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大警訊」 斑馬公仔巡迴展即日開跑

「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大警訊」 斑馬公仔巡迴展即日開跑#NET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神經內分泌腫瘤(簡稱NET)是一特殊癌症,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已故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故又稱為「賈伯斯病」。雖有一部分腫瘤會分泌荷爾蒙,引發臨床症狀,但因無特定癥兆或症狀,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根據101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全國每年約新增1,000名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由於症狀不易分辨,常導致約需 5-7年才能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 十大警訊要警覺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為非功能性及功能性腫瘤。非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通常無明顯症狀,往往到腫瘤變大產生症狀才發現,如:腹脹、腹痛等,導致確診時已是疾病晚期或腫瘤轉移;而功能性腫瘤會分泌荷爾蒙引發臨床症狀,呼籲民眾針對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大常見症狀︰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胃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十大警訊,提高警覺,以早期診治。為提升民眾警覺性,今年(2016)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消化內視鏡醫學會特別舉辦「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大警訊」-斑馬公仔巡迴展,期望透過斑馬策展,提升大眾對神經內分泌腫瘤(NET)疾病關注度,同時也象徵著各科醫師齊心協力,一同守護患者健康!醫學上用「斑馬」,是指聽到馬蹄聲時,往往直覺來的是馬,但有可能是斑馬,用以比喻神經內分泌腫瘤難以診斷、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容易忽視疾病症狀的嚴重性,造成後續對於身體的危害。王秀伯醫師也進一步說明,在過去研究裡,神經內分泌腫瘤一旦腫瘤轉移,其棘手度不亞於其他癌症,平均存活僅33個月,因此及早診斷為關鍵!而目前疾病治療方式會依照患者的健康狀況和腫瘤大小來取決於是否進行手術切除,或栓塞等局部治療,若已經轉移則需考量藥物治療。逾百隻可愛斑馬公仔超吸睛 拍下症狀斑馬送好禮「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大警訊」-斑馬公仔巡迴展時間從7月5日至7月18日三軍總醫院開跑後,8月5日至8月18日則由嘉義長庚醫院接力,9月9日至9月21日於高雄榮民總醫院;10月4日至10月15日為彰化基督教醫院;10月21日至11月3日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做為活動尾聲,策展將會長達半年的時間,每家醫院展期約為兩周的時間,歡迎民眾現場蒞臨拍照打卡,只要拍下斑馬身上的十大警訊,就可至癌症資源中心換取可愛斑馬小贈品,除了實體策展外,癌症希望基金會也特別在「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www.net.org.tw」推出網路遊戲,只要找出十大警訊斑馬,就有機會獲得精美贈品,期盼能夠提升衛教力度,讓更多潛在患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症狀多變,對於診斷及治療有其挑戰性,需多科醫療團隊共同照護。癌症希望基金會成立了「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並成立了「NET病友會」讓更多病患或其家屬在此相互分享彼此鼓勵,對抗疾病的路上不孤單。欲知更多疾病相關資訊歡迎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瀏覽或撥打免付費服務專線0809-010-580。

神經內分泌腫瘤皆為惡性 藥物治療可助控制疾病進展

神經內分泌腫瘤皆為惡性 藥物治療可助控制疾病進展#NET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幾年隨著診斷技術進步及疾病衛教意識提高,醫界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NET)不再像過往感到陌生,經由有經驗的臨床醫師提早察覺症狀,可提高疾病確診率並及早治療。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楊陽生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臨床症狀多變,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在診斷及治療上需賴腸胃科、內分泌科、一般外科及血液腫瘤科的通力合作,才能訂定完善的治療方針。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惡性腫瘤嗎?神經內分泌腫瘤為體內神經內分泌細胞發生病變所致,腫瘤常會分泌過量的荷爾蒙類似物,而依荷爾蒙不同的生理特性及分泌多寡,患者產生的功能性症狀不大相同,如咳嗽、氣喘、腹瀉、腹痛、盜汗及起紅疹等。診間中患者常詢問醫師「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預後好嗎?」對此,楊陽生醫師表示,根據2010年WHO公布,神經內分泌腫瘤依照惡性度等級及疾病進展分為G1低惡性度、G2中等惡性度及G3高惡性度,當腫瘤細胞分化不良或腫瘤出現轉移,皆會影響病患預後好壞,因此呼籲患者應定期做影像學檢查及抽血追蹤CgA數值,才能監控疾病進展。 腫瘤轉移無法手術 可選擇長效型體抑素力抗腫瘤值得留意的是,楊陽生醫師指出,近9成的患者到血液腫瘤科看診時已出現腫瘤轉移,最常發生轉移的部位為淋巴結及肝臟,也會轉移到腹膜、縱膈腔、肺臟等。當腫瘤出現轉移,無法靠手術完全清除時,可考慮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來緩解大量荷爾蒙類似物分泌造成的功能性症狀。根據研究證實,長效型體抑素除了可幫助控制臨床症狀外,同時,無論是否有功能性症狀發生的患者,皆能延緩腫瘤惡化。楊醫師表示,曾有一位60歲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每個月施打一劑長效型體抑素控制臨床症狀,後來發現有其他新的病灶出現時,增加長效型體抑素劑量,對於控制其病情進展也仍有改善。另外,除了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外,也可使用標靶藥物口服mTOR抑制劑合併治療,同樣能控制臨床症狀及延緩腫瘤惡化,目前皆已有健保給付,大大降低患者醫療經濟負擔,也鼓勵患者,面對疾病勿過度擔憂,遵照醫囑,定期追蹤,才是控制神經內分泌腫瘤的不二法門。

神經內分泌腫瘤免驚!藥物治療重拾生活品質

神經內分泌腫瘤免驚!藥物治療重拾生活品質#NET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的美籍外商,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已長達20年,常出現腹瀉、臉部潮紅等臨床症狀,抽血檢查也發現CgA數值偏高,且合併有肝臟轉移。經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後,幫助控制臨床症狀及腫瘤生長,此個案是目前國內施打長效型體抑素最久的患者,也是長期與癌共存的最佳案例。定期健檢+生物標記檢測 有助於早期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簡稱NET)為罕見的消化道腫瘤,好發部位包括腸胃道及胰臟,其次為肺部。根據2013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表的全國癌登資料分析,預估每年新增400例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暨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表示,許多民眾在健檢時會發現疑似有神經內分泌腫瘤,建議可找對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並搭配生物標記檢測CgA及腫瘤惡性度分期(G1~G3)評估,有利輔助診斷及追蹤疾病。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 但若無法切除可先以藥物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目標是將腫瘤切除乾淨,因此,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對於無法完全切除或是發生轉移的患者,則會先施以長效型體抑素,除了控制腫瘤增生所引起的不適外,還包括減輕荷爾蒙分泌所引起之功能性症狀。王正旭醫師表示,根據研究證實使用長效型體抑素治療,除了可緩解功能性臨床症狀外,不論患者有無功能性症狀發生,都可延緩疾病惡化時間,控制腫瘤生長。長效型體抑素治療 助控制臨床症狀提升生活品質王正旭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個特殊的癌症,除了腫瘤生長會引起疾病負擔外,還會因腫瘤分泌的荷爾蒙造成患者發生臨床症狀(如腹瀉、消化性潰瘍等)而引起身心不適。臨床經驗中,曾遇到一名洗腎患者,同時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當時除了須承受洗腎的心理壓力外,也因心悸症狀,讓他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但在透過長效型體抑素治療後,症狀穩定控制,目前持續追蹤治療中。神經內分泌腫瘤與其他的罕見癌症一樣,具有慢性化的發展特質,王醫師呼籲,病人及家屬須學習與此癌有長存的鬥志,面對疾病越「小心」,就能越「放心」,也能讓家屬「安心」。若民眾欲取得更多衛教資訊及實體身心靈輔導協助,可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

『BringNExTHope』全台病友總動員 長存鬥志抗NET

『BringNExTHope』全台病友總動員 長存鬥志抗NET#NET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及癌症希望基金會共同響應11月10日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日 (NET awareness Day) 」,號召病友總動員一起站出來接受治療。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個特殊的癌症,除了腫瘤生長會引起疾病負擔外,因腫瘤分泌的荷爾蒙,會造成患者發生臨床症狀(如腹瀉、胃潰瘍等),也會產生身心靈不適。有鑑於此,今年癌症希望基金會在神經內分泌腫瘤日前夕,提出『Bring NExT  Hope』概念,並宣布將成立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會,期許在抗癌的路上,有更多同路人彼此支持,攜手迎向希望。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年增400位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3年統計國內癌登資料發現,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一點五一,整體疾病發生率在過去12年間增加5倍,預估每年約新增400位神經內分泌腫瘤確診患者。王秀伯醫師表示,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統計,藉由有效的內視鏡相關檢查,可讓8成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在腫瘤未轉移前就發現疾病。現年42歲的王小姐,2年前長期持續胃痛查不出病因,一直到全身健康檢查進一步做胃鏡、大腸鏡後,赫然發現十二指腸有小腫瘤,經醫師診斷判定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幸好提早發現,腫瘤並無轉移,讓她仍然擁有彩色的人生。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患者長存鬥志抗NET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鄭凱芸助理教授表示,癌症希望基金會於今年度全省舉辦3場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營,針對病友的社會心理議題歸納出3個重點:1)病友的雷同經驗難尋/因為腫瘤分泌的荷爾蒙不同,難找到生理上的雷同經驗,病人孤單感容易形成。但心理上的疾病適應歷程是相似的,使病友對彼此的支持需求大增。2)疾病慢性化的長期負擔/神經內分泌腫瘤與其他的罕見癌症一樣,具有慢性化的發展特質,病人及家屬都必須學習與此癌發展長久的關係,調適因疾病對身心、經濟及就業困難造成的負擔。3)與癌長存的鬥志/其他癌別的病人重在與疾病「對抗」的鬥志,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人則是「長存」的鬥志。學習認知「每次的治療都可能不是最後一次的治療」,面對疾病要越「小心」,就能越「放心」,也能讓家屬「安心」。第5屆神經內分泌腫瘤日 每年11月10日為全球神經內分泌腫瘤日,斑馬絲帶為防治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徽章標誌,以「斑馬非馬」暗喻,提醒醫師、醫護人員及患者當出現相關症狀時,需提高警覺。期望藉此宣導日,提升疾病衛教意識及診斷率,同時鼓勵患者,找對醫師積極治療,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天。若欲取得更多衛教資訊,請至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