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壓性水腦

重複跌倒逾2年 常壓性水腦害的

重複跌倒逾2年 常壓性水腦害的#常壓性水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4歲女性近2、3年來一直反覆跌倒,家人發現她記憶力變差、反應變慢,步態不穩、認知功能受損和尿失禁,也因為不乏便小、轉身困難,最近更好幾次出現趕不上而在客廳小便的情形,就醫後醫師表示這位病患是自發性常壓性水腦的典型症狀。由於常被忽略成老化現象,才會到發病2、3年後才被發現。步伐變小、轉身困難 腳難以移動郭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李柏萱表示,常壓性水腦在65歲以上人口則可以到達0.5%。常壓性水腦的典型症狀,初期為步態不穩,會有步伐變小、轉身困難,病人的腳像是「黏在地上」,難以移動的感覺。由於這些症狀都是緩慢發生且逐漸惡化,所以很常被家人忽略或當成老化現象。常壓性水腦多發生老年人,症狀與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等非常難區分,有些病人症狀上完全無法區分,而且疾病彼此之間更有可能重複發生。難以區分的病人,最常給予的評估是腰椎抽水測試,從同樣有腦脊液循環的腰椎部分抽出40-50毫升的腦脊液,觀察抽水後病人的步態改善。目前藥物治療沒有明顯效果,主要還是靠腦脊液引流管的置放,將堆積多餘的腦脊液帶到其他地方吸收而達到平衡。腰椎腹腔引流管是將腦脊液從腰椎帶到腹腔吸收,可以避免腦部的手術,但是也有其特殊限制。引流管手術可改善8成術後進步 改善老人生活機能引流管最大的併發症是引流功能不良,引流不足、阻塞或引流過量造成腦出血,一旦發生往往需要移除或置換。因此不論各種手術方式都多次的回診,依照病人的症狀變化和影像一點一點調整引流管的流量。引流管手術並不完美,但依然是目前最能改善症狀的治療,在疾病的早期接受手術可以達到八成的術後進步;如果讓這些老人的生活機能改善,自己及家人都能受惠。

老人走不穩、尿失禁 恐患常壓性水腦

老人走不穩、尿失禁 恐患常壓性水腦#常壓性水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2歲江姓婦人,最近三個月以來,家人發現她走路越來越慢,步伐變小也比較不穩。同時,頻尿症狀嚴重甚至還尿失禁,記憶力明顯退步,原以為是罹患失智症。經由醫師診斷是罹患常壓性水腦症,透過腹腔分流手術後,走路和尿失禁明顯進步了,記憶力也有所改善。症狀似自然老化  常被錯認失智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李建勳醫師表示,常壓性水腦症好發於老人,是由於腦中的腦脊髓液積聚過多導致腦室擴大,造成神經的損傷,典型症狀包括行走困難、尿失禁與記憶力退步;但這些症狀常會被歸因於自然老化而忽略就醫。分流手術助解困標準的治療是經腦部進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而分流量多寡也是關鍵。若分流量過少,症狀無法進步;分流量過多則可能導致腦塌陷出血,出現頭暈頭痛、意識變化、昏睡或同側手腳無力等的症狀。李建勳醫師指出,常壓性水腦症若能正確地早期診斷,經過分流手術後,症狀有機會改善。但若失智情況已屬嚴重,或是影像檢查發現腦部結構已明顯退化者,效果恐怕不理想。因此,家中長者若同時合併上述症狀,宜盡早尋求醫師專業意見,避免錯失治療時機。

常壓性水腦問題多 手術前應謹慎評估

常壓性水腦問題多 手術前應謹慎評估#常壓性水腦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蔡孟澔/綜合報導)水腦的發生率約為1~1.5%,分為阻塞性水腦以及交通性水腦,而常壓性水腦是屬於交通性水腦的一種。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王奕閔表示,常壓性水腦一般找不出原因,目前腦室腹腔引流手術,是改善常壓性水腦的最好辦法,但手術仍有一些風險,病患必須跟專業的神經外科醫師討論過後再做決定。王奕閔說明,像常壓性水腦這種原發性成年水腦症,一般找不出成因,但近幾年來有文獻指出,其實常壓性水腦跟外傷、腦膜炎、腦部腫瘤、蜘蛛網膜下出血、還有阿茲海默症等等有相關性存在。目前患有常壓性水腦症的病人,年紀通常都大於60歲,主要症狀有,步態不穩、痴呆、尿失禁。常壓性水腦並沒有單一特殊病理診斷特徵,需要依靠多項檢查以及臨床特徵來確定診斷。王奕閔表示,腦室腹腔引流手術是治療常壓性水腦症的最好方法,顧名思義就是把腦脊髓液從腦室藉由埋在頭皮下的引流管,經頸部、胸部而引流至腹腔,人體的腹腔可以完全吸收腦部過多的腦脊髓液,因而降低腦部壓力。手術置入腦室腹腔引流裝置後,臨床上改善最多的是尿失禁以及步態不穩,痴呆的症狀改善較不顯著。王奕閔提到,手術常見的併發症有癲癇、腦出血、感染等,而以為感染最多,一旦有感染現象,須施以抗生素治療,嚴重甚至必須移除整個腦室腹腔引流裝置。此外,王奕閔補充,雖然目前健保有給付此項手術,但所使用的裝置依照引流的壓力差分為高、中、低壓,一旦植入,壓力差無法調整,若過度引流或是引流不足,臨床效果就不佳。因此坊間有自費使用的多段式調控的腦室腹腔引流裝置,植入後可以從體外藉由磁力來調整引流壓力差,不過,這種裝置費用較高,病患還是需與神經外科醫師商討後再做抉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