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

就是睡不著!國人年吃3億顆安眠藥

就是睡不著!國人年吃3億顆安眠藥#國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人的一生花了3分之1的時間在睡眠上,這是自古以來睡眠的內建功能,讓我們得以儲備足夠的能量,來應對生活中的大小事,隨著文化的進展,人們的生活型態開始改變,壓力、飲食習慣、日夜節律等,也間接地影響到睡眠。睡眠障礙 情緒造成占大多數 根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國人每年服用3億2700萬顆安眠鎮靜類藥,這當中不乏有濫用的情況,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呂宗樺指出,許多人誤以為睡不好就要使用安眠藥才能改善,殊不知睡眠障礙成因非常多,其中以情緒所造成的睡眠障礙占絕大多數,例如憂鬱、焦慮及躁鬱等。單使用安眠藥 治標不治本情緒造成的睡眠障礙,單單使用安眠藥、補眠或民間偏方,那只是治標不治本,反容易弄巧成拙,造成藥物成癮或是情況惡化,應由身心科醫師診視後,使用適合的情緒穩定劑、抗焦慮劑、抗憂鬱劑或助眠劑,配合心理治療及生活模式調整後,才有機會改善。憂鬱患者 難入睡、早醒因此,呂宗樺醫師表示,當睡不好時,很有可能是情緒失調的徵兆及復發因子,建議求助精神科醫師,評估是否有憂鬱、躁鬱或焦慮等情緒障礙,以及早治療避免惡化,以憂鬱患者為例,其在睡眠上會出現:難入睡、睡眠片段、早醒、整體睡眠長度減少、醒來後無飽足感、多夢等症狀,而這些症狀本身亦會加重憂鬱症的嚴重度或復發的機率,是需要精神科醫師仔細評估及處理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睡眠品質差也會影響到情緒,呂宗樺醫師說,如失眠、熬夜、睡眠中斷後,隔天情緒煩躁,造成工作效率變差,而睡眠品質差可能源自於不當的生活習慣,如睡前滑手機、深夜吃東西、白天睡太多、酒癮等,或是因為睡眠生理功能失調,如睡眠呼吸疾患,以及其他身體疾病。 

吃西藥傷身?2錯誤觀念 國人腎臟病居高不下

吃西藥傷身?2錯誤觀念 國人腎臟病居高不下#國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三高調查發現,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其中糖尿病是其主因,而高血壓與高血脂也是腎臟病成因之一,國民健康署呼籲,三高失控將導致腎臟加速病變,除了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更對國家社會經濟產生莫大影響,104年健保署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高達342億元,約佔健保總預算5.7%,影響之鉅,不言可喻。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糖尿病人中有46.6%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更有四分之一已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此外104年台灣腎病年報資料也顯示,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居第一位,佔45.0%。控制三高  顧腎之道研究指出,糖尿病病患進行介入控制後,當發現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正常數值為7%),發生腎病變的風險降低了27%;另外血壓也是關鍵因素,收縮壓控制在130 mmHg以下風險降低了35%。由此可見,血糖、血壓控制良好者,可有效延緩腎臟病變發生。邱淑媞署長也提到,民眾易有錯誤觀念,恐導致腎臟病發生,不得不提防,包括:1) 認為西藥傷身,5成6民眾誤以為三高藥物會傷腎/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高達7成5民眾缺乏正確觀念,甚至有5成6的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及高血壓用藥會「傷害腎臟」,且男性持這樣錯誤觀念的比率較女性高。進一步分析年齡層來看,較年輕族群(18到39歲)有高達6成回答按時吃藥是「傷害腎臟」,高於整體平均。此結果證實了,一般民眾普遍認為服用西藥會傷害腎臟的刻板觀念,也導致了不願意正確用藥的結果,其實正確服用藥物,把血糖、血壓控制到安全範圍,才是保護腎臟的正確做法。2) 覺得驗尿麻煩,2成民眾不知驗尿可檢查腎病變/因為腎臟受損常會有血或蛋白質流失至尿中,尿液檢查為診斷腎臟疾病方便又實惠的第一步,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應每年定期檢測尿液微量白蛋白。但是國人普遍對驗尿不重視,在健保署資訊顯示,103年糖尿病病人尿液白蛋白檢查率只有50.2%,另104年國民健康署「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顯示,有2成民眾不知驗尿可以檢查腎病變,國健署強調,尿液有乾坤,驗尿是監測腎臟病的簡易的方法。

國人年嗑3萬粒安眠藥 60歲以上女性最嚴重!

國人年嗑3萬粒安眠藥 60歲以上女性最嚴重!#國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睡不著該怎麼辦?許多人選擇以安眠藥解決睡眠問題,食藥署昨公布,103年國人服用約3億3仟9佰萬粒安眠藥,其中以佐沛眠(Zolpidem)使用量為1億3仟7佰零9萬粒居首位;尤其以長輩們的睡眠問題更是迫切需要被關心。長期依賴 恐形成惡性循環根據統計,國人使用非苯二氮平類鎮靜安眠藥盛行率最高之族群為80歲以上女性、其次為60~79歲女性,因此,長輩們的睡眠問題是極需關心的!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藍祚鴻醫師表示,老年人是最常出現的失眠族群,老人家因生理變化,睡眠時間短,半夜容易醒,常需靠短效安眠藥,但長期依賴及自行增加劑量,恐成癮或吃了藥卻沒效,形成惡性循環。食藥署統計我國每年安眠藥的使用量發現,103年國人服用約3億3仟9佰萬粒安眠藥,其中以佐沛眠(Zolpidem)使用量為1億3仟7佰零9萬粒居首位;食藥署為保障國人使用安眠藥之安全性及合理性,避免醫源性成癮,自100年起,每年辦理安眠藥稽核專案計畫,Zolpidem使用量大幅度下降,若將其相差數量逐一排列,長度將近2座雪山隧道,自費比率亦由100年7.3%降為103年2.2%。然食藥署發現,此期間伯替唑他(Brotizolam)及唑匹可隆(Zopiclone)等藥品之使用量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已將該等藥品列為稽查重點。為避免成癮 應遵循醫師指示服藥食藥署呼籲國人,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安眠藥屬第3ヽ4級管制藥品,均為醫師處方用藥,民眾若有睡眠障礙,應找睡眠或精神專科醫師診治,積極找出病因,並依照醫師指示正確服用藥品,才能澈底擺脫失眠的困擾。

常熬夜、吃不定時 國人25%有胃食道逆流

常熬夜、吃不定時 國人25%有胃食道逆流#國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37的陳先生從事房仲業,生活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加上飲食不定時,晚餐在晚上10點後才吃更是稀鬆平常,且經常需要應酬喝酒、抽菸,長期下來身體不堪負荷,胃食道逆流也找上門,不僅影響夜間睡眠,白天精神也跟著變差,工作表現大不如前。9成患者有夜間症狀 依賴咖啡恐惡性循環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林肇堂理事長指出,現代人壓力大、飲食習慣改變,加上作息不正常,容易導致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弛,造成胃酸或氣體回流至食道裡,形成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好發於30歲以上成人,據統計,近20年來的已成長超過5倍之多,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五年前已突破25%,平均每4人就有1人深受困擾,胃食道逆流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文明病,甚至有近9成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夜間出現症狀造成生活及睡眠品質低落,工作效能大打折扣,白天若又依賴咖啡提神,恐造成症狀加劇,恐陷入一天24小時都不適的惡性循環。減少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美國最新研究指出,胃食道逆流患者於夜間出現症狀的比例高達89%,¬生活和睡眠品質深受影響,而因睡眠不足或失眠,造成隔天工作效能下降,如果患者又藉由咖啡、茶或進食來提神,恐將會加重胃酸分泌及逆流症狀,長期下來,患者的身心壓力很大,造成惡性循環,使得疾病控制更不易。因此,如何提升胃食道逆流的治療現況與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實為首要目標。台大醫院內科部吳明賢醫師表示,除減少刺激性食物,如油膩、甜食、辛辣食物等,每餐維持7~8分飽,並且放慢吃飯速度,才能徹底預防胃食道逆流,他同時強調,若生活、飲食習慣不改善,約有5成患者會再復發,千萬不可大意。改善生活習慣 才是治療之本台大醫院內科部曾屏輝醫師指出,尤其接下來進入尾牙季,上班族交際應酬頻繁,年末長時期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可能會會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或加劇原有疾病,提醒民眾,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診斷並治療,除了選擇正確的藥物外,更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逾5成國人缺「碘」 恐致疲倦、女性經期紊亂

逾5成國人缺「碘」 恐致疲倦、女性經期紊亂#國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碘是人體必需營養素,當無法由天然飲食獲得足夠的碘,將造成胎兒智能受損及甲狀腺肥大等問題。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台灣民眾尿碘濃度偏低比率高達51.2%。為此,衛福部將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將國內食鹽中碘營養添加劑濃度,以碘計由現行12~20毫克/公斤,調升至20~33毫克/公斤。缺碘造成孩童智能低下 成人記憶力差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指出,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需營養素,甲狀腺素可促進身體代謝及組織生長,缺乏時容易覺得疲倦、怕冷、甲狀腺腫大及造成心智功能障礙,也會因為代謝變慢容易變胖;孩童與青少年會有智能低下、體型矮小等身體及心智發展遲緩的問題,成人則會造成心智功能受損,如記憶力差、智力減退、反應遲鈍等,女性長期缺乏亦可能影響內分泌平衡,造成月經紊亂及不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神經系統,還在發育中的胎兒及新生兒,可能造成孕婦流產、死胎、胎兒先天性畸形、死亡率增加,以及新生兒呆小症、智商和認知功能發展遲緩等。邱淑媞說,寶寶的成長,只有一次機會,因此,有必要及早有效改善,給下一代更好的健康起點。緩慢增加攝取 以避免誘發甲狀腺腫國健署表示,長期缺碘的人突然攝取大量的碘,可能會有誘發甲狀腺腫的副作用;若依國民飲食指標建議上限,每日攝取食鹽6公克,則每天可從食鹽中補充120~198微克的碘,遠低於1個海帶結的碘含量,因此,在食鹽中添加碘,由食鹽獲得碘,對民眾較不會產生碘過量的風險。

國人日盯螢幕8小時 白內障增3成

國人日盯螢幕8小時 白內障增3成#國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四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今公布護眼趨勢調查,發現國人每日平均觀看螢幕的時間約為8.4小時,相較2007年調查顯示的5.3小時,用眼時間成長將近1.6倍。老化眼疾年輕化 青壯族群隱憂數位網路與行動裝置使用普及化,重度依賴科技產品已是現代人的生活趨勢,調查中20~54歲之間的青壯年族群,過半受訪者每天黏在3C螢幕上的時間為9小時以上、超過整體平均值;其中45~55歲壯年,有近4成每日觀看螢幕超過11小時,成為名符其實的「眼忙族」,也讓眼科醫師擔心全民眼睛過勞。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過度用眼的結果,就可能造成眼睛提早老化,甚至罹患導致視盲的眼疾,包括青光眼、白內障與視網膜疾病。對比102年與97年健保資料顯示,20~54歲的族群,白內障與青光眼患者人數上升了30%以上,老化眼疾的年輕化趨勢已成台灣青壯族群隱憂。8成國人未定期檢查眼睛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蔡景耀秘書長說明,根據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坐7小時以上,罹患早發性白內障風險,較每天坐不到3小時者高出2成,可能是長時間觀看螢幕所致。調查中除了顯示民眾長時間過度用眼外,也揭露了用眼時間越長,其使用行動裝置類螢幕的錯誤行為就越多,包括躺臥或側臥等錯誤用眼習慣的比例突破5成,對於過勞的眼睛更是雪上加霜。調查也發現國人在護眼行動上是知易行難,民眾普遍有正確的護眼知識但護眼行動力薄弱,超過6成國人平日沒有做到「用眼3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近8成未定期眼睛檢查。尤其是國人現在幾乎離不開智慧型手機,已經超越電腦使用率,但是手機螢幕字體小、容易近距離觀看或有手持晃動的情形,都嚴重影響眼睛健康!定期檢查 預防視力問題超過8成的視力問題是可以預防或治療的,衛福部林奏延次長表示,國人健康意識逐漸抬頭,大家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問題,但是眼睛卻仍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角,且許多國人常以為老化後,視覺功能變差是正常的,往往把視力疾病拖到視力變得很差時才去就醫。但科技的普及化已經勢不可擋,用眼負擔逐漸增加,民眾對眼睛的照顧更要趕上用眼的速度。

雙缺!9成國人維生素D、鈣不足 骨鬆恐找上門

雙缺!9成國人維生素D、鈣不足 骨鬆恐找上門#國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更年期後婦女,容易因為鈣質快速流失而導致骨質疏鬆,然而想降低骨鬆、骨折等風險,光是增加鈣質攝取還不夠,必須與維生素D同時進行補充,因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元素,卻有高達9成以上民眾維生素D及鈣質攝取不足,讓自己身陷骨鬆危機中!31歲以上 每日應攝取1千毫克鈣國際骨鬆學會在今年加強呼籲各年齡層均須重視鈣質、維生素D以及蛋白質的攝取以存骨本。根據最新調查顯示,曾發生骨鬆性骨折的停經後女性中,有高達86.6%維生素D攝取不足;但光補充維生素D還不夠,國外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須與鈣質同時進行補充,才能更進一步降低骨折發生的風險。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陳芳萍理事長指出,鈣質與維生素D在骨骼保健上缺一不可,但國人在鈣、D兩大骨骼健康營養素的攝取上卻仍明顯不足。根據國健署建議,31歲以上成人,一天需攝取1000毫克的鈣,但台灣成年女性卻普遍未達標,其中31歲至50歲的女性鈣攝取不足比例高達9成4;調查亦發現,19歲以上國人更有將近9成8維生素D攝取不足,與鈣質缺乏情況不相上下。維生素D助鈣吸收 不足恐致代謝症候群陳芳萍提醒,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元素,但維生素D較難透過日常膳食足量攝取,因此建議民眾應養成看產品成分標示的習慣。以國內成年女性平均一天僅攝取563毫克的鈣質來說,牛奶更能幫助國內女性補充所需鈣質,每日建議攝取2杯250毫升高鈣牛奶,幫助維持骨骼與關節的健康。此外,過去《優活》報導,國人維生素D嚴重不足,其中又以女性、越年輕者問題越嚴重,對此,心臟科蔡忠文醫師表示,維生素D攝取不足,恐增加代謝症候群、骨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所以,除了牛奶外,建議民眾也可多吃黑木耳、鮭魚、秋刀魚等,此外每天至少曬10~15分鐘的太陽,且不能防曬,才能有效補充維生素D。

她便秘多年腸齡如老嫗 調查:國人7成腸老化

她便秘多年腸齡如老嫗 調查:國人7成腸老化#國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你也長期為便秘所苦嗎?二個月前全台浣腸缺貨,竟爆出有500萬人有便秘困擾;董氏基金會公佈「全台腸年齡調查」顯示,7成青壯年的腸齡出現老化,每10人中就有5人有便祕問題;像是今年38歲的楊小姐,20年來深受便祕之苦,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情形下,腸年齡竟達68歲!糞便乾硬、解不乾淨 半數人有便秘問題董氏基金會「全台腸年齡調查」發現,15~59歲青壯年的平均腸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11.3歲,腸齡老化程度10歲以上者高達7成。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陳醒荷副主任表示,有過半青壯年出現糞便乾硬、顆粒狀、排便費力、解不乾淨或一周排便少於2次等便祕問題,但其中超過7成不知道自己有便祕。便秘者比一般人多2倍罹癌機率胃腸肝膽專科蕭敦仁醫師指出,便祕不但會造成身心理不適,生活品質和工作及課業表現,也會連帶受到影響,而嚴重者恐引發腸癌風險,腸道問題確實不容小覷。大腸癌發生率連續七年蟬連十大癌症第一名不是沒有原因,一般我們認知,少吃紅肉、燒烤及醃製品,可以預防大腸癌發生,然而曾有研究結果顯示,便祕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2倍,顯見便秘對於腸癌的影響之深。補充膳食纖維 幫助維護腸道健康董氏基金會呂蕙如營養師說明,膳食纖維和消化酵素為照顧腸胃健康的兩大營養素,如奇異果及木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幫助軟化、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排便順暢等作用,此外,搭配多喝水、多運動,可幫助維護腸道健康。為瞭解腸年齡和水果的關係,蕭敦仁醫師也招募98位平常有排便或便祕困擾,但未使用藥物治療、腸道老化較嚴重的上班族,進行「連吃14天奇異果改善腸道健康」研究,實驗結果發現,連續14天每天吃2顆奇異果,整體平均腸年齡從59歲降至51歲,腸齡年輕8歲。各項指標中又以便祕問題的改善程度最為顯著,此外,肌膚狀況的表現亦有顯著進步,可見攝取足夠纖維素能促進腸道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