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

3大HPV人類乳突病毒迷思專業公開

3大HPV人類乳突病毒迷思專業公開#迷失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可能導致台灣女性得到子宮頸癌,更可能造成多項癌症及皮膚病。根據美國研究報告,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衛生福利部統計的子宮頸抹片篩檢量資料,顯示越來越多民眾注重自身的健康,並願意提升自我保護措施。此外提醒民眾認識HPV病毒及破除三迷思,一同預防HPV。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每天有4位女性被宣告得到子宮頸癌,每5位子宮頸癌前病變,就有一位是20-34歲的女性!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子宮頸癌,就有致死的可能。目前僅有少數的癌症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呼籲台灣民眾千萬不要忽略HPV疫苗對於預防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的重要性,盡早依照醫囑接種HPV疫苗,愛護自己及他人。」國人對HPV的3大迷思:迷思一:有安全性行為就不會感染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醫師提及,HPV感染力強,人一生中被感染機率高達8成!研究也指出,只要有親密接觸,即使性生活單純的人也有可能互相傳染,幾乎每2對情侶/夫妻就有1對會感染。此外,長期免疫力低落也可能增加HPV的感染風險。迷思二:HPV只會導致子宮頸癌若長期持續感染,便可能導致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等疾病的發生。常見的癌症包含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等;皮膚病變如尖型濕疣(菜花)、皮膚疣、扁平疣等。迷思3:只有女性必須預防HPV感染男女皆常見,並非女性專利,因此男女均不可輕忽。陳保仁醫師表示:「性行為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但HPV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 HPV的物品,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也可能感染HPV。」國一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自107年12月底開打,除了公費疫苗外,男性也應該一同預防HPV,偕同伴侶依照醫囑自費接種 4價或 9價 HPV疫苗,加碼防癌保護。人類乳突病毒(HPV)共計有100多型別,子宮頸癌有7成是因為持續感染第16及18型之高危險型別HPV,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有2價、4價和9價,皆可預防此二種高危險型別的HPV病毒。

保健食品吃多無害?食用禁忌眉角多

保健食品吃多無害?食用禁忌眉角多#迷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國人注重飲食保健風氣盛行,有部分的民眾竟對健康食品持有「少吃可惜、多吃無害」的錯誤觀念,而忽略過量攝取,恐為身體健康帶來不必要的反效果;慢性病患者過量服用健康食品,可能會使病情惡化。小心!越吃越傷身。吃多傷身!健康食品服用學問多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統計發現,購買健康食品的消費者,在服用過後會引發的不適症狀多為腸胃不適,其次為神經系統疾患及皮膚過敏等問題。藥害救濟基金會季美琴藥師表示,在選購健康食品時應注意,產品包裝上是否有衛生福利部認證的「小綠人標章」;產品功用有無符合食藥署明定的13項保健功效。食品非藥品 當心交互服用的危險季美琴表示,健康食品並非「藥品」,多數民眾易將健康食品當作治療疾病的處方,取代用藥,過度食用可能會引發腹瀉、腸胃脹氣等問題,她指出,有紅斑性狼瘡症的患者應避免使用有調節免疫力功能的健康食品,亦或者在購買前必須與醫師溝通,是否有服用的必要性;且在食用健康食品時,切勿與人蔘、靈芝等刺激性食物搭配服用,以免導致病情惡化。然而,還有哪些健康食品,容易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帶給患者反效果的影響呢?藥師陳文志整理出5項常見的健康食品類別,破除保健食品對身體無害的迷思:1)紅麴/內含Lovastatin成分具有降低血脂、血壓的成效。但如同時服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物,恐導致血濃度升高,引發橫紋肌急速受損的副作用。倘若出現過度的肌肉疲勞、疼痛的症狀,請立即停藥,並盡快尋求醫生或藥師諮詢。2)魚油/內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血脂、抗血栓,且可預防心肌梗塞。但與阿斯匹靈及其他抗血凝劑使用,恐徒增出血的危險性。3)人蔘/有降血糖,促進免疫的功用。但搭配人蔘使用,恐減少抗凝血劑的療效,可能導致增加出血的危機;另外,由於降血糖功能,若同時使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可能會增加低血糖發生率、降低免疫抑制劑的功效。4)銀杏/有預防心血管疾病、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但切勿與抗癲癇藥物一同服用,恐提高癲癇的發作機率,增加出血併發症的危機。5)甘草/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能,但有服用降血糖藥品的糖尿病患者應避免使用,以免抗血糖藥物的作用減少,導致血糖升高;且甘草具有讓鈉離子沉積在體內的作用,高血壓、服用類固醇或腎功能不好的患者應小心服用。保健食品選購之道 遵守停看聽原則健康食品僅作為預防疾病與身體保健的輔助用途,民眾切勿有吃多對身體無害的過度迷信,且不可替代正常飲食及藥物治療,否則可能會引發非預期的不良後果;季美琴藥師呼籲,民眾在購買健康食品時,應秉持「停看聽」守則:停下來思考是否有應當服用必要性、看清楚產品標示內容及功效、主動尋求醫生或藥師諮詢;遵守適量且正確的健康產品的食用辦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