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醫學

趕走5公分腫瘤學她這樣吃! 自然醫學的實踐家──王甯

趕走5公分腫瘤學她這樣吃! 自然醫學的實踐家──王甯#自然醫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癌症蟬聯每年10大死因,不外乎是由於飲食、生活習慣而來,罹患癌症之後,許多病友對生命感到絕望,卻也有些人嘗試與生命的過客和平相處,億升生醫有限公司負責人、自然醫學實踐家王甯,在罹癌後藉由改善飲食、傳統療法恢復健康,讓她只花了7個月的時間,就把不速之客──5公分的腫瘤趕走。有病就吃藥 未必是最好的治療原本從事藥廠行銷的王甯,因為整日往醫院跑,感冒的頻率很高,認識了生產保健食品的先生後,他告訴王甯,「有病就吃藥」,未必是對身體最好的治療,因此王甯決定要開始研究自然醫學,由裡到外開始整頓自己的身體。生理期血崩 腫瘤也長到5公分大去年過年期間,王甯的精神狀態不佳,生理期也加倍難受,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癌症已達第3期,腫瘤也長到5公分大,看了許多醫師,他們都堅持應盡快開刀,王甯想試試淨化身心對於體內平衡究竟有沒有效,於是罹癌後才開始藉由對身體做實驗,實踐學習6年的課程。不吃動物蛋白、去鹽分、去纖維果汁首先,王甯施行純粹飲食,嚴格排毒,捨棄動物性蛋白質,去除所有含有抗生素的物質,她試著讓自己的身體回復到未得癌症之前,除了不吃動物蛋白、不喝牛奶,飲食更完全去除鹽分,這段期間的飲食完全去除鹽分,都是用最純粹、不加工的飲食。又因為癌症病友的消化系統較差,因此她利用特殊調理器,攝取去除纖維的蔬果汁,改用燕麥、蔬菜湯補充營養、幫助消化,接著,澱粉則利用馬鈴薯打成糊狀攝取,因此即使生病,體重仍維持在一定的標準。經3個月飲食搭配治療 腫瘤消失無蹤王甯經過近3個月的自我淨化搭配化療療程,發現5公分的腫瘤神奇的消失無蹤,她說,生病不用怕,它只是身體的警示訊號,她認為,找回身體的平衡不是要靠壓抑病情,心靈淨化、改變飲食習慣同樣有辦法保衛健康。

醫訊/腦神經外科醫師的自然醫學保健

醫訊/腦神經外科醫師的自然醫學保健#自然醫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壓力高,喜歡看電影殺時間與紓壓,如果在欣賞好片時候,還可以請專家、導演、演員來演講,可以更深入電影藝術內涵。緣起於此,人間文教基金會等單位特主辦「化世益人」系列講座,在下午19:30~21點演講,其中的「健康之旅」講座,此次主題為「許醫師的健康之道」,特邀請到許達夫(腦神經外科)醫師主講,他是自然醫學家,也是許醫師自然診所負責人,他將分享醫學保健養生,詳細內容請參考許醫師官網(http://www.nsshu.com/front/bin/home.phtml)。此外還有其他講座:4/6趙自強講「非聽不可的故事」、4/7黃裕翔講「逆光飛翔-夢想、熱情、希望與人生」、4/8劉招明講「福慧雙修的人生」、4/9詹姆士講「了解環境認識自己」等。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地點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 名稱:許醫師的健康之道時間:102年4月10日(三)下午 19:30 ~21:00地點:南台別院(台南安平區永華路2段161號;市府對面)洽詢:06-2932 777

你會「放下」嗎?「放下」不是要你「放棄」

你會「放下」嗎?「放下」不是要你「放棄」#自然醫學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放下」能開啟生命的美好?生命中總難免遇到一些過不去的關卡,工作要換嗎?情人該分嗎?遇到無解的問題,朋友或家人總是告訴你那就「放下」吧!但你可能會問自己「我可以把這個感覺放下嗎?」「我要把這個感覺放下嗎?」「我什麼時候要把這個感覺放下呢?」其實你應該先釐清,放下與放棄是兩回事!曾任溫哥華Be Well Now Center自然醫學醫師王佑驊在書裡提到,放下,是一種心態上的昇華;放棄,則是放棄自己與希望。 王佑驊表示,「放下」與「放棄」是不一樣的;放下可以變得更開心、更喜悅,而且事情發展往往會變得更順利。放棄則會充滿負面情緒,把自己推向痛苦的深淵,事情反而變得更糟糕。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一個清單,包含所有你想改變的、你想擁有的、你希望能創造出來的事情。但在嘗試改變的途中,可能你嘗試了種種的方法,花了很多精力、時間與金錢,但是任何改變都沒有發生;也可能狀況變好了,卻沒有長久持續,或是其中一項變好了,另一項卻開始變糟;也可能得到的成果跟原本期待的不一樣,沒有改變你的人生,也沒有因為得到成果而變得更快樂。對於這樣的狀況,大家又叫你正面思考;可是王佑驊竟說正面思考無效?!他說正向思考或正向肯定是嘗試著去操控信念,用另一個信念來取代原本的信念,來達成一個結果。這麼做只是那個信念相關的特定結果,而不是帶給你屬於原本自我的平靜和喜悅。另外他還說,不需要心想事成?!因為心想事成是心靈自由的副產品。當你達到一個完全放鬆的狀態,那時候,不用心想,一樣可以事成。但並不是人人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生命中卻同樣會遇到不順心甚至絕望的事,讓你感到恐懼、害怕。這些其實都是引導每一個人通往喜悅之路的必要條件,沒有一個不是「愛」的化身,但前提是,你必須知道如何使用適當的技巧來面對它們。真正的創造是從放下開始;放下,往往能給予我們最大的力量,同時開啟生命更多美好!不要小看放下的力量! 

醫訊/自然醫學顧健康

醫訊/自然醫學顧健康#自然醫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們為什麼會生病?癌症是什麼?為什麼各種文明病、慢性病會越來越多?為什麼醫療科技一日千里,卻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對此,宗博文化生活館特舉辦健康講座「自然醫學」,將邀請自然醫學專家涂承恩老師主講,他畢業於中興大學生科系、曾至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德國柏林醫學院進修。他會講解細胞運作的原理,如何建立正確的醫學觀念;正確的療癒的方向,以遠離癌症以及各種慢性病、文明病的威脅。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自然醫學時間:101年11月25日(日)下午14:00~下午16:30地點:宗博文化生活館(新北永和區中山路1段 236 號)7樓洽詢:02- 82316699 轉8838 蘇小姐

一眼望穿一生健康,5分鐘即知身體病狀及毒素分佈

一眼望穿一生健康,5分鐘即知身體病狀及毒素分佈#自然醫學

台灣虹膜學起源及國際虹膜簡介1837年,在匈牙利有一位外科醫師納茲凡比撒里(Ignatz Von Peczely),在他小的時候,所飼養的貓頭鷹腿摔斷了,此時他發現貓頭鷹的眼睛虹膜下方出現了一道黑色裂痕,而隨著腿傷的復原,這道裂痕傷痕逐漸縮小,在病變周圍產生生白色區域圍繞,這件事啟發了他的靈感。1862年,他在外科病房工作,對照病人的傷勢,觀察手術前後病人的虹膜,從這些病例記錄發覺人體各部份與虹膜具相對應的關係,因此將這些經驗匯集,而描繪出人類第一張虹彩圖。1863年在瑞典的Nils Liljequist 醫師,在一次意外中肋骨斷裂,在治療時服用奎寧及碘劑藥物,過程中發現眼睛竟由藍色變成灰色及褐色斑點,由此證明了化學毒素殘留在身體,也會導致虹膜發生改變。二十世紀初在歐洲地區、(特別是德國),所發展研究的虹膜學,更經由臨床抽血檢驗、X光、及屍體解剖…等做為基礎與虹膜圖比對,所以不僅所繪虹膜圖更為精確,虹膜學快速地在歐洲首先萌芽發展。在二十世紀前期,虹膜學即傳到美國,但因為兩次世界大戰,使得美國與歐洲虹膜學交流受阻,直到戰後二十世紀後期,歐洲虹膜學譯成英文,才能繼續交流,在這段期間歐洲及美國,虹膜學都以自己的系統及語言,各自發展及研究,其相似度竟高達85%。在台灣虹膜學的發展大概有近20年左右歷史,約二十年前由美國Bernard Jensen醫師傳入台灣及亞州各地,目前台灣虹膜學大都應用在養生保健領域,應用在醫療、調理體質的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而本院除應用在醫療及調理體質方面,更與現代醫學檢驗及印證研究,並與最新國際虹膜學接軌。台灣的虹膜學把虹膜分成約40個區,近百個反射區,這些反射區通過神經組織與身體的各個部位相連,因此當身體發生傷害、出現疾病時,都會反射在虹膜上,它們反射了身體的功能是否正常。 就像按摩療法的理論那樣,把身體與脊椎的各個部位聯繫起來,或者是腳底按摩透過按摩刺激判斷健康與否。但是在虹膜我們能看到的訊息卻是更多。一眼望穿一生健康虹膜是透過眼睛瞳孔的變化來推斷個人的健康狀況的學問,因此只要檢查虹膜上的五大現象:坑洞、裂縫、斑塊、線條、顏色的變化,就可以分析全身各部位的健康狀況。而過去所發生的問題,重大事件,也都會記錄在虹膜上,也難怪眼睛會被視為「靈魂之窗」透過它,你可以看到過去到現在,是了解自己身體與對話的一個窗口。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容易飲食不正常、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這都是許多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實在疾病發生前就能夠開始預防了,因為身體已經出現警訊提醒你,只是你還沒發現而已,虹膜攝影就能讓你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你能夠提早預防。什麼是虹膜檢測?眼睛是靈魂之窗,同時也是身體健康的訊息縮影。虹膜經由神經與體內各器官緊密連結,並以顏色與型態方式記錄著器官功能的各種變化如:血液循環功能、腸胃症狀、毒素分佈、自律神經狀況、免疫功能與遺傳弱點…等,都清楚顯示在虹膜上,是人體器官功能變化的見證。透過虹膜檢測可以了解全身的健康狀況與毒素分佈!虹膜檢測對與健康的幫助?疾病是漸進式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亞健康到疾病」。當身體已感覺不適時,通常是一段時間累積的結果。若真要等待檢查出病灶或生化指數異常時,就只能以治病為主!虹膜檢測能早期篩檢出先天健康缺陷並瞭解身體現在的狀態,幫助您選擇個人化的健康調理方法。檢測過程快速無痛苦,能早期發現身體的變化並預知疾病,是幫助您養生保健的好方法。虹膜檢測後的健康調理方法?積極調理生活型態:清淡飲食、多蔬果少肉類、高纖維質、慢食多咀嚼、多喝好水…等。積極調理心靈型態:規律生活、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學習面對、放鬆與解壓方法…等。積極調理生理型態:選擇天然保健物、避免毒性物質、定期積極排毒治療調理體質…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