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哺育

全母奶媽媽不吃菜 滿月娃缺維生素K險死

全母奶媽媽不吃菜 滿月娃缺維生素K險死#母乳哺育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母奶是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收到的第一份祝福,媽媽飲食習慣間接影響到寶貝營養,要怎麼吃才能給他們最好保護呢?前幾天,中國有一名1個月大的嬰兒出現嘔吐、腹瀉、反應差等症狀,當地醫師表示,因為嬰兒一出生就喝純母奶,加上產婦哺乳期間從不吃綠色蔬菜,導致他維生素K缺乏,而引起顱內出血。據了解,維生素K是參與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質,若人體缺乏維生素K,就等於少了凝血因子,容易造成出血或流血不止的情形發生,然而出血點可發生在任何部位,最常見的是顱內出血,嚴重恐致死。30-50天是高危險期 多吃深綠色蔬菜、肝臟  當地醫師表示,純母乳哺餵的優點有很多,但缺點也不容忽視,像是維生素K不足是最常見的問題,因為目前許多醫院在新生兒出生時都常規補充維生素K1,所以暫時不會缺乏,但嬰兒在滿月後到50天左右是高危險期,家長應注意有無出現嘔吐、腹瀉、反應差等症狀,另外,建議飲食要均衡,蔬果類食物不能少,多吃深綠色蔬菜、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禍從口入 孕媽咪勿踩3大地雷不過並不是要媽媽刻意吃大量的特定食物,一般建議維持平常的進食型態,不管種類、量還是次數不需要有太大的改變,但是在哺乳期間有些飲食上的禁忌要注意,根據國健署母乳哺育網站資料,有3大地雷應當心。1)咖啡因/在攝食60分鐘後母乳中的量最高,若攝取量一天超過750毫克,可能造成寶寶躁動不安,咖啡因在寶寶體內的代謝隨著年齡而加速,因此影響越來越小,盡量在下午三四點之後不要再喝。2)酒精/美國藥物協會建議,媽媽的飲酒量不要超過每天每公斤體重0.5公克,會抑制乳汁分泌,即使勉強擠出也無法加速酒精排空,哺乳期間宜避免飲酒。3)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寶寶可能對媽媽食物中一些蛋白質過敏,像是牛奶、豆、蛋及奶製品、麥、玉米、花生及堅果。

研究:餵母奶可降低2成乳癌發生率

研究:餵母奶可降低2成乳癌發生率#母乳哺育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隨著社會型態的轉變,民眾看待母乳哺育的態度大不相同,從過去為了省錢的舊觀念,到現在政府大力推行相關政策及建置親善的哺育環境,到底母乳對於母嬰有什麼好處呢?最近一項由美國癌症協會、華盛頓大學以及伊坎醫學院的大型國際研究證明,母乳哺育對婦女而言,可降低2成荷爾蒙接受體陰性乳癌的發生率。三陰性乳癌預後差 提高致命風險研究人員解釋,荷爾蒙接受體陰性乳癌患者指的是沒有雌激素、黃體素的受體,再加上若人類HER2的受體也沒有則稱為三陰性,目前常見的乳癌用藥都是針對荷爾蒙受體作用,在缺乏上述受體的情況下,只剩下化學治療的方式,所以荷爾蒙接受體陰性和三陰性乳癌的致命風險會提高。母乳哺育對於母嬰來說是雙贏的局面,國健署曾表示,對母親而言,可減少一些感染性疾病、產後出血、乳癌及卵巢癌、缺鐵、貧血、甚至死亡的危險性,對寶寶而言,可以預防常見疾病,像是腹瀉、呼吸道感染、耳朵及尿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其次在過程中也是學習如何成為母親,提供兒童最佳照護的基本要件,並對健康的成長及心理社會發展有所貢獻。用愛迎接生命誕生 成功母乳哺育3撇步 為了和民眾一起守護寶貝的健康,給予每個生命最好的開始,國健署提供3撇步讓母乳哺育變得很簡單。1)早期肌膚接觸/鼓勵寶寶出生後30分鐘內放於媽媽的胸前作肌膚接觸,一方面可讓母親和嬰兒在親密接觸中享受親情,一方面寶寶會本能地尋找媽媽乳房,含住並開始吸吮,可以刺激泌乳激素,讓乳汁及早開始分泌。2)親子同室/讓嬰兒出生後在產婦床旁有自己的床。產後讓媽媽、寶寶及家人共處一室,在醫護人員協助下,讓母親及其家人共同參與學習育嬰知能,瞭解依寶寶需求哺育母乳,來幫助母乳哺育的建立,增加乳汁分泌及減少脹奶的不適,除此之外,更減少待在嬰兒室發生集體院內感染的風險,進而提升純母乳哺育及持續較久的母乳哺育期間。3)善用母乳哺育資訊/為提供多元管道供媽媽使用,於全國177家認證通過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提供相關諮詢,可以協助解決母乳哺育及嬰兒餵食等問題。

喝人乳強身? 恐有染愛滋、B肝風險

喝人乳強身? 恐有染愛滋、B肝風險#母乳哺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編譯)新生兒喝母乳不稀奇,但大陸富豪花大錢僱奶媽,令人咋舌。喝人奶養生法在上流社會蔚為風潮。但是,成人真的適合喝人奶嗎?美國健康專家提醒,若乳汁未經病毒篩檢,直接食用可能會有愛滋、B肝等感染風險。此外,人乳是為滋養新生兒而分泌,對一般成年人來說,營養價值恐超標。若無篩檢 病毒恐經人乳傳染美國聖荷西的母乳銀行表示,收集母乳通常是為了捐給有需求的新生兒,例如早產兒,或無法接受母親哺乳的嬰兒。除此之外,母乳用於成人身上都是極為特殊的醫療需求,例如癌症病患免疫功能失調,需要借助母乳中豐富的抗體來提升免疫力,但情形也並不普遍。雖然母乳的確含有在一般食物難以攝取的高營養成分,但北加州母乳中心與美國其他9家母乳銀行,仍對中國的母乳風潮抱持相當大的疑慮。這些母乳銀行最大的擔憂是母乳中病毒篩檢的問題,愛滋病毒HIV以及B型肝炎都可能透過吸食乳汁造成感染,如果在喝人乳之前,沒有先進行病毒篩檢,恐怕尚未有養生成效,已感染致命病毒。比起人乳 牛奶更符合成人需求此外,母乳是為提供新生兒所需營養,當中含有豐富維他命、消化酵素還有熱量,一般健康成人身體已發育完全,並不需要吸收那麼多的養分。醫師建議,與其喝母乳,不如喝牛奶。相較之下,牛奶熱量較低,鈣含量較高,反而更符合成人需求。

讓愛更堅持 參加母乳哺育支持團體

讓愛更堅持 參加母乳哺育支持團體#母乳哺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實證研究顯示,母乳是嬰兒能量供給的最重要來源,不僅能增進嬰兒腦部發育、幫助鈣吸收,並可抑制腸胃道中病菌滋生。在世界衛生組織推動之全球嬰幼兒餵食策略中,亦呼籲各國政府支持純母乳哺育六個月,其後添加適當的副食品,持續母乳哺育至兒童兩歲或兩歲以上。衛生署自民國80年後正式推廣母乳政策,78年產後1個月純母乳率僅5.8%,99年提昇至58.5%,顯示愈來愈多媽媽認同母乳哺育對於嬰兒成長與營養之重要性。 分析台灣地區母乳哺育低落的原因包括:自認乳汁不足、工作環境不方便擠奶、不易判斷嬰兒有否吃飽及認為乳汁不夠營養等因素,澎湖縣衛生局再次呼籲,在生產後第一時間能透過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協助,使寶寶出生時即早與媽媽肌膚接觸,不僅能讓寶寶尋乳熟悉乳頭,並能刺激乳汁即早分泌;同時亦建議婦女在孕期及產後參與衛生所安排的「母乳哺育支持團體」等相關活動,以獲得正確哺育母乳之觀念,一旦媽媽擁有成功哺餵母乳之經驗,才能更堅持、更持續的全程哺育母乳,使寶寶能更健康的成長。

請尊重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衛生局對故宮開罰

請尊重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衛生局對故宮開罰#母乳哺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日前發生國立故宮博物院員工以不雅觀為由驅趕哺乳媽媽爭議事件,臺北市衛生局經調查後有違反「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依法對行為人及故宮負責人各處新臺幣6,000元罰鍰。臺北市衛生局表示,經兩方陳述意見說明、監視器錄影帶等相關事證,認定行為人對曾姓媽媽有遭妨礙之行為,已構成違反「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婦女於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時,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且其權利不得因該公共場所已設置哺集乳室而受影響規定,因此依規定,處故宮博物院員工新臺幣6,000元罰鍰,且行為人為該公共場所的從業人員,除非雇主能證明非內部規定所致,且已事先教導該從業人員,否則將負連帶責任,因此故宮負責人也挨罰6,000元。衛生局再次呼籲,請尊重婦女於公共場所哺育母乳權利,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各公共場所應加強員工之教育宣導與管理,不得用已設置哺集乳室為由,禁止、驅離或妨礙哺乳媽媽在公共場所哺餵母乳,以保障婦女於公共場所哺乳之權利,營造友善的哺育母乳環境。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也表示,母親以母乳哺餵嬰幼兒是最自然、最美麗和愛的表現,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自99年11月24日實施,以保障婦女於公共場所哺育母乳之權利,並提供有意願哺育母乳之婦女無障礙的哺育環境,也期待社會大眾共同營造母嬰親善的哺乳環境。林莉茹處長並再次呼籲:請尊重公共場所母乳哺育!

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 診所表現佳

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 診所表現佳#母乳哺育

為獎勵醫療院所響應國家母乳哺育政策,提供母嬰親善的哺乳環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12日表揚100年通過認證且成績名列前10名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今年由診所奪魁,而且前10名中診所囊括7名,表現亮眼,創造自90年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以來的佳績。國民健康局建議孕婦選擇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進行產檢及生產,提供寶寶最完善的呵護,贏在起跑點。今年認證成績由新北市東和婦產科家庭醫學科診所奪下100年認證榜首。緊接在後,也由多年來持續參與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行列的台中市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以優異表現分列二、三名。今年診所在縣市衛生局的努力之下參與情況呈現空前的踴躍,共24家參加,通過認證的有18家,7家優異的成績更得到4年的認證效期資格,顯示出診所人力、物力、空間雖較為吃緊,但只要有心,一樣可以通過認證。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是每年由醫療院所主動提出申請,100年度於6月份開始受理申請,9至11月期間至各申請的醫療院所針對醫療機構行政政策制定、院內工作人員知識及技術、孕產婦實際接受母嬰同室及哺育知識及技巧等進行實地評鑑,共46家醫療院所提出認證申請(醫院22家、診所24家),33家通過認證(醫院15家、診所18家),加上仍在合格效期的125家醫療院所,共計有158家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涵蓋全國71.4%的接生數,較去年的67.2%提高4.2%。醫院方面,72.1%接生醫院已通過認證,診所方面,16.9%的接生診所已通過認證。100年國民健康局所進行的全國性母乳哺育調查顯示,純母乳哺育率均是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大於非母嬰親善醫療院所,100年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出生的嬰兒,第一個月純母乳哺育率65.5%,較99年(64.2%)提昇1.3%,且顯著高於非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出生的嬰兒(54.3%),而第二個月、第四個月及第六個月,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出生的嬰兒,其純母乳哺育率(54.5%、43%、26.3%)也都顯著高於非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出生的嬰兒(43.4%、33%、20%);而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的平均純母乳哺乳月數(3.3個月)也較非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高(2.6個月),可見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對於成功推動母親哺餵母乳舉足輕重。衛生署邱文達署長鼓勵醫療院所投入母乳哺育推廣行列,踴躍參加每年舉辦的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另外,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也推薦孕婦選擇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進行產檢及生產,以獲得正確的嬰兒餵食觀念,提供寶寶最完美呵護。另有關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名單,民眾可上國民健康局網站查詢。

國外專家分享豐富母乳哺育經驗! 盼大幅提昇國內水準

國外專家分享豐富母乳哺育經驗! 盼大幅提昇國內水準#母乳哺育

11月8日至9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舉辦「亞太地區母嬰親善醫院暨母乳哺育推廣研討會」,邀請到世界衛生組織資深營養專家Randa Jarudi Saadeh、澳洲國際泌乳顧問Ros Escott及美國羅文大學庫波醫學院小兒科教授Lory Beth Feldman-Winter等3位國外專家學者來台擔任講座。主題包括國際愛嬰醫院的實證基礎與國際發展現況、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落實及監測狀況、如何推展及執行愛嬰醫院認證、親子同室及早期肌膚接觸:實證基礎、策略及挑戰、國際母嬰親善的社區推廣、產後母乳哺育與情緒調適、母乳哺育醫師教育等項,以及由國健局邱淑媞局長報告「台灣母嬰親善醫院及母乳哺育推廣政策」,其他國內多位專家學者及醫院代表分別報告相關主題的台灣執行狀況,國內外相關領域人員約有200人與會。邱淑媞局長表示,這次邀請的國外專家皆在國際上推展母乳哺育經驗豐富、成就卓越,邀請他們來台交流,期望大幅提昇我國母乳哺育專業水準,及增進國際專家對台灣的瞭解,並另於11月10日至12日接連三天,於北、中、南三區辦理工作坊,希望藉由此次研討會暨工作坊的討論交流,分享我國母乳哺育推廣工作之成果並檢視國內母嬰親善醫院執行的現況,提升專業人員及政府政策制訂者對全球嬰幼兒餵養策略的瞭解。國民健康局積極推動母乳哺育工作,辦理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及輔導計畫,國內母嬰親善醫院與國際愛嬰醫院,皆是以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成功哺餵母乳十大措施」訂定認證評核標準,目前通過的母嬰親善醫院家數達144家,全國出生數涵蓋率佔67.2%,為能有效提升母乳哺育率,未來朝向國際化的愛嬰醫院認證標準邁進。

不可輕忽!新生兒「發燒」的警訊

不可輕忽!新生兒「發燒」的警訊#母乳哺育

”發燒”可以說是一般小兒科門診或急診中最常見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對小孩子的發燒非常關心甚至十分的焦急。還好嬰幼兒發燒的原因多半都不是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其中很多都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關。這種燒,一般而言很容易控制,病程過了孩子自然就可痊癒,不會有什麼不良的後果。但是發燒也可能只是一種嚴重疾病所表現出來的冰山的一角,如果忽略了而未給予適當的治療,甚至會有致命的危險。這種情形尤其常見於新生兒期,所以對於新生兒發燒,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和小心。 為什麼新生兒發燒會有這麼大的威脅?臺安醫院小兒科卓瑩祥醫師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新生兒的發燒其原因通常不像較大的小孩那麼單純。很多人都知道或至少聽說過,小孩在五、六個月大以前比較不會生病感冒,其原因除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少出門,較少接觸到病源以外,體內含有來自於母親的抗體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也由於不大容易生病的關係,萬一還是生病發燒了,就很有可能不是一般單純的感冒了。卓醫師指出,特別是在新生兒期(通常是指出生後一個月內),孩子身上的器官有些還未發育成熟,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犯,或被侵犯後病源容易擴散至其他重要器官。譬如新生兒較容易得到敗血症,也就是細菌侵入血液中,然後隨血液循環全身的細菌又會造成全身各個器官的發炎,例如腦膜炎、肺炎、骨髓炎等。此外有些新生兒有潛在的器官發育不良,也使得他們有較大的機率受到細菌感染。譬如尿路感染常見於先天性腎臟畸型或尿液逆流的新生兒。第二個,我們要對新生兒發燒特別注意的理由是,在這個時期的細菌感染,如果沒有及早治療的話,其病程可以非常快速,令人措手不及。在醫院中偶而可見敗血症的新生兒,早上才發燒,到了當天晚上就休克而回天乏術了。因此早期診斷、迅速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有些父母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新生寶寶一發燒就得住院,而且抽血、驗尿、甚至抽脊髓液檢查全套都來,實在很不捨得。但是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因為敗血症、腦膜炎的初期症狀常常就只是發燒而無其他明顯症狀,如果因為不捨得做檢查而觀察到症狀明顯時,可能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因此機伶的小兒科醫師對新生兒發燒的處理態度,通常是“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這樣才不致悔不當初。雖然新生兒發燒有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警訊,不過也不是每一個新生兒發燒都一定是敗血症或腦膜炎。通常如果發現寶寶發燒了,卓醫師建議,可以先量肛溫或耳溫,如果不是很高的燒,而且小孩的活動力和食慾都還很正常,則還可以先觀察一下。在門診常見一種「假性發燒」,也就是寶寶沒有生病,只是媽媽把小孩包裹太多的衣物,使得小孩的體溫上昇。這時除了寶寶其他狀況一切良好外,身上常長滿扉子或汗疹,頭髮也是濕濕的。如果懷疑是假性發燒,只要將寶寶的包布打開,在冷氣房中待一陣子,再量一次體溫。如果體溫回復正常,即可證明不是真的發燒而可免去一堆不必要的檢查了。所以我們對新生兒發燒是應該特別小心,但也不必過度緊張,如果沒有把握,應該求助於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並且配合醫師的檢查與治療,如此便可避免大多數的悲劇發生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