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氣

養好胃氣 全身不爽都趕跑!

養好胃氣 全身不爽都趕跑!#胃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讀《傷寒雜病論》,看到的一個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調理身體的觀念就是:「胃氣」很重要。我發現,在拆解藥方之後,有幾味常見的藥材:甘草、生薑、大棗等,主要的功能都在調理「胃氣」。局部的功能失調 都要關照相關的身體機能胃氣不只是處理腸胃問題而已,就連治感冒,甚至婦科問題,也都緊緊扣住這個環節。人體的機能多樣而複雜,一個局部的功能失調或是改善,都要觀照身體更多相關聯的機能,做整體的考量。就像我在前面所舉例的:扳動一個生理機能的開關,就會觸發幾種身體機能或亢進、或壓抑的變動。膽結石的處理,其實也是透過對於胃氣的調理來著手。若是把膽結石的問題局限在肝、膽的機能裡頭來設想,見樹不見林,就難免會出現「只能把膽割掉」的結論,甚至會被認為是「別無他法了」。在胃氣機能下 可以達到全身性的調整胃氣的調理對於全身性的問題都有很好的處理效果,就像前面提到過的「分形連續體混沌波動論」的理論一樣,我認為的中醫理論裡頭,人體在肉體上的各種機能調節,都可以把胃氣視為是能夠產生「宏觀調控」的主要關鍵,像是許多來自四面八方的波動,能夠在胃氣這個機能之下做到綜合的調理。好比說,我太太在懷孕的時候,她曾對我提過:「吃到一些好吃的東西,像是喝了雞湯、吃了肉,食物一下到胃裡,我感覺到胎兒的胎動就會特別明顯。」如果我們的體內真的是要靠什麼「血液成分濃度」、「藥物代謝動力」來達到所謂的「有效治療濃度」,或是刺激身體特定的內分泌、分子的增加或減少,才能改變生理功能或結構,像這種一下肚就有反應,間隔只有幾秒鐘的變化,是要作何解釋?食材與藥材應該視為同體透過我自己進一步的將對於藥材的理解,擴大至對於食材的認識,不看「營養成分」、「分子結構」,只看材料本身在陰陽五行的原則下所分析出來的「物性」是什麼,我甚至可以這麼形容:若是我們可以確知,我們所需要產生的身體的一連串的反應是什麼,那麼,透過藥材可以組合達成,透過食材的組合,也同樣可以達成。就好比一種應用光影的藝術創作,我們看到塑像創作的本體,可能是錯雜且沒有條理的一堆零件,但是當透過固定光源的照射,卻能夠在牆上投影出我們熟悉的花、鳥等有意義的形體輪廓。「藥食同源」是我們傳統文化之中原本就具有的重要觀念,食材與藥材的分界其實是如此的模糊,甚至根本應該視為一體。(本文摘自/太極米漿粥: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靠白米就能重拾健康的本源療法/時報出版)

降溫靠吃冰?當心傷胃氣阻吸收

降溫靠吃冰?當心傷胃氣阻吸收#胃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當天氣悶熱時,總會想喝點冷飲、吃點冰涼的食物,但要小心滿足了口腹之欲,卻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最好能克制衝動,以免暢快一時,卻換來一堆病痛。 阮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蔡毓洲醫師指出,胃的溫度約在36度,冰冷食物吃下肚會降低胃部溫度,阻礙酵素分解,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會造成血管收縮,影響氣血循環。因為當身體覺得很熱時,大部分的血液會集中到皮膚下擴張的血管裡,幫助散熱,在此同時,腸胃道的血管則呈現收縮狀態,使消化、吸收能力變差。在這時候若又吃進大量的冰冷食物,可能使胃通向十二指腸的胃幽門關閉,導致這些冰冷液體,留滯在胃裡面,引起胃脹、胃悶。一次吃喝太多冰冷的食物,也可能導致腸胃血管痙攣、腸胃壁僵直收縮,引發腹絞痛、腹瀉,或因消化不良而流虛汗、臉色蒼白。此外,老年人腸胃不佳、胃壁薄,對冰冷的食物耐受性較為不佳;有手腳冰冷者,也最好別碰冰飲、冰品。難擋冰品誘惑   6撇步顧胃免疫力不佳的人尤其要注意,因為身體調適功能差,更容易增加感染機率。此外,蔡毓洲醫師也提醒,如果真的難以抵擋冰涼食品的誘惑,想要解解饞,那就得好好遵守以下原則: 1)吃涼食品時,應小口小口進食。先將食物在口腔內含一下,再慢慢嚥下,就可享受涼爽的滋味,也可避免刺激胃腸。2)運動後或大量流汗時,不要立即吃喝冰冷食物。3)用餐中、餐前二小時或睡前,勿吃喝冰冷食物。4)胃酸過多、消化不良、胃炎或胃潰瘍的人,不宜吃喝含酸味的冰冷食物。5)罹患有氣喘、冠心病、高血壓或體弱的老人、兒童,或月經期的婦女,都不宜吃冰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