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症

適當治療下 血癌未必是絕症!

適當治療下 血癌未必是絕症!#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電影、電視戲劇中經常會安排角色生病來增加劇情的可看性和精采度,戲劇中常有角色罹患血癌的橋段,角色常會有莫名流鼻血、昏倒症狀或以身體上出現多處的不明瘀血來呈現,令觀眾對疾病多了許多困惑與可怕想像。急性白血病 病危只有短短1~2週衛福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表示,常說的「血癌」其實是「白血病」的俗稱,若是「急性白血病」就代表它病程進展快速,往往從毫無症狀到宣告病危只有短短1~2週。芽細胞若大量增長 白血球的數目急增陳筠方主任說,白血病主要病因是在骨髓中的血癌細胞-芽細胞(Blast cell)不受控制大量增生的緣故,芽細胞若大量增長,往往會造成血中白血球的數目急遽地從原本不到1萬,到超過5萬、甚至10萬以上。流鼻血、牙齦流血、全身瘀青、紅斑因為骨髓空間固的,當芽細胞的大量增加,就會擠壓到正常造血細胞的生存空間,進而造成貧血、血小板低下等,貧血會讓人臉色蒼白、頭暈無力、甚到昏倒,血小板過低會讓人容易流鼻血、牙齦流血,也會有全身瘀青、紅斑等皮下出血。白血病的治療,會依病人的年齡以及身體狀況來提供不同的治療建議,陳筠方主任表示,60歲以下病患所安排的治療強度較高,並且會考慮進行骨髓移植,若病人年紀過大則因擔心可能無法撐過移植的併發症,常以病情控制為主軸。化療藥物cytosar 不會想吐、掉髮醫院現針對年長的病人採取皮下施打化療藥物cytosar,不需要人工血管,溫和的藥性不會讓長輩們感到噁心想吐、也不會掉頭髮,當血癌芽細胞數目降低後自然能改善貧血和血小板過低的問題,而能讓病患持續保有平時良好的生活品質。

不再是絕症!兒童血癌治癒率可達8成

不再是絕症!兒童血癌治癒率可達8成#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占所有小兒癌症的28%,疾病發生原因是骨髓中白血球癌化及異常增生,骨髓受到侵犯的結果,它會影響正常造血,使得紅血球數降低、造成貧血,容易倦怠及食慾差;且正常白血球減少,也可能引發感染或發燒;血小板減少,則容易出血。此外,白血病也會讓淋巴腺以及肝脾腫大。雙和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陳淑惠醫師表示,此疾病曾是絕症,奪走許多兒童幼小的生命,但隨著醫療進步發現,抗葉酸藥物能有效治癒約20%的病童,但結束化療後仍有中樞神經復發的可能;為了徹底打擊癌細胞,高危險患者會使用腦部放射治療(電療),或是在髓鞘內注射化學藥品,使藥物直接到達中樞神經,藉此提高治癒率至5成。醫學進步 讓絕症至8成以上可治癒目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採「分群治療」的原則,即根據各種預後因子將病人分群,給予輕重適度的治療,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後遺症;現今大部分病童只需接受2~3年的化學治療,前半年需要數次住院化療,之後只在門診進行維持期化療即可,生活品質更好、副作用更少,治癒率也隨之提升,近年來在先進國家的治癒率可達80~90%。

早期發現早治療 八成癌症「不是絕症」

早期發現早治療 八成癌症「不是絕症」#絕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沒有症狀為什麼叫我檢查?」這是國人對癌症最大的迷思之一。事實是大腸癌早期並沒有症狀,卻可以透過採便管在家做糞便潛血檢查進行篩檢,但若是等到排便習慣改變、血便,往往已經進入二到三期。另「我自己會摸乳房有沒有硬塊,不用給醫師檢查」也是許多婦女錯誤的觀念,事實上自我檢查很難發現初期2公分以下的腫瘤,等到摸得出來,往往已經是二到三期了。國民健康局表示,乳房攝影檢查儀器可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惡性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與一期乳癌,是目前科學上證實能有效降低乳癌死亡率的篩檢方法。所以45-69歲的女性朋友們每二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請大家務必定期受檢,別再盲信自我檢查,冤枉錯失早期發現的黃金時機。事實上,目前對乳房超音波用於篩檢乳癌是否利大於弊,仍缺乏足夠證據支持。婦女朋友只要忍受10秒鐘的不適感就可換來乳房的健康,非常值得。 此外很多人仍誤以為癌症是不治之症,有「萬一罹患癌症,寧可不知道的好」的鴕鳥心態,但以國人常見的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和口腔癌為例,早期篩檢有助於提升存活率,像乳癌早期之存活率可高達9成,甚至接近100%,大腸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早期之存活率也都達8成以上,而且大腸癌、子宮頸癌及口腔癌還可以經由篩檢發現癌前病變,經簡單治療即可預防其轉變成癌症。

老翁積極接受治療 應證癌症非絕症

老翁積極接受治療 應證癌症非絕症#絕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高齡73歲的黃先生,去年年初健康檢查,偶然發現肝臟裡有顆3.7公分的腫瘤陰影且胎兒蛋白數值也偏高,進一步檢查證實為肝臟原發惡性腫瘤也就是俗稱的肝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主任表示,這名黃先生選擇積極面對治療,再配合醫療團隊的努力,治療兩個月後,已看不見原來的腫瘤蹤跡,黃先生也開心的出國去旅遊,醫師也藉此提醒,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的重要性。證實罹癌後的黃先生,立即決定接受血管栓塞治療,於是在去年五月及九月接受了兩次完整的血管栓塞治療。在接受血管栓塞治療前的胎兒蛋白(AFP)為1799,第一次治療後胎兒蛋白就迅速降低至55.3。此兩次血管栓塞治療副作用很低又有效果,黃先生正高興療效的同時,居然發現追蹤的胎兒蛋白數值又回升至528!這時他要面對再次血管栓塞治療,或接受輔助性放射標靶治療。因為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門靜脈有疑似被侵犯的現象,以及懷疑肝腫瘤已經有側支循環的問題,最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肝癌治療團隊陳滋彥副院長決定安排放射標靶治療,以避免腫瘤惡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主任醫師先以電腦斷層確認腫瘤的位置,再以三度空間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方式完成總共21次的療程。治療期間雖然因為血小板降低問題停止口服標靶治療與暫停放射治療一周,但病患最後還是堅持到底完成了整個高精準放射治療。在放療後一個半月的追蹤評估發現胎兒蛋白已經自治療前的528下降至5.18,超過101倍的下降幅度!治療兩個月後的腹部電腦斷層也看不見任何原本的腫瘤蹤跡! 黃先生因為積極治療肝癌,把原本可能的黑白人生變成彩色人生的案例,可以鼓舞眾多面對相同疾病的病友,正面思考調整心態與 積極及早的接受醫療。(資料來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主任)                      

魔術強森向世人證明 愛滋病患不代表死亡

魔術強森向世人證明 愛滋病患不代表死亡#絕症

20年前NBA傳奇球星魔術強森在記者會上宣佈感染HIV(愛滋)病毒,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死期不遠,至今他已對抗愛滋病毒20年,打破了大家認為染上愛滋病毒是絕症的迷思,前天(7日)他公開慶祝已退休20週年且抗愛滋病毒也滿20週年,魔術強森向世人表示,其實只要控制得當,愛滋病患者依然可以好好活著。不過他在退休20週年紀念餐會上也表示:「當時退休是正確決定。不過如果我當時知道自己還能打籃球,或許不會退休,但我是不會後悔的男人。」現年52歲的強森不但控制住病情,還積極從事經商、運動評論和愛滋防治運動,活得比以前更充實。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管局文章表示,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俗稱愛滋病毒,至西元2004年為止,全球遭受愛滋病毒感染人數已超過6千萬人,造成2千萬以上的人口死亡,產生1300萬名的愛滋孤兒,一般來說,愛滋病毒感染後的潛伏期有二種說法,第一,感染後約2-6星期會出現感冒樣的原發性感染症狀,第二,指感染愛滋病毒後到出現臨床症狀的期間,一般是5-10年(目前稱為隱形期或次臨床期),後者的愛滋病患因沒有症狀,愛滋病患可能繼續從事高危險性行為,因此容易成為愛滋病毒防治的漏洞。衛生署疾管局表示,目前的藥物治療確實可以改善愛滋病患的存活率,但仍然沒有辦法治癒愛滋病,所以預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疾管局提醒民眾,要有忠實可靠的性伴侶、不要與別人共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用具,如刮鬍刀、牙刷、針頭等、避免不必要之輸血或器官移植等,來降低感染愛滋病的機率。志工陪同進行愛滋二次篩檢 有效縮短5倍延遲治療時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92影音/男搭客運遭針頭刺傷 擔心染愛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07孫耀威為愛滋病患寫歌 替「世界愛滋病日」暖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23

癌症最好的治療是預防!民眾切勿聽信偏方

癌症最好的治療是預防!民眾切勿聽信偏方#絕症

自民國七十一年起一直高居死亡原因第一位,大約每四個死亡人口中有一人是死於癌症;每五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有癌症病人;每十五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放射腫瘤科謝忠志醫師表示,癌症一般的潛伏期長,早期沒有症狀,過去因缺乏具普及性且靈敏度高的篩檢與診斷工具,早期癌症不易被診斷出來。而進展至中、晚期的癌症,其引起的臨床症狀經常頗多樣化 ,可能包括局部症狀、轉移症狀、腫瘤伴隨症候群…等;一般民眾或甚至缺乏診療經驗的非癌症專業醫師,一時難以察覺癌症的可能性,因此多數病人被確診時,已難以治癒;另外,早、中期的癌症主要靠外科手術切除。至於偏晚期的癌症,光靠手術切除不足以根治,謝忠志說明,過去缺少較好的其他治療方式,例如化學藥物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在十年前,上述治療方式,或是尚未開發,或是相關科技尚不夠純熟,對於晚期病人,經常力有未逮。簡言之,因不易早期診斷,一旦診斷出來,三個病人中,大概就有二個形同被宣判「死刑」,因此一般民眾聞「癌」色變。對民眾而言,面對癌症,建立正確的觀念是最重要的。謝忠志解釋,不少癌症病患非死於癌症,而是死於錯誤的認知與偏執。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許多原本無法治癒的癌症,已有戰勝疾病的契機。民眾已可擺脫聞「癌」色變的夢靨。謝忠志強調,最好的治療是預防!因此把握預防的原則,過健康的生活,根據研究,超過半數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但如果自己或親友一旦罹患癌症,應該循正規的醫療管道就醫,獲得正確的資訊,切勿盡聽錯誤、誤導、甚至欺騙的街坊傳言,誤入歧途,就是不聽專業醫師的建議。謝忠志進一步說明,癌症醫療牽涉到許多科學知識與科技的運用,其細節與原理不是一般民眾容易瞭解。因此癌症病人,第一時間應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問親友、探病友、上網路、查書…。專業醫師根據知識與經驗所作的醫療建議,才能使病人獲得最大的治癒機會。謝忠志提醒網友,受惠醫療科技的發展,一般民眾應定期接受癌病之篩檢,特別是有罹癌危險因子者,如能早期診斷,並經由專業的醫療團隊擬訂治療計畫,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多數的癌症不再是絕症了。 延伸閱讀「如何預防癌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65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