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冠狀動脈阻塞

小腿冰冷、脫毛竟與中風有關?醫:周邊動脈阻塞影響血流,誤診恐截肢

小腿冰冷、脫毛竟與中風有關?醫:周邊動脈阻塞影響血流,誤診恐截肢#心臟冠狀動脈阻塞

多數人都知道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會發生心肌梗塞的嚴重性,若是在頸部的動脈阻塞,也可能發生腦中風;但動脈遍佈全身,如果是周邊動脈阻塞,有很大可能會造成「下肢中風」,嚴重恐需截肢。 周邊動脈阻塞指的是股動脈以下的血管病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由於周邊動脈阻塞的症狀不易辨識,有時只是腳麻、疼痛而出現跛行,狀態不是馬上變差,因此早年不少長輩以為自己是體力退化而忽略,結果延誤治療讓血管阻塞更加嚴重,最後導致腳指頭潰爛甚至需要截肢。 「踝肱血壓比」檢測,快速了解下肢是否阻塞 劉殷佐副主任說明,周邊動脈阻塞的判斷指標主要是下肢(特別是小腿)有疼痛感導致跛行,且不會因為休息而減緩,同時也變得容易累;由於血液循環不佳,腳的肌膚常常處於乾又冰涼的狀態,下肢毛髮也會漸漸脫落,小腿的肌膚變得平滑,這是重要的判斷指標。 多數患者一開始常誤認是筋骨問題,當治療無效輾轉就醫後,才發現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劉殷佐副主任解釋,門診最主要的判別指標會先排除神經性或脊椎疾病,如下背痛等,並了解動脈問題病史;另外必須透過踝肱血壓比(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I)檢測來診斷,搭配影像檢查就能快速了解動脈是否阻塞,而針對不同阻塞程度就能立即進行治療。ABI檢測非常簡單,只要著輕便服,脫下鞋襪平躺,在腿上綁上壓脈帶像是一般手臂的血壓測量模式,5分鐘即可完成。 抽菸、三高、糖尿病患者更是高危險群 劉殷佐副主任門診有不少50、60歲合併糖尿病的周邊動脈阻塞患者,常常就診時腳趾頭已開始出現傷口,透過高壓氧治療也無效才發現嚴重性,門診第一時間就先做ABI檢測發現是周邊動脈阻塞,提早治療處理也讓病患免去截肢命運。 目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療團隊針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提供全方位治療,如果程度較為輕微,初步以藥物為主,促使新生小血管的暢通來避免組織壞死情形;如果較為嚴重,則會以氣球擴張動脈成型術,或者是血管內支架置放處理,嚴重則進行血管繞道手術來改善動脈血流供應。 劉殷佐副主任強調,只要儘早發現周邊動脈阻塞情形,透過適當治療都能明顯改善症狀,找回良好生活品質。他也提醒,有三高或有抽菸習慣者,若發現有下肢疼痛、無力、跛行、冰冷情形,就應提早進行ABI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天冷當「心」!這些危險群恐狹心症

天冷當「心」!這些危險群恐狹心症#心臟冠狀動脈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轉冷,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患者應多加注意,如出現胸悶、胸痛及冒冷汗等症狀,最好提高警覺快到醫院就醫!醫師提醒,心臟病是我國國民十大死因之一,冠狀動脈疾病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在台灣罹患此病的人數正逐年增加,更值得注意的是,連現在的年輕人都容易得冠心病,不可輕忽。心臟冠狀動脈阻塞 好發中老年人、三高族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血管中心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韋廷表示,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又稱狹心症,主要是心臟供應養分的冠狀動脈因長時間膽固醇累積,形成不規則粥塊脂肪,使動脈硬化與堵塞,導致心肌缺氧壞死。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好發於中老年人、有家族病史、抽菸、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性格急躁、壓力過大及缺乏運動等族群。臨床表現為突然胸骨後或心前區絞痛,疼痛上達左肩、臂部及頸部,伴隨惡心、頭暈、面色蒼白、煩躁心悸、呼吸短促、出冷汗、甚至暈厥等症狀。檢查包含運動心電圖、鉈201心臟灌流掃描及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治療藥物無法控制時 須考慮心導管手術心肌梗塞的發生猝不及防,陳韋廷醫師表示,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首先是預防、其次是藥物。若在藥物無法控制下,則考慮心導管手術。目前心導管技術發展非常快速,現在可利用血管支架,尤其是塗藥血管支架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應用於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可很快打通堵塞的冠狀動脈,有效挽救缺氧的心肌不致壞死。陳韋廷醫師表示,預防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不二法門,就是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平時多攝取高纖低膽固醇食物,烹飪時應以低油、低鹽為原則,維持良好運動習慣、放鬆心情並戒除菸酒。冠狀動脈疾病已日趨重要,每個人都應提高警覺,盡早正確診斷與治療,並注意預防,減少冠狀動脈病的發生,永保健康。

Menu