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照護

搓湯圓 繪燈籠 阿公阿嬤長一歲

搓湯圓 繪燈籠 阿公阿嬤長一歲#老人照護

農曆元月15日慶元宵,配合吃湯圓的習俗,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的阿公阿嬤們9日上午自己動手搓湯圓、彩繪燈籠,除了趣味,更希望能藉此活絡手部與相關協調功能;為了鼓勵老人家參與,行政督導侯玟伊特地設計了養生的彩色湯圓,五彩繽紛的顏色,果然吸引了不少阿公阿嬤動手一試,雖然搓出來湯圓有大有小、有圓有扁,不過老人家們覺得很有樂趣,直說開心就好。80多歲的林奶奶說,這一陣子天氣轉暖和,縮在口袋裡好久的雙手終於可以伸出來活動活動;她邊搓湯圓邊提醒其他的老人家,盡量將湯圓搓小一些,吃的時候較好入口,也不怕噎著。陳阿公則說,吃了湯圓又長一歲,因此喝喝甜湯就好;天真童稚的語氣,讓工作人員不禁莞爾。不過長輩們對湯圓該搓成多大?該加肉燥煮成鹹口味,還是加桂圓做甜湯?意見不一,認真討論了大半天;最後工作人員順應長輩心意,大的湯圓煮鹹湯,小的湯圓煮甜湯,老人家皆大歡喜。為增添活動豐富性,工作人員還安排阿公阿嬤動手彩繪燈籠,藉著創作和塗鴉,讓老人家發揮想像力,屬牛的張婆婆開心得在自己的燈籠上畫上一隻隻各種顏色的牛,得到許多讚美,她還不忘寫上自己的名字,顯然很滿意自己的創作。侯玟伊鼓勵長輩一同動手搓搓湯圓,趣味中除能增進手部功能和相關協調功能,也可增進人際交流互動。

聆聽天籟美聲 響應失智醫療勸募

聆聽天籟美聲 響應失智醫療勸募#老人照護

失智症已成為國際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統計,國內老年失智症的發生率約2~4%,隨著年齡增加,約每增加5歲即增加一倍。至96年10月底止,我國老年人口計233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0.2%,老化指數57.6%(內政部,2007)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老人長期照護之需求亦隨之提高。有關老人照護延伸的問題行為,以老人離床後所產生的「跌倒或遊走」問題最為嚴重,特別是在各類型的失智症或失能患者身上,因腦功能退化或基於自尊的考量,總是無法或羞於表達自身的需要,才會產生長輩強行移動而受傷或走失的問題,輕者或許經過簡單照護即無大礙,但嚴重者可能造成長輩脆弱身體遭無法挽回之傷害(ex.骨折與死亡),如何因應及處理即成為照顧者一大挑戰。考量照護者與年老者的需求(心理大於生理),天主教聖功醫院在長期照護體系,計畫將階段性地導入IT產品做一整合運用,使整體長期照護(護理之家、失智日間照護、全日失智照護中心)其效益定能大幅提升,且提供以病患更為核心的服務,以達成「品質導向」為訴求的照護目的。因此,計畫目標首重於「離床時的警示與安全維護」,避免患者身體的傷害、增進患者認識現實環境及自我照顧能力。此次為勸募失智老人的醫療設備,天主教聖功醫院規劃在12月18日,晚上7:30~9:30,於13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音樂心‧聖功情~疼惜咱仔國寶」失智募款音樂會,特別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音樂系一起舉辦。其它還包括跳蚤市場暨義賣活動、全方位健康講座…等,在這聖誕感恩的季節裡,誠摯的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天籟美聲,一起為失智醫療勸募盡份心。以上活動所得扣除活動舉辦的必須經費後,全數作為失智老人照護中心設備的勸募基金。詳細活動訊息可以天主教聖功醫院網站查詢。

關懷銀髮族健康 旅遊醫學漸受重視

關懷銀髮族健康 旅遊醫學漸受重視#老人照護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07年底時,台灣地區的老年人口總數已達2,343,092人,占總人口10.21%,在亞洲地區僅次於日本及香港,預估至2026年台灣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迅速老化,平均餘命的延長,對於老人照護的需求日益殷切,也帶動了老人醫學的發展。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老年科林怡君醫師表示,其實老年病患之臨床表現與處置方式與青壯年未必相同。一般說來,老人疾病的特色包括多重疾患或病因不典型、容易有併發症、易受醫源性傷害、疾病的表現及對治療的反應有差異、較有功能的改變與復健的需求。而區別正常老化和病變,正是決定老年照顧的重要關鍵。廖俊凱醫師也指出,老人醫學的目的,在於提升老人獨立自主之生活能力,以減少依賴,不只是增加老年人的歲數,還要增加存活期間具活動功能的生活品質及其尊嚴。所以老人醫學的中心思想就是「全人醫療」,包含照顧銀髮族生理,心理,與社會各個層面的需求。為了實踐這個理念,目前醫院都慢慢有提供跨專業醫療團隊服務,針對超高齡、有生活功能下降或喪失、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支持系統問題、或反覆住院等等多層面失調的長者;網羅各科專業人員的參與,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復健師、營養師、社工師及牧靈人員,大家共同組成「老年醫學照護團隊」。林怡君醫師認為,依照老人之需求差異,各司所長,才能提供完整而合宜之醫療照護。目的是藉由各專業領域合作,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多管齊下,共同為病人設計一個適時、適地,可行的長期治療計劃,來改善病人的健康。另外,在老人健康促進的領域中,由於「旅遊醫學」的課題受重視,因此也有了「銀髮旅遊」的規劃,目的都是希望老人家在透過醫院資源的輔助,結合旅遊風險的評估、健康諮詢、保健知識宣導等,能讓每一位參與旅遊的長者更為安心,方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老年人瘦巴巴 當心營養不良加重病情

老年人瘦巴巴 當心營養不良加重病情#老人照護

李伯伯(化名)好幾個月沒到家裡來下棋了!他一向健談,說起他當年英勇抓賊或是兒子的成就時,就會眉飛色舞、激昂不已。半年前他的老伴李太太去世,他的生活完全變調。不但茶不思飯不想,話也少了,大部份時間都坐著發呆,身體消瘦許多。在外地上班的兒子忙碌中抽空帶他到醫院做健康檢查,卻也沒發現什麼毛病,只是說李伯伯有點營養不良。兒子想營養不良應該不算是什麼病吧?給李伯伯買了一些維他命,又將他送回了孤獨的生活中。 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許多老人遇到生理或心理的打擊時,例如:感染、手術、骨折、頓失親人,所造成的身心創傷會增加生理的代謝速率和熱量蛋白質的耗損。此時若沒有即時補上這些額外的營養需求,身體肌肉內蛋白質的儲存將會快速減少,使得原本正常的老年人變成營養不良的老年人。家人或照顧者若繼續疏忽老人家的飲食狀況,可能就會因為營養不良而使老人原有的病情變得更加複雜,包括:免疫力降低、傷口癒合遲緩、體重減輕、肌肉強度降低、對藥物的反應改變、喪失判斷力等的風險提高。因此,老人需要經常的營養評估,作為是否需要營養介入的指標,以預防和控制營養不良所造成的進一步傷害。先不談原有疾病的影響,老人的營養評估要從他進食的能力開始。張營養師指出,像是牙周病、缺牙、活動假牙的不適、乾口症、牙齦疾病與疼痛,使得老人家可能會偏食。長期的拒絕某些食物,就不容易得到均衡足夠的營養,這是常見老人營養不良的起因。再者,偏食也常是因為接受「治療飲食」或是因疾病而長期限制某一類的食物。老人減少了某食物,若沒有營養指導不知道要如何以替代食物來補充所需要的營養,飲食限制使原本就沒有食慾的老人更陷於營養不良的危機當中。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通常服用較多的藥物,張營養師表示藥物之間、藥物與營養之間的交互作用,多少影響消化道的功能,也改變營養素的吸收,例如:抑制胃酸的藥物就會降低鐵質的吸收率,提高了罹患貧血的危機;服用多種藥物也可能引起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有關。另外,有些疾病更會降低老人的行動能力,舉例來說:肺氣腫、關節炎、失智症、帕金森氏症、中風等情況發生後,生活作息變得需要人協助,甚至包括最基本的飲水、上廁所到購物、烹飪等,都會因著身不由己,使營養的獲得大打折扣。所以照顧老人的健康要能先了解其營養狀況,早期預防老人的營養不良風險,尋求營養專業的幫助。因為營養照護並非只是補充幾顆維他命或健康食品就可以涵蓋的,它是全面的營養評估和飲食質量的調整,並且追蹤營養介入之後的果效,以排除老人營養不良的危機。張營養師建議民眾不妨可利用「簡易營養評估表」算算看,家中老人家營養不良的風險有多高,然後諮詢營養師,為長輩做個可行的飲食規劃,應該會比買維他命更有幫助。

申請外籍看護工,先認識「巴氏量表」

申請外籍看護工,先認識「巴氏量表」#老人照護

您打算申請外籍看護或是健保居家護理嗎?政府為了避免國人將「外籍看護工」當「管家」般大量聘用,衝擊國內勞工權益,目前設定申請外籍看護工之「巴氏量表」量表分數在三十分以下門檻。巴氏量表係日常生活功能評估量表,為台灣長期照護最常用以評估個案身體功能的量表。同時全民健保居家護理申請作業上的收案標準、保險金的請領均依據此量表,所評估之分數來判斷是否符合申請之條件。但是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及生活型態改變,許多民眾陪同七十歲以上長者到醫院接受評估,亦希望獲得醫師開具評估分數30分以下的巴氏量表,以達到僱請外傭幫忙照顧長者的要件。但往往因為老人家不符合三十分以下的雇用標準,造成不法集團能趁虛而入,進行詐欺行為牟取暴利,常見手法是以冒名頂替方式或金錢利誘醫師騙取「巴式量表」開立,進行保險金詐領或索取高額外籍看護工仲介費。衛生局表示,鑑於導正歪風、防微杜漸。衛生局已主動通告臺北市各公私立醫院,加強診療作業管制及確實核對病人身份,以防範未然。同時函請警政、社政單位及立案護理之家,協助打擊不法,避免失能長者成為不法集團的犯罪工具。亦建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研議外籍看護工申請審查制度調整方案,以期有效防範不法集團以冒名頂替方式進行醫療檢查,並藉以取得「不實之巴氏量表」,進行保險金詐領或索取不當外籍看護工仲介費等不法行為。為避免民眾權益受損及醫療人員遭不法集團利用,衛生局亦籲請民眾就醫時要審慎小心,如有發現疑似不法情事,請利用1999市民當家熱線轉7100,向衛生局檢舉。巴氏量表下載: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36&mid=442&itemid=21485

阿婆骨鬆渾不知 幸靠治療獲新生

阿婆骨鬆渾不知 幸靠治療獲新生#老人照護

一名七十多歲的楊老太太,長期因背部疼痛臥病在床,生活起居一切均須仰賴家人的協助,這種無法自由行動的生活,甚至一度讓她動了輕生的念頭,所幸在子女的陪同下就醫接受治療,楊老太太才又重新恢復自由。經過醫師診斷後,發現她的背痛是由嚴重骨質疏鬆症所導致的「壓迫性骨折」所引起的,於是開始接受骨鬆藥物的治療,半年後狀況才逐漸改善;楊老太太回憶起那段痛苦的日子說:「我一直以為沒藥醫了,差一點就不想活了,好在醫生說有的救,總算讓我脫離苦海,真是老天爺保佑!」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黃國烽醫師表示,楊老太太是典型因骨質疏鬆症引發骨折後,藉由藥物治療獲得改善的案例。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往往一瞬間就因外力而導致骨折意外,一般因為公車緊急煞車、上下樓梯不慎失足跌倒甚至是在家中搬動重物而造成骨折的案例屢見不鲜,許多患者往往前一天好端端的,隔天卻從此再也站不起來,人生從此大不同。究竟要如何避免骨折呢?黃醫師建議,屬於骨鬆高危險群的51歲以上、或停經後婦女,一旦發現患有骨鬆,應立即使用藥物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常用的藥物有三大類: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素以及荷爾蒙類藥物,三種藥物安全性皆高,而其中又以雙磷酸鹽類藥物的使用者最多。根據國外的臨床研究顯示,接受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後,約可降低六至七成的骨折發生率。傳統的雙磷酸鹽類藥物需每週服用一次,雖較目前需每天口服或注射的荷爾蒙及副甲狀腺素藥物方便,但即便如此,仍有四成的骨鬆患者在治療六個月之後,就會自行停止服藥。目前已有醫學證據顯示,骨鬆患者若中斷藥物治療,發生骨折的風險依舊存在!臨床上就曾有一名七十四歲的病患,因壓迫性骨折接受每週一次的雙磷酸鹽藥物治療,但卻於使用不久後就自認為病況應該已經改善而擅自停藥,結果不久後又發生二次骨折,臥床數月。骨質疏鬆症的治療目標在於避免骨折的發生,而¬骨折的後果往往很難評估,嚴重者可能造成終身無法行動甚至死亡,並為家庭帶來莫大的負擔。黃醫師叮嚀,停經後婦女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骨頭健康,如果有骨質疏鬆症的情形,更應聽從醫師的建議,適時接受骨質疏鬆症藥物的治療、補充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而子女也應隨時注意家中長輩是否出現駝背或是身高減少的狀況,並提醒及陪伴家中長輩就醫檢查,避免因骨質疏鬆症導致後果嚴重的骨折。此外,黃醫師也提到,即將有新型的骨質疏鬆症藥物上市,此藥物一年只需治療一次,將可大幅提升患者治療骨質疏鬆症的便利性。未來患者將不再需要擔心因未持續用藥所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的問題,一年治療一次就能大幅降低骨折發生的機率!

年老就一定健忘?失智警訊莫輕忽!

年老就一定健忘?失智警訊莫輕忽!#老人照護

失智症防治需由失智症警訊之認識及提早開始預防做起,大多數人認為老年人記性差是正常的事,如果老人家較同齡、同教育程度的老人記憶力差,即應該注意;雖然每個人都有遺忘的經驗,但如果連綁鞋帶、認路等日常生活技巧都忘記,有可能是生病了。失智症除了記憶力減退外,半數的患者可能伴隨精神症狀,包括妄想、多疑、憂鬱、行為改變、睡眠障礙等,只要家屬多加注意,應可早期發現。當老人家出現失智症早期十大警訊(下連結)時,應該儘速前往醫院的神經科或精神科門診接受診療,以確定失智症的真正原因,給予有效對症的治療,可延緩症狀惡化。老人失智症早期十大警訊: 記憶減退影響到工作 : 一般人偶爾也會忘記,不過一經提醒就會想起來,但失智患者經過提醒仍無法想起。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如廚師不知如何炒菜、鋼琴師不知如何彈琴。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失智症患者會想不起某個字眼,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辭彙,如 「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失智患者會分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會在自家周圍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如過馬路時不看左右和紅綠燈,一次吃下一周的藥量。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日常生活所需操作電器,如:微波爐、遙控器、提款機的操作,對指示說明的意思無法理解。  東西擺放錯亂:將物品放在不對的位置,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冰箱或被子裡、到處塞衛生紙等。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隨地吐痰、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等。 個性改變: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過度外向、失去自我控制或沈默寡言。 活動及開創力喪失: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和誘導,才會參與事務,放棄原本的嗜好。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5年度起老人健檢已有新增失智症篩檢項目,呼籲家中如有失智症高危險群:65歲以上長者且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巴金森氏症、中風等病史或家族有失智症遺傳病史者,應每年至少做一次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e Questionnaire, SPMSQ)篩檢。此量表針對意識、記憶力、定向力、注意力、思考及一般知識等六個向度進行檢測,藉此初步瞭解長者目前心智健康狀態;由於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是以問卷方式進行施測方法簡單,您亦可自行檢測或協助家人進行初步老人失智症篩檢,如果測試結果有答錯3題(含)以上的話,最好進一步前往醫院檢查,以控制病情防止惡化。

銀髮族,小心記憶力減弱!

銀髮族,小心記憶力減弱!#老人照護

一般而言,老年人在七十歲後,記憶力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減退。不過,老年人在短暫的記憶(即由數秒至一、兩分鐘)、久遠的記憶(如多年前發生的事件細節)和程序性的記憶三方面(如打太極的步驟)還能夠保持相當程度的記憶力。此外,如果老年人仍然保持良好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掌握概念和技巧方面的學習,如下棋、烹飪等,對於防範記憶力的減弱有一定程度的助益。新店耕莘醫院老年專科醫師 劉惠賢表示,日常生活中會影響老年人記憶力減弱的因素,有下列幾項可能:1.) 精神上不專心、心不在焉或是受到外界的干擾,以致分散了注意力。2.) 身體過度疲倦,無法集中精神去接收資料。3.) 平時缺乏運用及練習的機會。4.) 自身的心理壓力與情緒方面的問題(如抑鬱、焦慮等)。5.) 缺乏自信心,例如覺得自己蠢、無學識以及對接收新事物有所恐懼,因而過份消極。而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是罹患失智症的老年人,除了會有記憶力衰退的現象外,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的能力也都會受到影響。為避免老年人出現記憶力減弱的現象,老年人要維護及擁有良好的記憶力,首先,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維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助保持良好的記憶力;其次,透過重複的練習和運用適當的技巧可以改善和維持記憶力;最後,如果發覺老年人記憶力急劇衰退,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家居安全,一定要儘早求醫診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