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

準媽媽視力模糊 竟是糖尿病作怪

準媽媽視力模糊 竟是糖尿病作怪#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南一名30歲的準媽媽,肚子裡的寶寶才剛滿3個月,她就開始覺得視力模糊,而且越來越嚴重。經成大醫院眼科部主任許聖民問診後發現,她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發病已10餘年,平時糖化血色素(HbA1c)介於8%~10%之間,控制不甚理想,又因懷孕期間飲食及體內荷爾蒙的改變,讓她一夕之間雙眼視力剩0.4,確診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糖友應積極控糖 預防黃斑部水腫失明危機許聖民主任表示,糖化血色素(HbA1c)是反映過去3個月血糖控制的重要數值,正常人的指數約落在4%~6%,而糖尿病患者應盡量控制在7%以下。血糖控制越不好,越可能在罹病後的5~10年內出現視網膜病變,且約有3~6%的糖尿病患者,會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許聖民主任補充,體內血糖濃度過高,會傷害視網膜微血管的管壁,造成血液中的血漿及蛋白質滲漏,若累積在黃斑部(視網膜中心),就可能出現視力模糊或中心視力變形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失明。多數糖尿病患者容易忽略眼睛的併發症,其實罹患糖尿病時間長短、控糖不佳、高血壓或腎臟病患者以及懷孕的糖友,都有可能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要特別注意。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治療有進展 眼內注射可改善隨著醫療的進步,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不再無藥可醫,許聖民主任指出,除了傳統雷射光凝固療法,現在已有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可改善黃斑部水腫,不僅突破傳統雷射的治療瓶頸,也避免注射類固醇所產生的青光眼及白內障等副作用。這名準媽媽順利生下寶寶後,趕緊接受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雙眼視力回復至0.8,只要定期回診追蹤,可以看得見孩子快樂長大。糖友每年接受眼底檢查 降低黃斑部水腫風險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勿輕忽眼睛的併發症,應每年定期至眼科接受眼底檢查;許聖民主任並提醒,第一型糖尿病且正準備受孕的女性,應在懷孕前先做眼底檢查,確認是否有黃斑部水腫,若有疑似症狀應趕緊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受孕,避免懷孕期間荷爾蒙的影響而出現視力下降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搶救失明危機 針劑新藥現身

搶救失明危機 針劑新藥現身#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1歲陳姓設計師,罹患糖尿病已長達8年,期間因不愛運動又喜愛美食,因此血糖控制極差,某次在畫設計圖時,不論怎麼畫直線,右眼所看到的直條都變扭曲且視線模糊,症狀不只嚴重影響工作還出現焦慮情緒。注射新藥、嚴格控制血糖 視力進步經眼底視網膜檢查與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檢查,發現右眼有黃斑部水腫,且視力只有0.3,與醫師討論後接受了眼內注射「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治療,同時嚴格控制血糖,接受5劑注射後,視力逐漸進步視線扭曲的症狀也明顯改善。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醫師指出,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的死亡人數是國人10大死因第5位,國內糖尿病患約227萬人,而糖尿病患有20~40%機率(約45萬~90萬人)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糖尿病患者應多注意眼睛併發症。微血管局部膨大、滲漏、出血、水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任方怡謨醫師進一步說明,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成因,主要因血管長期暴露在高血糖中,導致視網膜微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出現微血管局部膨大、滲漏、出血或水腫等現象,進而產生代償性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現增加,促使不正常的血管增生。方怡謨醫師表示,傳統治療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分為雷射治療和眼內注射類固醇2種,前者僅能控制視力不再惡化,後者則易產生青光眼、白內障等副作用,目前有眼內注射「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可有效改善黃斑部的水腫,不但能穩定視力還能改善視力。黃斑部厚度增加或滲漏 需再次注射鄭成國醫師補充,目前採用「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治療,前3個月每月連續注射,3個月後要每月回診追蹤,若出現視力下降、檢查中發現黃斑部中心厚度增加或出現滲漏現象,需再次注射。翁林仲醫師提醒,50歲以上中老年人應每年定期檢查眼睛,若有黃斑部疾病之患者應每1~3個月回診追蹤與治療,黃斑部病變並不會產生疼痛感,民眾可至醫院索取「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初步篩檢,若視線出現模糊、扭曲變形、中央視野有黑影,請盡速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