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嬰

腸病毒未退燒!女嬰出生就染重症

腸病毒未退燒!女嬰出生就染重症#女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未退燒!疾管署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剛滿月女嬰,經治療後病況穩定。疾管署呼籲,目前社區中仍有腸病毒疫情流行,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家長及照顧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防護措施,並留意嬰幼兒健康情形,以避免因感染腸病毒引發重症。呼吸窘迫、發紺 女嬰染伊科病毒3型疾管署表示,該女嬰於2015年12月4日出生,出生後即因發紺情形及疑似先天性感染症狀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其後於12月5日至7日間曾陸續出現食慾、活力欠佳、呼吸窘迫、發紺及心因性休克等情形,經醫院採檢送驗確定感染伊科病毒3型,所幸經治療後病情漸趨穩定,目前仍住院觀察中;同住家人及醫護人員等均無疑似症狀。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社區中仍有腸病毒疫情流行,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為克沙奇病毒A型。去年累計6例重症個案,分別為3例感染克沙奇病毒B5型(1例死亡)、2例感染克沙奇病毒A16型(1例死亡)、1例伊科病毒3型。產前14天發燒 應告知醫生疾管署提醒,準媽媽們應注意自身及其他幼兒的健康狀況,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告知醫師並與幼兒採取適當隔離措施;若幼兒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留意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以掌握治療契機。

嬰兒哭鬧別亂搖 恐造成腦傷、死亡

嬰兒哭鬧別亂搖 恐造成腦傷、死亡#女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兒虐事件層出不窮!6個月大的女童小真,半夜因無呼吸心跳被緊急送往急診,急救後仍回天乏術。檢查發現有硬腦膜下、雙側視網膜出血,經醫師問診,其父親坦承女嬰易哭鬧,搖晃後才會安靜下來,故經常在在女嬰哭鬧的時候予以大力搖晃。女嬰診斷為搖晃嬰兒症候群,急診醫師立即通報兒保小組作後續處置。搖晃嬰兒症候群 致死率可達25%林口兒童重症加護科夏紹軒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可能以為搖晃嬰兒症候群是一種意外事故,即使輕微的搖晃例如電動搖床就可能造成,但台灣兒科醫學會引用近年來世界上文獻與學術研究,已經認定搖晃嬰兒症候群是一種兒少虐待引起的病症,正常照顧嬰兒使用的安撫動作是不會導致的。國外資料顯示搖晃嬰兒症候群佔所有兒虐案件10%,死亡率可達25%。它是兒童頭部承受急遽加速與減速的巨大外力,造成的腦部損傷,可能沒有明顯外傷,其意義等同於外力型兒童神經傷害,有時也會有脊髓等其他部位傷害,所以2009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已經建議,以受虐性腦傷取代搖晃嬰兒症候群一詞,為最嚴重的兒虐形式之一。兒虐案件每天1例以上 逾8成在家中發生林口長庚醫院院從去年8月以來,通報了381個疑似因為遭受虐待或疏於看顧的個案,平均一天超過一例。其中因為父母或監護人的疏忽,而造成傷害的個案佔7成以上,更有7個個案因窒息而死亡。其次是身體虐待,佔14.7%,其中搖晃嬰兒症候群就有20例,更有2個個案因而死亡,其餘也因此留下嚴重神經後遺症,例如成為植物人、智障、身障等。85.8%的個案發生地點是在家中。受到身體虐待的個案受傷的部位常常是頭部及臉部,造成嚴重的傷害。在父母疏於看顧的情況下,嬰幼兒也常會因為意外燙傷、吞食異物、或跌落造成骨折,而這些傷害往往都是可以預防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到2歲的嬰幼兒佔了總數的將近一半。據長庚醫院統計,大部分的加害者未明;已知的加害者裡最多的是父親,其次是母親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員。這些孩童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最親密的人身邊,本應是最安全的,但卻也是大部分傷害的來源。

女嬰戴防抓手套 手指遭細線纏繞竟截肢

女嬰戴防抓手套 手指遭細線纏繞竟截肢#女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照顧嬰兒務必小心!台中一名三個月大小女嬰,近日因天氣寒冷,父母為了保暖,遂拿防止嬰兒亂抓的護手套,以求保暖,不料,因氣溫連日偏低,所以女嬰三日沒有洗澡,手套也連續三日未取下,直到拿下手套後,父母赫然發現女嬰左手中指遭手套脫落細線纏住,呈現發黑狀態,緊急送醫後,因組織壞死,只能截肢。女嬰手指發黑經火速送醫,經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李子朋醫師檢查,確診這名女嬰中指前端遭細線纏繞過緊,造成血管與細胞嚴重受損,已缺血壞死且錯過修復時機,因此只能進行截肢。截肢部位僅指甲處 所幸不影響正常運作李子朋表示,女嬰的手指遭到異物纏繞過緊又過久,造成長時間血液無法流通,並且神經也嚴重損傷,細胞整個壞死無法挽救,所幸截肢部位是指頭前端一小段,日後手部運作不會受到影響,長大後也可做指套來協助外觀的美化。他呼籲,傷害常常是無意間發生的,尤其嬰兒遇到不舒服時無法自行掙脫,遭到小小的細線,甚至成人頭髮纏繞住手腳指或四肢時,都可能造成莫大傷害與悲劇;因此若要幫家中寶貝穿戴衣物或手套襪子時,要特別檢查注意裡層細線是否脫落,避免穿戴進去時遭到纏繞,另外孩子睡覺與躺臥的地方,也要隨時保持清潔,防止嬰兒抓取時受到傷害。

女嬰左眼被蚊子叮 竟引發蜂窩組織炎!

女嬰左眼被蚊子叮 竟引發蜂窩組織炎!#女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家中的寶寶若因為蚊蟲咬傷,家長們通常會拿藥膏塗塗抹抹,認為過沒多久就會痊癒,但如果小嬰兒被蚊蟲叮咬的地方,擦藥之後還是不見好轉,且有更加紅腫發炎的現象,那就要小心可能是傷口遭菌感染而引發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女嬰遭蚊蟲叮咬 才一天就成蜂窩性組織炎台中就有一名十個月大的小女嬰,日前被蚊蟲叮咬左眼,導致眼睛紅腫睜不太開,但家屬以為只是輕微的過敏現象,就不以為意,未料才經過一天,女嬰開始出現出現高燒、哭鬧不停、不肯喝奶等症狀,家長才趕緊送孩子至童綜合醫院小兒科就診。經小兒科高佳慧醫師檢查後,發現左眼已明顯紅腫,並且眼角有被蚊蟲叮咬傷痕,診斷是膈膜前蜂窩組織炎。高佳慧指出,「膈膜前蜂窩性組織炎」的感染病菌種類以葡萄球菌及鏈球菌為主,由於初期症狀不嚴重,很容易因延誤治療,導致病菌穿越眼瞼膈膜,向後浸潤到眼眶,最後變成眼眶蜂窩性組織炎,甚至侵襲大腦,造成腦膜炎、腦組織膿瘍壞死,就會產生致命危險,和留下聽力、智力受損嚴重併發症,不可不慎。高佳慧表示,台灣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溫暖潮濕適合蚊蟲生長,門診常看到很多可愛的小病人都成為蚊子最愛攻擊的對象,常常在白白嫩嫩的小臉出現很多紅腫過敏,或是雙腳被叮成紅豆冰而抓破皮導致細菌感染就醫,春天夏天人數最多,但冬天也不乏有案例。她呼籲,家長不要輕忽蚊蟲咬傷情形,一旦孩童被叮咬,兩、三日未改善且病灶有擴大跡象,家長應更加注意,趕緊就醫,及早治療以免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後遺症。 

女嬰發燒醫師誤診 竟是急性腎盂腎炎惹禍!

女嬰發燒醫師誤診 竟是急性腎盂腎炎惹禍!#女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日前,台北市有一名女嬰,因為發燒,媽媽找了多位醫師進行治療,有醫生懷疑是玫瑰疹,又有醫師說是腸病毒,但怎麼服藥怎麼治療,情況就是沒有改善,且病情日漸惡化,才轉到大型醫院進行檢查,經檢查後證實小如為泌尿道感染併發急性腎盂腎炎,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後,症狀才逐漸好轉。嬰兒泌尿道感染 常被誤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小兒科醫師林佩菁表示,泌尿道感染為嬰幼兒常見的發燒原因之一急性腎盂腎炎是嬰幼兒最常出現的嚴重細菌感染。由於嬰幼兒泌尿道感染不會像成人有解尿疼痛、頻尿等主訴,發燒常常是唯一症狀,因此常無法及早診斷,但是當出現發燒症狀時,多半已造成腎盂腎炎。急性腎盂腎炎 嚴重恐洗腎林佩菁進一步說明,根據文獻統計,在罹患泌尿道感染的嬰幼兒中,約有四成以上病童有泌尿道結構上的異常,如膀胱輸尿管逆流、尿路阻塞等。而當病童有膀胱輸尿管逆流時,常造成病童反覆泌尿道感染,甚至急性腎盂腎炎(侵犯到腎臟),形成腎臟結痂,長期下來,腎臟功能可能會因此受損,造成日後高血壓甚至末期腎病(需要洗腎)。因此,有膀胱輸尿管逆流的病童需要在門診長期追蹤,視其嚴重程度決定是否給予預防性抗生素或者開刀治療。對此,林佩菁提醒家長,如果嬰幼兒出現發燒症狀時,應盡速就醫,必要時需接受進一步檢查,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超級早熟!三月大女嬰月經就來潮嚇傻家人眼

超級早熟!三月大女嬰月經就來潮嚇傻家人眼#女嬰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才三個月大的女嬰竟然就月經來潮,把家人都嚇傻了眼!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中國一名女童,在出生剛滿三個月時,竟然月經來潮,目前已經三歲,身高也比一般兒童來得高,當地醫生判斷為早熟,但是才出生三個月大,就已有月經,倒是前所未聞!媽媽懷孕常喝飲料 懷疑是飲料搞鬼而這名女童的爸爸表示,她的女兒出生三個月時,有一天發現尿布裡頭留有一滴血,一開始還不以為意,沒想到到了六個月大之後,月經的流量已和青春期少女差不多,讓他連忙帶著女兒上醫院就診。他進一步懷疑,女兒母親在懷孕的期間,時常喝飲料,可能是因為飲料裡有添加一些不良物質而導致。而目前女童三歲,身高已達一百公分體重二十多公斤,對此,醫生指出,女童的「超級早熟」,一定跟大環境的汙染及飲食習慣有關。

影音/收養家庭逐年減 女寶寶受歡迎

影音/收養家庭逐年減 女寶寶受歡迎#女嬰

看到新玩具小胖會露出好奇的模樣,看到陌生人小胖也會怕生哇哇大哭,他就像一般的孩子一樣可愛。未成年的未婚媽媽生下小胖後無力扶養,現在小胖已經一歲三個月,住在保母家等待收養家庭。不過兒福聯盟發現,現在男寶寶反而沒有女寶寶吃香。過去重男輕女的觀念,現在已經被顛覆,目前等待被收養的孩子男寶寶比女寶寶還多。而且95年到98年,想收養女孩的比例是五成三、比男孩四成七還高,去年更明顯,選女孩比例將近六成。此外,兒福聯盟也發現,願意當收養家庭的也越來越少,五年前、一年還有300個、到現在只剩一半。兒福聯盟表示收養家庭變少,而且有近3成收養人擔心1歲以下嬰兒不好照顧,也會指定收養1歲以上的孩子,等待被收養期間的照顧費用其實很可觀,呼籲社會各界也能捐款幫忙。(新聞內容由 公視晚間新聞 提供)研究:蘋果太酸易蛀牙 搭配起士吃可酸鹼平衡?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5&HN_Yr=0&HN_Mon=0英研究:女性孕前壓力太大 生女兒機率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3&HN_Yr=0&HN_Mon=0狼吞虎嚥易胖 細嚼慢嚥才能享「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1&HN_Yr=0&HN_Mon=0

女嬰罹乳糖不耐症 一喝奶就肚脹、解水便

女嬰罹乳糖不耐症 一喝奶就肚脹、解水便#女嬰

一名一個多月的女嬰在出生後持續肚子脹,而且一天都解超過十次以上的便便;新竹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盧英仁表示,這個女嬰出生之後就一直喝純母奶,可是只要一喝完奶就肚子脹,且每天都解超過十次以上的水便,經檢查發現是乳糖不耐症。該女嬰的爸媽之前都有帶她去看醫師,但都診斷是腸胃炎,給予藥物治療後症狀稍有改善;不過女嬰每次喝完母奶仍不舒服,且出現完全吃不下東西、精神活動力變差的狀況,經國泰醫院檢查發現患有乳糖不耐症。盧英仁醫師指出,由於小朋友只有喝純母奶,所以是對母奶中的乳糖不耐,由於症狀非常嚴重,所以先改換不含乳糖的奶粉喝,結果症狀明顯改善。盧英仁醫師說,由於母奶是嬰兒最好的食物,因此除非症狀像該女嬰一樣非常嚴重,不然還是可以繼續喝母奶,但是可以添加一些幫助消化以及消脹氣的藥物;如果症狀非常嚴重,可先用不含乳糖的奶粉,讓小朋友喝到三個月大之後,可以添加一些益生菌來幫助乳糖吸收,並再慢慢調回純母奶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