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退化

膝蓋卡卡還發出喀喀聲?小心「半月板損傷」害膝蓋痛:4症狀快就醫

膝蓋卡卡還發出喀喀聲?小心「半月板損傷」害膝蓋痛:4症狀快就醫#膝關節退化

50歲王先生身體健壯,平時有運動習慣,偶爾還會參加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然而最近幾個月時常左膝疼痛。一開始膝蓋在稍微活動後容易腫脹積水,休息後便改善,不過症狀越來越嚴重,膝蓋在活動時會有彈響聲且會有卡住的狀況;後續至醫院求診,診斷為膝蓋外側「半月板桶柄状撕裂」(bucket-handle tear,BHT)。

輔大醫院附設引進ROSA機器手臂 減少疼痛 快速恢復增加手術安全性

輔大醫院附設引進ROSA機器手臂 減少疼痛 快速恢復增加手術安全性#膝關節退化

輔大醫院今(22)日舉行「ROSA 機器手臂膝關節置換」記者會,院長黃瑞仁、骨關節暨醫療器材副院長暨骨科主任江清泉率骨科主治醫師團隊出席。江清泉表示,隨著膝關節日漸退化,疼痛、腫脹症狀隨之出現,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走路,臨床上常有關節僵硬、過度活動及上下樓梯時疼痛、膝關節活動時出 現喀喀聲、關節變形如 O 型腿、無法伸直等。 台灣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 15%,有超過 350 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疼痛之苦 嚴重則可能演變為退化性關節炎,ROSA 機器人手臂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在侵入性、植入物生存率提高,全身性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下降,術後疼痛管理藥物消耗量也顯著下降,此外,由於機器手臂根據制訂好的手術路徑,並且精準的掌握各種即時資訊、減少破壞,能讓患者更早恢復到日常生活中。 在植入物方面,Persona 全膝關節置換也可供患者新的選擇,特色包括個人 化設計、解剖型設計、模組化墊片等,據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病患使用傳統膝 關節植入物,會出現尺寸與原生膝關節不吻合的症狀,當尺寸不吻合會讓術後 疼痛的機率加倍,解剖型脛骨假體能高貼合人體脛骨、降低術後併發疼痛、術後滿意度也提高,能還原自然的膝關節活動,嘉惠病患。

邁入40歲後最怕卡「關」?壯世代行動力調查:近九成民眾狀況外,不知《關骨合一》才是保養關鍵

邁入40歲後最怕卡「關」?壯世代行動力調查:近九成民眾狀況外,不知《關骨合一》才是保養關鍵#膝關節退化

膝關節退化、行動力受損不是老人病!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15%,全台約350萬人正飽受行動力退化與疼痛之苦,近年來亦有年輕化的趨勢,部分患者年齡甚至低見40多歲!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據此發布最新調查,發現40歲以上的壯世代族群中、近7成會針對關節或骨骼健康,採取積極行動或治療,其中卻有近9成壯世代族群仍不知曉關節與骨骼需要雙管齊下的保養。 前台南榮總骨科主任-陳建宏醫師提醒,對抗行動力衰退的關鍵在於「關骨合一保養」的觀念,關節潤滑可讓行動更靈活、精準補鈣則能幫助骨骼穩固,缺一不可。許多民眾最害怕蹲下或起身時聽到關節發出的喀喀聲,也會誤以為關節退化或受損時就一定需要打針補充玻尿酸,進而逃避門診就醫,反而造成不可逆的關節傷害。陳建宏醫師表示,40歲後發生行動力減損或是關節衰退問題,應盡早就醫諮詢,目前市面上也有口服型的專利3D玻尿酸可以做為關節日常保養,搭配骨骼補鈣,就能輕鬆應對行動力衰退,建議民眾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找出最佳解方,切勿諱疾忌醫。 40歲以上國人已開始主動保養關節(22.1%)與骨骼(14.6%)  破9成期待一錠多效保健法 2025年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人對於行動力保養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正確的保養觀念是否覺醒將成為重要課題,壯世代教科文協會今日發布最新《壯世代行動力線上調查》指出,40歲以上民眾有22.1%認為已經遇到關節退化問題,亦有14.6%認為已有骨質疏鬆問題,且年齡越大、困擾程度就越顯著;而針對行動力保養方式與選擇,進一步發現約有7成的壯世代族群會針對關節退化或骨質疏鬆的健康問題,採取積極行動或治療,然而其中卻有近9成(87.1%)並未同步進行關骨合一保養;調查報告最後也顯示,面對市面上多種的保健選擇,超過9成(92%)的人更偏好一錠多效的複合型保健品,最好能夠一顆搞定。由此可見,國人針對行動力保養的需求相當顯著,但關骨合一的保養觀念仍極為不足,有待持續加強。 骨科名醫-陳建宏強調「關骨合一保養」 輕鬆對抗行動力衰退 前台南榮總骨科主任、現為台南市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的陳建宏醫師表示,臨床門診中常常遇到中高齡患者出現膝蓋疼痛或是關骨不適等困擾,主因大多是隨著年紀增長而導致關節潤滑液的生成速度變慢,無法有效產生潤滑及緩衝作用,進而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嚴重時便會導致疼痛的發生,形成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年齡層也從60~70歲逐漸下降,甚至出現40多歲的患者,顯示行動力的保養需求日趨重要,陳建宏醫師強調,盡早做好日常保養遠勝於關節磨損後往返醫院就診,尤其要注重同時進行關節滋潤跟骨骼補鈣,預防關節磨損的同時、也降低骨質流失的影響。 陳建宏醫師表示,國人較為熟悉補鈣,但針對關節潤滑的保養方式卻還在霧煞煞,除了藉由飲食攝取適度營養,常以為只能到門診打針補充玻尿酸,因此也有不少民眾拖到最後關頭,等到膝關節重度磨損才來亡羊補牢,不過現在已有口服型的專利3D玻尿酸可以選擇,可輕鬆補充關節液生成所需要的成分。另外,雖然市面上鈣片的選擇多元又便捷,陳建宏醫師提醒除了補充鈣質外,應搭配攝取維生素D促進腸道吸收鈣到血液中,以及維生素K2能促進鈣進入骨骼中;同時攝取鈣質、維生素D3與 K2,才可以充分達成補鈣-灌鈣-導鈣的協同作用,讓鈣質的吸收效率更好。 超高齡化社會即將來臨 及早做好日常保養、維護靈活的行動力 臺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行動力保養勢必成為國人須積極面對的健康課題之一,陳建宏醫師最後也提醒:良好的運動跟正確的飲食攝取是維持關骨靈活跟肌肉健康的最好方式,透過運動增加肌耐力減少負擔外,從飲食補充天然營養,搭配補充保健產品做為輔助,才能維持靈活良好的行動力與生活品質,建立正確的保養觀念,才能靈活不卡關。

想動?不必等膝關節解「凍」!自體軟骨細胞層片助軟骨再生!

想動?不必等膝關節解「凍」!自體軟骨細胞層片助軟骨再生!#膝關節退化

年輕時籃球場上跑跳衝撞,使得57歲的吳先生近年飽受膝關節提早退化所苦,不僅日常活動疼痛不適;就連停好車、離開駕駛座,都還得先「暖身」一陣子,等膝蓋解「凍」,才能邁開步伐,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所幸,去年他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成功讓膝關節活動度重新解「鎖」;不但再度邁入健身房,他也打算趁著國境解封,重拾旅遊各國的退休生活。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指出,「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可用於外傷性或是退化性引起關節炎合併軟骨缺損的患者。經評估軟骨缺損在一定程度以內,先取出其自身膝蓋軟骨細胞,在體外培養成細胞層片,然後再手術移植回軟骨缺損部位,藉以修復缺損,緩解疼痛不適。 「換關節」或「症狀治療」只能二擇一? 自體細胞層片修復軟骨,成治療新選擇! 根據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估計全台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面對膝關節退化,過往主要視患者軟骨缺損與症狀嚴重程度,決定使用復健、口服藥物以及關節內注射等非手術療法緩解症狀,或是手術治療、更換人工膝關節。 以吳先生為例,多年累積運動傷害,不僅膝蓋半月板破裂、軟骨缺損,長期下來也引發退化性關節炎。為了解決膝蓋疼痛困擾,吳先生不僅做過各種注射治療,甚至微創手術、截骨手術、清創手術,大大小小手術做了5次,但是,就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一段時間後,症狀便會再出現。 雖然也有人說乾脆就換人工關節好了,但是吳先生只有57歲,自覺換人工膝關節似乎有點早,所以才在去年九月決定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治療。追蹤迄今將近五百天,不僅能夠進行間歇訓練,影像檢查也顯示軟骨確實再生、正慢慢增加厚度。他正計劃明年四月要飛往京都賞櫻。 退化加意外,藥師為新冠確診者送藥跌傷膝蓋 選擇細胞層片移植盼膝關節修復,找回行動力 今年58歲的社區藥師李先生,也在今年八月接受右腳膝關節軟骨細胞層片植入治療。李藥師在疫情期間配合政策,協助將抗病毒藥物送往COVID-19確診者家中,沒想到有一天送藥途中,因為患者所居住的三合院水溝沒有加蓋,雜草蔓生,一不小心就踩空、撞傷膝蓋。 「其實原本膝蓋就有些退化,也有聽說這項技術,本來還在猶豫。結果剛剛好撞到,就覺得應該是注定要做治療。」李藥師說,主要也是因為這麼多年來看著來領藥的病人,從可以自己走路來、到行走困難、終至無法出門,認知到能不能好好走路,對於生活品質以及健康的影響實在很大。 透明軟骨、多層細胞層片量身訂製 配合醫療團隊三人快手,成績亮眼超越原創 「關節炎治療最困難在於軟骨再生!」杜元坤院長指出,關節軟骨多數為「透明軟骨」,這種軟骨具有黏性及彈性,可以保護骨頭間的撞擊及傷害,其功能就有如汽車避震器一般。傳統治療雖能延緩關節炎惡化速度,但因為無法重建透明軟骨,許多患者最終仍然免不了需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 「細胞層片」這項技術,源自於日本東海大學Sato教授,杜元坤院長表示,它是利用環境溫度變化進行細胞培養以及剝離,當溫度較高時,細胞可以貼附生長,一旦溫度降低,就能造成整層細胞剝離。「移植的細胞可以堆疊三層到五層,根據病患的需求量身訂做。」更重要的是,「能成功培養出片狀、柔軟的『透明』軟骨層片。」 而義大醫院在植入時為了使得層片植入時黏著度更佳,會在要黏附層片的軟骨位置鑽出一些小洞,讓身體在修復的同時促進細胞層片密合;最後再由三名醫師組成團隊在手術室裡合作,加速完成細胞層片植入。 義大醫院迄今收治60名病患。年齡介於25-70歲之間,有14人已經追蹤2年。另外有6成完成雙邊膝蓋手術。術後追蹤發現,除了病患主觀感受明顯進步,經過MRI追蹤檢查也可看到患者透明軟骨再生,而且可以回到正常軟骨厚度。部分人甚至達到完全健康膝蓋的狀態。 不過,並不是所有軟骨缺損的患者都適合細胞層片移植!杜元坤院長表示,若是自體免疫、感染、癌症等造成的關節軟骨破壞,就不適用。病患也必須先經X光片診斷確定是中度以下(未達第四級)退化性關節炎,且其軟骨缺損部位面積大小適當,大小之軟骨缺損部位面積。 義大醫院除了正在評估未來是否有機會將這項技術擴大使用於膝關節以外的部位,像是肩關節、髖關節等;近來也完成以IPS細胞(誘導性全能幹細胞)與外泌體注入關節腔、促進關節軟骨再生的實驗,希望有朝一日不需先取自體軟骨細胞培植層片,就能幫助病友完成治療。

膝關節退化不只老人 這3運動別過度

膝關節退化不只老人 這3運動別過度#膝關節退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1歲的呂洪女士從年輕時就喜歡爬山,已征服過不少座百岳,卻也因多年來負重登山,三年前膝蓋開始疼痛,當時僅吃止痛藥勉強維持運動。而後雖改打較輕鬆的高爾夫球,但只要一用力揮桿,膝蓋就會疼痛不適,讓愛運動的她不得不降低打球頻率至每個月一次。沒想到三個月前,不只早上起床膝蓋感覺卡卡,疼痛感逐漸增強,連行走都有困難,至骨科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左膝蓋內側軟骨長期嚴重磨損導致疼痛。收治呂洪女士的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呂洪女士來就診之前,曾接受過PRP及玻尿酸治療,膝關節疼痛症狀仍無明顯改善。後經朋友介紹前來診所,以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評估後,建議她進行左膝的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不只術後兩小時即可下床走動,短暫休養過後復原良好,膝蓋活動比過去更靈活,在高爾夫球場上下坡或用力揮桿都不受影響,進而恢復一週打球兩次的頻率,揮桿成績大幅進步,讓她找回打球樂趣。 長期持續運動損耗膝關節 機器手臂置換重拾運動靈活度吳濬哲醫師指出,膝關節退化不單是老年人專利,除了因老年退化、過度使用致使關節軟骨磨損,長時間持續的運動如(1)登山、(2)打高爾夫球或(3)馬拉松,也都會造成膝關節損耗累積,進而產生膝蓋卡卡或疼痛等症狀。許多患者初期只靠吃止痛藥、注射PRP或打玻尿酸改善症狀,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復發,且對關節病變嚴重者無效,此時就會評估並建議患者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選擇上,可分為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與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吳濬哲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的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有傷口大、復原期長及術後關節卡卡等問題,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藉由術前電腦斷層掃描、術中再由導航系統、機器人手臂及3D即時動態影像輔助,只需移除部分磨損關節,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大幅降低傷口破壞,縮短復原時間,術後當天就能行動自如。已有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231位成功案例的吳濬哲醫師說,此手術還能保有關節靈活度、神經反射動作正常,即便是像高爾夫球這類膝蓋需要彎曲、承受較大旋轉力的運動,無論置換單膝或雙膝,術後要重拾球桿都沒有問題。運動應量力而為適時休息 膝蓋疼痛卡卡盡早就醫診治吳濬哲醫師提醒,為避免膝蓋承受過多負擔,平日應盡量減少損耗膝關節的動作,例如:蹲跪、上下樓梯或從事馬拉松等活動,若真的需要運動者,過程中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搭配適時的休息才能保護膝關節。而一旦出現膝蓋疼痛、關節卡卡或無法行走的症狀,也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以利及早治療,享受無拘束、自在的運動生活。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免費講座】膝關節退化的中醫治療

【免費講座】膝關節退化的中醫治療#膝關節退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蔡媽媽長期受退化性節炎所苦,每天晚上都痛得要命,早上又會變得很僵硬,可是不想開刀或者一直吃藥,中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相信很多人都遇過類似的問題,因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請來了中醫針灸科胡奕晟醫師主講「膝關節退化的中醫治療」,講解中醫裡有哪些方式可以改善膝關節退化,並免費替民眾諮詢,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膝關節退化的中醫治療時間:2月12日(四) 17:3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 (02)2791-9696#1008 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75歲以上老人 9成有膝關節退化問題

75歲以上老人 9成有膝關節退化問題#膝關節退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人體有數十個關節,經過數十年的反覆運動使用,勢必會磨損退化;其中,膝關節的退化更是大家最為重視的課題。據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六成忍受膝關節退化之苦,而七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更高達九成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六十歲的張先生,雙側膝關節疼痛多年,無法長距離行走,且上下樓梯更顯疼痛,因而放棄喜愛的網球運動,X光顯現雙側膝關節早期退化,口服藥物治療無法改善,且接受三個療程的關節內玻尿酸注射治療,但效果有限。而後接受雙膝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之後,於三個月後雙膝疼痛減少且靈活許多,可以開始從事較不劇烈之運動。郭綜合醫院骨科洪柏聖醫師指出,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是隨著年齡逐漸惡化的關節疾病,主要是因為膝關節長期使用,造成膝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膝關節囊的潤滑液變少,進而造成膝關節疼痛、腫脹、無力、蹲距困難,甚至無法行走。目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性治療/物理復健治療、膝關節護具、減重、藥物治療以及關節內藥物注射等。●手術治療/關節鏡清創及沖洗術、骨軟骨移植、近關節矯形手術以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等。抑制關節腔發炎 減緩膝蓋疼痛洪柏聖醫師說,目前對早期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除了上述療法,還多了血小板注射可供選擇,因血小板內部含有對組織癒合(如骨頭、皮膚、軟骨等)相當重要的多元生長因子,這些生長因子可以促進軟骨細胞的分化增生,並抑制關節腔的發炎反應,進而減緩退化性膝關節患者膝蓋疼痛,並促使已磨損的軟骨增生,且已有多位國際知名運動員接受此一療法延長其運動生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