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煙

長輩咳嗽很久吃藥都沒好?「肺阻塞」誤認感冒 拖延恐致呼吸衰竭

長輩咳嗽很久吃藥都沒好?「肺阻塞」誤認感冒 拖延恐致呼吸衰竭#抽煙

門診老遠就聽到60歲的陳伯伯在咳嗽,一到胸腔內科門診就跟醫師說:「醫師我是不是『感冒』了?咳嗽很久都沒好,體力也變差,以前爬山都不會喘,現在怎走一下就喘了⋯⋯」這樣的案例幾乎時不時就在胸腔內科上演。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中區委員、臺中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臨床試驗科主任傅彬貴醫師表示,疫情之後民眾開始對肺部疾病有所警覺,也會擔心「肺纖維化」問題,但卻很少人真正認識「肺阻塞」(COPD)是什麼。 「咳、痰、喘」超過8週要立即就醫 台灣一年有超過5千人因肺阻塞(COPD)死亡,肺阻塞初期有三個典型症狀,就是「咳、痰、喘」,但多數人會誤以為自己是感冒或氣喘,拖了很久、直到病情嚴重了才就醫。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流鼻水、喉嚨痛等,而肺阻塞(COPD)則是呼吸道反覆發炎、阻塞所引起,是下呼吸道、各支氣管及肺的問題。傅彬貴醫師說明,最明顯判斷肺功能出問題的指標,就是咳嗽已經超過8週,近期行動也越來越喘,若再加上菸齡高,或曾在有粉塵的環境工作,透過肺功能檢測又有問題,幾乎就可判定為肺阻塞。 9成肺阻塞患者是吸菸引起 肺阻塞主因是長年呼吸道累積很多外來污染物質,像是抽菸、粉塵等,或者是曾經暴露在有污染的環境當中(如二手菸),造成氣管長期發炎。當氣管反覆發炎,且長期累積很多痰,不僅會一直想咳嗽,氣管也會像緊縮的管子一樣,讓人吸不到空氣。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9成肺阻塞患者是因吸菸引起。傅彬貴醫師強調,肺功能不佳的人,如果繼續抽菸沒有盡快治療,惡化速度會相當快,甚至會造成急性呼吸衰竭,有致死可能性。 肺阻塞的嚴重性不亞於心臟病或腦中風,但一般民眾疾病意識不高,對於「肺功能檢查」認識也不夠,常常無法及早發現問題。如果不治療,症狀只會越來越惡化,因此肺功能檢查是最重要的診斷依據。 4指標自我檢視提早警覺 傅彬貴醫師表示,民眾可尋求有「肺功能檢查」的醫療單位,或使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的一分鐘登階測試做自我評估。如果有以下情形,可能屬於肺阻塞高風險族群,建議就應該要到胸腔內科就醫評估: 40歲以上、曾暴露或在有粉塵的環境中工作 有長期抽菸習慣者 出現「咳、痰、喘」症狀,且咳嗽持續3週以上 一分鐘登階測試中,爬不到30階就覺得喘 傅彬貴醫師特別提醒,如果家中長輩有符合上述條件,應盡早檢測肺功能,才能盡早轉診到胸腔內科治療。目前肺阻塞的藥物治療相當多元,除口服藥物,也有吸入劑可使用,治療效果都很好,只要提早介入,就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北、中、南巡迴車免費肺功能檢測體驗 盡早自我評估或進行專業的肺功能檢查,是預防肺阻塞急性惡化的最佳方式。為了提升民眾對肺阻塞(COPD)的認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除了推動「一分鐘登階」讓民眾可自行評估罹病風險之外,今年更首度與台中榮總、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合作,分別在北、中、南以「愛肺功能衛教專車」宣導。 專車10月分別已在台北青年公園、台中中央公園及中榮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讓民眾體驗肺功能檢測;10月12至14日則會前往高雄,現場將有呼吸治療師駐點衛教,歡迎帶家中長輩一起參加。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活動詳情 每日檢測時間:11:30-18:30 ※18:00為最後開放上車時間 台北場:10/3(一)-10/5(三) 台北青年公園 台中場:10/6(四) 台中榮民總醫院、10/7(五)-10/8(六) 台中中央公園 高雄場:10/12(三) 和雲高雄勞工公園停車場、10/13(四)-10/14(五)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圖/台中榮總胸腔暨重症專科 傅彬貴醫師)    

三高患者 須更加留意下肢動脈疾病

三高患者 須更加留意下肢動脈疾病#抽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時序已入秋,天氣也漸漸的變得涼冷,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高峰期也逐漸到來。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常導因於動脈粥樣硬化或一些炎性反應過程逐漸導致動脈血管的狹窄或因急性栓子掉落導致的急性栓塞。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及老年人口數的增加而導致周邊動脈阻塞。足部發冷、發白、發紫、走路時下肢肌肉酸痛、乏力、腳趾或足部麻痛、莫名的出現破皮傷口或者傷口久久不癒合,常常都是下肢動脈疾病進展或惡化的表現,最嚴重的甚至會腳趾頭潰爛壞死。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盧延洲醫師指出,肢體動脈因粥狀硬化造成動脈血管部分狹窄或完全阻塞,導致肢體血流不足或缺血的疾病。多數的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是慢性,漸行性的血管阻塞,常在運動時感下肢肢體的疼病,尤其是小腿肚處,於休息時即可緩解,此稱為間歇性跛行。少數的急性動脈阻塞,例如栓塞症(embolism)或血栓症(thrombosis)或外傷等因素所導致,其所造成的疼痛常是突發且合併麻木、無力感。致病原因及危險因素(一)主要病因:動脈粥樣硬化 (二)其他致病因子:血栓形成、栓塞、血管發炎、創傷。(三)危險因子:年齡與性別,男性、年齡大於70歲屬於高危險群;抽菸,風險是不抽菸者的四倍;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脂、高胱胺酸血症等增加血液黏稠之疾病;長久不動,使得側枝血液循環不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相關疾病的過去病史或家族史 。依急性與慢性不同症狀(一)急性動脈阻塞: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適溫力改變。(二)慢性動脈阻塞 (症狀分級):第一級:不完全阻塞缺血,運動時輕微肌肉酸痛或無力,甚至無感覺。第二級:間歇性跛行,走路或運動時下肢肢體疼痛厲害,但休息可緩解。第三級:血管狹窄相當厲害時,休息也會疼痛或夜間疼痛。第四級:完全阻塞嚴重時發生皮膚潰瘍與壞疽。(三)其他:因血管阻塞,腳部常有營養不良情形出現,患肢溫度會較低、冰冷、毛髮易碎脫落、指甲變形、肢體麻木、開始時肢體抬高膚色蒼白,放下可轉紅,疾病持續進展膚色變藍紫等症狀。治療方式包含藥物與手術治療(一)藥物治療: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狀,控制並減緩血管病變的惡化。 抗血小板藥物:可改善循環,預防血小板凝集而阻塞血管。 促進患肢微循環,改善間歇性跛行症狀,增加行走距離。(二)外科治療: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症狀惡化、或者缺血造成組織潰瘍、壞死可能面臨截肢時,就要考慮進行微創血管腔內介入治療或者血管繞道手術。經皮血管成形術利用氣球導管插入使血管擴張或置放支架避免血管再阻塞。 若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已無法改善病情,就要考慮以人工血管進行血管繞道手術。最後若仍無法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環狀況、肢體大範圍壞死、嚴重持續性疼痛或敗血症時,只有進行截肢手術。4大預防之健康指導(一)修正導致血管阻塞之生活型態:如低脂肪及低熱量飲食、戒菸及維持理想體重,有效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疾病,以減輕下肢負擔。(二)適度運動:每日步行運動最有效,固定時間進行運動訓練,當腳出現酸痛時即刻停止練習,酸痛消失時再繼續進行,反覆練習可增加血流並能促進側枝循環發展,也可減輕疼痛。 (三)避免肢體傷害:教導病人肢體保暖重要性,使患肢獲得足夠血液循環。姿勢經常改變切忌雙腿交叉姿勢,以免血液循環受阻。確實做好雙腳保養:每日應將雙腳清洗乾淨;剪趾甲時,應剪平,避免造成外傷;避免足部乾裂可擦少許乳液;物暴露於過冷或過熱環境;不宜赤足、應穿著舒適合腳的鞋子,勿太緊以避免防礙血液流暢。外傷是造成潰瘍及截肢的重要因素,任何可能引起小腿或足部受傷的因素都要盡力避免,並要時常感覺及觀察腳部的溫度及顏色變化,若出現冰冷、發紫的情形,應立即就醫。(四)若出現任何下肢及足部不適症狀,建議儘速就醫診察並確定病情,提早治療避免肢體缺血情況惡化至組織壞死或者截肢的不良預後。

資深吞雲吐霧癮君子 小心慢性肺病

資深吞雲吐霧癮君子 小心慢性肺病#抽煙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是長期飯前飯後一根煙的癮君子嗎?根據署立豐原醫院胸腔內科黃建文主任指出,長期吸菸除了會提高肺癌風險之外,還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為全球慢性病死亡率排名第四之病因,嚴重者甚至導致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等死亡危機。 黃建文表示,日前一煙齡十年以上的廖先生,最近幾個月常感疲倦、呼吸急喘困難等症狀,因此到院治療,發現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所幸經由治療並配合復健運動及腹式呼吸的方法之後順利出院。依國健局「2010年成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台灣成人吸菸率為19.8%,其中男性35.0%,女性4.1%,而長期吸菸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此疾病造成日常生活不論是工作、活動、進食等諸多不便,對患者及家人都是身心一大煎熬。黃建文解釋,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長期吸菸或是受空氣污染所造成肺部慢性發炎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嚴重者甚至有可能造成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等死亡危機。患者常會有久咳不癒、痰液增多或是活動時呼吸容易喘的表徵。復健科黃建華物理治療師說明,慢性阻塞性肺病能透過客製化的復健治療教導患者上肢及下肢的復健運動,以及使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增強呼吸肌的力量,改善呼吸的速率以減輕呼吸困難的問題,只要能持續地在家做好自我照護及管理,並且持之以恆的執行居家復健運動,能提升個人日常生活的品質。也提醒,長期吸菸者,應定時到院進行肺部檢查,以確保身體健康。

女性應注意 抽煙皮膚老化快

女性應注意 抽煙皮膚老化快#抽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女性經常因為工作、人際壓力大,以吸菸作為暫時解放的出口。抽菸會產生很多傷害身體及皮膚的化學毒物,造成皮膚的慢性傷害,建議女性與其花大錢買高技科抗老產品,還不如先戒菸!美國內科醫學會針對吸菸者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1包香菸,連續1年以上,皮膚老化速度為一般人的2倍;若每天1包菸、連抽50年,或每天2包菸、持續25年,皮膚老化速度更是不吸菸者的4.7倍,研究發現,吸菸的女性容易老得快,而且眼周、嘴角皺紋特別多,吸菸還會影響維生素C的吸收,導致皮膚缺乏光澤,造成皮膚粗糙。女性若要真正保有粉嫩的肌膚,不抽菸才能真的幫美麗保鮮。人的肺就像海綿一樣,如果用來吸菸,一年吸入肺中的焦油可以裝滿一個大量杯,而這些焦油不僅可能引發癌症,還會併發其他疾病。醫師指出,女性長期吸菸,可能引發子宮頸癌、無經症或提早停經、自然性流產、子宮外孕、低高週產期死亡率及胎兒發展遲緩、不孕等問題。

口腔癌患者與日俱增 吃檳榔的人風險大

口腔癌患者與日俱增 吃檳榔的人風險大#抽煙

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10年內從1700位增加至4700位,多出將近兩倍的人數,而當中有9成的患者是男性。同時每年死於口腔癌的患者有將近2千多人,是十大癌症的第五位,所以政府不斷地呼籲少吃檳榔,並且擴大口腔癌的篩檢,希望能夠讓口腔癌的罹患率與死亡率都能減少,其實口腔癌是比其他癌症還要容易發現並治療,但是很多的人常常對於口腔的問題,大多沒有特別地注重,所以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圖片翻攝自國民健康局網站。)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衛教文章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早在1987年即綜合各國研究結果,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對人類有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在2003年,IARC又邀集台灣代表在內的16位多國學者,依據新有的研究證據,作出了「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的結論,證實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在台灣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青壯年(25到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近十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根據署立雙和醫院的衛教文章表示,目前口腔癌的治療還是以手術為主,但是對於對於無法開刀的早期口腔癌病人,可以接受放射線治療。然後輔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也有不錯的效果。除此之外,現在對於早期口腔癌的病患,還可以使用光動力療法,效果不錯。該文章提醒民眾,口腔癌愈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愈高,所以民眾應該要每兩年接受篩檢,並且積極面對治療,千萬不要只聽信服用坊間偏方或中、草藥而延誤治療時機,降低存活率。※下面的影片是分享自國健局的宣導短片。優活推薦:●光也可以治療癌症 新技術免受化療痛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17●菸酒、檳榔都來 罹口腔癌機率破百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47●吃檳榔不僅會罹口腔癌!腎臟也遭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94

抽煙會加速牙周病惡化

抽煙會加速牙周病惡化#抽煙

王先生(化名)平常有抽煙的習慣,從年輕起就抽了二十幾年的煙,最近覺得牙齒有點不舒服,咬東西沒有力氣,而且刷牙時還會流血,甚至會被太太說有口臭的現象。去看了牙醫才發現他有嚴重的牙周病,需要趕快治療,可是他覺得平常自己一天刷牙早晚兩次,從不馬虎。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牙科張瀞文醫師表示,其實抽煙會使牙周病破壞的速度加速,所以抽煙的人牙周病通常比較嚴重,且牙齒因牙周病拔掉的機會也比較高。另外,與抽煙的數量也有關係,抽越多,牙周病也會越嚴重。再者,早期的牙周病不容易被病患發現,通常有齒牙動搖的情形是比較中後期的變化了,因此建議民眾每半年須定期洗牙,作牙周病的例行檢查,以早期發現牙周病,早期治療。張瀞文醫師指出,牙周病的檢查,包括牙周囊袋探測以檢查牙齦發炎情形,照射x光片以檢查齒槽骨流失情形;牙周病的治療包括口腔衛生教育、超音波洗牙、深度齒齦下括除術、牙周手術。由於造成牙周病的主因是「牙菌斑」,其實就是所謂的牙垢,所以治療的方法也著重在於清除它,因此飯後睡前的正確潔牙習慣是很重要的,它也是牙周病治療重要的一環。張瀞文醫師建議抽煙的患者,最好要「戒菸」配合治療,因為不論是非手術或手術的牙周治療,抽煙都會使治療效果變差,並且甚至在治療之後,容易復發。因此建議民眾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儘可能戒煙,定期檢查以減少牙周病的發生。

《食尚健康》認識十大防癌食物

《食尚健康》認識十大防癌食物#抽煙

目前人人談癌變色,根據統計惡性腫瘤蟬連十大死亡原因第一名已多年,導致癌症發生的致病因素有飲食、抽煙、慢性發炎、感染、賀爾蒙、污染等。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營養課賴金蓮組長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400~800公克的蔬菜水果,除了能預防癌症的發生,還可以減少慢性病像是痛風、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症、關節炎、便秘以及老化等;防癌飲食除了增加蔬菜、水果、纖維質之外在脂肪量也是須限制。賴金蓮組長也提出,以下有助於防癌的食物供民眾參考:1. β-胡蘿蔔素:深綠色及紅黃色之蔬果,紅胡蘿蔔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是此類蔬菜的代表。凡是深黃或紅色的蔬果都富含有胡蘿蔔素。紅蘿蔔素前三名的蔬菜為胡蘿蔔、南瓜及紅蕃薯。2. 維生素C:水果,橘子、柳丁、檸、葡萄柚等都是屬於柑橘類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類黃酮成份,輪流混合吃整個水果最好。3. 維生素E:全穀類、植物油、小麥胚芽、芝麻、綠葉菜等。4. 礦物質硒(Se):肉、海產、穀類。5. 礦物質鋅(Zn):肉、海產、內藏、麥芽、酵母。6. 含引垛(Indole)之食物: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花菜、白花菜、芥藍菜、芥菜、高麗菜、大白菜、青江菜、小白菜、白蘿蔔。7. 含硫之食物:洋蔥、大蒜,大蒜、洋蔥在流行病學調查上都發現有降低胃癌及大腸癌的作用。8. 茄科蔬菜:茄科蔬菜包括有蕃茄、茄子、辣椒;都含有豐富的茄紅素。9. 大豆:多吃非發酵的黃豆類食物其中的脂醇類及角甘類成份有增加免疫系統的作用。10. 茶:茶葉中含有兒茶酚等為抗氧化成分。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以綠茶含量最多,烏龍茶次之,紅茶最少。沖泡不可太熱,以免破壞維生素C。1997年美國Kannas University研究發現,日本人所慣用的綠茶含有多酚類的天然植物抗氧化物,可以達到比維它命E強20倍的抗氧化效果。

造成你牙齒變色的原因?

造成你牙齒變色的原因?#抽煙

咖啡、茶喝多了,或煙抽多了、小時候吃四環徽素等先天或後天因素,都會害牙齒漂亮不起來,幸好牙齒美白技術不斷地進步,讓活在現代的我們,可以享受新科技帶來美好的人生。奇美醫院牙科主任陳雅惠指出,造成牙齒變色的主要原因有:(一)牙齒外面的變色:長期飲用咖啡、濃茶、可樂等深色飲食會使牙齒變黃、變黑。其他如抽煙、嚼檳榔等不良習慣也會使色素沈積於牙齒表面,甚至滲入牙齒琺瑯質內部,造成變色。(二)牙齒內部的變色:四環徽素類的抗生素藥物在牙齒發育鈣化過程中影響牙齒組織而造成永久變色。從胎兒到八歲學童都受到此藥物影響。輕者牙齒變黃變灰,重者整顆牙齒變黑,變色的程度視服用藥量的多寡及服用期間長短而不同。另外,縱使青少年或成年人牙齒已發育完成,治療嚴重青春痘的半合成四環徽素,也會造成變色,不可不小心。其他造成牙齒變色如氟化物過量。另外牙齒受傷後,牙齒內部的牙髓組織壞死,也會造成變色。(三)蛀牙會使牙齒變灰、變黑:蛀牙,老舊的補牙材料或不當根管治療也會使牙齒變色。(四)年齡:琺瑯質隨年齡增長而變薄,內層黃色象牙質增厚,使牙齒越來越黃。陳雅惠主任表示,牙齒表面的茶垢可用洗牙、打亮來改善,蛀牙、老舊的填補牙材也可以重新填補,排列不整齊的牙齒也可以矯正。但若是牙齒內部或年齡因素造成的變色則必須藉以下的方法來改善:(一)牙齒漂白-其原理是利用氧化藥劑將牙齒內部色素除去,達到美白效果。這是最保守安全的方法,不需要犧牲任何齒質。(二)直接遮蓋法-先將變色牙齒表面磨掉一層後,再以複合樹酯類遮住變色的牙齒表面。此法對某些部分變色的牙齒,效果不錯;不過填補的材料時間久了也會變色。(三)牙齒貼片法-將變色牙齒磨去一層後,再貼上假牙瓷片以達到美觀的效果;但遮蓋力有限,且費用高,不能咬硬物。(四)製作牙套-將整顆牙齒磨小後,鑲上固定牙套。此法效果最好,但對牙齒齒質的磨損最多,製作過程繁瑣,費用最高。醫師提醒牙齒漂白應該要找專科醫師檢查、評估,確定治療計劃、選擇適當的漂白方式。美白後,記得要定期回診追蹤,勤刷牙、保持口腔衛生,減少攝取含色素的飲食,以達長期美白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