光的熱力照射下,會長出苔蘚等植物;人體就在某些阻隔外來病原的地方,先是氣血不通,進而培養出容易長東西的酸性體質。中醫清楚得知這樣的病程,設計了一系列的解毒、敗毒等方子,都同步同時的在處理這類病人體內的酸化,即便是一些癌症的治療,也都是延續這種治療觀念,調整重組開立的藥方。(本文作者/賴榮年)(摘自/感冒應該看中醫/大塊出版)

調整飲食、鹼化尿液 可改善”結石體質”

調整飲食、鹼化尿液 可改善”結石體質”#酸性體質

事實上,食物並不會改變體質的酸鹼,因為身體會藉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將過酸或過鹼排出體外,以保持血液酸鹼值的衡定。因此,血液的酸鹼不受食物改變,但尿液的酸鹼卻是會受食物影響。台東基督教醫院張靜芬營養師表示,尿液一般呈現弱酸性(pH6.0~6.5),但攝取食物若提供較多的五穀雜糧、豆類與蛋類、肉類等被稱為酸性的食物時(因所含的氮、硫、磷質多過於鉀、鈣、鎂),尿液會更偏酸。偏酸的尿液促進含鈣結石和尿酸結石的形成,因此建議有結石體質的人,除了多喝水,應該利用食物來鹼化尿液。怎麼做呢?張靜芬建議採用均衡飲食,避免大魚大肉並多吃蔬果。因為蔬菜水果含有的鉀、鈣、鎂多過氮、硫、磷,是屬於「鹼性食物」。比較特別的是,蔓越莓雖然是蔬果,但卻是酸性食物,它利用使尿液酸化的方式預防尿路感染,也因此預防因尿路細菌感染產生的感染性結石,但卻不適合含鈣結石和尿酸結石的患者。但喝茶、喝咖啡對於草酸鈣結石的患者而言,是不被鼓勵的,張靜芬表示,因為茶類、咖啡、碳酸飲料等都是含草酸高的食物。另外,含鈣結石中有些是磷酸鈣結石,針對降低尿液中磷酸的濃度,患者也要少吃高磷的食物。張靜芬指出,服用維他命C常被視為可以增強免疫、預防感冒,但有研究指出,大量的維生素C會促進尿液中草酸的排泄量,酸化尿液並增加草酸鈣結石的機會。因此,曾有含鈣結石、尿酸結石的人,維生素C最好均衡的從天然蔬果攝取就好。每天一百毫克的維生素C(兩顆柳丁或一顆奇異果)就可以達到身體的需要量,不必額外補充。另外,含鈣結石的患者若有必要服用維生素或礦物質的補充劑時,也要注意其維生素D的量是否太高。張靜芬解釋,因為鈣質若攝取過多,小腸對鈣質的吸收率會下降;而維生素D攝取太多時,卻會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率。過多的維生素D會升高血鈣的濃度,當血鈣過高時,身體便會藉由尿液排出多餘的鈣質以維持血鈣的衡定;這時尿鈣濃度就會增加,易形成含鈣結石。所以服用維生素或礦物質的補充劑時,要特別注意到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D量,最好在安全的範圍(維生素D每日建議量為五~十微克)。由於尿酸來自核酸物質──普林的代謝物。高普林的食物也會增加尿酸結石的機會。高普林食物包括:海水魚、小魚干、沙丁魚、內臟、肉汁、肉湯、香腸、香菇、洋菇、蘆筍、豆類、酵母(養樂多、健素糖)、雞精、干貝、蛤蜊、草蝦、蚌、豆芽、紫菜。再者,尿液偏酸使尿酸的溶解度降低,會增加尿酸結石形成的機會。因此在飲食上除了採用低普林飲食,最好能利用鹼性食物調整尿液的酸鹼值,以預防結石的機會。張靜芬說,有坊間還建議,多喝啤酒有利尿效果可預防結石。但利尿過多也有可能造成結石患者發生脫水,反而加速了結石的產生。更何況,若是高尿酸而引起的結石,酒精更是禁忌呢!【酸性食品】蛋、肉類、貝類、五穀根莖類、堅果類、乳酪、梅子、葡萄、西瓜、玉米、蘆筍、扁豆、李子、南瓜、蔓越莓等。【鹼性食品】牛奶製品、冰淇淋、綠色蔬菜、水果、柳丁、柑橘、檸檬、蘿蔔、杏仁、栗子、椰子、芹菜、乾碗豆、葡萄乾、海帶、海藻等。

外食健康「酸」的快 先從喝水「鹼」負擔

外食健康「酸」的快 先從喝水「鹼」負擔#酸性體質

工作忙碌壓力大,加上三餐經常外食,儼然已成為都市人的生活型態。根據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調查,2008年外食人口的飲食習慣,發現有36%的人每天吃超過5份肉,10%每天吃超過10份肉。這樣大量攝取肉類的失衡飲食,已經造成多數民眾體質「酸化」現象。當人體的pH數值處於6.9~7之間,是屬於偏酸性體質,此種狀況下,人較容易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嚴重還會引發癌症。日本著名醫學博士柳澤文正曾找過100個癌症病患者抽血檢查,結果全部病患血液都呈偏酸性的反應,可見酸性體質是疾病之源。要改善酸性體質,使身體的體液能維持弱鹼性,我們不能忽略人體組織成份有三分之二是水份,水是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只有透過水的稀釋和循環作用,我們所攝取營養素才能被人體吸收。喝水是最簡單、有效又省錢的養生方式,特別是小分子團的水,較易於人體吸收。一般常態的水約8~12個水分子集結,經過電解處理後,可將水分子團打散變成5~6個水分子,此時水的pH值至少可達8.5以上,即可定義在“鹼性水”(一般礦泉水pH介於7~8之間為弱鹼性)。根據日本研究文獻指出,每天飲用1000mL鹼性離子水連續2週,結果腹部疾病、腸內異常發酵、腹部膨脹感、慢性腹瀉、便泌等疾病的綜合改善度為:明顯改善12%、改善24%、稍微改善52%、普遍12%,稍微改善以上的有效例共計為88%。日本九州大學1997研究也指出,電解還原水確實能消除人體致病的自由基,並且具有保護遺傳基因DNA免受氧化損傷的功能;但鹼性需達pH9.0以上才有顯著的差異性,鹼性數值過高(pH10以上)可能會有食用安全上的疑慮,所以 pH介於9.0~9.5是最適合人體的鹼性。要改善體內酸化環境,找回健康身體,除了包括生活作息應避免抽菸、喝酒、熬夜,養成運動習慣,均衡攝取各種食物,多吃高纖及偏鹼性食物,不妨先從喝水為身體「鹼」輕負擔!

吃酸性食物會讓身體偏酸??

吃酸性食物會讓身體偏酸??#酸性體質

在多采多姿的世界裡,酸甜苦辣不僅是味覺感受,還經常被用來形容人生的經歷。有些事情一開始的時候很難,我們形容說是「吃到苦頭」,但努力有成之後,享受成果時就是「苦盡甘來」。就像事情不能只看表面,食物也不能用嚐的來分辨其酸鹼性。例如:酸梅很酸,它卻是鹼性食品;而鹽巴很鹹,它卻是中性食品。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無論食物的酸鹼或是體質的酸鹼都是測量而來的。溶液中氫離子(H+)的濃度代表酸性,濃度愈高就愈酸,測量的刻度為pH值0~14,數字愈小表示酸度愈強,pH值0~7代表酸性的範圍,pH值7~14是鹼性的範圍,而pH值=7就是中性。身體的酸鹼是以血液所呈現的pH值為代表。正常人的血液略呈弱鹼性,範圍介於pH7.35~7.45之間,身體維持血液在這個範圍的恆定很重要。若是血液的酸鹼度有輕微變化,pH值低於7.35雖然仍在弱鹼的刻度上,而只比正常的範圍偏酸一些,就是「酸血症」了,而pH高於7.45則為「鹼血症」,這兩種都是嚴重代謝失衡的症狀。但不用擔心,一般人並不輕易發生酸血症或鹼血症的狀況。坊間相信飲食的酸鹼質可以輕易的改變血液的酸鹼度,吃多了酸性食品,就會讓身體的血液偏酸,甚至認為偏酸的體質正是慢性疾病和癌症的根源。其實,身體內有個很強而完整的機制,以保持血液的酸鹼值在恆定的安全範圍,所吃食物的酸鹼值能對身體造成的影響非常的小。張靜芬營養師解釋,身體有三組自動自發調控酸鹼平衡的機制:「緩衝劑」、健康的肺、健康的腎臟。首先是血液中的緩衝劑「碳酸氫根(HCO3)」和「重碳酸氫鹽HCO3一)」,它們可以緩衝酸性、鹼性食物所帶來的衝擊。當我們吃了所謂「酸性食物」,例如:動物性食物的肉、魚、蛋,植物性食品的白米及麵粉製品,或是含磷、硫、氯等元素的食物,經消化代謝反應後會產生較多的負離子,血液中的氫離子會增加。這時緩衝劑「碳酸氫根」會與氫離子結合,適時的將pH值上升,此化學反應的結果會產生二氧化碳(CO2),最後再由呼吸作用排出,血液中的緩衝劑和肺成功的將血液調節回到恆定的酸鹼度。相反的,當血液中鹼性過高,pH值上升的壓力也會使得緩衝劑「重碳酸氫鹽」釋出氫離子來調節,使pH值下降到正常的範圍,達成緩衝的效果,而氫離子最後再與體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不影響酸鹼。在這當中,肺臟藉由增加的呼吸次數,快速的排除二氧化碳,腎臟也協助緩衝機制,將血液中過量的氫離子、水和其他的緩衝成分經由排尿移除。張靜芬營養師表示,若是因患有肺部疾病而使得二氧化碳無法即時排除,就可能發生酸中毒,此謂「呼吸性酸中毒」。而患有腎功能不全的人,也有可能發生酸中毒,即「代謝性酸中毒」。因此,對健康的人而言,飲食的酸鹼性是可以影響尿液的酸鹼值,但並不太影響血液的酸鹼值。肉吃得多的人,他的尿液可能偏酸性;而吃素的人,尿液就偏鹼性,這都代表著身體對酸鹼的調節機制是健全的。一般而言,植物性食品、豆類、蔬果類等雖被稱為鹼性食物,但其有益於身體健康的因素並不在於能「改變酸性的體質」,而是能提供動物性食品中所沒有的膳食纖維、植物固醇,以及多種的抗氧化劑等營養素的保健功效。所以,稱酸性食物為「壞」的食物,鹼性食物為「好」的食物,以為鹼性食物可以改變癌症或或慢性病的體質,這樣的說法並不恰當。飲食不是「越鹼越好」,而是「均衡」最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