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心症

老婦頭暈吃藥2年未改善⋯竟是「狹心症」害的!醫示警:9類人小心

老婦頭暈吃藥2年未改善⋯竟是「狹心症」害的!醫示警:9類人小心#狹心症

一名70歲老太太,之前有頭暈症狀,至他院耳鼻喉科就診,未查出有眩暈症等相關病因,但為治療仍持續服用止暈藥達2年,不過因症狀持續未改善。後續,再至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病人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確診為「狹心症」。所幸,經心血管中心醫師以氣球擴張術,將狹窄血管內壁撐起,重建血流後,病人不再頭暈⋯

天冷當「心」!這些危險群恐狹心症

天冷當「心」!這些危險群恐狹心症#狹心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轉冷,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患者應多加注意,如出現胸悶、胸痛及冒冷汗等症狀,最好提高警覺快到醫院就醫!醫師提醒,心臟病是我國國民十大死因之一,冠狀動脈疾病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在台灣罹患此病的人數正逐年增加,更值得注意的是,連現在的年輕人都容易得冠心病,不可輕忽。心臟冠狀動脈阻塞 好發中老年人、三高族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血管中心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韋廷表示,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又稱狹心症,主要是心臟供應養分的冠狀動脈因長時間膽固醇累積,形成不規則粥塊脂肪,使動脈硬化與堵塞,導致心肌缺氧壞死。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好發於中老年人、有家族病史、抽菸、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性格急躁、壓力過大及缺乏運動等族群。臨床表現為突然胸骨後或心前區絞痛,疼痛上達左肩、臂部及頸部,伴隨惡心、頭暈、面色蒼白、煩躁心悸、呼吸短促、出冷汗、甚至暈厥等症狀。檢查包含運動心電圖、鉈201心臟灌流掃描及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治療藥物無法控制時 須考慮心導管手術心肌梗塞的發生猝不及防,陳韋廷醫師表示,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首先是預防、其次是藥物。若在藥物無法控制下,則考慮心導管手術。目前心導管技術發展非常快速,現在可利用血管支架,尤其是塗藥血管支架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應用於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可很快打通堵塞的冠狀動脈,有效挽救缺氧的心肌不致壞死。陳韋廷醫師表示,預防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不二法門,就是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平時多攝取高纖低膽固醇食物,烹飪時應以低油、低鹽為原則,維持良好運動習慣、放鬆心情並戒除菸酒。冠狀動脈疾病已日趨重要,每個人都應提高警覺,盡早正確診斷與治療,並注意預防,減少冠狀動脈病的發生,永保健康。

胸悶容易喘 「它」比心肌梗塞危險!

胸悶容易喘 「它」比心肌梗塞危險!#狹心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血流重要門戶,長輩主動脈瓣膜若失去功能、狹窄,很容易出現狹心症,患者可能胸悶、胸痛,也很容易喘,症狀和心肌梗塞很類似。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啟宏表示,當出現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血流打不出去,患者可能短時間致命,有時危險性更甚於心肌梗塞。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 血壓不一定高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老化疾病,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黃啟宏醫師分析,一般人多半認為,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息息相關,但主動脈瓣膜狹窄並非如此,由於心臟血流打不出去,多數患者血壓不高,並不會意識其嚴重性,出現症狀時,有時也會與冠心症、心肌梗塞等疾病混淆,等到中風、猝死,往往為時已晚。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就醫時,心臟會有明顯雜音,醫師多聽得出來。如果血管狹窄程度小於1平方公分,便一定要動手術,將主動脈撐開,並恢復瓣膜功能。TAVI手術 侵襲性較低、復原較快傳統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就得進行傳統開心手術。黃啟宏醫師指出,年長患者、高風險患者由於體力、身體狀況等因素,不一定可以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目前科技越來越進步,針對80歲以上年長患者,可考慮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進行治療。黃啟宏醫師表示,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時,由於導管管徑較小、較柔軟,對血管、周邊組織較不會產生傷害。導管從腹股溝股動脈進入,植入人工瓣膜,傷口只有約一公分,手術侵襲性比傳統開心手術低。國外患者住院三天即可出院,但在台灣,多住院五到七天,與傳統開心手術相比,復原也比較快。需經醫師專業評估 擬定適合治療策略黃啟宏醫師也提醒,「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成功率雖然高,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在手術中產生心臟突然不跳、中風等風險。治療時,需要專業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執行,治療才會精準。另外,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這種手術,必須經醫師專業評估,以擬訂適合治療策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胸悶、冒冷汗 天冷慎防狹心症作怪

胸悶、冒冷汗 天冷慎防狹心症作怪#狹心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狹心症在冬天及清晨特別容易發作,因為天氣冷血管容易收縮,加上清晨睡醒前後,交感神經活性旺盛,特別容易心肌梗塞。自從入冬後,李伯伯常早上睡醒時常覺得胸口悶悶的,一天寒流來襲、氣溫驟降、突然現胸悶、胸痛及冒冷汗等症狀,心肌梗塞緊急送醫住進加護病房。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主要健康殺手之一,依衛生福利部103年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已位居慢性疾病死亡率的第二名。而狹心症這個名詞,有很多個名字,如: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心絞痛、心肌梗塞。廣義來說,這些名稱指的都是同一種病,只是在意義上有些許的區別,而心臟病不是男生的專利,女性罹患的機會也不少。好發晨起!起床喝溫開水減少發作台南市立醫院 心臟內科劉力瑋醫師說,人體的心臟上有三條大條血管稱為冠狀動脈,為心臟提供血液循環。而隨著年紀漸長,慢性病日積月累,冠狀動脈管壁會堆積脂肪漸漸增厚變硬化,管腔也隨之變狹窄,此時心肌缺氧造成胸口悶痛,就是所謂的心絞痛。典型心絞痛常發生在活動旺盛、心臟需要更多血液的時候,胸口會覺得悶痛或是像石頭壓住一樣,有時這樣的不舒服可能傳導到下巴、牙齦、左肩或是左上臂,也可能會冒冷汗。劉醫師也說,狹心症病人在冬天及清晨特別容易發作,建議患者起床可喝一杯溫開水,不僅維持身體的溫度,還可以讓血液不那麼濃稠,減少心肌梗塞的危險性。更提醒一旦有胸悶或是胸痛的感覺,可先試含俗稱「救心」的舌下片,錠緩解症狀。若連續服藥症狀沒改善,應盡速就醫,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年輕化趨勢 抽菸、三高者當「心」他也提醒,抽菸、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是家族史的人,都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它也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2~30歲的青年男女發生的案例也逐年增加,呼籲民眾都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

好吃懶做、不運動 當心狹心症致命

好吃懶做、不運動 當心狹心症致命#狹心症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肌肉養分的血管,一旦冠狀動脈產生了粥狀硬化、狹窄或阻塞,就會影響到血液的供應而造成心臟肌肉缺氧,因此產生胸悶、胸痛的症狀,即為狹心症。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張士琨醫師指出,狹心症的發作稱為心絞痛,常發生於運動當中、飽食之後、情緒激動、季節更迭或氣溫驟降之時,此時心肌氧氣的需求量增加,但是冠狀動脈卻因硬化,狹窄而血流供應不足,因而無法充分供應心肌所需的氧氣,造成氧氣供需失調,導致病人發生胸悶、胸痛的症狀;經過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舌下片後,胸部不適症狀漸趨緩解而恢復正常,這個時期稱為「穩定型心絞痛」期,但有些人的心絞痛,卻轉變成所謂的「非穩定型心絞痛」期,亦即胸痛的發作頻率增加;而在休息或輕度的日常活動就發生胸痛,在此情況病人必須緊急就醫,否則極有可能併發更嚴重而危及性命的「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乃是冠狀動脈的硬化斑塊,因情緒、壓力、運動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而突然裂開,繼而吸引血液中之血小板、血球及纖維蛋白之附著而產生血栓及造成血管阻塞;因此阻塞的血管無法供應心肌所需之氧氣,使得心肌發生缺氧、損傷及心肌壞死。張士琨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為內科最嚴重的急症之一,病人往往可在數分鐘之內死於致命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發作時,病人常會有嚴重的胸痛,且持續時間可長達三十分鐘以上,甚至數小時之久,也常合併心悸、冒冷汗、呼吸困難及虛脫等症狀。引發狹心症之致病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症、抽煙、家族有心臟血管疾病之病史、A型的行為型態(即過於積極、酷愛競爭極具侵略性、凡事追求完美之性格)及好吃懶做、缺乏運動等。而「預防勝於治療」,張士琨醫師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宜避免緊張、過度繁忙、宜多運動及戒煙;注意飲食、不要吃的過鹹及太油膩、積極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於正常範圍。一旦發生胸悶、胸痛症狀,應儘早至心臟科求診,確定狹心症診斷後,醫師會給予藥物,並依病情狀況安排相關之檢查治療。

預防心臟病猝死 須檢測動脈「軟斑塊」

預防心臟病猝死 須檢測動脈「軟斑塊」#狹心症

心臟病長期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光在2006年,便有一萬三千人因心臟病死亡,如何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成為日益重要的課題。心臟病中最常見的是冠狀動脈心臟病,成因為脂肪和鈣質沈積在心臟的冠狀動脈管壁內,形成動脈硬化斑塊,使血管狹窄,當動脈鈣化與斑塊太過嚴重時,心臟肌肉便會缺氧、壞死,稱為狹心症或心肌梗塞。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放射診斷科-林哲弘醫師指出,要找出心臟冠狀動脈的問題,以往多半依賴心導管檢查,但在64切面立體電腦斷層攝影問世後,無需插管、住院,只要閉氣一次(約15秒),即可掃描完心臟,成為除了心導管外,唯一可以看清楚冠狀動脈的檢查方式。電腦斷層的心臟檢查分兩類,可同時進行,一是冠狀動脈鈣化指數檢查,不須注射顯影劑,非侵襲性,可以迅速了解冠狀動脈血管鈣化的狀況,藉以判斷未來心臟病發的危險。第二種心臟檢查須施打顯影劑,進行冠狀動脈顯影,準確度和傳統心導管一樣,而其優點可以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偵測動脈內含脂肪的「軟斑塊」,這往往是心臟病猝死的元兇,早期診斷治療,有助於控制不確定的發病風險。另外,癌症已多年蟬連十大死因首位,肺癌則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2006年便奪走全台約五千人生命。以往的肺癌篩檢多依賴胸部X光,但受限於肋骨、心臟的阻礙,僅能偵測約一公分的病灶,而與油煙有關的肺腺癌,相當比例在此時已轉移,治療效果有限。林哲弘醫師表示,利用64切面電腦斷層進行肺部檢查,不但輻射劑量低,無侵襲性,只需閉氣不到10秒鐘即完成掃描,可偵測微小病灶,是目前早期發現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且透過電腦處理,可產生立體的肺部影像,提高肺癌偵測,方便日後追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