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內科

心肌梗塞⋯合併心律不整險猝死!他靠友人「1招神救援」奇蹟救回

心肌梗塞⋯合併心律不整險猝死!他靠友人「1招神救援」奇蹟救回#心臟內科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天冷可能會引發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嚴重甚至會造成猝死,因此民眾更要提高警覺。心臟科醫師表示,若出門在外發現有人出現上述狀況,建議第一時間可以採取「叫、叫、壓、電」的方式幫助,透過正確的急救步驟能緊急救命,醫師也呼籲,民眾可以學習心肺復甦術,以備不時之需。

劇烈胸痛、呼吸急促竟「心肌梗塞」!心臟內科醫師警:抽菸是元凶

劇烈胸痛、呼吸急促竟「心肌梗塞」!心臟內科醫師警:抽菸是元凶#心臟內科

長期抽菸的人要注意了!「心肌梗塞」不只有三高族群、老年人會發生,吸菸族也要當心是否有相關症狀。心臟內科醫師呼籲,「吸菸」是心臟科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很可能會致命。另外,也要注意天氣變化,若是有胸痛發作,要及時就醫評估,不要輕忽,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壞膽固醇超標怎麼辦?心臟名醫教你「做1件事」延緩血管老化速度

壞膽固醇超標怎麼辦?心臟名醫教你「做1件事」延緩血管老化速度#心臟內科

大家應該都知道,膽固醇過高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體檢報告中的「膽固醇含量」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但你知道膽固醇還有好壞之分嗎?心臟內科醫師表示,壞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因黏稠、流動性慢,會累積黏附在血管壁上而造成血管硬化現象,但只要控制得當,就能避免後患。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舉辦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 助生醫業者再展市場商機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舉辦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 助生醫業者再展市場商機#心臟內科

為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後,國內外生技醫療市場產生的新需求,長庚醫院今(11)日舉辦「2022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以「智慧醫材」及「創新醫材」為主軸,展出由長庚自主開發,具遠距偵測、降低治療侵襲性或縮短療程等功能的16項實用專利技術,並集結技術驗證所需之「臨床試驗」資源介紹,以及過去技術移轉開發成功之案例介紹,邀集國內生醫及資通訊業者參與探討,如何成功將上述軟硬體技術量產後導入國內外臨床領域使用,提升國內外民眾的健康福祉,同時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國際市場,達成長庚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使命。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程文俊主任委員表示,長庚醫院自創院來即重視臨床研究和基礎醫學研究,每年投注超過24億元研究經費,並延攬國內外在醫學研究領域有卓越成就的醫師學者,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基礎,研發可提升國內外醫療品質的生醫技術。為促成基於醫療臨床需求而研發的技術回歸臨床使用,在造福國內外民眾的同時也帶動台灣生醫產業發展,於2014年成立產學合作中心,專注於推廣本院研發成果以專利或其他形式之智慧財產移轉至國內外生醫及資通訊業者,並利用自身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場域垂直整合的優勢,完成臨床試驗並已促成超過10項技術完成商品化上市。例如林口長庚骨科謝邦鑫醫師的「萬向互鎖式髖臼強化器」專利技轉,嘉惠許多髖臼骨缺損的患者;皮膚科鐘文宏醫師的「抗癲癇藥物過敏基因檢測方法」專利技轉,讓民眾用藥前可先進行特殊基因體質檢測,避免可能嚴重併發症的皮膚過敏反應。 本次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智慧醫材技術廠商交流媒合會展出的專利技術,均發想自臨床及民眾健康需求進而進行研發的成果。在「智慧醫材」部份共有八件,「創新醫材」部份亦有八件,涵蓋AI實驗室、骨科、復健科、兒童加護科、牙科、急症外傷科、兒童骨科、整形外科、婦產科、心臟內科、腦神經外科等專科。 例如,由林口長庚兒童加護科發表的「運用智慧醫材辨識新生兒癲癇發作」專利技術。林建志醫師指出,國外有大型研究顯示,新生兒癲癇發生率約每千名兒童有1.5至5.5例,發生率不低,但現行兒童癲癇鑑定,需要豐富經驗的臨床醫師長時間連續性判讀腦電圖,才能診斷出癲癇病症,若無即早介入治療,可能造成永久且不可逆的腦神經傷害,且65%案例會進展成頑固型癲癇,而增加照護的困難度。林口長庚兒童加護科研發團隊將AI技術結合新生兒高危腦病變檢測資料,可及時診斷出更多無臨床症狀的腦電圖癲癇病童,儘早以藥物或飲食介入治療,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減緩腦部病變及創傷,從而改善他們未來的人生。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則發表「平衡而有效的矯正兒童長短腿」專利技術。張嘉獻醫師表示,兒童長短腳的盛行率在族群之中高達40%,長短腳差距2公分以上者,需要以生長抑制手術矯正以減少腿長差異。現行未成年兒童生長抑制手術使用的鋼板或U型釘等醫材,皆有內外側抑制不均勻而造成肢體變形的風險,而且抑制成效較緩慢。林口長庚兒童骨科與明志科大共同研發的生長板鋼釘套組,搭配微創傷口手術方式矯正長短腳,能強化生長板內外側平衡抑制效果,用平衡而有效的矯正兒童長短腿技術來協助矯正,有助於孩童提升日常生活品質。 林口長庚復健科亦針對高齡化社會長者健康需求,研發出「人工智慧估測骨質密度即早預防骨質疏鬆」專利技術。裴育晟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外觀無明顯病徵,早期診斷的比例偏低,假如骨質密度減少使骨骼結構變得脆弱,易導致嚴重骨折發生;林口長庚復健科與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共同研發以X光影像篩檢骨質密度技術,不僅於高齡照護市場有迫切需求,ㄧ般民眾也可透過日常健康追蹤了解自身骨質密度資訊,即早發現並定期追蹤骨質疏鬆情形,降低嚴重骨折發生的風險。 除了技術商品化之外,本次媒合會中也特別介紹「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中心」,此中心為協助研發技術之臨床試驗、強化生醫轉譯研究及新醫療器材開發,是產學合作相當重要的一環。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2012年共同開發的高階醫材技術「聚焦式超音波應用於腦部血腦屏障開啟輔助藥物遞送」,於2015年技術移轉國內廠商後,即於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中心獨立執行Phase 1臨床試驗,同時發表國際性期刊SCIENCE ADVANCES,獲得2022年美國創新界的奧斯卡-愛迪生金獎,其嚴謹的臨床試驗已獲得國際肯定。

醫訊/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

醫訊/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心臟內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溫漸冷,心臟相關疾病有可能突然因氣溫驟降、或患者穿著不夠飽暖而突然發作,若突然有心跳加快、心律不整、胸悶胸痛情形,應盡速就醫。關於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心臟科醫師李適宜給予建議,將分享衛教講座主題「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時間:105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社工 劉大任分機:(02)2791-9696轉1008         

扯!一天暈到8次 原來神經傳導系統失常

扯!一天暈到8次 原來神經傳導系統失常#心臟內科

我們常常會在戲劇中看到嬌弱女主角動不動就昏厥、不省人事的誇張橋段,其實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會發生。光田綜合醫院近期就接獲兩起誇張病例,兩位20出頭的妙齡女生平時看似健康,但在走路、工作、洗澡甚至只是單純站著時,竟會無預警突然昏倒,其中一位一天還昏倒8次之多。經院方詳細的檢查診斷後,才發現是迷走神經異常所導致,醫師表示70%的昏厥都是迷走神經異常造成,這項病症目前仍無有效治療方式, 但醫師要特別傳授民眾一個簡單的預防動作,可降低發作的頻率。主治的心臟內科黃炳賢醫師表示,兩位患者都是年輕的女性,其中一位25歲的張小姐看似身體健康,但常工作到一半突然倒地昏迷,次數多時甚至每天昏倒7、8次,讓周圍的人飽受驚嚇。而另一位20歲、居住在台中的美國籍女大生昏倒頻率平均每週一次,前陣子全家去爬山,半途中突然發現女大生不見蹤影,家人急忙沿路搜索,才發現她無聲無息的倒在山路旁的草叢。家人擔心她要是哪天過馬路昏倒,被來車輾過恐怕不堪設想。這位美籍女大生看過幾家醫院,但或許是語言不通無法順利溝通,所以都沒診斷出原因,直到最近經友人建議到光田醫院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尋求醫療服務後,才證實是迷走神經異常所導致。黃炳賢醫師表示,人類透過漫長的進化得以雙腳站立活動。但呈現站姿時,腦部位於心臟上方,所以心臟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能把血液送上腦部,負責傳達這項訊息的就是「迷走神經」,而患者就是因為迷走神經傳達訊息的系統突然失常,沒有把「加強心臟收縮張力」的訊息傳出去,造成血壓下降,腦部血液灌注不足,所以患者會驟然昏倒,通常2~3分鐘後才會慢慢醒過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種症狀只會在站立時發作,坐著或躺著時都不會發生。根據研究調查顯示,50歲民眾約有75%的人過去都曾有過一至多次的昏厥情形,其中有70%就是因為迷走神經傳導異常所導致,其他30%可能是心律不整、主動脈梗塞等疾病造成,可先透過腦波、心臟超音波、斷層掃描等檢查將其他病因加以排除。黃炳賢醫師表示,這項疾病好發於20~40歲的人,目前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好在大部分的民眾一生中發作的次數寥寥可數,對生活不會造成困擾,但若像這兩位患者般常常發作,恐怕對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他特別建議,有昏厥問題的民眾應儘快到醫院心臟內科或神經科接受詳細的檢查,若確定是迷走神經異常造成,在察覺有暈眩徵兆時可趕快交叉雙腳,雙手相扣向外拉,這個動作有助於讓血壓升高,將有機會避免昏厥發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